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的讀後感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的讀後感

一所好學校,應該是充滿陽光的學校,是讓孩子享受學習、熱愛人生的學校; 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讓孩子像小樹一樣享受愛的陽光,自由健康生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快樂地享受良好的教育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的讀後感

一個好的老師,應該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愛心,是燃燒的火,會讓絕望的心靈重新點燃。有愛就有希望,有心就有力量。

身為教師我們通常能夠很大方地給學習成績好、表現優異的學生積極的愛、支持與鼓勵;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及令人頭痛的學生常常是挑剔和指責;對於表現平平的學生則把他們放在無須多加照顧的領域。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應該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評價要求每個學生。這種差異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分層施教,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取得發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關注。正如蘇霍姆斯基所説的那樣:“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他是為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教育者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職業,尊重學生,尊重他的人格,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至關重要。對感情的敏感和珍惜,對人格平等的追求,是當代學生強烈的心理意識之一,作為教師絕不能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對後進生的人格更應尊重,因為後進生同樣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夠被人重視。也許有的孩子永遠達不到我們眼中的“優秀”,但只要給他們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和別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而不是畏首畏尾,卑微地長大。

正如巴特爾説的:“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作為老師,要捨得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給予其平等的關愛、温暖,以便發揮每位學生的最大潛能。因此,公正就成為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具體的表現就是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

在《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人走進學校並不意味着受教育,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醉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説:“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學會了自學的本領,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將來離開了學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自我充實,自我修養,成為有益於人民的人,有益於社會的人。”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中,對未來的文盲有這樣的表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以看出,自學能力的高低,將要影響到個人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老師要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完成。從而達到葉老強調的“特別緻力於引導學生善於自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歷來受到重視。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説教師的責任不公在於教,而更在於教學,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重提自學能力的培養,有着許多新的意義。首先我們處於知識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知識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許多新學科、新知識不斷得到開發,知識的更新大大加快。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總量中的極少部分,大部分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在課餘生活中自主學習。

現實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存在着兩種認識上的偏差:一是認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要從課堂改革入手,增加選修課,讓學生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另一種認為自學就是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去看書。正是其於這兩種認識,有人認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不應加以干涉,也無法去組織實施。

其實,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它並不一定從學校的課程設置加以體現,而是以課程教學為載體,融合在各科的教學之中。它的途徑很多,最重要的是教師怎樣把培養自學能力寓於教學過程之中。因此,教師不僅在知識傳授中起主導作用,也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起着主導主用。

總之,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學生“學會了什麼”的過程,而且是使學生知道“怎樣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所教學科出發,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體育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j88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