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致青春》讀後感

《致青春》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青春》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青春》讀後感

《致青春》讀後感1

又是半命題作文,從《那些年》、《失戀33天》等類似的電影中,總是能稍有感觸,卻停留在心中有,筆下無的狀態,確切的原因可能是對男女之間這種或青澀,或朦朧,或温馨,或安逸的情愫“知”之甚少的緣故吧。青春將逝,漫談一把似曾相識的或悸動,或苦澀,或甜蜜,或徘徊……

夜讀《致青春》,門外撒個尿澆樹還讓狗嚇了一跳。無邪的笑,飛揚的裙角,片中最動容之處應是結尾的慢放,給予長時間去入戲共鳴,回味過去神似的畫面:通話間悄然而至“探班”的酒窩,洗衣液味道的校服,禮品店裏抱出枕頭,購物袋裏拎出猴子。彼時,女孩兒眼神中閃現的勇敢和驕傲頃刻間就能融化天地萬物。

也許,愛就是人異於物者的“幾稀”,昇華於人性,比肩於憐憫、惻隱。如果説憐憫和惻隱是對人性的遏制,那麼,愛應該是一種放大,無法丈量的放大。矢志不渝,不顧一切可能就是源於此,當“恣睢”不再驕橫…..無法言説,此處略去若干字,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

如果説執着的愛情終將以性命的終結以完滿,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篤定的搏命相拼(雖然多數敗下陣來後會幡然醒悟),令人唏噓的是當初不知從何而來的信念。指引着初嘗情感的青春在愛的荒漠中蹣跚。

先從入木三分的配角滿天星説起,我從不標榜宏偉遠大的理想,就像一如既往的支持每個人對生活,成功的多角度判斷。綠葉的震撼來自無聲的潤物,默默地襯托。配角往往哪張都不開,唯獨心能張開,多數人在追求中堂而皇之的失去了些什麼,而點滴的付出對於滿天星來説就是最璀璨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配角,卻很少能欣然接受的。“老張”對自己的暗諷(阮莞你也敢想),不覺感同身受。其實,執着的暗戀有時是最好的選擇,至少不會失去,至少給彼此留有餘地,至少不會愛的狼狽不堪……

再説罕見清醒的河南老鄉,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理智和麪對現實的冷靜讓電影和真實殘酷的人生無縫對接。遺憾的是:即便目標再明確,再知進退,再步步為營。最終還是不能免俗的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名利。耍一點點小聰明,不愁温飽也好,手攥數金也好,還是渾渾噩噩,昏昏沉沉,不明就裏的活着(摒棄繁瑣直奔主題也是一項夾縫求生的特殊技能)。好在心存善意,不過在愛情中確實出手傷人,一戳到底,永遠我都不會贊同這種轉嫁型的果敢。

初嘗愛情的青年有如邯鄲學步,摸着石頭妄圖守護住心裏最聖神的情懷,當有朝一日發現謊言也能“鞏固”愛情,麪包也能換來愛情的時候,青春就被我們拋在身後,漸行漸遠了。

《致青春》讀後感2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書裏刻畫了兩種不同的愛情。一種平淡樸實,一種轟轟烈烈。鄭微對林靜是水到渠成的愛,是一種習慣,一種天經地義;對陳孝正的愛卻是刻骨銘心的。然而,在人生路的岔口,她與陳孝正最終分道揚鑣,彷彿兩條相交線,雖有快樂、幸福的交接點,卻終將走向別離。

鄭微最終選擇的不是那個她全身心投入,愛得死去活來的人,而是對她呵護、關懷無微不至的人。她選擇了與愛她的人,陪她的人相守到老。面對愛情,鄭微選擇時是痛苦的。她深愛着陳孝正,過去愛,現在仍愛,但不得不放手。鄭微的選擇雖苦,卻沒有遺憾。她轟轟烈烈地愛過,愛的時候沒有保留,流淚的時候淋漓盡致,在這份感情裏她沒有虧欠,她的愛是圓滿的。陳孝正讓她一個人等得太久,等得太疲憊。她知道她沒有足夠的勇氣一直等在原地。經歷過好友阮阮的死,讓她懂得在平凡的幸福裏甘之如飴。

對於愛情,人們總渴求得到不同尋常,熾熱浪漫的愛情經歷,追求轟轟烈烈、海誓山盟,更要愛得山崩地裂、肝腸寸斷,彷彿這樣的愛情才值得讓人留念和回味,才不留遺憾。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所牽手的愛情都平淡無奇、波瀾不驚,最終白頭到老的人並不是那個讓我們充滿對愛情的憧憬,努力製造愛的驚喜,把愛情裝扮得絢爛多彩的人,而是如辛夷塢筆下的鄭微一樣與那個並不是她眼裏最亮,卻温潤如玉,足以相守的人結伴同行。也許這樣平淡的愛情不值得稱頌,但它依然美麗,依然幸福。

看到張小嫻的一段話:幸福就是重複。每天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通電話、旅行,重複一個承諾和夢想,聽他第二十八次提起童年往事,每年的同一天和他慶祝生日,每年的情人節、聖誕節、除夕也和他共度。甚至連吵架也是重複的,為了一些瑣事吵架,然後冷戰,瘋狂思念對方,最後和好。

在姜育恆的《再回首》這首老歌裏,那一句“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總被人熟記於心,在愛情裏,平淡是真,平淡是福。婚姻從來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延續,幸福就是重複。

與其嚮往梁祝化蝶刻骨的愛情,不如倒在愛人的肩頭哭泣,因為簡單的相守、默默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合上書,《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裏的愛恨糾葛卻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我被這樣的故事感動着,因為它有我青葱歲月的留痕,在記憶的縱深,牽扯出那些讓我沉醉其間的過往。在閲讀他們故事的同時,也在讀着自己的故事。

鵝黃的燈光下,一旁的丈夫已然熟睡,呼吸均勻、平緩,我用手輕輕觸碰他如嬰兒熟睡時恬靜的臉龐,能手握這份庸常的幸福,心裏温暖如春。

《致青春》讀後感3

參加荊州古城論壇清明徵文活動,忽悠到電影票一張。偷得浮生半日閒,約了朋友一起去看。時間點上正碰到本月26日才在全國各地上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是一部女性電影,是著名女演員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青春早在一年前就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有幸得以觀之,快哉!

已記不得有多長時間沒看電影了,天河國際影院也是第一次去。進入2號劇場的時候,影片已經開場了。因為是午間,觀眾席上人不多,稀稀落落的。劇場內已熄了燈,藉着屏幕反射的光摸索着到稍後一排的空位坐下。大屏幕上正放着一個胖小子有點搞笑的台詞,觀眾席上一片笑聲。聽上去都是些年輕的姑娘小夥子們。看來,我們是這個劇場裏年紀最大的觀眾呢!影片記錄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幾個年輕的大學生鄭微、陳孝正、林靜、阮莞、張開等在青春成長過程中的愛情經歷。從開始懵懂的憧憬、喜悦,到迷惑、茫然,再到成熟的兑變歷程。鄭微是80年代大學生的代表人物,是一個敢愛敢恨、熱情大膽的個性女孩,我非常喜歡!還有那個校花阮莞對愛情的執着奉獻、張開對阮阮多年默默的暗戀……有幾個感人之處,讓我情不自禁留下熱淚。

每個人年少的時候都會有對愛情的渴望,敏感悸動的初戀總是讓人刻骨銘心!只是愛情總是要面臨現實的挑戰,總是會留下那麼多遺憾。電影把不現實的演成現實、不完美的演繹完美,藏起缺憾,加些浪漫,又把美好瞬間撕碎!觀眾席上的觀眾也從開始的歡聲笑語變的氣氛沉重起來,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吧?明知道是假的,還是忍不住跟着劇情歡樂感動悲傷!劇中那個美麗温柔的校花阮莞的死是我沒想到也不願看到的,愛情的力量真的是如此叫人奮不顧身?難到真的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嗎?阮莞的青春永遠的駐留在那一刻以致永恆了。“我還能重新愛你嗎?”鄭微和才子陳孝正的愛情呢?朋友設想的結局竟然驚人的相符!只是,人生有多少情是永遠不會有結局的!也許,只要愛過,就無怨無悔吧!

每個人都年輕過,彼時的自己也曾肆意揮霍拋灑青春,瘋過笑過愛過恨過痛過!偶爾思緒會飄到某年某月某日春暖花開的街頭,想象着不經意的相遇,那會是怎樣的情景?也許,相見不如懷念?又或許內心早就釋然?想起那首歌:只要你過的比我好!

在我看來,致青春這部片子拍的是成功的。愛情的旋律和魅力總是經久不衰,即使青春已逝去老到掉了牙齒,依然讓人懷念!

《致青春》讀後感4

一口氣讀完了一部好書,看的得酣暢淋漓,熱血沸騰。青春,多麼美好的字眼,可惜它已不屬於我。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喂,你的青春來了,好好珍惜,留下點美好的回憶。然後青春悄悄的來了,陪我走過那些歲月,若不是曾經照片上朝氣蓬勃的我,我甚至不清楚它什麼時候來過,然後就走了,悄悄的,如同它來時的安靜。青春如何逝去的,或許在我們漸漸的習慣於領帶,手錶,西服革履的時候;或許在進入職場,被社會染的面目全非的時候;或許在背井離鄉,一個人踏上夢想的旅程,為了未來孤軍奮戰的時候,到了今天,不再喜歡喧鬧,不再浮誇,只需要一杯茶,一本書,就可以和孤獨與寂寞抗爭一天,可以稱之為成熟,而這一切,不屬於青春。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喜歡感慨自己老了,從弱冠到而立,本應該是最美好的年華,無奈,也是最迷茫的時期。這段時期,我們成長,成熟,太多的改變,太多的被改變,太多的無能無力,太多的無可奈何。終於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已經適應了社會,趨近了成熟,才發現,我們離自己的初衷和最初的美好漸行漸遠,回頭看,那道岸風景無限,太多的美好只能淪為回憶,我們從那兒出發,已經遙不可及。

從十年前的《夢裏花落知多少》,高中時代看的《此間的少年》,大學時代的《南理工風流往事》,今天再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每個階段的身份不一樣,思想也大不一樣,或許十年後,二十年後,陪着孩子再看這些,我會一笑置之,只是現在,對於曾經的美好,矇昧的情感,以及書中所寫的生活無法釋懷。多想再重走一次,但是不再厭煩初中老師拖堂,不再畏懼高考的那些年,多麼索然無味。

思緒因某個人被打斷,聊了一會QQ,發現我能做的太少太少,想把看過這部書的感慨告訴她,卻終究沒説出來,有些話,徒增傷悲。只是我接受不了,有一天,等我回到家時,天都變了。

一個轉身離開有時候便是永遠,那些故事是否只是傳説我不知道,我固然成為不了傳説或傳奇,只是希望這個轉身還能回來,離去的並不算遠。

自評:寫完這些已是凌晨兩點,看着寫過的東西,和當年的水平差距甚大,本來想簡單的寫點觀後感,讀後感,卻越寫越糾結,鬱悶的心情躍然紙上,才發現無憂無慮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如今的我,如今的我們,忙碌,奔波,為工作,為家庭,很難靜靜的打一場球,看一部電影,聽一首歌,當有了時間靜下來,卻又慵懶如垂暮的老人,只想曬曬太陽,回憶快樂的時光。可是,就連太陽,也是不能曬的久的。

《致青春》讀後感5

青春是一首歌,卻無法將它單曲循環。

——題記

青春是一首歌,他只給了你一個調調。有的人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調,有的人卻能將他譜成華麗的篇章。我多想把青春系在鞋帶上,帶着夢想一起向前奔跑;我多想將它收藏,然後再慢慢品嚐,可他卻終將永遠消失在遠方。

讀完了《致青春》,在帶着感歎和欣喜,與同學笑談着自己手中剩餘的大把青春時光外,也不例外地領悟出,性格是終可以改變命運的。就像是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為什麼有的人春風得意,總會讓別人嫉妒地説他是上帝的寵兒;而有的人卻黯淡無光,只得仰望着金字塔上端的人,空恨自己的勇氣和實力脆弱無比。又為什麼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一貧如洗。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正是導致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命運的原因之一。正如書中的陳孝正,當他從國外海歸,由原本的塵土終於變成了黃金,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憑藉着自己的雙手,在最好的青春年華,打造了自己的伊甸園。也正因為他性格中的那一份執着和對夢想的偏執,才造就了後來人生的贏家。

時間在悄然流逝,年華在匆匆而過,時光無限荏苒,青春將不再重複。你是否認真的考慮過,自己終將逝去的青春該如何度過?哪一個更加痛苦?努力還是後悔?當你夜晚躺在牀上,吹着初秋涼爽的秋風,看着手機上亂七八糟的內容笑得咯咯發抖時,是否想過,當你放棄努力的時候,有多少人還在繼續?比你強的人還在努力,比你弱的人都沒有放棄,你還有什麼資格説自己無能為力?成長,本就是一段錐心的痛,而最不計後果的那一段,就是青春啊!我們不應該在自己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就像是時間老人,在帶走了艾弗森青春的同時,也悄然奪取了他手術刀一般犀利的突破。但卻煉就了一個更加驕傲的背影,頑強的與整個世界做着鬥爭。時間老人,在帶走了卡特肆意而又優雅地操控着在雲端時間的能力,卻也始終無法阻止老飛人帶着心中的夢想繼續發光發熱。青春就好似一本打開了就無法合上的書,你永遠無法始終擁有他,但卻可以儘自己所能留下精神烙印。這是偉大的人所做的,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青春是什麼?對於我們來説,就是面對枯燥又寂寞的練習,依舊選擇一如既往的堅持到底。那終究是一場無知的奔忙,總會帶來顛沛流離的傷。但只要相信明天有太陽,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青春是一首歌,我們都沒有辦法將他單曲循環……

《致青春》讀後感6

或許是站在青春的路口,一切前行和過往彷彿都難以捉摸。

正如辛夷塢在《青春》中説的那樣,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着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我們現在處於一生中最好的季節,會有晦朔交換,也會有苦辣甜酸,但是正因為這些複雜的環境和情感,才使得我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鄭微是痛苦的,因為她在正確的時間遇見了正確的人,但是卻輸給了使她崩塌的一釐米;但她也是幸福的,因為讓她在昏沉的世間保存着最本質的真,然後讓她遇見了相守一生的人。我覺得,辛夷塢對她筆下的兩個男人沒有喜惡之分,這兩個人只不過是他心中存留的夢想,正如塞納河的兩岸,感性與理性,不温不火,涇渭分明。

鄭微以為陳孝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但是她卻被凍傷了心,寒徹了髓。直到她遇見了林靜,雖不是最亮的,卻是温圓潤玉,足以相守。我們不都是這樣麼?在青春的拐角,桀驁不馴、橫衝直撞,直至碰的遍體鱗傷,才肯歇下來發現真正屬於自己的青絲伴侶,執手終生。

我們兜轉着,尋覓着,飲着青春釀造的酒,只因為我們相信着未來的可能性。不想放棄,也不願意放棄一切追求夢想的條件和緣由。正因為這樣,我們將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牢牢鐫刻在心裏,等待着時光的打磨,直到它光芒黯淡,沉澱着青春之路,歲月之美。

青春是終將逝去的,它帶來的一切歡樂、幸福和榮譽都會隨之消弭,我們無法阻擋青春的腳步,也正由於不可逆轉的時間,我們才能體會到了青春帶來的無私和博大。這樣來看,青春不曾腐朽。

我們都是浪人,都難以停下流浪的腳步。我們把自己放逐在世間,只為等一個知音、一個攜手同歸的人。

青春不過是數載光陰,不過是白駒過隙,不過是匆匆一瞥,誰來過,誰又走了都是過眼雲煙,而我們輾轉蹉跎,燃燒着歲月,無非是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處不可磨滅的印記,宛若一枚勛章。

辛夷塢在寫《青春》的時候,把自己放在了鄭微了位置,體會了鄭微的愛恨情仇以及不同的生活軌跡。我們也是同樣的,在青春的大潮裏,誰都不願意輕易服輸,都在你追我趕的弄潮兒,交替地追趕中,我們卻成了彼此的影子,被青春的浪花拍打着,沿襲着他人的腳步,綻放着別樣的青春。

青春是場宿命之約,無法逃避也無法延期。我們看得見時針的旋轉,日曆的翻頁,但卻看不見自己生命年輪的增加,所以説,當我們真正意識到青春的到來時,我們其實已經和它錯過了許久。

年輕是美好的,美好到記憶都會非常深刻,無論好壞。青春讓我們學習成長,給予我們最好的平台釋放,它的意義在於敢愛敢拼,而不是等到過往都面目全非時,僅餘追憶陪伴了。

《致青春》讀後感7

青春終將腐朽,曲終人散時,才發現愛是那樣銘心,而傷害卻也同樣刻骨。那個曾經如此飛揚跋扈的小飛龍,那個曾經如此孤傲冷峻的阿正,那棵老槐樹,那本《安徒生童話,那場7年的失約,那個陪你一起走過青春的阮阮,那個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統統都將被埋葬。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着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鄭微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每個年輕的女孩都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陣孝正,而每一個陳孝正都要在經歷過失去後才會蜕變成林靜,而每個鄭微在長大後都知道林靜才是最終最好的選擇。

成長的代價就是要失去一些東西,而那些東西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珍貴,若干年後,過盡千帆才明白這些將不會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現。可是沒關係,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如此,但願我們失去後會懂得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那些都是用青春,用眼淚,用心碎換來的。在未來的日子裏,有過去的記憶温暖於心,甜蜜也好,痛苦也罷,都是存在過的證據。我的青春,你來過。雖然沒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慶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裏,有你來過的痕跡,久久都不曾退去。這就夠了。希望你日後想起,也會會心一笑,我們曾經的傻氣。

寫到這裏,淚水早已落下。我的青春年華,我的歡聲笑語,我的誓言哭泣,我的傷痕累累,我的訣別離去,如同一幕幕黑白電影,慢慢變得清晰,再慢慢得灰飛煙滅。過去是如此的濃墨重彩,如今看來卻只剩黑白。

有人説我們的青春,並非説的是鄭微,陳孝正和林靜。而是指微微,阮阮,還有朱小北她們。見仁見智的問題。其實,誰沒有過青春,就連許正陽回憶起自己的青葱歲月,也可以驕傲的説,當年我是如此的愛微微。還有老張,如此默默的感情,沒有張揚,只有等待和祝福,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好的青春呢?還是那句話,有誰沒有過青春呢?又有誰的青春不會腐朽呢?

網上有人偏愛阮阮,那樣的女孩,我想是大多數人喜歡的吧。愛情在她心裏,是絢爛的煙花,一次就耗盡了生命,但是誰又有勇氣抵擋那花開般的美麗呢?

我想,我要去買書。在書的扉頁寫上“獻給我已經腐朽的青春”。若我以後生個女兒,在她十八歲的時候,我會把書送給她,然後告訴她,我曾經愛過誰,又傷害過誰。

致我們終將腐朽的青春。

《致青春》讀後感8

還記得是在某一個晚上,有位同學向我推薦了辛夷塢的作品。老實講,當時我對這個作家是沒有什麼印象的,但是百度了一下發現了一個比較眼熟的書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大約是在很久以前趙薇曾經執導過同名電影,似乎還是處女作。不過遺憾的是我也沒有看過。對於這種青春文學我以前似乎是不太感興趣的,或許是書荒的緣故在大約一週前我開始看起了這本書,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抱着一種學習寫作技巧的心態去看的,但看着看着總感覺一種青春文學特有的酸甜之味油然而來,故事很簡單,也很平凡。但是情節確實挺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總的來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最重要的是,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似乎是感覺自己的情商提高了那麼一點點,這大概就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吧。

書的具體情節我就不在這裏詳細的説明了,因為也不是一兩句就能概括的完的。或者我的概況會一定程度上曲解原文,還是如果有興趣的話自己去看原書吧。我這裏主要想説一下兩個人,陳孝正和林靜。

作為本書的男一號、男二號。我有點稍微分不清誰是男一,如果單以出場的戲份來論,大概陳孝正多些,但我總覺得最後的贏家才是男一。所以有些糾結。陳孝正和林靜,兩個人的性格是有着極大的不同,這也與他們的成長經歷有關,所以啊,我在想,鄭微又是如何能在這樣一種的家庭環境下保持自己的性格呢?難道説,是林靜影響了他嗎?

陳孝正的性格偏向孤獨,而林靜偏向陽光。但也並不絕對,在不同的時期,經歷的不同事情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狀況,在大學的時候,因為鄭微的進入生活而使得陳孝正的性格得到了極大的完善,但是他最終還是走向了一個極端,這不得不説是一種不幸。而林靜,在書的前半部分對他的描寫很少,大部分只是從鄭微對於童年時候的回憶而得到的,他的性格總體是很好的,但在步入職場前和職場後又發生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縱觀全書,我還是更喜歡在步入職場前的部分,而後面的部分顯得有些太過於黑暗了。但想想自己終有一日也是要步入職場的,又多了些釋懷。大學裏的生活,無論是戀愛與不戀愛、學習與不學習,都在展示着每個人的個性,而這些是職場所最不需要的。有人説過一句比較經典的話,在一個人上大學之前,都是不需要個性的。但一步入大學,有個性的人能生活的如魚得水,這裏也需要有個性的人。然而一切到步入職場又一次改變,職場不需要個性。我覺得這話説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也給我帶來了不少的思考。

只是可惜看到這本書有些遲了,我的大學即將結束。而那也是我即將逝去的青春吧。

《致青春》讀後感9

曾經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為愛情死,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紮上一針,然後我們欲哭無淚,我們輾轉反側,我們久病成醫,我們百鍊成鋼。你不是風兒,我也不是沙,在纏綿也到不了天涯。 ——辛夷塢

儘管在這種時候我花了一下午看完這本書的確是很不應該,而且在看這部書開頭的時候我也覺得故事那麼老套,也有人説這本書和《小時代》很像,其實我後來還是忍不住看完了,而且覺得很真實的故事,比《小時代》會更貼近現實。

——十八歲,鄭微對阮阮説:“我是誰,我是天下無敵的玉面小飛龍,有什麼我得不到?”

——二十二歲,她站在山頂喊:美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我恨你,把我的男人還給我!“

——二十六歲,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

林靜的離開,陳孝正的離開,一次又一次,鄭微每每在最幸福的時候跌落谷底。不得不承認,我是佩服鄭微的為愛的勇氣。然而,我卻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鄭微最後可以原諒林靜當初的不辭而別和他在一起。 的確,我是很不喜歡這樣的結局。拋開我喜歡看悲結局小説不談,至少鄭微不能因為愛而放下自己的尊嚴。可誰又不是呢?

我曾經也因為愛放下了我所有的高傲,但最終我什麼也沒有得到,當然,我看得很開,付出的並不會和得到的成正比,所以我也並沒有堅持很久。或許算是我的口是心非。一個朋友問我,如果這個時候他來找你你會接受麼?我想都沒有想就説不會。因為我從來不走回頭路。有些事有些感情只有一次,錯過了就錯過了,也沒有什麼好可惜的。雖説青春終將逝去,但確實也不能因此委屈自己。

正如書裏所説,只有阮阮永遠的留住了青春。她應該也是最不幸福的一個,與初戀走過六年,最後她也不得不放棄了,與一個見了六次面的人結婚,平平淡淡過着生活,也似乎分不清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最後,她卻在初戀結婚之前想要見上一面的途中,她帶着在她肚子裏剛滿月的寶寶,永遠的留住了青春。值麼?

有些事情真的是難以劃分界限的。或許阮阮當時是抱着幸福不遺憾的心離開的,所以她認為值得。只是她身邊所有人都是替她不值的,就算沒有出事,到達目的地,她也見不到他,只因他的一句有事去不了。所以吧,很多事不要知道,矇在鼓裏才是最幸福的,前提是永遠不要知道。如果在事後知道,往往那個瞞住真相的人會遭人恨。就像我當時知道有人知道卻沒有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心裏有多麼恨她! 現在看來,也是不值得一提的了。

從一開始我強烈想要去看這部電影的心到現在的猶豫不決,都是因為我真的怕在電影院哭。看完這本書心裏的感覺真的很難説。

總之,人還是需要學着失去,這的確是一門藝術。最好可以在多年後轉頭説一句:青春,別來無恙。

《致青春》讀後感10

今天,我做完作業,閒着無聊便從書櫃裏拿出《青春之歌》這本書。《青春之歌》的許多情節令我感動,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書中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總是能點燃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始終勉勵我不斷前行。鬥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麼深刻,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青春之歌》以高亢激昂的旋律譜寫了一曲青春的讚歌: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期間,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女作家楊沫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青春以熱度,並藉助紅色記憶和鏗鏘文字喚起新時代下青年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通過林道靜們的故事,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對自由與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洋溢着激情,揮灑着希望,藴含着力量。一部《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青春的節奏快步前行,我讀它的時候只能緊跟其節拍。書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你不可能停下來,因為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催着你不停地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催人奮進的青春旋律,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亮你,燃燒你!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太短促了。也許,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方顯彌足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青春則給予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如果説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們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表現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那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朋友們,讓我們將自己的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譜寫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致青春》讀後感11

上個周和舍友去看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一點兒小清新,有一點兒小憂傷,但更多的感受是雜亂,疑惑,莫名其妙和不知所措。舍友強烈推薦我看原作,辛夷塢的原版小説。這不,在網上下載了個TXT,今天終於把小説看完了,感慨頗多。

鄭微的青春是大膽的,盡情綻放的。她勇於愛,勇於追求,可以傾其所有,使出渾身解數,一副灑脱與無畏。但我不懂的是,一個人真的可以愛上兩個全然不同的人嗎?陳孝正與林靜究竟是多麼的不同啊。如果説她與林靜是從小到大兩小無猜習慣彼此的話,那麼在她的生活中的出現是多麼富有戲劇性啊。我看完電影時覺得她的青春是不可複製的,我沒辦法理解她,但有些佩服她,即便我也不會向她學習什麼。小説讓很多事情有了關聯,似乎解決了我的很多疑惑。如果有什麼收穫的話,那就是,不要讓太多人跟你走得太近。

和舍友的感受一樣,故事越到最後越壓抑。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讓三個人的情緒帶動着我們跌宕起伏。就像宿命一樣,鄭微和林靜最後走到了一起,可不可以再狗血一點兒,讓宿命發生一些變化呢,不然陳孝正的出現就是多餘就是敗筆,即使你説他的存在是為了給鄭微一份青春的記憶我也不會苟同。離開校園後的幾年,每個人都變了好多,變成了自己當初厭惡的模樣,但有什麼關係呢,總有一些藕斷絲連。那時的人,變得好複雜,好複雜。他們用成年人的隱忍尋求着自己排解壓力的良方,不惜傷害別人,更會保護自己。

我覺得我和阮阮有幾分相似,或者説我從她身上隱約可以看出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有她最痴情的那段,沒有一個趙世永讓我死心塌地,攤上自己最美妙的青春年華。也許,我還沒有長大,就像今天會被當成高中生一樣還自以為傲竊喜一番。姥爺説現在是最好的時候,一定要多學習。或許真的是這樣,就像高中沒住過宿大學離家住宿一點兒不適應也沒有,大概就是因為成長過了容易感受孤單的時候吧。可是,我漸漸發現,我開始變得想家了,在離家一年半載之後,這麼的後知後覺,讓我不禁詫異,又不緊不慢地學會與孤獨為伴。

我們宿舍拍了個視頻,參加宿舍風采大賽。拍得不錯,看了好幾遍。我在想是否以後我們也會想《致青春》裏面後來宿舍的姐妹還是最好的姐妹。至少目前來看相互之間的關係還是一陣一陣的。每個人都小心地處着,維繫着最好的平衡。不管怎麼説,就像視頻結尾我説的那樣,我的青春就是一杯涼白開,簡簡單單的,平平淡淡的,健健康康的,爭取多活幾年,見證更多的美麗與傳奇,光榮與夢想。加太多的調味品,不如就白開水,無毒無害,最好。

《致青春》讀後感12

時光像流水,年輕時,幾度以為青春是高貴不朽的,可那明媚嬌豔的青春之花,卻在我們成長一個不經意的瞬間凋謝,這時,丟了青春的我們病了,慌了,在醉生夢死間疼痛焦灼的長大了。回首往事,來不及欣賞,來不及追憶,青春,就這樣死了。一切又回正軌,而昔日純淨的少年少女,也變成麻木不仁,城府深不可測的社會人士,而回想那段青澀的路,如今,似華也只是往事了。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故事是林靜、鄭微與陳孝正之間的三角戀。這三個人之間的種種錯綜複雜,青春的逝去,讓文雅的林靜變得凌厲,高貴與深沉,他得到了金錢與地位,卻失去了青春。他的人生是糾結與掙扎,甚至是悲哀,然而到了最後,他依舊將心底那傷最純的感情保留,這一點點純真美好,或許是他人生中的一點温存與陽光。而當年吵着鬧着嫁給林靜的玉面小飛龍鄭微,在杜燥的學習生涯中,還是遇見了細緻的陳孝正,或許,鄭微對於陳孝正,只是一個過客,但是那樣單純美好,不摻有任何雜質的感情,在每個人都幾乎認為他們會走到最後的時候,這段感情無疾而終。陳孝正終歸是太怯弱,他失去了鄭微,也失去了一份感情。後來,經歷了磨難,鄭微學會了堅強,在二分工作,心口不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李主席讓她明白世態炎涼人心難測,她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精明圓滑。

青春枯萎了,一切都如落葉迴歸平靜。

昔日親密無間的戀人,久別重逢,卻成了最遙遠的陌生人。最官方的稱呼,刻意保持距離不現有任何交集……看書看到這裏,我不禁心酸,原本錯過的,終究只能成為回憶,永遠的回憶。

時光不慌不忙,剛好盜去青春。而不同的是成與敗。阮阮,一個像臘梅一樣的女子,選擇了在最美的二八年華塵封了記憶,她的死,離奇,可悲,但令我欣慰的是,她死前,至少有了期待與憧憬。而當年的所有人,在有限的時光中,總錯過了太多,只有一句“只有阮阮,吸有她的青春不朽。”或許,年輕便 是如此,時光如華錦,平淡的青春以慘烈高昂結束,彷彿一場煙花雨,絢爛閃耀,可一閃即逝,不留任何印跡,傷口是總有一天會好的。可最令人害怕的是看不見的傷口,因為你不知道它哪一天會癒合。多年後,它也許依舊會在無人的角落犯疼,難以癒合。沒有人知道。

——絢麗煙花雨,是青春悲傷華麗的葬禮。

青春,多麼美好親近卻憂傷的詞語。令人懷念,《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出了電影,我沒有去看,因為我更願意看書。書是美好單純的,試想一燈如豆,一杯清茶,一本書,在憂鬱的陰雨天,細細感悟,青春的珍貴。

《致青春》讀後感13

青春,是屬於我們青年人的時代,是我們青年人可以隨着心走的時代。這時候的我們,沒有事業的負擔,沒有家庭的牽絆,正是我們可以無憂無慮走動的時代。

二十幾歲的我們正處於青春的年華,有着許多的追求和夢想,也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找尋。我不敢説青春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經歷過的都不一樣,每個人追求的理想也都不一樣。

在我看來,青春就像一隻鋼筆,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書寫,最後留下一年一年的回憶。或許在別人看來,這些回憶不值錢,可是卻是自己心中最寶貴的財富。高中是青春期的一個重要階段,那時候有多少人的高中在學習生涯中度過。我承認,高中的學習很重要,但是高中生活的樂趣決不能被學習取代。在高中三年中,我學會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認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朋友,我度過了人生中幾個重要階段中的一個。我放肆過,大哭過,也做過叛逆期孩子做過的事。當然,也要謝謝父母的寬容,同學的支持,我才能堅持下來,才能經歷美好的大學生活。

在我看來,青春就像一根劃燃的的火柴,拼命的燃燒,最後卻什麼都沒有。是啊,青春是短暫的,也就短短几年光陰。我們要利用青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別讓自己以後後悔。

在我看來,青春就像一面鏡子,藏不住幸福,也藏不住悲傷,什麼都寫在臉上。青春就像一個故事,讀的太認真會流眼淚,讀的太粗淺又怕錯過了一些美好。青春的我們,都會經歷一些以前不曾經歷的,都會有情感的糾結與矛盾。可是這些是青春期中寶貴的財富,有利於我們的成長。我們也會把這本書寫得與眾不同,寫得彷彿是自己自傳的一部分。

大學四年,仍是青春期中的一部分。大學,一直是我們嚮往的美好的季節。我們在期間可以有很多新的體會,也能懂得很多以前在家人庇佑下所無法接觸的事情。在大學中,我們都過着住宿生活,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我們都是平等的,什麼都要靠自己。我們對於友情會更加珍惜,尤其是友情中的宿舍之前,更是我們這四年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我們中間可能發生過矛盾,也可能吵過架,可是我們是學校中最親的人啦。四年,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住在一起。在大學中,也有很多經歷着除友情以外的其他感情,我只希望大家都能處理好自己的感情,跟着自己的內心所想走。

這是我看完電影后的一些看法,當然也是希望所有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沒有遺憾的。

《致青春》讀後感14

上個月二十六號是《致青春》的首映,因為是趙薇的處女座再加上片名也比較吸引人,我就跟室友約好去看了,影片結束後甚至連情節都記不得幾個,唯一記得最清楚的是阮莞出車禍時我為她留下了惋惜的淚,後來網上關於這個話題吵得沸沸揚揚,有人説拍的很好,也有人説不尊重原著,改動太大,後來就決定把辛夷塢的原作再看一遍,看了後真的很有感觸,在這裏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也許深度不夠,但這確是我看這部小説得到的所有感觸。

小説中的“玉面小飛龍”鄭微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主,我特別喜歡她的性格,總覺得自己性格跟她有點像但又沒她那麼執着,我羨慕她先後遇到兩個她愛的同時也愛她的男人,可能現實生活中的情節遠比書本中的要平淡,要有許多的缺憾,影片中並沒有提到何綠芽這個人,但小説中的這個人是我最愛的角色,這個角色特別生活化,何綠芽不像黎維娟那樣可以為了錢拋棄自己心愛的人,當然這是黎維娟自己的選擇,我們沒資格譴責她,就像她説的人都要向前看一樣。何綠芽是宿舍唯一一個跟大學談的師哥修成正果的人,她不求轟轟烈烈但求平平淡淡。提到這裏不得不説一下把愛情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的阮莞,她希望自己的青春永不腐朽,確實,因為她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為了愛而死,只有她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還記得滿天星的花語嗎?還記得老張看到她腿受傷心疼的揚言説要做她人肉墊子的情景嗎?甘願當配角的愛,甘願當配角的張開。

就像鄭薇説的,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所以當三年後與陳孝正再次在同一公司工作時她可以不再像曾經那麼衝動,那麼不顧一切奔到她身邊,這三年也讓她有了很大的蜕變,她變得嚴謹,變得幹練。人總會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陳孝正後來跟鄭薇説願意為了她放棄現在的一切,鄭薇説不想讓他有怨恨自己的機會。當年那個小飛龍也丟掉了自己最為自豪的勇氣,在見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跟一個只見了六面的男人結婚,後卻為了見不值得她愛的人最後一面而丟掉自己的性命之後,也在見了黎維娟跟一個五十歲的老男人結婚還做了兩個孩子的繼母之後,她意識到,婚姻跟愛情是無關的,她也需要安全感,而陳孝正是一個自己都沒有安全感的人又怎麼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最後,鄭薇嫁給了林靜,嫁給了能給她帶來安全感的人,嫁給了因為某些原因而錯過了七年的人,也嫁給了十八年前就揚言要嫁的林靜。我想跟正處青春的我們説一句,想愛就愛,因為青春本就是用來揮霍的!

《致青春》讀後感15

青春就是用力的奔跑,然後華麗的摔倒。

——題記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開,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年華似水,總感覺觸摸不到痕跡。

十八歲,鄭微對阮阮説:“我是誰,我是天下無敵玉面小飛龍,還有什麼是我得不到的?”

二十二歲,鄭微在老魁樹下,埋葬了她的安徒生和小飛龍,淚流滿面。

二十七歲,鄭微笑起來:“阮阮,只有你,只有你的青春不腐朽。”

一步步成長,一點點老去。我們放下尊嚴,放下個性,放下固執,只是因為放不下一個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正是如此。鄭微是如此,陳孝正是如此。他們錯過彼此,她微醺,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沒有歡笑的青春不完整,沒有眼淚的青春更是一種殘缺。曾經的“六大天后”一起歡笑一起快樂,各奔東西的她們在青春無限的大學時光裏,懂得了流淚,懂得一些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給我一種感受,我會常為鄭微的經歷而感到心裏一絲刺痛。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聽陌生的歌,看陌生的風景,然後一個不經意間?,轉頭髮現,原本費盡心思想忘記的事就這麼忘了。可我們能忘記那些最強烈的快樂,卻永遠忘不掉那最疼痛的淚水。正如陳孝正對於鄭微是月光,卻冰冷如斯,給予鄭微的是那些疼痛,一次撕裂換來一次一次成長。

我最愛的人物就屬林靜,他是個神祕的人,令人捉摸不透。在機場,他對一個因為對了最心愛的書而哭的小男孩説:“我也丟了一本我最愛的書,可我沒哭,因為眼淚不能讓我找回它。”正如他也找不回屬於他的“小飛龍”,這就是時間的力量,把一切變成回憶,怎麼也回不去。

從今天起,十四五歲的我們也該早些做好準備,因為青春終會逝去,而時間一去不回,趁着這個燦若桃花的年齡,去享受青春,享受青春的歡笑,享受青春的淚水。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不凋零的花/伴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我們在這個豆蔻年華里,不斷地奔跑,不停地摔倒。不如就像鄭微,像阮阮為青春放手搏一次,一點點在歡笑與疼痛中成長吧!

唱一首歌紀念我終將逝去的青春,愛一個人天真的以為會是一生,唱一首歌懷念我終將逝去的愛情,有一個人總會陪着你走不會再離開。也許這就是青春愛情。思念,牽掛,期待,相見,微笑,然後流淚。

合上《致青春》我的眼淚仍在打轉,為鄭微,為阮阮,為林靜,為陳孝正,也為自己。

標籤: 讀後感 青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mr4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