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

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

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1

戴教師的話:孔乙己到底是什樣的人,眾説紛紜,看看孩子們的評價,不得不佩服,此刻孩子的眼界必須比當年的我們開闊。

其實看完後,我最想問也是最糾結的問題是:孔乙己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可憐?看全文,好像是該可憐他的,他在文中的命運到底是怎樣樣的?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退場,然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看起來,是一個杯具性的人物。

但我覺得,孔乙己其實是一個自卑且虛榮的人物。和別人(短衣幫)聊天,分茴香豆,教夥計寫字,為自我辯解,每一個場合,他都在賣弄學問,看似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實則在掩護他那顆自卑的心。最終一次出場,是以一種頹廢不堪的形象登場的,他褪去了代表身份的長衫,換上了破夾襖,最終放棄了他“讀書人”的尊嚴與固執,在用手一步步走回去時,孔乙己早就不是什麼讀書人了,語言再和“讀書人”沾不上邊了。又或者,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讀書人,從一開始替人抄書,連人,書籍,紙和筆硯一同消失開始,我就給他貼上“好喝懶做”的標籤了,再到後面教夥計寫字的片段時,能夠看出孔乙己是的迂腐的人了。最終,被丁舉人打折了腿,才褪去平時的傲嬌,只説了一句“不要取笑”。看到這時,我嘲諷地笑了,當初,孔乙己並不認為竊書有錯,自詡清高的為自我辯解“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的時候,他就已經不配做個讀書人了。

只是,孔乙己當真一無是處嗎?給孩子們分茴香豆,教夥計寫字......其實,他也是個善良的人,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孔乙己如此悲慘的下場?

當時的社會的人心,可笑而可悲。

有沒有發現,孔乙己到哪都是別人嘲笑的對象,酒館的客人,夥計,掌櫃........孔乙己的出現,總伴着笑,嘲笑,就好像,孔乙己生下來就是給別人嘲笑的,到死也是在嘲笑着,到死也是在嘲笑中,一輩子都是個沒有尊嚴的可憐蟲罷了,這跟當時的社會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當時的人們冷酷無情,互相嘲笑,永遠都是個看客。孔乙己為什麼沒有尊嚴?因為他科舉沒有中,同樣的都是讀書人,丁舉人和孔乙己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摔下來的可憐蟲”和“爬上去的勝利者”。於是,丁舉人能夠肆無忌憚地打斷孔乙己的腿,孔乙己卻無法反駁。我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孔乙己真的無法自力更生嗎?”文中是這樣描述他“身材高大”,他是有本事自我生活的!可“又髒又怕的長衫”有毫不留情地告訴我們“他根本沒有努力!”他在自我放任,自我安慰。呵呵,這種人,當然將一無是處。

孔乙己的塑造,是畸形的,不管是身體上,還是思想上。

這篇文章,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迂腐,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麻木不仁,精神思想昏沉對不幸的冷酷,對當時人們自欺欺人的態度的描述,從側面反映社會的陰暗,對社會的批判。

看到這樣一句話,深有感受“孔乙己的路不明白從哪裏開始,但卻明白在哪裏結束,一段歲月的冷漠,一箇舊制度的腐朽,一個時代的沒落。”這應當就是作者想表達的吧!

孔乙己課文讀後感心得2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講述了一場充滿歡笑的杯具。生活在封建社會,魯鎮的孔乙己,常去咸亨酒店飲酒,他也是酒店裏唯一一個陪同短衣幫站在一齊的長衫顧客。孔乙己雖然曾受過教育,卻好吃懶惰,導致他最終的慘境。孔乙己是一個讓讀者們感到既可悲,又可憐的人物。

孔乙己為了顯示自我是讀書人,便時刻不忘地提起那些“之乎者也”之詞,讓人們感到十分厭倦。可是,他那“又髒又破”的衣衫,又不得不讓讀者們對他產生同情。孔乙己從“竊書”,到最終被人打斷腿,讓我感到了一絲憐惜。然而,一個遊手好閒,落魄不堪的“君子”,竟然會冒着生命危險來“竊書”,此事讓我既驚訝,又敬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好學的'精神。然則,當人們取笑他“撈不到秀才時”,我便深深地體會到了孔乙己作為一名書生卻無法得到社會和同胞認可的無奈和悲傷。

即使他變得多麼卑不足道,分文不值,他也要估計自我的臉面,依然堅持着自傲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態度來應對世人,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悲哀,這也偏偏體現出了人性的弱點,在孔乙己生活的年代裏,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掌控自我命運的。雖然孔乙己有本事,可是因為缺乏勤勉和毅力,才造成他一無所有的杯具。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比孔乙己生活的那個年代條件好多了,我們完全能夠經過自我的努力去獲取財富及追求幸福生活。可是,在現代社會中,卻有許多靠着父母的溺愛,家境優勢而生活的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會選擇懶惰,工作時常拈輕怕重,挑肥揀瘦。也就是這種人,最終必將會落到像孔乙己的下場。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會有很多像孔乙己這樣矛盾的人,雖然有學歷,可是找不到謀生手段的人,相反,也有許多沒有學歷,照樣能夠致富的人。比如,麥當勞現任總裁是查理·貝爾,因為家境貧困,15歲便輟學,來到一家麥當勞餐廳做清潔工。他的勤奮好學被老闆看賞,很快就被公司提拔去培訓,實習。磨鍊幾年後的貝爾,僅僅19歲的他,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店的經理。之後,他更加努力不懈地工作,最終成為麥當勞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僅有努力了才能看到期望,而不是看到期望才去努力。如果孔乙己能夠像貝爾一樣努力,他的前程必定是遠大的。可惜,孔乙己只做到了貝爾的一半,只好學但不勤奮。我領悟到了僅有好學和勤奮兩者並存才能有成功的到來。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同時也反映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人們對事態的淡漠造成了社會的殘酷,最終我們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魯迅把孔乙己設定為一個被同胞冷漠,被社會拋棄的標誌性人物,這讓我們明白了,社會對不努力者坎坷際遇的不忍。這也讓我們深深地反省自我,當自我放棄一個機會時,有多少人為了這個機會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我們偷懶時,有多少人在外面嘔心瀝血地工作。如果,就因為我們的"懶”,而像孔乙己放棄自我的夢想,放棄謀生的機會,那我們永遠都不會看到期望的到來,也將會逐漸地毀掉自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3pex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