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1

本文取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講述了先生幼時與其保姆阿長之間的點點趣事,令人記憶猶新。

文中描述了封建社會下一位普通婦女的形象——長媽媽。長媽媽是一個集缺點與優點於一身的形象,她喜歡在背後與人低頭絮語,還豎起兩根手指,上下搖動,或點着對手和自己鼻尖,這不禁讓我腦中浮現出現代人常用的一個很好玩的:“八卦”,又或許這些家長裏短的飯後談資是封建婦女真實的生活寫照吧。長媽媽常愛向母親告狀,夏天睡覺時還常把身子舒展成大字形,一條臂膊擱在先生頸上,一下便佔據了大半張牀位,那樣的睡相,不禁令人啼笑皆非。長媽媽在長期封建社會的感染下,自然少不得些迷信色彩,這也更使得長媽媽這一形象變得鮮活生動真實起來。長媽媽極講那些繁瑣累人的規矩,這也怪不得先生的不耐煩了。每當正月初一的清早,先生便會在長媽媽那極度肯切惶急的注視下向她道“恭喜”,起來後還要吃上個福橘,寓意一年平安順遂,先生這才算受完了元旦闢頭的“磨難”。然而,長媽媽所教的還遠不止這些,這使先生和讀者感到古怪的同時,還不禁感歎起封建社會來了,在那樣約束着,編條着人們思想,禁錮着人們靈魂,籠罩着黑暗與陰霾的制度下,再來看一看長媽媽的形象,便不覺為怪了。因此,文中也不難看出先生對這種封建禮教的教條思想的批判與譴責。

在長媽媽這一形象的塑造中,先生還賦予了她善良與愛的一面。話説先生小時因長久惦念着充滿神話色彩且對兒童極富誘惑力的《山海經》,常常唸叨不斷,長媽媽在聽説如此後,即使胸無點墨,卻仍將先生的話銘記於心,克服了重重困難替先生尋到了四本。那時的先生該是既驚喜又感喟的吧,因此他在書中感歎道:“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的確有偉大的神力。”長媽媽的細心與善良,使我心中對她油然而生出一股欽佩來。

長媽媽,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婦女,卻用她最真的性情與最誠摯的愛和善良,打動着每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2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先生著名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也是整本書中筆調最温和的,以表達對阿長的懷念。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兒時與阿長髮生的一些事。阿長是魯迅家的女工,通俗來講就是魯迅先生的保姆。阿長又稱長媽媽,這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先前一位女工的名字,只是叫慣了不願意改口罷了。先前阿長對別人提起過她的名字,可也無人記得了。她是一個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的人,也喜歡切切察察,滿肚子都是麻煩的禮節。但通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意識到,她其實全身都散發着質樸,善良的光輝。

一開始魯迅先生對阿長是有些空前的敬意的,她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在某種情況下,她好像有神力一般。之後這些敬意就變淡了,到最後完全消失,對她產生憎惡之感,因為阿長踩死了魯迅心愛的小隱鼠。還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她睡覺姿勢擺的像個“大”字,經常會告狀等,可我覺得阿長雖然有一些令人不能接受的缺點,但是她是一心想帶好魯迅先生的。比如説,一次,阿長從魯迅先生那兒得知了他很想要一部《山海經》,於是在告假回家時尋購併回來贈送給了魯迅。

魯迅先生只是隨口一説,阿長卻放在心上,況且阿長不識字也沒有紮實的學識,把《山海經》當做《三哼經》,可見她尋購這冊書時是有多麼的困難。

魯迅深受感動,從此對阿長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讀完這篇文章,我對阿長感到同情。她是一個青年守寡的孤孀,為魯迅一家默默地付出了許多,最終卻連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也沒有落下。

我想,魯迅先生還是心存內疚的,也十分懷念阿長,才會在三十年後專門創作一篇關於她的文章,也算是懷念的一種方式吧。所以我們一定要發現身邊那些默默為我們着想,付出的人,感謝他們,儘管他們對你可能很嚴格,但我相信他們的做法都是有益於我們的,畢竟“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啊!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3

記憶深處,仍記得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屢次提到的他的保姆—阿長,那個讓魯迅先生又愛又恨的,沒什麼文化卻又善良、樸實、可愛的勞動婦女。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同時也是倡導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的作品無不深切地關注着被封建禮教壓迫在社會底層的婦女,更有描寫中國傳統女性悲劇命運的三部曲《明天》、《祝福》、《離婚》,刻畫出一個個鮮活的勞動婦女形象—單四嫂、祥林嫂、愛姑······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便是阿長。

阿長是一個普通的生活在封建舊時期的長工,然而卻在我內心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個總是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兒的阿長;那個滿是麻煩禮節,且又迷信得阿長;那個心胸開闊,花掉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歷經困難,只為讓小主人得到渴望已久的《山海經》的長媽媽。然而這樣一個阿長,長媽媽,卻是一個沒有自由,沒有民主,更沒有平等的,受封建禮教所殘害的可憐人兒。最終和那些同樣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千千萬萬的勞動婦女一樣,都成為封建禮教,以及那個時代的犧牲品,他們最後的結局只能用悲慘來形容······

從原始社會,到母系氏族社會,再到父系氏族社會,及至封建的父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經歷了從女性至上,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品的`變化。在封建制度之下,她們毫無獨立地位可言,沒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權利,不具備獨立的人格。俗話説:“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她們的存在是從屬與丈夫,一生不具有自己的獨立性。

然而,或許正是因為中國女性所遭受的坎坷太多,揹負着封建禮教和歷史傳統的沉重包袱太久,中國婦女在面對各種不順,各種悲慘命運時,更加的冷靜,堅強,她們表現出來的那種忍耐和毅力,不屈和奮鬥,往往是同情況下的男性無法比擬的。他們是東方以及世界女性中最偉大的,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尊重和讚美的。

我們應尊重和讚美身邊的女性,不管她們年輕與否,美麗與否,不管她們是貧困還是富有,不管她們身上是否有像阿長那樣的缺點,我們都應去尊重她們,寄以她們最誠摯的祝福。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到《瑣記》,當我讀魯迅在朝花夕拾寫的每個章節、文字每每都會感覺到他對兒時的懷念與嚮往。而他本人聲稱,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

但我認為他在這本書中所有回憶的事物,最不可不提的便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阿長。魯迅小時候是長媽媽一直領着他,在這期間長媽媽也教了他許多道理,比如:人死了,不能説死掉了;新年第一天醒來時,要説:“恭喜恭喜!”這樣才能一年到頭到順利。

而長媽媽有時也會讓小魯迅不開心,例如:夏天睡覺的時候,長媽媽總是睡成一個“大”字型,擠得小魯迅都不能翻身。當小魯迅跟他媽媽訴苦時,他媽媽也問過長媽媽,但她沒出聲。這之後,長媽媽一如既往地還是原來的睡相;一天晚上小魯迅醒來時,他發現長媽媽的一條胳膊還擱在他的脖子上。

而讓小魯迅感到最意外與驚喜的時候,莫過於那本小魯迅最想要的《山海經》了,當長媽媽告假以後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並且幫小魯迅買了那本《山海經》。據魯迅本人所説,這山海經是他最初得到的書,也是他最寶貴的書。

長媽媽在魯迅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影響,但人總有生死離別,長媽媽在魯迅18歲的時候,告別人世,然而魯迅在結尾處寫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以此來顯現出他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而她所留下來的那種樸實,善良而又迷信、嘮叨的性格,成為那個時候的勞動婦女的經典形象。也同時讓我們去用心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700字5篇5

《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記敍了“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幾件事,滿懷誠摯之情地刻畫了一位農村婦女的形象。細細品讀,別有一番滋味,同時,也反應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情感,對長媽媽的懷念、眷戀。

我讀到這一章時,深刻地感受到了當時他們身上有着愚昧麻木的一面:長媽媽會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她所做的一切,無不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愚昧、死板,但這只是對於當時封建迷信的社會而言。在小小的魯迅眼中,長媽媽的樣子是一個典型的勞動農村婦女,善良樸實、關心兒童、渴望得到幸福的純樸女性。

最喜歡這段文字:“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説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不識幾個字的長媽媽,為了“我”買來了心心念唸的《山海經》,讓“我”十分感動,眼前彷彿能夠看見“我”捧着那本書,愛不釋手,認真閲讀的模樣,而魯迅的描寫更加動人——“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這一個小小細節,不經意間,寫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疼愛,也讓魯迅對阿長變得更加敬佩和愛戴。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長,就是這平凡人物中的一個。長媽媽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還好事,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有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通過對長媽媽形象的刻畫與兒時記憶的敍述,表達了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懷念和祝願之情。

長媽媽,真的很普通,很平凡,但魯迅先生卻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她,甚至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着力表現,雖有幽默的調侃,但更見真摯的深情,結尾處對她身份的補敍和“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的抒情,懷念溢於言表,追憶打動人心。

這便是我眼中的《阿長與山海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x7y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