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錦15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錦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集錦15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暑假裏,我讀完了一本令我感受很深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當合上這本書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主人公的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她,還不到兩歲,病魔就無情地奪走了她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機會,還帶走了她甜美的歌喉,成了一個聾啞盲人。父母的遷就、縱容和溺愛,使她漸漸養成了蠻橫任性的性格。在她七歲時,安妮·莎利文老師就像一位上帝派來的天使,來到了她的身邊,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和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莎利文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她以驚人的速度在進步,從一個懵懂無知的瘋丫頭,轉變成了一個知書達理的少女,她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廢寢忘食,小小的手指也被磨出了血,但她仍然堅持着。勤奮的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掌握了五國語言,成了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她,就是一個在無光無聲的世界中度過了87年的弱女子——海倫·凱勒。她的事蹟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心靈,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她的事蹟就像是一個浮標,在茫茫人海中為我們指航,讓我們找到成功的決竅;她的事蹟就像閃耀在天邊的北斗星,引導我們走向光明,實現人生的目標。

用微笑去面對苦難,那麼命運最終也會向你微笑。只要我們擁有像海倫·凱勒那樣的奮鬥精神,上帝最終也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微笑!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我以認真的態度讀完了海倫.凱勒著作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是十九世紀最傑出的人物,她雖然雙目失明,身體不自由,但是她的心比誰都自由,因為她有一雙“生命的眼睛”。

羅斯福夫人説過海倫.凱勒小姐給我們這些沒有經受過那麼多困難的人們,上了永遠都不能遺忘的一課。美國的時週刊説過海倫.凱勒被評為美國二十世紀的偶像是當之無愧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故事和平凡經歷的完美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海倫.凱勒告訴我應該怎樣充分利用我們這雙眼睛,在這三天的光明裏,她把所有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所有的時間都安排的充實而有意義。看看我們,整天就想着玩,不能説虛度光陰,但也沒有合理充分地利用時間,可能我們一星期所做的事沒有她一天所做的多,我們稍微做點事情就喊苦喊累,但是海倫.凱勒假如有三天的光明時間,她也有好多事情沒做完。對比一下,真感到慚愧。

海倫.凱勒小時侯,每天拉着莎莉文老師,要讓她授課,從早到晚,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對一個失明的人來説,需要多大的毅力,可我們呢,不聾不啞不盲,但就是不認真學習,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之又少,稍微碰到點挫折,就掉“金豆豆”,比起雙目失明的凱勒,真是天壤之別啊!

同學們,好好閲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吧,從凱勒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讓我們善用這雙“生命的眼睛”吧,讓自己的心靈永遠充滿光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震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勤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勤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勤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着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會憑着自我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我有這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書的閲讀,使我更加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毅力,要有充足的信心,你可以依靠別人的幫助,但不能永久地依賴別人。海倫正是依靠別人的幫助而不是依賴別人,從而使海倫在知識的海洋裏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去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世界文學經典名著,這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罷此書,我獲得了許多啟示、告誡與道理。

20世紀,一位偉大的人物震撼了全世界!她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生活。我想你也猜到了,他就是海倫。凱勒,一位命運的強者,一位慈善家,一位院士,一位作家!

這是一本讓千百萬人重獲信心與希望的書!海倫。凱勒以一顆不屈不撓的心,迎接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意志直面困難,在黑暗中尋找人生的光明。她遞出的樂觀,自強的精神,不論是殘疾人士,還是健全人士,都能從中獲得巨大的鼓舞。

“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説,信心是命運的主宰。”這是海倫。凱勒的名言。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偉大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生於1880,死於1968。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一歲多時,因患紅猩熱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她考入哈佛大學,掌握了英、法、德等五種語言。一生致力於殘疾人造福事業,建立了慈善機構。

她告訴我們:要不畏懼困難,要迎難而上,鍥而不捨才能真正的“發光”

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剛開始我身體弱,毫無抵抗能力,媽媽給我報了一個羽毛球班,我特別不情願,後來我就被它“感染”了,喜歡上了打比賽,打羽毛球。我刻苦訓練。不請假,教練教的動作我都熟記於心,我還積極參加體質鍛鍊。我認為,有付出,才有真收穫。如今,我終於變得堅強了!

我認為,海倫的生活比我困難的千分,萬分都不止,她都永不言棄,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呢?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

海倫.凱勒你們知道嗎?她就是20世紀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在她生命中的大半輩子時間裏看不到世界,説不了話,但她憑藉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學業的盲聾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我最欣賞的作品。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正如書名所説,假如給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設立一門“如何使用眼睛”必修課,在海倫凱勒看來視覺是多麼的珍貴啊,我看到這句話時,心裏盛着滿滿的心動。因為如果僅僅依靠觸摸就能夠得到很多的快樂的話,那麼視覺能夠發現的美又會是多少呢?遺憾的是,在許多正常人看來,視覺僅僅是作為一種方便的工具來使用,而沒有把它當成美好生活的寶貴財富。

海倫.凱勒是個極富感恩之心的人,她擁有了光明之後,第二件事就是要見見她親愛的老師??沙利文小姐,並凝視她忠誠的可以信賴的小狗狗的眼睛。海倫.凱勒的感恩之心令我感歎:一個聾盲的人都這麼懂得感恩,但我們正常人呢?有些人長大之後遇見恩師居然連個招呼都不打,那些幼時的感動都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海倫.凱勒還是個享受生活的人,她會在森林裏漫步,在幾個小時之內領略無限美好的自然風光,她希望能看到輝煌燦爛的日落景象,感受它的恬靜和壯麗。生活如此美麗,但為何我經常聽見一些人叨唸“生活真無趣啊!”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盲人眼中,生活是多麼美好啊。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物,在盲人眼中卻是特別美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每一天充滿快樂的印跡。

第二天,為了看一看世界和人類進步的足跡,海倫.凱勒會去紐約自然博物館欣賞大千世界之美。還要觀看戲劇文學中的偉大人物。我有所感歎:欣賞是一種美,懂得欣賞的人更是美的。

第三天,海倫凱勒會看看建築師用鬼斧神工建造的摩天大樓,科技的進步令海倫凱勒歎為觀之。海倫.凱勒和孩子們玩耍的快樂帶給每一個人,多麼美好的願望!

“享受生活賦予你的每一種能力。”這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領悟。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羞愧。連海倫.凱勒這樣一個聾盲的殘疾人都如此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可我們正常的人呢?我不禁開始沉思……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6

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他使我深有感觸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明白擁有健全的身體是多麼幸福的事。也讓我第一次感到我們女子的堅強和勇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一個又盲又聾的女子的成長經歷以及她的心路旅程。她的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甚至有些渺小的人,卻用她的行動來證明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在親人們的關愛中,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開始他對夢想的追逐,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取得了學士學位。他一生致力於殘疾人的慈善事業,為殘疾人造物。

看看海倫·凱勒,再看看我們,面對生活,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享受的是幸福的生活,擁有的是奢華的環境,還有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獨一無二的愛,不知道痛苦的我們存活在美麗的城市中,遠處的風景在等待着我們去欣賞。但是,試想一下,海倫在無聲的,黑暗的那個世界裏又是多麼無助啊!而她卻堅持了下來,還作出了那樣一番大事業。海倫是我們的榜樣,是一個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珍惜生活的榜樣。時間走得很快,我們應當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努力學習,用知識的力量引導前進的方向。

對於一個人來説,生活都很簡單,就像海倫一樣勇敢地面對,他就是生活的勝利者。正是由於我們的心在激勵着我們前進,告訴我們要加油,奮鬥,堅強,勇敢。正如海倫説的那樣:“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7

瀟瀟雨夜,打開窗户,傾聽雨點敲打樹葉、微風驚動樹葉的聲響,望着路燈下飄灑的銀絲般的細雨,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海倫凱勒的敬佩之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裏,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她以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待到失去才懂得惋惜。

書中講到:聰明活潑的海倫凱勒因為一場高燒雙耳失聰、雙眼失明。可她一直堅持不懈,一直努力下去,最後成為人人皆知的著名作家。她曾幻想自己擁有三天的光明世界,能飽覽眾多實物。我不禁被她的樂觀,堅持不懈所震撼。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戰勝的”。海倫凱勒的話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中,而這句話,則讓我想起了那一次:我為了運動會努力練習,還請哥哥當教練。“教練”給我佈置了任務:繞500米的操場跑六圈。這任務對於哮喘的我太過艱難,可心想:我一定要證明自己,我是可以的!在這痛苦又有成就感的訓練中,我知道:只要你不放棄,不拋棄,奇蹟就會發生!

海倫凱勒把學習比作攀登奇山險峯,一步一步,跌倒了再爬起,腳踏實地地走向璀璨的雲端,走向希望的頂峯!這些知識,照亮了她的心房,架起來海倫凱勒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好壞,而是在於他有沒有奮鬥的精神,你不放棄,便是成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

清楚記得暑假午睡的時候,明明已經醒來,身體卻怎麼也動不了。説不出話、睜不開眼睛、動不了手指。這讓我陷入了無邊的恐懼中,驚慌失措。我想尖叫!

雖然過程只有十幾秒鐘,且多數恐懼是因為動彈不了,卻讓我體會了海倫口不能言,目不能觀的無聲又黑暗的世界。我能理解早期的海倫因為身體的殘疾,而野蠻、任性、暴躁的行為,那樣的一個孩子在無聲的黑暗世界裏深深的恐懼着,她需要發泄!還好,安妮.莎利文老師出現了,她用正確的方法,教她學會了愛,帶她接觸世界。

沒有人不承認海倫是個傳奇,海倫的一生是在無聲的黑暗中度過這無疑是悲慘的。 可她的一生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莎利文老師、馬克吐温先生、郝博士(一些人物跟距出場順序後寫)那些許許多多幫助過她的人。她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學會了盲文,學會了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與德語;後來,她還學會了脣語和説話,並上台演講。她成為了一名優秀作家,並對盲人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海倫的成功離不開那些幫助她的人,更離不開她的勤奮努力與堅強不懈,因為夢魘太過真實深刻,我時常在想那樣的夢境如果成真了,如果真的不能動了我該怎麼辦?我回答:那不如死了吧!是的我做不到,我沒有堅強的心理和勤奮的態度,我會選擇逃避。就是現在,大概也是如此。

但讀了這本書我還是有重大領悟的,海倫的努力勤奮它像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裏,改觀了我的生活態度。雖然努力勤奮不一定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但碌碌無為更是浪費青春與生命,我應該珍惜時間與身體,不浪費生命給予的感觀、情感,用語言表達對親人的愛,用雙手擁抱愛人,用眼睛閲讀書海啟迪智慧感悟人生;用身體去運動揮汗與雨體會運動帶來的健康與樂趣;用身心親近大自然帶來的無限美好風光。

還有感恩、珍惜。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9

在眾多的作家當中,我最喜歡海倫·凱勒了,在她的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了,這本書告訴我們,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每個人通過自己頑強不懈地努力,都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蹟!

海倫·凱勒以前像我們一樣,也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可是在那可怕的二月,一場疾病讓她喪失了美好的聽覺和視覺,讓她永遠在那黑暗,寂靜的世界裏度過,直到遇見了莎莉文小姐,她的每天就變得十分有趣。熱心的莎莉文小姐讓她感受到了温暖、快樂、幸福、和愛。

海倫·凱勒和許多人都創造了生命的奇蹟,他們堅持不懈,勇敢頑強,是我們大家的榜樣。在他們的生命裏的每一天都學習着,努力着,他們爭分奪秒,勇往直前,用毅力堅強的活了下去,他們的生活感人至深。

我在想,為什麼他們這些身體不完整的人們能堅持,努力着,可是有些身體健康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逍遙在外,感覺不到生命的可貴之處,常常屈服與困難。再看看那些殘疾人,他們珍惜着每一天,遇到困難勇往直前,雖然流淚但從沒有放棄,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向那些勇敢的殘疾人們學習吧,記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像海倫·凱勒這樣的殘疾人都能創造生命的奇蹟,我覺得我們這樣身體健全的人更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放出光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些時日了,其它的事情都拋之腦後了,而海倫?凱勒的形象卻一直縈繞在我的眼前。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海倫?凱勒的事。海倫·凱勒從小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甜美的聲音。她曾因自己的條件而放棄過,可她又很快振作起來。這位美國女孩,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學會了説話,還學會了五種語言文字。她憑着堅強的意志考入了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

海倫?凱勒的這種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很令我佩服。她從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珍惜世間所賜予我們的一切。而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孩子們呢?從小爸爸媽媽就把我們看成掌上明珠來供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像“小皇帝”、“小公主”那樣,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放棄、就畏懼、就退縮,就不去努力。

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寫作業,有一題很難,我想也沒想就去找爸爸,爸爸説了我,我就怒氣衝衝的走了,自己做了起來,終於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做出了這道題。我理解了爸爸的用意,原來爸爸是想讓我像海倫?凱勒那樣,做一個具有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的人。從那次以後我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能夠克服了,從這個方面不行,就再試試另一個方面,一定會找出突破的地方。

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的向着目標努力奮鬥,不畏懼、不退縮、不放棄,就不會被一些客觀的條件束縛,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讓我們為了目標努力奮鬥、不斷進取吧!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1

合起這本書,我的心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了。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啊!我深思起來;堅強在她身上演繹,樂觀在她文字中舞蹈,她的身體雖然是被命運束縛的,但是她的精神卻衝出了這種束縛,奔出黑暗,衝向了光明。

海倫的出生,可能就是一個厄運,任何人都比他幸運,盲人雖看不見花朵,可是她能輕輕歌唱,啞巴雖説不出話語,但是她能看見藍天,白雲,世界上一切美景········

而海倫不能,雙眼看不見,雙耳聽不見,只能只能在無聲之中成長,在黑暗之中摸索。這是多麼可怕而悲哀的事啊!可是海倫在命運前,從來沒有低頭。她昂起頭來,用手扼住命運的咽喉,她不屈不撓,憑着莎莉文老師教的知識,學習起更多的知識直到考上了哈弗大學。成為了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海倫用該擁抱着世界,用着驚人的毅力面對着困境。在黑暗之中找到了光明。又將慈愛的雙手伸想了世界。

看着海倫對生命的.執着追求,又看了看我對生活的睏倦,認為每天都是好累好累的,好像天下所有的累事都發生在我的身上,全在我的身邊不停的擠壓我一樣,讓我感到生活好煩,好煩。可是當我看見海倫這麼的堅強,樂觀時,我開始反省我自己,為什麼總是在困難面前,總是低頭,放棄,無精打采的,而不敢抬起頭,努力面對困難,挑戰困難,而不是選擇樂觀面對。

海倫曾經説過“我的身體雖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這不是我戰勝困難,挑戰命運的支柱嗎?於是我不再躲避,抱怨着命運的不公,而是把海倫當作我的榜樣,激勵着我的成長。

撫摸着書的封面,我的心中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這裏面的故事很是感人,有些故事或事情很是淒涼的。這裏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很是可憐,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突然感冒生病,最後醫生給出來的結果很可怕,因為醫生都治不好,我覺得這個女孩可以活下去,但是會有一定的代價。她的眼睛什麼都看不見,看到的只能是黑暗,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最後不到幾年的時間裏,她什麼都聽不見了,也不能説話了,我覺得她應該有些失望,但是她的內心裏卻充滿了幸福和開心。因為一個人,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不要因為受到一些磨難而放棄。

過了一段時間,家裏來了一位叫沙利文的老師,她為人很委婉,説話的語氣也很好,在一段時間裏她教會了她許多英語單詞,雖然有些困難,但她想出了一些辦法讓她記住這些東西,最後矛盾就出現在兩個字上,一個字是“杯”,另一個是“水”,這兩個字讓她總是分不清,當時老師給她一個很大的娃娃,最後她一氣之下給摔碎了,就是因為這兩個字。

所以,我們做人不要因為一個很小的事情就發生矛盾,一定要記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3

讀了這本海倫﹒凱勒的自傳,我感悟頗深。人們常説,人生好比大海,神奇莫測。是啊,人生是蒼茫大海,有旭日東昇、霞光潑彩的美景,有爽風吹拂、微波輕漾的美妙情景,也有狂風怒吼,惡浪滔天的駭人景觀。但是,無論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要像文中的海倫一樣永不服輸,勇敢面對。我們無法預言明天和死亡哪一個先到來。就像海倫,她沒有想到一場大病之後就失去視力、聽力和説話能力。但是,她出人意料地成功了,成為了一個偉大教育家、作家。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她有一種信念——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人們常説:“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有了坦蕩的心胸、勇敢的意志,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唐玄奘小時候,對師父分配的艱苦任務總能毫不怨言的完成,雖然感到了師父分配的不公平,他也只是好奇的問問,即使沒得到滿意的答覆,他也仍然聽從師父的吩咐,默默地去執行任務。帶着這樣的信心和勇氣,他完成了西天取經。而在這本書中,海倫經歷了《霜王》事件,有人説海倫這篇文章有抄襲現象。一開始,海倫很生氣,她想放棄寫作,但通過他人勸告以及自我調整,戰勝了內心,變得勇敢。所以今後請不要再對自已説“我不行!”

“其實,人生很精彩”,當我們受挫時,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有時,幸福快樂與否就再於一個人看人生的方式。自信一點,樂觀一點,日月星辰、天地萬物都是那麼美好。同一件事,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結論也完全不同。在商品交換的市場上,金子比泥土的價值要大;從種植種子、培養生命的角度來看,泥土顯然比金子更有價值。可能,現在的中學生都會抱怨:壓力大,作業多,中考難度大,覺不夠睡……。但其實,我們應慶幸:比起海倫來,我們要更幸福,至少,我們有健康的身體,金色的童年……。擁有這麼多,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珍惜呢?我們是不是應該遇難不退縮,失敗不放棄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學會積極樂觀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要有“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的認識,不要只是驚羨大海的魅力,停留在幻想的港灣,不要畏懼大海的險惡而不遠航。在生活中,就算有再大的風也不要擋住勇敢的衝動,努力地往前飛,再累也無所謂,我們一定要堅信:黑夜過後的光芒一定很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的是海倫·凱勒的故事。海倫從小發高燒,然後成了盲人,長大後耳朵衣聽不見了。但是,海倫很堅強,她不但學習了手語,還學習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最後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成了一名作家。

海倫説,假如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看身邊的人。第二天,她想要看日出,還要去博物館。第三天,她想到林蔭大道,貧民窟去。我們比海倫更幸運,我們有明亮的眼睛。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像海倫一樣做一個優秀的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5

假如,黑暗的世界有一天突然降臨在你的眼前,你會怎樣?會哭泣?會發怒?會耍脾氣?那你就錯了,如果你想知道在那到來時正確的做法,那就請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吧!

文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海倫·凱勒,她因為感受到了温暖而放棄傷心、自暴自棄的心理,迎接一個新的自己,從而走向幸福指路。

當困難來到你身邊,不要害怕,不要困擾,不要逃避,而是用最好的心態,重返健康的自己,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當然,我明白了一個更深奧的道理,我們應該每一天都有緊迫感,讓自己多聆聽些美好動聽的音樂吧,就像明天就遭到耳聾的厄運,嗅聞每一種花香,每一片葉子的清新味道,品嚐每一種美食吧,就當作明天就要喪失嗅覺和味覺。還有珍惜你的觸覺吧……這樣,就不用害怕那突然的一天,即使帶着一點點遺憾的氣息。

在自己準備好了之後,請善待那些殘疾朋友吧,他們在那一天已受到了太多打擊,不要揭開他們心底的那一股憂傷,幫助他們吧,關愛他們吧,就像莎莉文老師那樣吧,就算你從沒有過這樣的悲傷,打你的温暖可能會拯救一個人,增強一個人,甚至創造一個人才!同樣是人民,幫助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幸福將會延續……

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吧,也許你的心靈將會由此被點亮,心靈會更加充實。

標籤: 集錦 有感 光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yj8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