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海底兩萬裏》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

《海底兩萬裏》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底兩萬裏》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底兩萬裏》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

《海底兩萬裏》是今年寒假老師推薦的一本科普童話讀物。那時時間倉促,本想隨便讀讀就交差,但我只讀了一個開頭,就被故事情節吸引住了,整個寒假,我迷上了這本書。

《海底兩萬裏》主要説的是阿尤納斯教授和其它教授到澳大利亞海域尋找傳言中“海怪”的故事。當他們見到“海怪”時,“海怪”向他們攻擊,船沉沒了。除了阿尤納斯和尼德外,其他人都死了,而他們兩個也被捉去。那時,他們才知道原來傳言中的“海怪”就是“鸚鵡螺”號潛水艇。

他們在尼摩艦長的帶領下,遊遍了世界上的海洋。最後,在“鸚鵡螺”號的一次報復行動中,他們回到了陸地,但尼摩艦長和“鸚鵡螺”號其它人員都死了。

《海底兩萬裏》是一部科幻小説,作者儒勒·凡爾納在寫這部小説的時候,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他卻能寫出海底探險的故事,而且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誰讀了它,都會愛不釋手。

作者是怎樣使這本書“活”起來了呢?

幻想。能在電燈都沒有的年代“變”出一架先進的潛水艇,創造出海底環遊的故事,這需要多少幻想和創造力啊!在那個時候,我相信誰也沒到過海底的深處,不知道海底究竟有什麼奇特的生物。作者就像一個能預測未來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對海底的幻想。

知識。要利用語言創造一艘潛水艇,需要十分全面的科學知識。書中描寫潛水艇是列舉了許多關於潛水艇的數據,表現了作者淵博的科學知識,也使這原本虛幻的潛艇變得3維了許多。

幻想與知識,通過巧妙、精美的結合,成就了這本出色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它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2

在讀完《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世界;一個由作者儒勒·凡爾納創造的神奇的海底世界。

本書有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地方,那就是書中所寫的很多內容,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能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出現。

在本書的背景下,凡爾納卻能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有美國在冷戰時期製造出的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以鸚鵡螺號命名,這是怎樣的預見力?

所以説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均已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閲讀本書時,我覺得自己也隨着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財寶等等。

書中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並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而危害人類自身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動物,譴責濫殺濫捕的做法。這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攝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心靈的更大收穫。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作者同時告誡了人們諸多道理。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主人公的歷險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從自然科學中有更大的收穫。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所以,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們要學習作者的精神,以科學的態度來大膽地探索這個世界!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3

這裏有神奇的森林,美麗的珊瑚王國。這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滿了奇幻色彩。這裏便是迷人的海底世界。

我隨着主人公阿龍納斯一起在海底遨遊,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啟了奇妙的旅程。透過透明的隔板,我能清楚地看見各種魚兒在我的眼前遊過,我如同身處一個巨大的魚缸裏。海水清澈得像鏡子,潛艇上的燈打開後,吸引着五彩斑斕、搖曳多姿的深海魚,美麗得無與倫比,讓人歎為觀止!

這艘潛水艇的主人尼摩艇長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善良博學。他可以去痛恨,毀滅侵略者,卻又可以為了一個可憐的採珠人,與鯊魚搏鬥。至今,他仍是我心中的謎。

作者凡爾納憑藉豐富的想象與淵博的知識,創作了非凡的《海底兩萬裏》。在他的想象中,主人公在海底遨遊了兩萬裏,見證了各種奇妙與未知。而現實中,人類也可以憑藉自己非凡的勇氣、超人的智慧在海底探索,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人類的勇往直前與聰明機智是探索未知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探索終會造就科學的進步。就像書中所説“科學的進步終有一天會使海底變成通途。”我們應該去探索,也有義務去探索,若是連探索的勇氣都沒有,我們還有何資格追求科學的進步,期待夢想的實現?

凡爾納的書像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讓我們向着自己的目標去探索,去努力。

世界上有太多的未知,外太空的廣闊,地心世界的神奇,大海深處的美妙,甚至其它星球的祕密……這些現在説來還都是一個個問號,但我想,在不久後的將來,這一個個問號會變成句號或者省略號,甚至是感歎號。

我們該去探索了,乘着“鸚鵡螺號”,載着勇氣與智慧,潛入更深的海底……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在家裏讀了許多課外書,如《愛跳舞的`小龍》《霧裏青花泥》《人間童話》《海底兩萬裏》。我一頁一頁地看,一本一本地讀,常常被那些精彩的故事弄得廢寢忘食。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海底兩萬裏》這本科幻小説。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説家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説系列中的一本。它的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它的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海底兩萬裏》講述了法國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以追蹤“海底怪物”為引子,引出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入“鸚鵡螺”號裏的一個個精彩、引人入勝的故事,如莊嚴的海底葬禮、驚險的南極探險以及豐富的海底寶藏和怪異的海底生物。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海底時而美麗動人、令人陶醉;時而深不可測、危機四伏。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和主人公一起暢遊了海底的世界,紅海、地中海、愛琴海、黑海、大西洋、南極、北極、北冰洋,遇見了許多極為罕見的植物、海產品、海洋動物、世紀戰艦的殘骸等,許多有趣的事情使我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感受到海洋世界的神祕莫測。

《海底兩萬裏》這部讓人驚心動魄的鉅著告訴我們:要學習阿龍納斯教授樂觀向上的精神;學習僕人康塞爾對主人忠心耿耿與無私的精神,學習尼摩船長的勇氣和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奮不顧身去營救的精神。這部小説還告訴我們,人要有勇於探險的精神,才能發現大自然的無比美妙。

讀了這部科幻小説,我感歎作者的妙筆生花,這些偉大作家們用他們畢生的知識與智慧創作出世界名著,以其盛久不衰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嘿嘿,你如果喜歡就快點去買吧,可能會發現更多哦。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5

看世界疑難,探海洋奧祕;尋知識真理,覓海洋寶藏。讀完《海底兩萬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海洋的奇妙。神祕的海底世界,究竟有多麼神奇?一望無邊的藍色的大海,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奧祕?

故事的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是法國生物學家,因參加追捕一隻被命名為獨角鯨的大怪物而登上林肯號高速戰艦,久而未能果,直到不慎落水,才發現那怪物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獨角鯨,而是一艘名叫諾第留斯號的潛水艇,驚奇之餘,又充滿了詫異,並跟隨着這艘潛艇的主人尼摩船長進行了長達兩萬裏的海底探險,在探險的途中見到了許多奇聞異景,增長了見聞,豐富了經驗。文中栩栩如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寫作能力,竟能將一度乏味的科幻小説敍述得如此生動,情節驚險刺激,妙趣橫生,讓人慾罷不能。

奇妙的海底世界也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原本漆黑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在作者的筆下變成了一個祥和美好,安靜奇妙的海底公園。各種動植物相互依存,各色珊瑚、海底植物五彩斑斕,海底動物歡快地生活在一起,古怪而又神奇。嚮往着那裏,卻又可望不可即,我長大後,定要去探尋那裏,探尋那裏的奧祕。

讀《海底兩萬裏》,最驚歎的還是作者的幻想,凡爾納是19世紀時著名的科幻小説家,在他的那個年代,潛水艇這個名詞,可以説還是從未出現,大約小説發表後25年,人類才製造出存在真正意義的潛水艇。記得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知識源於想象,沒有想象力的人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可以説,凡爾納的幻想是不可思議的,他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啊!

故事情節驚險構思巧妙,描繪了一個人人嚮往的美麗壯闊的海底世界,作者用驚人的想象、淵博的知識、細緻的描寫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驚險刺激的海洋,一個不斷求知的境地。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6

最近,我和四一班的孩子們一起閲讀了《海底兩萬裏》,主人公新奇而驚險的探險經歷讓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而作者豐富而神奇的想象力更讓人匪夷所思。

《海底兩萬裏》寫的是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他的兩個助手在神祕船長尼摩的帶領下,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裏縱橫海底兩萬裏,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北兩極海洋,為我們展現出了無限神奇的海底景觀。讀着這本書,讓人彷彿置身於五彩斑斕的海洋世界,跟隨主人公一同探險。

作者的想象動人而富有科學依據,雖然書中所寫的故事在今天看來不足為奇,但在他所處的時代卻是令人震驚的。凡爾納在書中造出了“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幻想出了可以照明的電等等先進科技。而在這部小説發表25年之後,人們才製造出了真實的潛水艇,他的那些在當時令人不可思議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變成了現實,讓我不禁為作者那驚人的預見力而驚歎不已!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尼摩船長,他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人物,他斥巨資設計、製造出了怪物“鸚鵡螺”號潛水艇為了躲避迫害他的人,於是就在海底尋找自由,同時與潛水員在海底進行科學研究。他不信任人類,卻仍保持着一顆善良的心。在南極探險缺氧時,他把用來維持生命的最後一絲空氣留給了教授,教授獲救了。尼摩船長為了別人的生命而放棄了自己的安危,偉大的人格震撼了我的內心,讓我對尼摩船長的感情由喜歡轉而上升為敬佩!

讀了這本書,我有很多感觸: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敢想的!正是因為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想象才推動了科學的不斷髮展。我要帶着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學好知識,長大了探索科學的奧祕!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7

我今天推薦的好書是什麼呢?你説對了,就是海底兩萬裏,這應該是大家都不熟知的故事吧!我今天就和大家説一説講一講這個奇幻又有趣的故事吧!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在1866年時發生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就連從來沒有發生過延誤和損失一人一船的公司也出事了被撞出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那次以後,明年竟然沉船三千多艘,因下落不明的船少説也有兩百艘。

為了捉住海怪歐美兩洲造出“林肯”號戰船去捉拿這個海物,為了打敗它船上有魚叉、魚鈎還用上了大炮呢!應有盡有,開始航海了,到了第三天海怪終於出現了,可是戰船一下子就被撞沉了。我——阿隆納克斯、尼德·蘭和孔塞依不幸被海怪捉住。

原來人們以為的海怪是一艘戰艦。艦長叫尼摩。艦上有很多東西,應有盡有的傢俱都很精緻。還有各種器具等。餐廳後面有一扇門,是圖書館,裏面的書真多啊:有文字科學,有哲學,有文學等書籍。下一間是客廳,四壁上有三十幅歷代名畫有一幅聖母像和一幅聖女畫等。裏面還有小型銅像和石膏像和貝殼池。

過了幾個月,有一隻大章魚突然襲擊我們的戰艦我們派出十來個人準備和大章魚較量。尼德·蘭師傅總能刺到大章魚的眼睛,船長尼摩眼疾手快,揮起斧頭把那根巨大的“胳膊”砍斷了。大章魚的“胳膊”從八條一下子少了七條。大章魚的肚子裏冒出了黑煙,一下子就看不見了,當黑煙散盡時,大章魚不見了,我們勝利了。之後我們又打敗了大鯊魚,在大風暴中,終於成功回到了陸地,結束了我們的旅程。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有錢又勇敢的尼摩艦長,聰明的阿隆納克斯,不主動發言的孔塞依,大力、勇猛的尼德·蘭。他們讓我知道了要團結,要保護自己的同伴,要捨己為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令我映象深刻的一本書就是《海底兩萬裏》。

讀《海底兩萬裏》,我看見了現代科技的發達。在1866年那個年代,海上出現了一座“暗礁”,當人們還以為這是什麼鯨魚時,阿羅納克斯教授,他的僕人孔塞伊和捕鯨手內德·蘭德偶然地來到了這個“怪物”上面。其時,這不是別的,而是一艘潛水艇,一艇永遠不上岸,堅固無比的潛水艇。這艘潛水艇長約3海里,寬約1海里,面積為1010.45平方米,體積為1002立方米。它可以下降到海底一萬六千多米的地方,輕而易舉。哦,對了!這艘艇就是——“鸚鵡螺”號。

讀《海底兩萬裏》我看見並瞭解這個深不可測,但又美麗絕倫的大海,它給了我們許多寶物。在維哥灣海底,有許許多多讓你目不暇接的珍珠母。維哥灣並不深,那些撈珍珠的人們就是在這兒發了財的。他們雖然發了財,但也活不了多久,因為他們在水下憋一分鐘就會溺亡,最高紀錄也只有五十八秒。還有“鸚鵡螺”號上面用的納、電、鐵……都是海洋提供的。怪不得説海洋是個“聚寶盆”呢!原來如此,大海里,不愁吃也不愁穿,隨處可以撈到各種各樣的魚,只要你有足夠的氧氣,你可以在海底呆一輩子,永不上岸,就像“鸚鵡螺”號的呢摩艇長一樣,與世隔離。

我也很想擁有一艘“鸚鵡螺”號一樣的潛水艇,如果我有了,我也會像他們一樣環遊海底世界,親自去看一看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魚兒和兇猛的鯊魚,多有意思!

雖然我不知道“鸚鵡螺”號最後的命運——它被那個邁爾大旋流怎麼樣了?但我仍然祝福它和尼摩艇長。

真想去一次海底!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

村上春樹説:“看海看久了想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海”,可尼莫船長卻覺得:“看海看多了很舒服,見人見多了會厭惡”。

如果海面上有一扇任意門,你最想去哪裏?我啊,好想從這個入口開始,走完海底兩萬裏。海上那艘孤獨的鸚鵡螺號,是在等你,它要與你一起完成,大洋深處的夢遊記。

我不僅僅為鸚鵡螺號的高科技所着迷,或者説那不夠;我想遇見的,是鸚鵡螺號的船長——尼莫。我想用任意門,換和他聊一聊的船票。讓他帶我看看品日出大海的包容萬象,看海底森林的神祕,聽珊瑚王國的悽美回憶,聞採珠人的悲慘人生……那些夢幻的,神祕的,未知的,讓我願意相信,亞特蘭蒂斯的神蹟。尼莫船長會堅定地告訴我: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沒有人類的干擾才可能存在的東西。書裏説,鸚鵡螺這種動物,想離開她的殼便可以離開,但她從未離開!就像尼莫船長!也許,他在躲避着人類,躲避着世俗的同時,也在保護着這片海洋,保護着屬於他的港灣,保護着自己的心聲。尼莫船長知道,什麼山海不可平,明明山海皆可平,難平是人心。但他也會救下教授,也會為船員的死去而悲痛,也會捐贈可憐的採珠人一袋子珍珠。他失去了對人的信任,便選擇了離開。我想跟着他,遠離人世一天,去海底感受,那份不受束縛做自己的超脱。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真正的能力,是懂得敬畏自然。澳洲森林大火,菲律賓火山噴發。李海鵬説:“繁華並不常駐一地,人和自然,相互交流,沒道理人類予取予奪,卻永不失手。”

我想,遠離人類的地方,更像是大海的家。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

凡是人類所能想象的事,必定有人能將其實現。這是凡爾納的名言。他在1869年寫下了《海底兩萬裏》這本經典科幻小説,裏面有一艘獨一無二的潛水艇,叫“鸚鵡螺號”,外觀像紡錘,動力全來自電力,可以連續在深海潛行很多天,不需浮出水面。當時看小説的人都如痴如醉,沉迷在凡爾納的想象中。

八十五年後,1954年9月30日,世界第一艘核潛艇正式下水服役,外觀、性能都和凡爾納寫的八九不離十。打造這艘潛艇的設計者全是凡爾納迷,他們都是讀凡爾納的小説長大的,所以特地把這艘潛艇取名為“鸚鵡螺號”,來紀念凡爾納——他們心中永遠的科幻之王。

區別於其他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的特點是力量來源不同。在本書中,真正的力量來源是知識,憑着這一點,主人公可以造出潛水艇,自由航行海底,與他眼中不正義的世界開戰。但在中國以前的科幻小説裏,真正的力量來源於人自身之外的東西,什麼神仙、世外高人等。這些書中描述的,不過是普通人能夠得到這些力量的恩賜,來對抗世界上所有的邪惡和不公。

這就是觀念底層的差別。實際上,對力量來源的認知,決定了你能否抵達想要的世界,因為力量來源比力量本身重要。

就拿學習來説,人人都想取得好成績,但不見得每位同學都理解好成績的力量來源是什麼?到今天為止,很多人仍然認為,好成績力量的來源是興趣,是智力,是好的輔導老師和託管,總之是各種天賦和資源吧。你看看那些輔導班招生廣告就知道了,他們話裏話外都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不是好成績力量的真正源頭。那好成績的真正源頭是什麼呢?希望各位同學能私信給我,説出自己的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7p2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