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

《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

《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1

我特別喜歡看書,每當我看書看在興頭上的時候,爸爸媽媽喊我吃飯我都充耳不聞,為此沒少挨爸爸媽媽的罵。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會看一會書,我從書籍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書籍伴我成長。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有趣的書—《科學悖論故事》,書中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很多科學悖論,如“上帝萬能悖論”、“追龜悖論”、“理髮師悖論”、“異性悖論”、“禁止塗鴨者悖論”和“禿頭悖論”等等很多悖論。給我印像最深的,而且我認為也是最有趣的就是“禿頭悖論”,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迷人的“禿頭悖論”。

一羣學生來看退休多年的老教授—他們大學時代的張老師。“啊,歲月不饒人啊!老師已經變成禿頭了!”一個學生看到老師的光頭,不由得發出感慨。張老師摸了摸已經謝頂的頭,説“是嗎,我真的變成禿頭了嗎?”“老師,對不起,您頭上已經沒多少頭髮了,確實是禿頭了。”學生説。張老師:“你秀髮稠密,當然不算禿頭。可是,我問你,若你頭上掉了一根頭髮,能説是禿頭嗎?”學生:“我只少一根頭髮,當然不能説是禿頭。”張老師:“那再少一根呢,再再少一根呢……總結我們的討論,就得到下面的結論:如果一個人不是禿頭,那麼他減少一根又一根頭髮仍然不是禿頭,你説對嗎?”學生:“對!”張老師:“我年輕時候也和你一樣,滿頭秀髮,當時沒人説我是禿頭,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頭髮一根根減少,直到今天這樣子。但是,每掉一根頭髮,根據我們剛才得出的結論,我都不是禿頭。這樣,經過多次頭髮的減少,並且每一次減少都使用這個結論,就得到一個新結論:我今天依然不是禿頭。推而廣之,任何人都不是禿頭。”

這就是著名的“禿頭悖論”,邏輯上確實沒問題,但忽視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以後還將看更多的書,從書中吸收營養,從書中學習做人的道理,使我能夠茁壯成長。

《科學悖論故事》讀後感2

我今天閲讀了《科學悖論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康德説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如果沒有人在科學的殿堂中以鋪路石的身份造福他人,就不會有如今科學界的繁榮昌盛!正是基於前人的.悖論,無數科學家才能不斷開拓前進。

這本書講述了很多的科學故事與悖論,它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起來。再看這本書的同時,我們也懂得了一些道理。科學的道路是崎嶇的,必須付出汗水與勞動,甚至生命,才能成功。

這本書裏寫的故事中,令我最感到奇妙的事是:薩維爾村裏的難題——理髮師的頭髮該誰理的故事可謂家喻户曉。在薩維爾村,理髮師掛出一塊招牌:“我只給村裏所有那些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有人問他:“你給不給自己理髮?”理髮師頓時無言以對。如果理髮師不給自己理髮,他就屬於招牌上的那一類人。有言在先,他應該給自己理髮。反之,如果這個理髮師給他自己理髮,根據招牌所言,他只給村中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他不能給自己理髮。這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荒唐?可這就是著名的“理髮師悖論”1918年,羅素因為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判監禁6個月,他在監獄中寫出了【數理哲學導論】,提出了理髮師悖論。在1919年發表,也被人們稱為羅素悖論。當然,這只是書裏的滄海一粟。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努力才能走進科學的大門。

悖論,本來就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結論。自從看了這本書,我對悖論又有了新的瞭解。

標籤: 科學 讀後感 悖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4l29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