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玉米》讀後感

《玉米》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玉米》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玉米》讀後感

一本書籍的閲讀過程,是一個尋找心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求內心與這個紛擾世界和解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伴隨着對驚喜的不可預知,感動我的到底是什麼呢?

也許是行走在都市,內心卻靜謐無比,對歡樂人潮那種旁觀的寂寞;也許是面對生活用經歷苦澀後人生見解學會品味自嘲、笑對起落坎坷……

《玉米》這本書分為三個中篇小説,分別是《玉米》、《玉秀》、《玉秧》。

作者不藏不掖,真實而真誠,樸實而直白地描寫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夾在鄉村和城鎮中間成長的三個姐妹——玉米、玉秀、玉秧,被男性的世界團團圍攏,眾多意外在這種圍攏中名正言順地發生,封閉的悲劇,沒有出口,又似乎找不出根由。

作者的敍述像電影的攝影機,時而拉近,讓我們看清楚主人公的面目表情從而進入她們的內心,時而拉遠讓我們看清楚主人公身處的環境和背景。

讀者可以毫不費力的置身於作者搭建好的情境之中,彷彿與玉米們共同呼吸在王家莊,在玉秀巧笑嫣然的一瞬而恍惚。

整個故事以文革時期為背景,最大限度地被限定在了“家”這個概念之內,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正面人物,寫得如此殘酷,沒留下一絲火種,只有無邊的罪惡與沉淪。

在那個矇昧的時代,所有人都被裹挾在洪流中,向無邊的黑暗越墜越深……他們所表現的惡,究竟是時代的惡,還是人性的惡?

小説和生活是有交集的,讀小説,更多的時候,是這些細節讓我抓狂,也讓我更加了解世事,在小説裏,特別是經典小説裏,有數不清的陰暗,也有數不清的奮鬥,更有數不清的苦難。

難道這不是生活的本質嗎?哪裏有人能逃脱,自圓其説的謊言,或者説應付差事的憐憫,或者明哲自保的虛偽,那都是不切實際的。讚美的反面就是揭露,揭露的目的,是讓讀者寬容。懂得寬容,才懂得慈悲。

《玉米》這本書這露骨的揭露,陰暗的記錄,讓我吃驚,也讓感覺,一個女人再沒有得到思想和人格解放前,可怕的不是她們的遭遇,可怕的應該是這個世事。

人的生存,最先認識的'是自己,最難擺脱的也是自己,人一生都在和自己較勁,卻得不到一個明晰的、確定的結局。

一個理性的人生相較於一個感性的人生是否能更幸福一些呢?成熟的玉米是否比懵懂的筱燕秋更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抑或,對於玉米而言,什麼程度的幸福才是她要的幸福?幸福本身是可得的嗎?

畢飛宇説:“我一直想弄明白,人應該是怎樣的,很遺憾,我沒有找到答案。”假若有答案,或者有求出答案的公式,那麼人就能知道自己是怎樣的,我們就不會丟了自己。可惜沒有,命運是不可知、不可求的,它甚至不可揣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gjl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