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600字4篇

《活着》讀後感600字4篇

《活着》讀後感600字1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這部小説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湧現,撞擊着藏在深處的靈魂,《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活着》讀後感600字4篇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裏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着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説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着》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着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讀後感600字2

悠悠蒼茫有條不紊的劃分成兩個等分,一半在璀璨中澤出瑩瑩淺光,另一半藏匿在一望無際的黑夜裏塑造安謐,他們象徵着動與靜,如同兩個近乎迥異的老人歷經時光沉澱後鑄造的性子,詮釋着曾經走過的婆娑歲月。

灼熱的盛夏似燈火闌珊的街頭一片繁華,連綿不絕的墨綠山體映着碧海藍天生出淡淡的悠然,如一本雕刻着春秋的古冊渾然自成一派隱逸高人之像,偶爾掠過寂寞淺淡碎影,偶爾升騰聲聲撕心裂肺;近看時卻是別有洞天,似破浪此起彼伏的叢林霸道的覆蓋着片片天空,如耀眼鑽石般奪人眼球,置身其間耳畔充斥的是宛如金浪滔天般毀天滅地的陣陣蟲鳴,在萬千陰翳間不免讓人膽戰心驚。那是生命的'吶喊,是用嘶聲裂肺詮釋着活着的堅韌。

凜冽的寒冬如千里雪國般是一望無際的冰天,銀裝素裹的大地與黯淡無光的蒼穹連成厚厚一片,枯枝爛葉覆蓋上晶瑩的白雪,棕黑色的民房潛藏在萬千尖鋭呼嘯間,淺淺的只能觀望如微不可見的細絲般的淡淡勾痕,這是一個沉寂在鬼斧神鵰中的偉大作品,如同死亡的地獄。只是,我能在漫天飛舞的雪光間領悟出另一種意境,我知道厚重的雪層下埋葬的是不屈的靈魂,浸在酷冷寒冰下的黝黑大地蓄勢待發,他在準備着草綠花香,他在以生命為代價挑戰着這殘酷的命運。

哪裏有戰爭,哪裏有壓迫,就註定着哪裏有覺醒,哪裏有反抗!那便是生命的延續,是生命的精髓,是捍衞生命捍衞尊嚴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們掌握着屬於自己一閃即逝的短暫生命,儘管如何微不足道。

但活着,本就是嚴峻考驗。

無論你是願意如巨浪驚天般轟轟烈烈的活,或是願意如碧泉青柳般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

《活着》讀後感600字3

最近讀餘華的小説《活着》,驀然間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頓時開竅了。

還記得曾經年少時,初入社會,茫然無知,帶着幾分“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憂鬱,我如作繭自縛般,不停地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着?是為了快樂嗎?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嗎?但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有價值的?一遍遍地追問自己,一遍遍地獲得答案,可轉眼間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後,又開始了追問、尋找答案、否定的循環。我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在思維的怪圈裏找不出合理的出口。於是,煩惱便在心中鬱結,痛苦也隨之纏繞。

爾後,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閲歷的加深,繁瑣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我習慣,也似乎讓我麻木了。我漸漸地淡漠了對生命的思考,不再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着”了。不知不覺間,我終於走出了思維的煩惱,走出了少女的憂傷。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個讓我曾經為之煩惱,甚至為之瘋狂的問題,不再纏繞着我的心靈,原來是被我深深地埋藏了。這次閲讀《活着》,被埋藏在心底已久的困惑被再次翻新出來。可喜的是,儘管困惑被翻新出來,卻沒有將往日那種被纏繞、被折磨的心靈之痛一同帶出。

我徹底地醒悟了。其實,人活着,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也不是為了實現價值。活着,就是因為活着,僅此而已。就如小説《活着》中的福貴,曾經富貴一時,又將家底敗盡,經歷過戰爭的慌亂,也眼睜睜地看着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如此跌宕與慘痛的人生,福貴既沒有表現出過分誇張的悲痛,也沒有過分的樂觀。活着,就是為了活着的本身。

福貴敍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餘華用平實的語言敍述着福貴的敍述。偶爾也來幾分幽默,冷冷的,讓人想笑卻也只是嘴角微微揚起而已。小説的結尾,老人福貴牽着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走在鄉村泥濘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繼續。

不要再問活着是為什麼,活着,就是因為活着。拋開曾經的煩惱,不再糾纏自己的心靈,好好地活着。

《活着》讀後感600字4

幾番周折,《活着》終於捧在了我的手中。看着這黑底兒白字的封面,這書中的福貴,活得也像這黑底兒上面的白字吧,一片漆黑中,茫然失措。

年輕時,為了享樂而活着;中年時,為了生存而活着;老年時,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本心,終於有一次,為了活着而活着。

福貴年老後,買回一頭老牛,取名叫福貴。這老頭兒一生的名字,記錄了年少時的無知,中年時的無望,以及老年時的無慾。如今給了這頭老牛,也許是為了紀念自己與世界的格格不入。

四十年代,天下大亂,人人都謀劃着自己的出路。而福貴,卻整天花天酒地,敗光了所有家產。沒想到卻逃掉了多少道劫。他就是那種年代中,唯一的白字,醒目而另類。我看到這兒,想想,也許這就是禍害遺千年。

六十年代,文革爆發,已經失去了有慶的福貴,變了很多,不再擺那莫須有的架子莫須有的腔。老老實實務着農顧着家,因為,他不想再失去。他的女兒鳳霞受了小半輩子的苦,最後嫁了個好人二喜。本以為能活得平安了,可因為醫生的一個耳誤,留下了苦根丟了性命。

七十年代,福貴家裏是“松柏冢累累”,最後只剩下這麼一個老頭兒。福貴,這個老頭兒,活得就像黑底上的白字,醒目,孤獨,處處碰壁。他嚐盡了世間炎涼,參透了人生,也迎來了太平盛世。可他,依然是那個白字,在一片漆黑中,依舊無依無靠。

“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有七八分田……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至此,活着的意志,已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奪走的東西。

標籤: 讀後感 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pyz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