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三十而立》讀後感範文

《三十而立》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十而立》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十而立》讀後感範文

《三十而立》讀後感1

《三十而立》是《黃金時代》的第二個故事,講的是王二在大學當老師給學生上生物課期間發生的一些事,這本書確實也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一讀。

小説的主人公叫做王二。他是一個非常樂觀開朗的人,故事主要講的是王二在京郊插隊,這個時候王二已經是一個三十有二的人了。他在正經的事業中幹着種種不正經,看似荒誕的事。三十二歲的王二承認三十而立實際上是一個關乎內在的成長問題,在現實生活和理想生活面前一個人該何去何從。故事中王二的真誠和周圍的虛偽不斷的碰撞,讀完以後讓讀者會心一笑。

王二完全可以像校長一樣從虛偽開始,讓他獲得他所稀缺的住房,出國的機會,但是這違反他的秉性,讓他又不願意。

回憶和小鈴子的浪漫熱戀以及那些熱情迸發寫詩的時光,王二意識到生活的本質並不在於最終的目的,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把人束縛到一個普羅大眾虛構的生存目的上。爭名奪利、虛偽苟且,不過是為了躺在高幹特護病房,讓精心化粧的看護在自己死去時往直腸塞入一塊棉花。但當人已經死去,已然不存在,曾經那些爭名奪利、虛偽苟且有又有什麼意義?

"我在實驗室裏踱步,忽然覺得生活很無趣,它好像是西藏的一種酷刑:把人用濕牛皮裹起來,放在陽光下曝曬。等牛皮乾硬收縮,就把人箍得烏珠迸出。生活也如是:你一天天老下去,牛皮一天天緊起來。這張牛皮就是生活的規律。"所以生活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王小波是我最欣賞的作家之一,讀完三十而立,我明白人生命短短几十年,而精力和真誠的情感更有限。在我們的一生中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卡夫卡説:為了每天生存的麪包,人們摧毀了自己的性格,生活就是如此。感謝王小波的作品給我的心靈帶了如此多的光明。

《三十而立》讀後感2

或許,你已經厭倦了生活的平淡;或許,你在忍受着生活的困苦;或許,你羨慕有錢人的錦衣玉食;或許,已經有人給你指明瞭道路。無論處於什麼狀態,我們都應該改變自己的境遇,讓自己不斷地成長。一個人,不管他是有苦難的身世還是有顯赫的背景,不管他的成功是一帆風順還是披荊斬棘,最重要的是他身處其中是否有所啟發、有所成長、有所收穫。一個人的成功,可能與家庭教育有關,可能與學校教育有關,也可能與個人性格有關。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姚明的成功與父母的刻意培養密不可分,韓寒的叛逆、特立獨行源於學校教育體制對他的束縛,金晶的堅強、樂觀來自她的性格……

人人都會遭受挫折,強者的可貴在於挫折後的奮起,弱者的可悲在於挫折後的消沉。才華是勤奮磨礪出的刀刃,成績是汗水澆開的鮮花。要想成為生活的強者,就要像雄鷹一樣在高空展翅飛翔,迎接風雨的洗禮;要想採擷到成功的碩果,就必須用心血和汗水去澆灌貧瘠的土壤。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在總結昨天時把握今天,在珍惜今天中創造明天。人生的道路沒有現成設計好的圖紙,它鋪在堅實的足跡裏,延伸在揮灑的.汗水中。

悲觀的人,在幸福中尋找悲傷;樂觀的人,在艱苦中尋找歡樂。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也許你在某個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會防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

關於成功,人們説:沒有失敗只有暫時的不成功。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跟藉口是不會在同一個屋檐下的,要成功就沒有藉口,要藉口就不可能會成功。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成功就是激發潛能後收穫的果實。

人生在世,既短暫又坎坷、既幸運又無奈、既富裕又貧窮、既輝煌又落魄、既堅強又脆弱、既開心又難過、既快樂又失落、既亮麗又黯然、既善良又狠心、既熱情又冷漠、既神奇又平淡、既美好又苦澀、既博愛又妒嫉、既正直又小氣、既獲取又失去,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融在生活裏,讓人品味,給人選擇。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心態:心善,樂善好施;心寬,寬大為懷;心正,正大光明;心靜,靜心如水;心怡,怡然自得;心安,安常處順;心誠,誠心誠意。這樣,我們才能精神煥發、光彩照人!其實,人生的關鍵在於思想、精神、心態和成長,努力讓自己的思想明澈,讓自己的精神充實而有所支撐,讓自己每天都有一個豁達、平和、開朗的心情,讓自己每天都有收穫,每天都成長一點。

《三十而立》讀後感3

在這奔三的當口,青春的尾巴上,多得是無所適從,不知道奔了三,走在奔四的路上又是何種境況和心情。我心裏的那個洞那時該怎樣?我從不企圖那個洞能被什麼填滿或者漸漸癒合,對於這個洞,無所適從又無可奈何。

不知道王二心裏有沒有洞,嘻笑怒罵的生活形式下面無非兩種可能:一是為了假裝給別人看,一種是為了假裝給自己看。前者流於膚淺,終生奔波活不成自己,也不知道活着是怎樣的滋味;後者傷於固執,總不認命,總不服輸,總要撲騰着受盡磨難。不覺得哪一個更高明,可是,哪有高明就去人生的,都是渾渾噩噩,恍然大半世了才反應過來人生應該怎麼過,或者乾脆來不及反應就去了南國。

網上流行這樣的説法,説很多人是20多歲就死了,70多歲才埋葬,我並不贊同這種否定人生大半價值的武斷定論。縱然20多歲的人是朝氣,夢想和激情的象徵,但以後的責任、成熟和恬淡或苦難歲月怎能因少了那麼點脆弱的夢想而一筆勾銷呢?受苦或承福都是來過的證明,平庸或不凡都是走過的印跡,又何苦悲觀至此。

若你不凡了,定時有人在你身後平凡的付出過,若你成就了,定時有人曾經無怨的替你揹負過。那些所謂夢想啊、自信啊、激情啊,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孤身鏖戰而來,你有的和最終會有的,都是無數人鮮血和汗水的鋪墊和揮灑。所以,縱然時運不濟或資質平庸,也不該相信自己20多歲就因為某某莫名其妙作死的東西就認為自己已經到了南國,畢竟,這也是對南國的侮辱和褻瀆。

我會帶着我的洞好好活着。

《三十而立》讀後感4

人説三十而立,而我卻不知如何可為立。驀然竟發覺自己已過了而立之年,也驚覺自己已不再年輕,歲月就在我不自覺時悄悄地讓我的肩上擔起了當女兒、兒子、妻子與母親的多重責任,憑添了幾許皺紋,原本脆弱的內心便躲到了用微笑撐起的堅強背後,那份因為年輕而曾經執着的熱情,在走過風、走過雨後,已慢慢地迴歸於平靜,可依然不敢確定自己是否“立”了起來。

閒時,常常喜歡站在門口上看來來往往的行人,猜猜他們上下奔波的目的,然而過後便嘲笑自己竟然會無聊到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去想一點意義也沒有的事。有時,從心靈深處會不自覺地湧起一股淡淡的哀愁,不知自己究竟在探索着什麼,希望着什麼,也不知在等待着什麼,追求着什麼,尤如行屍走肉般,不知哪裏是自己想去的方向,甚是迷茫,似乎三十過後,心便不知丟在了何處,再也找不回年輕的熱情,年輕的希望。又好象在後悔着什麼,卻怎麼也摸不清楚究竟後悔着什麼,似乎一切都成了那麼的空洞、荒蕪。

於是便更喜歡把自己一人關在家裏,翻翻舊時的照片,想想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看看那精心保存着的一張張賀卡,再默默地把以往的心事翻起來靜靜地回味一番。有時竟會忘了自己是誰。

書上説,人活着要有個夢想,而自己還是這麼的迷茫,看不清自己人生的方向,已過三十了,夢也已經殘了,無常的生活總有着太多的無奈,心靈往往會被沒來由的寂寞所侵襲,面對着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覺得如此無助。可是,卻又覺得偶爾讓自己呆在黑暗中,沉思砥礪後走出黑暗,會更懂得生活。就這樣矛盾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始終蹉跎歲月。

十多歲的花季,二十多歲的風采已經在風雨歷程中化作成熟。已明白了愛和責任是有距離的,不再有那種年少的輕舉妄動。人生也就會變得比以前枯燥和平淡,卻也變得多了幾分穩重和老練,任何一顆漂泊的心都會覺得有了可以停靠的港灣。責任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亮點!

人生路,終須走,於是便時時對自己説,明天定會又是一個豔陽天,孩子就是我的希望。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永遠站在太陽下看生活,陰雨天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屋裏,看看書,或者找個知心好友聊聊天,讓自己每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p4v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