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

在這大千世界中,人、物、事都在不斷變化,社會也在不斷地前進。如果一個人不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那麼就會被淘汰。要明白地球始終是在不斷地轉動的!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書,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這個道理。

書中的奶酪指的就是生命中所想要得到的東西,像是一份好的工作,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友好的人際關係……但當這些東西沒有了,被人破壞了,變化了時,也許有人會嘶叫道:“誰動了我的奶酪!”但這本書告訴了我你要跟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語文期末考試那一天,我早早做完了基礎和閲讀部分,拿到作文紙開始寫作文。

寫了一會兒我想:這次寫多少字呢?原先教師説考試時寫兩頁多就夠了,這次就寫兩頁多吧!時間慢慢過去了,越來越多的同學舉起了手,向教師要紙。我心裏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一會兒想:教師原先説過,作文只寫兩頁多就夠了,可是一會兒又想,有那麼多的同學都寫了三頁多,我是不是應當再寫一點呢?“丁零零”打鈴了,我立刻轉過身子問其他同學作文寫多少,結果十個有九個都寫了三頁多,而我卻只寫了兩頁多。第二天,教師對我們説:“人不能只拿着兩頁多的作文闖天下!人是不斷變化的。”

果然這一次的作文分數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於是寒假裏的每一篇作文我都堅持寫好。新學期裏教師表揚了我的作文有提高,這時我明白我的每一分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告訴我一個人不能總坐在井底,不能只看到頭上的一點點天空!知識像海洋一樣無邊無際,一個人如果想要在這漫無邊際的知識海洋中暢遊,就必須看得更遠、更高!要給自我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自我能夠做到最好!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2

今年夏天,我在書店裏無意看到了一本名叫《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書,覺得很有趣,便買回來看看。

這本書講的是:迷宮裏有四個小傢伙,分別是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小矮人唧唧和哼哼,他們每天都在迷宮中尋找奶酪充飢。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找到了許多奶酪,便每天都跑去C站吃奶酪。當奶酪被它們四個吃完了,匆匆和嗅嗅立即進入迷宮尋找新的奶酪;而唧唧和哼哼知道後不願面對現實,總在C站徘徊。很快,兩隻小老鼠在奶酪N站找到了新的奶酪。過了一段時間,唧唧走出了奶酪C站,也找到了奶酪N站,和兩個好朋友匯合。哼哼呆在C站很久,終於在某一天鼓起勇氣,也找到了奶酪N站,四個好朋友又在一起了。

在這個故事中,嗅嗅和匆匆代表着簡單的一面,唧唧和哼哼代表着複雜的一面。嗅嗅是提早嗅出變化的端倪,匆匆是立即採取行動,唧唧是發現變化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後及時調整,哼哼是不願面對現實,抵制變化。

愛爾蘭著名劇作家蕭伯納説過:“理智的人使自己適應這個世界;不理智的人卻硬要世界適應自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哼哼一樣,不願改變自我,而是要世界隨着他而改變。我的經歷也像哼哼一樣。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寫字寫得很好,後來因為很久沒有練習,都生疏了,去參加書法比賽的時候,沒進前十名。我憤憤不平,覺得不是我的水平不行,我寫得還是像原來那樣好嘛,是評委老師沒有眼光。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光停留在原來的榮譽上是不行的,我還要繼續努力練習,才能達到更高的級別。

我們不要害怕生活帶來的變化,而是要適應變化,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3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為《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書。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小精靈在一座大大的迷宮裏尋找香噴噴奶酪的經歷。那四個小精靈是: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他們是四個好朋友。

終於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找到了堆積如山的奶酪,以後他們每天都來到這兒吃奶酪。可是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就趕忙到別處尋找奶酪??他們往迷宮深處走去。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則停在奶酪C站不斷地想:奶酪怎麼不見了?奶酪到哪裏去了?是不是還會有人給我們送回來呢?……這樣呆了好幾天,最後唧唧提出要到迷宮深處尋找奶酪,而哼哼卻説:“我們為什麼要去呢?如果別處也沒有奶酪怎麼辦?如果有奶酪你也找不着呢?”可是後來唧唧下定決心一定要行動起來,而且他還在所經路線的牆上寫下了許多有鼓勵和有感觸的話,希望哼哼將來能夠看到,同時也能提醒自己已經過此地,不致於迷路。

這時候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已在奶酪N站找到了比奶酪C站更多更好的奶酪,他們已先享受到了更香更甜的奶酪。現在唧唧也已踏上找尋新奶酪的途中,他依然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一句話,並且希望哼哼能夠趕上來。後來唧唧終於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新奶酪——在奶酪N站。而哼哼始終沒有行動。

故事中的四個小精靈各有特點:匆匆能迅速開始行動;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哼哼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唧唧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而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需要在各種各樣的迷宮中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4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們的心智,淨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完善人們的品德;然而,一本壞書也能使人們思想墮落、品德敗壞、誤入歧途,所以,好讀書也要讀好書才行。

我家就有這樣一本好書,它一直不停地激勵着我前進,給我以智慧。這本書就是全球第一暢銷書——《WhoMovedMyCheese?》。這本書的作者是享譽全球、深孚眾望的思想先鋒、演説家、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生活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它們奶酪的傳奇故事。故事裏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也可以是金錢、健康、自由或許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片刻的安寧。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奶酪,我們追求它,渴望得到它,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永恆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是追趕太陽的夸父,那心中的奶酪就是我們追趕的太陽。

為了得到它,我們不辭辛勞,孜孜以求,哪怕是困難重重,哪怕是千難萬阻。當然,我們不會渴死在路上。然而,一旦我們得到夢寐以求的奶酪,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依賴,我們害怕失去它,害怕別人來和我們爭搶。這時,如果不幸失去它,我們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而感到痛苦和失落。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奶酪,不要讓它失去。

我喜愛這本充滿智慧的好書,這本書會讓你改變思考方法,讓你成功地取得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讓你知道如何來處理自己所處的充滿變化的環境。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5

《誰動了我的奶酪》生動有趣的講了嗅嗅和匆匆是兩隻老鼠,哼哼和唧唧是兩個小矮人,小老鼠思維簡單,就是:“吃、找”。嗅嗅和匆匆既不留戀過去,也不糾結現在,更不會擔憂於未來,而是不斷迎接新的挑戰。在小老鼠的世界裏只知道食物與無食物兩種區別。但是哼哼和唧唧兩個小矮人有不同的思維與糾結,在尋找奶酪的時候,會想着怎麼尋找奶酪,在找不到奶酪時,會感到失敗和失落,找到奶酪後,奶酪的充足,會讓兩個小矮人感到安逸。不管老鼠還是小矮人,在進入迷宮前,目標都是為了存活,但在新的環境的變化中,只有兩隻老鼠依舊堅持着這一目標,兩個小矮人,在新環境的變化中,小矮人慢慢的改變定的目標。在奶酪充足的C站,兩個小矮人變得安逸,也不想未來,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就是未來,未來也必定是這樣。

人生彷彿是迷宮,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奶酪。是悠閒的等待,還是不斷拼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悟。

生活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它也有磕磕絆絆的石子;生活不是風平浪靜的海,它也會洶湧澎湃,狂風怒吼。面對生活的艱辛,你會悶悶不樂充滿抱怨,還是看淡一切放平心態感受艱辛乏味。我覺得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寫道:天下奶酪千千萬,何必非得這一塊。生活就像奶酪,雖然艱辛,越想得到奶酪越會失去。放平心態,也許屬於你的奶酪就在那等着你。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6

“書中可愛的形象和輕鬆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一種應對變化的睿智方式,令人十分難忘。”羅切斯特理工學院院長艾伯特·西蒙這句話所指的就是斯賓塞·約翰博士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中有四個虛構的角色——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在迷宮中尋找奶酪。在這裏,“奶酪”指的是我們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四個角色代表了我們人性中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不管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唧唧。他在奶酪不翼而飛時,先是不敢面對,繼而恐懼,接着鼓足勇氣,走進迷宮,最後發現了豐富的奶酪。

唧唧這種敢於調整自己的精神激勵着我。在四下的期末考試中,我只考了全班第16名。我深知,這個成績對想考上名牌初中的我是遠遠不夠的。這時,我想到了唧唧。唧唧都能通過改變尋找到豐富的奶酪,我為什麼不能呢?於是,我迎難而上,專心聽講,多做多思,不怕苦累,終於在五上的考試中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績!

是啊,正如書中所講,變化無處不在,迅速適應可以使我們佔得先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認真思考,究竟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我們又該如何發現新的奶酪呢?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7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小精靈在一座大大的迷宮裏尋找香噴噴奶酪的經歷。那四個小精靈是: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他們是四個好朋友。

最終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找到了堆積如山的奶酪,以後他們每一天都來到這兒吃奶酪。可是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就趕忙到別處尋找奶酪――他們往迷宮深處走去。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則停在奶酪C站不斷地想:奶酪怎樣不見了?奶酪到哪裏去了?是不是還會有人給我們送回來呢?……這樣呆了好幾天,最終唧唧提出要到迷宮深處尋找奶酪,而哼哼卻説:“我們為什麼要去呢?如果別處也沒有奶酪怎樣辦?如果有奶酪你也找不着呢?”可是之後唧唧下定決心必須要行動起來,並且他還在所經路線的牆上寫下了許多有鼓勵和有感觸的話,期望哼哼將來能夠看到,同時也能提醒自我已經過此地,不致於迷路。

這時候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已在奶酪N站找到了比奶酪C站更多更好的奶酪,他們已先享受到了更香更甜的奶酪。此刻唧唧也已踏上找尋新奶酪的途中,他依然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一句話,並且期望哼哼能夠趕上來。之後唧唧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新奶酪——在奶酪N站。而哼哼始終沒有行動。

故事中的四個小精靈各有特點:匆匆能迅速開始行動;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哼哼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唧唧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地調整自我去適應變化。並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需要在各種各樣的迷宮中找到適合我們自我的道路,幫忙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8

今天下午,我坐在書房裏,全神貫注地看着一本讓我思緒萬千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故事講述了四個人物,嗅嗅,匆匆,唧唧,哼哼。他們在面對從有吃不盡的奶酪,到毫無奶酪,從安逸到逆境時,作出的決定和判斷。人性是多面的。我們也許會像嗅嗅,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也許會像匆匆,迅速開始行動;也許會像哼哼,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又也許會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我在想,我會像書中的哪個人物呢?我不像嗅嗅,也不像匆匆,因為我做事,有時還不夠當機立斷。也許我會更像唧唧,當意識到只有改變才能能使事情變得更好時,我會去試着改變,因為我不願意讓我活在逆境中。很多人,包括我,在某些時候,都很像哼哼,只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因為害怕,而不願意去改變,不願意前進。每個人都希望有安全感,他們怕改變會帶來麻煩,對自己不利。可是,如果像哼哼一樣不去改變,只會使事情更糟。

人生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一樣,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找着屬於自己的那塊奶酪。作者寫出了我們多面的人性,寫出了我們人生旅途最真實的寫照。想完這一切,我抬起頭,仰望窗外蔚藍的天空,對自己提了一個問題:那我應該怎麼做,才能使事情變得更好呢?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9

在面對抉擇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跟哼哼和唧唧一樣,既怕安於現狀後“温水煮青蛙”式的危險,也對未來的未知的恐懼。我是那種安於現狀性格的人,“誰先放棄舊奶酪,誰就能得到新奶酪。”這句話給了我巨大的警醒。

誰都害怕和恐懼未知的事情,放棄現實需要的是勇氣,重新上路更需要莫大的勇氣。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個人不可能擁有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什麼是自己的追求,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當然處在生活當中的我們選擇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學會取捨,放棄,對於我們來説也是一種學問

放棄大多數來源於對我們心智的引導,在我們生活和學習方面同樣充滿着矛盾和選擇,生活中想我對待朋友、同學甚至是父母我該不該這樣做,這樣做我對不對,在學習中,我的學習方法是正確的嗎,畢業之後我是否要考研還是要去工作,這些矛盾都像大山一樣壓着我們,幾乎沒有人會不感受到恐慌。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我們是時候該做出一些抉擇了,在我們的思想中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通過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最終自己之後要堅持的路。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完備的心智,而不是拍腦袋。每個人都擁有非常強大的潛力,當潛力被我們所激發出來的時候,請不要驚訝,抓住他!牢牢的抓緊他!

可以説,放棄還是一個人重新認識自己,做出的最艱難的決定,是自己不斷完善、進步的昇華。可能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會有不少遺憾,但是還是那句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選擇的是你認為最想做的事情,只要努力進取,就對得起自己的選擇。我相信經過努力,我們都能像哼哼一樣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0

適應變化是我們一生的內容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是由於看到大眾的點評寫的非常好,於是點進去看。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的簡單,故事的情節也非常的平淡,但是恰恰在這個這麼簡單的故事裏,藴含的道理是多少人都不懂,又是多少人嘴上懂卻無法付諸行動的?

沒錯,故事中的四個角色都是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所扮演的。我覺得我們大多數都是“哼哼”。

這本書的內容應該分為幾個部分吧,第一個是關於變化的。第二是關於我們人類過於複雜的頭腦、內心導致自己優柔寡斷、遲遲不下定論、第三是關於我們內心的恐懼。

面對變化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的,不願意面對變化,而變化發生了之後,繼而不面對現實,選擇咒罵、沉迷於幻想,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逃避問題、逃避現實,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自己心目中的結果。

第二,正因為我們的頭腦,過於的“聰明”了,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雜念,一個人不思考問題的話是不可能的,但是過度的胡思亂想又成了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了。

第三,我們內心的恐懼: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恐懼把自己束縛了。

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要想當然、理所應當的享受着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要有一種危機感,當變化出現了之後我們要適應變化、面對變化,不要一昧沉溺於逃避。

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奶酪!#深夜讀書#?#讀書打卡#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1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些想法。

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時,總要經歷許多事情。難免的,有時我們會在生活、工作、學習、愛情等等許多方面遭遇挫折、受到打擊。

於是有人開始抱怨,上天是如何的不公平,並且不知是哪個黑心賊偷去了本屬於他自己的“奶酪”。

我們很多人,在身處困境時,都會表現出上面的情緒。他因為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丟了或是被別人拿走了而感到憤怒或者沮喪。然而,卻很少有人去思考,為什麼自己的“奶酪”會沒有了呢?

實際上,機會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塊相同的“奶酪”,而別人也並沒有要搶走你的“奶酪”的意圖。真正失去“奶酪”的原因,不是外在因素的干預,而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疏忽:是我們自己把“奶酪”給丟了。

有時在機會面前,我們顯得無動於衷甚至有些麻木不仁;而有時又過分狂妄自大、好高騖遠,對一些到來的機會不屑一顧。就這樣,到手的鴨子飛了,我們的“奶酪”沒有了。

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拼命地尋找着“奶酪”。只要對現實能夠有正確的認識,並且採取積極的行動,那麼我們就將得到“奶酪”或者重新找回失去的“奶酪”。

人們都説“窮則思變”。每一個困處逆境中的人都應該冷靜地想一想,自己在思想上、行動上需要做出怎樣的改變。

最後,讓我們每個人都記住書中的這樣一句話:

“隨着奶酪的改變而改變。”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2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本課外讀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讀了它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這本書是全球最暢銷的圖書之一。

書中的主人公是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它們在迷宮中尋找着自己的奶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尋找奶酪的方法很簡單:反覆嘗試。它們會記住那些沒有奶酪的走廊,並且飛速奔向新的領域。和小老鼠一樣,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也會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吸取教訓。所不同的是,他們是靠自己複雜的大腦整理出一套深奧的方法來尋找奶酪的。最後,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喜歡的奶酪。

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當四個小傢伙找到奶酪時對待奶酪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嗅嗅和匆匆沒有止步不前,而哼哼和唧唧卻陶醉在尋找到奶酪的喜悦裏,忘記了尋找新的奶酪。這兩種態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啟發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在我們的人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變化和困難,我們要用新的方法去努力克服它,不能知難而退、守株待兔、等着天上掉餡餅。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要保持冷靜,還有很多的任務和困難在前面等着我們,需要我們繼續前進。

對了,忘了告訴同學們,書中所説的奶酪就是指我們每個人的願望和理想,讓我們大家向着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目標加油努力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3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

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澄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當代的一位詩人説,“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追尋。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4

今天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真是受益匪淺!“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令人感動。

故事講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事,由於奶酪不經意的消失,使他們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繼而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反應:嗅嗅和匆匆立即採取行動,適應變化;唧唧剛開始不能適應變化,後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也加入了尋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維始終定格在原來的狀態,至終仍不能接受這變化。

故事的結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卻不願變化,拒絕變化,永遠停留在奶酪C站……在現實生活中,在學習中,我覺得“奶酪”更像我們要尋找的目標。

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還要善於用多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細細品味的新“奶酪”。我曾害怕學習,希望學習中沒有疑難問題,不需要動腦筋思考,所以學習顯得比較機械。通過讀這本書,我懂得在以後的學習中,要適應新的環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習成績提高上去。“奶酪”是人生存的資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奶酪”將無法生存。如果自己捨不得放棄舊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會失去意義,人生也會失去奮鬥的目標。我們應該做到隨着“奶酪”的移動而改變生活態度和方法,並且能從中得到新的快樂!

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500字15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本影響了很多年輕人的書,一本發人深思的書,值得我向大家推介。

這本書的故事圍繞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展開。書分三個部分展開故事:第一部分講述“同學聚會”,講述一羣過去的同窗在一次聚會上討論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第二部分講述“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第三部分講述“討論”,是那些同窗好友們圍繞這個故事展開的討論,他們討論這個故事的意味,以及如何把這個故事帶給人們的啟迪運用到生活與工作中去。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感觸頗深。一個人在一生之中要遇到的變化會很多,我們要選擇迎難而上,還是逃避困難,這是一個問題。遇到了人生中的“奶酪”,我們應該學習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這還是一個問題。其實,變化於人生總是不期而至,即使我們有多麼的抗拒變化的到來,它的步伐,總是不會停歇。與其坐以待斃,整天誠惶誠恐,感到無所適從,倒不如積極走出去,主動出擊,挑戰變化,征服變化。

同樣,人生也是遍佈着“奶酪”。“奶酪”昭示着機遇,是等待奶酪出現在眼前,還是主動去尋找奶酪,又是一個問題了。當然,把握每一次機遇,抓緊每一次的機遇展現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才是正確的。而且,我們亦要不斷去尋找新的奶酪,不要甘於享受眼前擁有的,不然,在失去當前的成績之後,飢寒與落魄又會來臨。無畏艱險,不斷髮現尋找新“奶酪”!

《誰動了我的奶酪》,的確讓我受益匪淺。

標籤: 奶酪 誰動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lxm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