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要加以選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貴族之家讀後感400,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1】

《貴族之家》是屠格涅夫最偉大的代表作之一,小説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生動地顯示了貴族莊園的衰敗和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消亡,通過對拉夫列茨基與麗莎的愛情悲劇的描寫,為俄羅斯貴族階級的沒落唱了一曲輓歌。

貴族青年拉夫列茨基迷戀上莫斯科退伍少將的女兒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並迅速結了婚。結婚後他們夫婦定居於巴黎,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喜歡社交,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也由於父親的關係,她很快就成了交際場上的新聞人物。而且有了傳言,對於妻子的傳聞,拉夫列茨基接受不了這樣的精神折磨,無奈之下憤然離開妻子,離開家鄉。

後來回國過後認識了自己的遠親卡里金娜的女兒麗莎,經過交往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有一天,報紙上報道了妻子的死訊,對於這件事,他冷靜地考慮後,又一次產生了追求幸福的願望。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出現了,原來報紙上的那則死訊則是訛傳,欺騙了拉夫列茨基,聽到這個消息他簡直不敢相信,他認為生活對他這麼不公,命運老是與他開玩笑。比如她為了又一次回到自己的丈夫身邊,她知道丈夫拉夫列茨基的態度,她知道直接與丈夫拉夫列茨基見面會讓自己尷尬無奈,甚至束手無策,精明的她先找到拉夫列茨基姑媽瑪麗婭·德米特里耶芙娜·卡里金娜,讓她做自己絕好的下台階。她懂得女人的心裏,她知道女人與男人最典型的區別就是虛榮心強,那份愛面子的心理是與生帶來的,儘管後天的生活磨損錘鍊,那堅硬的外殼包裹的虛榮是不會消減的,反而隨着生活的磨練會與日俱增。

她決定去見拉夫列茨基的姑媽,這個有心計的女人,精心打扮,精心準備。可憐的麗莎小姐也墮進了愛河不能自拔,她認為,自己的愛情像風一樣飄走了,她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完全封閉起來,她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進修道院!進修道院了卻殘生,她做到了。拉夫列茨基出走在莫斯科住了一冬。第二年春季得到消息,在俄羅斯一個遙遠的邊區,麗莎在一家修道院落髮出家了。悲慘的結局,曲折的經歷,使得兩人的愛情,亦真異幻,都成了命運的犧牲品。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2】

這幾天看完了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拉夫列茨基的感情生活是不幸的,青年時期的他分辨不清感情的真偽,更別提他幼年的教育方式,在對待異性問題上他仍然是個孩子。華爾華拉·巴弗洛夫娜的社交技巧實在厲害,用她的嫵媚,她的花言巧語,她的音樂才能等等手腕使一個又一個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這個涉世不深,對異性剛產生興趣的他不幸的成為華爾華拉的的第一個犧牲品。

對於拉夫列茨基和麗莎的感情,文中並沒有直白的詳細的描述他們的內心活動。我想拉夫列茨基喜歡麗莎也許是因為麗莎的安靜,端莊,對待感情的認真嚴肅。這與華爾華拉完全是兩個類型,華爾華拉的`生性輕浮,狡詐,文中的話是“沉着而又狡詐,可愛而又可憎”可以説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但是他們倆的感情有悖於道德,有悖於社會規範,這種感情還沒來得及發展就已經被現實的“義務”粉碎了。就像拉夫列茨基自己説的:“是的:終生幸福的可能性,我已經看在眼前,幾乎已經捉到手裏了。

對於幸福的追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自己的無奈,傷心。   “八年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天上燦爛着光輝的幸福,人間滿披着微笑的春光;在春光的愛撫之下,萬象又開始開花,戀愛,而且歌唱了。”八年後,物是人非,拉夫列茨基看着那條他和麗莎坐過的長椅,記憶依然清晰,“那充溢了他的靈魂的奇妙的感覺幾不同於甜蜜,也不同於辛酸,而是對於已逝的青春的深沉的傷悼,對於曾經沉醉過得幸福的淡遠的悵惘。”而麗莎在修道院裏進行着她的贖罪,但我想這也許對她是最好的解脱,沒有眼淚,沒有話語,依然是心的交流。   對於年邁者,回憶是最大的樂趣,歷經滄桑撩開歲月的面紗,那段感情掀起的波瀾應該也逐漸淡去,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經歷了,愉悦了,痛苦了,生命最終歸於平淡。

貴族之家讀後感400【3】

《貴族之家》講述了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十九世紀中葉,沒落的俄羅斯貴族之一——與他表姐的女兒莉莎之間的愛情故事。主人公是一個人到中年的已婚男子,早年婚姻生活美滿,卻因為無意中撞破了妻子與其他男子的親密關係而成為婚姻中的不幸者。在與妻子分道揚鑣後,拉夫列茨基去造訪自己的表姐,遇到了年方十九、美麗而善解人意的莉莎。他們互相吸引,很快墮入愛河。此時傳來消息,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因病去世。前途一片光明,拉夫列茨基與莉莎開始甜蜜地憧憬起未來。正當他們的愛情終要撥雲見日時,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卻突然回來了,頓時澆滅了兩人所有幻想。

故事的結尾是悲涼的,莉莎進入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女,而拉夫列茨基獨自一人回到鄉下,形單影隻地度着餘生。

有意思的是,《貴族之家》通篇很少令人想起其“貴族”的背景,“家”也僅僅以其最原始的住所意義呈現。當然也許在當時的俄國,只有貴族家庭才不需要為生計發愁,而可以每日悠閒地與下午茶和鋼琴曲相伴。然而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時頭腦可以如此不清晰,而面對自己感情生活時又那樣無力控制聽天由命,不由地叫人為之惋惜。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3qv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