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數學的讀後感

關於數學的讀後感

【篇一:《好玩的數學》讀後感】

《好玩的數學》的作者是中國有名的科普教授——談祥柏,這本書也是他送給少年兒童最好的禮物。

關於數學的讀後感

談祥柏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從事數學科普工作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他與張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被稱為“中國科普三駕馬車”。談祥柏教授還有着紮實的古文功底與非常淵博的文史知識,並通曉英、日、德、法以及阿拉伯文等多種語言,因此談祥柏教授寫的《趣味數學》的內容妙趣橫生,並且與智力的訓練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深受我們少年兒童的喜愛。

談祥柏教授還將許多國外的著名而且優秀教學科普作品翻譯給了中國所有讀者,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數學科普大師馬丁加德納等許多著名人物的作品。

談祥柏教授寫的《好玩的數學》中分為許多種類,包括:數學是大花園,數學史大作坊,數學是大超市,數學是大課堂,數學是大戲台,這些內容都表達着自己含義的大題目,中題目,還有“彈子盤上的數學”中有的小題目……還有許多有趣的題目和有趣的內容,只有有趣的題目才是最吸引人的,因為只有題目新奇才可以吸引讀者。

同學們,聽了這些你是不是也對這本書很感興趣了呢?不妨和我一起看看吧!

【篇二:《趣味數學》讀後感】

自三年級起,我開始訂閲《趣味數學》,它是一本生動有趣的課外數學輔導資料。

借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説:“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他打漁的方法(或技術)。”就像我們的老師孜孜不倦的在課堂上教會我們學習時的方法或公式。《趣味數學》就像一本教你如何在知識的海洋裏“打漁”的雜誌——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知識的要點,更我們掌握了學習中的方法。

《趣味數學》它的內容分為:科幻故事.名人數學家的成長經歷.歷史故事.開心笑話.腦筋急轉彎,以及漫畫;它以這些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數學世界的精彩。例如:科幻故事利用魔法的神奇讓我們感到數學世界的魅力和神祕。科幻故事雖然只有一個叫《菜鳥魔法師之黑魔法復甦》,這是一篇每期連載的科幻故事裏面的主要人物有:格魯、貝奇、薩爾、吉米、託比和索拉,他們各有各自的本領以及獨特的性格,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愛探險。所謂的菜鳥魔法師就是格魯,他喜歡鑽研魔法。託比是個數學家.貝奇是個語言學家.薩爾是個植物學家.吉米是個考古學家.索拉是個探險家。他們是一個個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人。通過讀他們的故事,讓我的思維變的靈敏,使我更加喜歡思考和發現問題。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一冊《趣味數學》名人數學家的成長經歷中講的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爺爺,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惜家庭貧困無法供他讀書。小時侯陳爺爺每天一見到自己哥哥放學回到家就纏着叫哥哥講數學故事。這件事一直被陳景潤的母親看在眼裏,她一咬牙把陳景潤也送進了學校。入學後,陳景潤的成績優異,可是因家庭困難,陳景潤上了高中以後,不得不退學,後來,他在家裏堅持自學一學期。從小到大,陳景潤都酷愛看書,他與小朋友一起捉迷藏時,手裏都拿着本書,然後往隱蔽的地方一窩,等到大家都走光了,他也不知道。有一次,媽媽讓他煮飯,因為專注地看書他居然連飯煮糊了也不知道。陳景潤有着忘我的學習精神,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因此後來他成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這種酷愛讀書的學習精神。

另外,這本書中的開心笑話和漫畫讓我們在一個充滿樂趣的環境下學習數學,還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來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成為一個愛思考、愛發現的孩子。

《趣味數學》讓我們在趣味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它使我的學習充滿樂趣,也使我變得熱愛思考。我喜歡讀《趣味數學》。

【篇三:有趣的數學讀後感作文

説實話,教了二十多年小學數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和那些阿拉伯數字打交道,有時真覺得數學很乏味的,但作為老師,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總是想方設法挖掘數學的有趣之處,有時真的是絞盡腦汁。放假前到校長室借書時,看到《有趣的數學(第1集)》一書,頓覺眼前一亮,便毫不猶豫的借了來,書拿來一看,作者是韓國的,太陌生了,於是先上網查了一下作者的相關資料,一查才知道,作者李光延博士是韓國著名的數學教授,一直致力於向普通大眾普及數學知識,展示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美。《有趣的數學》有兩集(我借的是第1集),在韓國非常暢銷,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走進數學殿堂。這麼有誘惑力的書,一定要好好讀讀。

讀完全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原來數學並不是那麼枯燥、單調、乏味的,也可以充滿詩情畫意,整本書的內容就像簡介中説的一樣“融會古今、大氣磅礡,寓精微的數學道理於玩笑幽默之間,圖文並茂、趣味盎然”。《有趣的數學(第1集)》有趣又簡單,任何知識層面的人都可以閲讀,雖然是按數學發展的歷史編寫的`,但不一定非得從頭讀起,無論閲讀哪一部分都可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以及瞭解與數學有關的故事,特別是我們數學教師在講課時引用《有趣的數學》中與講課內容相關的簡單的數學故事,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的知識。

本書詮釋“什麼是數學”時,講的第一個小故事是:有兩名罪犯,一名是數學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學生,他們都因做了壞事犯了罪,被判死刑。當時法律規定,臨刑前可以滿足除免死以外的任何一個要求。死刑執行官先問教授有什麼要求,教授説:“我的最後要求是為那個學生講一節數學課。”執行官答應了他的要求,於是執行官又問教授的學生有什麼要求,學生深思了一會兒説:

“我的最後要求是在教授講課前殺了我。”執行官也答應了他的要求。隨後,執行官犯了難:答應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給那名學生上課;答應學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課前就得處死學生。最終,教授和學生都沒有被處死。

這個故事可以喚起厭學學生的興趣,使他感受到數學在危急時刻還能挽救人的生命,足可見數學是一門多麼了不起的學科。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明白,面對一個新問題時,要善於深入思考,要向故事中教授的學生學習,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作深入思考,以便於作出正確的選擇。

當課堂上遇到特別愛提無用問題的學生時,可以給他講講這則故事:某一數學老師總是因為一名學生的不斷提問而不能進行正常教學,一天,這位老師做了一個決定,走進教室後對那位學生説:“每堂課總是因為你而影響上課,從今往後,每堂課只允許你提兩個問題。”於是,這名學生問道:“只能提兩個問題嗎?”老師回答説:“現在還剩一個問題了。”不用説教,不用批評,用一個風趣的小故事,使學生明白了課堂不能亂髮問,要想好了再説,提有用的問題的道理。

書中像這樣的故事很多,如:生物學家、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時看到一羣斑馬,他們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工程師、物理學家、數學家遇到一起火災時的不同做法的故事,等等。我們都可以在合適的時機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愛上數學。

通過讀這本書,也讓我對數學史上一些重要的數學家,如阿貝爾和伽羅華、笛卡兒、高斯、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拉、歐幾里得、牛頓、費爾馬等等有了更深刻地瞭解,增長了自己的數學課外知識,使自己能更好的教好數學。正如書中所説的:“對自己所做的事要竭盡全力,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

【篇四:有趣的數學讀後感】

暑假期間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叫《好玩的數學》。也許是出於職業的習慣,我個人對於數學比較感興趣。這本書可好看了,有許多引人入勝的魔術。像拓撲變換呀,間隔相等哪,鐘面猜心術什麼的,原本亂糟糟誰也聽不懂的怪東西都被它用深入淺出的手法,一個一個寫得生動傳神。一口氣讀完後真正感覺到《好玩的數學》的確是一本有趣而長知識的書。

本書是“如何教好新課程叢書”中的一本,全書共分四章:從哪裏獲得數學教學素材、怎樣用好教材實施教學、怎樣開發學具與教具的新價值、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發教學資源。

第二章第一節“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概念”。我最感興趣。在我記憶中的數學概念學習是較為枯燥的,幾乎總是遵循“簡單感受——告知結論——變式練習——理解概念”這樣的教學模式。而本書推崇的是:對概念的學習與建構應該主要依靠學生自主、自覺的探究活動。在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之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掌握就會在腦子裏生根發芽,在適合的土壤中,它能自主地生長,而不是教師用大量的練習“催熟”。書中所舉的例子,關於“質數與合數”的教學,採用遊戲方式教學效果非常好:讓學生準備印有自己學號的卡片,貼在自己的身上,並把學號的因數寫在卡片上,做成頭飾戴在頭上。上課時,先交流自己的學號號數以及號數的因數。隨後,提出要求:在小組裏把號數按因數的特點分成兩類……另外,還有“自制撲克牌”(張數在50~100張之間,一張只寫一個數,不能重複)可用來複習《數的整除》單元的知識。

第三節“計算教學的思考”。也是比較吸引人的。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幾乎很難遇上計算教學方面的研討。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是“算對就是硬道理”“一道例題一條法則”“讀一讀,記一記”“死記法則多練題”。於是,多年來,老師們便慨歎“這道題,我都不知道講了多少遍,怎麼學生還不會?”較好的辦法是,讓學生亮出“心中”的法寶,再自己舉例,嘗試計算中體會算法,然後通過小組交流歸納出計算法則。與老師或書本將計算法則強加給學生相比,這種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後得到的感悟和理解,更有利於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在比如教學三位數減法“300-97”時,可通過導演“沒零錢,怎麼辦”的小品,在課上要求“演員”把“300-100+3”作為重要劇情進行展示。這樣,在欣賞“找錢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就能弄清“多減要加”的算理。對待學生的計算錯誤,不能因學生的一句“粗心唄”就草草了事,可以組織學習小組從計算心態、計算習慣、計算能力等方面找出出錯的原因,並商議改進措施,使錯誤成為學生前進的鋪路石。

總的説來,這是一本值得小學數學教師讀的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g07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