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芒果街上的小屋》讀後感1000字

《芒果街上的小屋》讀後感1000字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芒果街上的小屋》讀後感1000字

小説背景

作家長大的芝加哥貧民移民區,具有一定的自傳色彩。它講述的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墨西哥裔女性所面臨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問題,主題較為沉重。芝加哥芒果小街上,居住在拉美貧民社區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她用清澈的明眸打量周圍的世界,用美麗稚嫩的語言講述成長、講述滄桑、講述生命的美好、講述年輕的熱望和夢想。

埃斯佩朗莎夢想着有一所屬於她自己的房子,夢想着在寫作中追尋自我,獲得自由和幫助別人的能力,早日遠離貧困,飛出芒果街。

讀完小説,你並不會覺得作者在發泄憤憤不平的情緒。原因有二:

首先,小説是通過兒童視角描述的,似是一個少女的喃喃自語,世界所有光怪陸離、 荒誕滑稽的現象進過兒童的眼睛就都變得純淨而簡單,弱化了那一份滄桑與沉重感。

另外,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言,“在夕陽的餘暉下,所有的一切,包括絞刑架,都被懷舊的淡香所照亮”。如果説離開芒果街的渴望幾乎等於對成功和富裕的追求,那麼返回芒果街的責任和期許則在本質上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美國夢。

從某種意義上説,是關於一個人在世界上尋求自我,尋找一片歸屬之地的故事

離開是為了回來

“我離開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我留在身後的人,為了那些無法出去的人。”

埃斯佩朗莎離開芒果街,是為了日後能夠再回到芒果街,把自我價值實現的覺醒意識帶給那些仍留在“芒果街”備受種族歧視的人。少女埃斯佩朗莎最終化身為作者桑德拉.希斯內羅絲做到了,她們帶着《芒果街上的小屋》回來了!

和埃斯佩朗莎一樣,相同背景的作者桑德拉.希斯內羅絲經歷了太多的歧視與羞辱,怎麼可能沒有憤怒與悲傷!可是通讀整部小説,都看不到一絲的委屈和抱怨。作者本着同情心和對美的感受力,用一雙清澈的眼眸打量着周圍的世界,用美麗而稚嫩的語言講述着成長、滄桑、生命的美好與不易、以及對夢想的渴望。

桑德拉.希斯內羅絲沒有選擇很多人會採用的控訴,而是通過詩意的語言自然而然地轉化了悲傷。就如同她在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説的那樣:

“我要對抗這些金燦燦的虛假,我要給這些筆下的拉丁裔聚居區的.面貌增加一個新的維度。或許,我無力去改變少數族裔在美國的現狀,但至少可以寫本書來反映真相。如果説,在悲哀的處境當中往往會誕生出最有力量的花朵來,那麼《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這樣一朵花。”

在閲讀之前,我以為是一本發生在芒果街上的趣事,或者是少女幻想的浪漫故事,可是讀着讀着感覺就不對勁了,簡潔輕快的文字裏竟然滲透出濃濃的憂傷。

隨着年齡的增長,埃斯佩朗莎開始關注身邊的人:黑暗裏醒來的疲憊的爸爸、永遠“等一個人改變她生活”的瑪琳;有很多孩子的羅莎·法加斯、懼怕父親的阿莉西婭、偷車的表哥、算命的伊倫妮塔、細高個的瘦骨美人鷺鷥兒、善解人意的拿喬叔叔、因太美而被丈夫終日鎖在房間裏的拉菲娜、拒絕説英語的瑪瑪西塔......

心中理想的房子

起初,小埃斯佩朗莎只是單純地想走出芒果街,擁有“像電視裏”一樣的房子。隨着少女的慢慢長大,她意識到,等有了房子,她要在閣樓收留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不是小公寓。也不是陰面的大公寓。也不是哪一個男人的房子。也不是爸爸的。是完完全全我自己的……只是一所寂靜如雪的房子,一個自己歸去的空間,潔淨如同詩筆未落的紙。”

對房子要求的變化,正體現了埃斯佩朗莎對夢想的修正。成長後的她終於明白,只有不像“媽媽”、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樣地生活,通過自我拯救與寫作才能走上自由解脱的道路。後來,她終於走出了芒果街,有了自己亮紫色的房子。

芒果街的詩歌

埃斯佩朗莎變成了一個生活觀察者,觀察着芒果街上人們的生活。她看到了種族差異、看到了女性受歧視,她夢想着有一天可以離開芒果街。

“我想成為海里的浪,風中的雲,但我還只是小小的我。有一天我要跳出自己的身軀,我要搖晃天空,像一百把小提琴。”再見,芒果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7kd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