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

我終於把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看完了。我合攏了書,回憶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角色。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西晉統一為止,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他展現了東漢末年在黃巾軍起義的發生發展與被鎮壓的過程,集中的描繪了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軍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種種錯綜複雜、尖鋭激烈的鬥爭,及其相互間消長愈興亡過程。

與此同時,小説也描寫了東漢末年的政治腐敗與黑暗,社會的動亂,以及民生凋撇的圖景,揭露了統治階段武裝集團鎮壓農民起義,相互爭奪權力,製造亂戰,使人民羣眾慘遭塗炭的暴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真實歷史。

《三國演義》把蜀漢政權當作全書的主導方面,把蜀主劉備塑造成一個仁君的典範。劉備從桃園三結義起就抱着“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處,“與民秋毫無犯”,所以“遠得人心,近得民望”。

在曹操大舉南下,劉備從新野、樊城撤退時,雖然情勢萬分危急,他也不肯丟棄數十萬隨他赴難的百姓。劉備對部下也篤誠寬厚,“知人善任”,以德感人,以德服人,故如諸葛亮、五虎將等一代英豪能終身相隨,君臣之間的關係“猶魚之有水也“。

與劉備的“寬仁厚得”相反,小説中的曹操則是一個殘暴的奸雄形象。劉備入川時,曾對龐統説:“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作者渴慕由明君良臣一統天下,治理國家,創造一個清平世界,但歷史的發展恰恰是事與願違,暴政戰勝了仁政,奸邪壓倒了忠義。

現在的今天,我們過着幸福、平安的日子,你可曾想過我們的祖先曾九死一生地拼搏,想創造一個清平世界。現在,他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不要浪費。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本家喻户曉的好書,讓人愛不釋手。這段時間,我如飢似渴的拜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品讀之間,我被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猶如身臨其境。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從桃園三結義到吳末帝孫皓投降的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比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用奇謀孔明借箭”“孔明三氣周公瑾”等。其中,最讓我受啟發的故事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孫權讓呂蒙率兵去攻打荊州,陸遜利用關羽的驕傲用計,讓關羽放鬆警惕,把荊州的大部分人馬調去攻打樊城,致使荊州被呂蒙的軍隊佔領了。這個故事體現了陸遜的聰明機智,關羽的驕傲自大。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裏,我的心情不由自主隨着故事的情節此起彼伏。當我讀到陸遜向呂蒙獻計時,我暗暗為陸遜的聰敏叫好;當我讀到關羽把荊州的人馬調走時,我對關羽的粗心大意感到失望;當我讀到呂蒙佔領荊州的時候,我不禁歎惜——唉,這都是因為關羽自恃英雄、驕傲自大之後果。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期末考試時粗心大意的事情: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期末考試。在考試前,監考老師叮囑我們一定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然後就把試卷發了下去。我一看試卷,題目好簡單,就把老師的話當成了耳邊風,快速地寫了起來。寫完試卷,我也不檢查,就在座位上熬時間。“鈴鈴鈴”,交卷時間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把試卷交了。過了幾天,當我一看我的成績單,我頓時驚呆了——我才得了93.5分,如果我不驕傲自大,粗心大意的話,我一定會得滿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做人一定要謙虛,不要輕視別人,也不要驕傲自大、粗心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這就是所謂的“滿招損,謙受益”。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3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任拿一本閲讀都讓人賞心悦目。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閒來隨意翻看一兩回都會感慨萬分、回味無窮。

感歎歷史現在和將來的各類人物都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想想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逼皇帝禪讓帝位給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業,到最後,後輩子孫也受到當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讓於司馬炎,成就晉國一通天下,可謂是因果報應,屢試不爽。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劉備,編草鞋出身,無非佔了一個漢皇朝的宗親,找到幾個好兄弟:關羽、張飛、馬超、趙子龍、黃忠,一個好軍師,一路帶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後在四川落腳,成就一個蜀國。在三國裏面蜀國最弱,但是評價卻最好。可以説劉備是玩弄權術的頂尖高手,看看趙子龍萬軍之中救出劉禪,劉備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萬軍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這一舉動,卻得到所有將士的擁護: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大將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戰敗後託孤,對諸葛亮説,劉禪可以扶則扶之,不可扶則廢之,君可代之,害的諸葛亮從此沒有二心的輔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塊料的劉禪,六出岐山,七擒七縱孟獲,寫下《後出師表》,到最後搞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重義,在和大哥失去聯繫時候,曹操接納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一斗銀,下馬一斗金,送赤兔馬給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劉備消息,關羽連闖五關,連曹操派人來通知放行的都趕不上,卻賠上六員大將;在曹操敗走華容道時候,關羽放曹操一馬,還卻以前的人情,成為性情中人的楷模,歷史留名的英雄。最後由於過於驕傲,中了陸遜的計,給呂蒙奪了荊州,最後兵敗麥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這部經典名著,作者在開頭就説明了在歷史長卷中,多少風流人數,只是滾滾的長江水,最後都要退出歷史舞台。而我們讀過這些歷史的現代人更應從歷史中悟出要做到無悔人生的積極態度。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4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作者羅貫中,主要描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佔長江以南,形成三國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

這部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就定三分天下,他足智多謀,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空城計……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死後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都是令人歎服和叫絕的。

諸葛亮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曹操,其中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就故意讓他十天造十萬只箭,諸葛亮説只要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很高興,吩咐軍匠們造箭的材料不準備齊全,一心想殺諸葛亮,諸葛亮求魯肅借他20條小船,叫人紮上了上千個稻草人,綁在戰船的兩側,又用青布將稻草人擋住,曹軍不能分辨船上的草人,同時還讓魯肅幫助保密,第一天,第二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請魯肅上船與之飲酒,趁着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中借了十萬支箭,周瑜的陰謀破滅了。

讀到這裏,我知道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我也認識到了有妒忌心理是不行的,它即害人又害己,還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人也很常見,例如有的同學看到別人考試成績比自己好,就嫉妒,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心胸開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到頭來,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與此同時,我知道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跟他的勤奮學習脱不了關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可以一樣聰明。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5

我向大家推薦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孫、曹,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故事。

我們先來講講劉備吧!劉備,字玄德,尊稱漢昭烈皇帝。因兩個耳朵很大,被人們稱為劉大耳。劉備自稱是劉邦的後代,經歷過賣草蓆為生的日子,曾拜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等人為友。在看到黃巾軍亂天下後發的徵兵令後,結識了張飛、關羽。三人在張飛後院的桃林結義,招兵買馬,共討黃巾軍。後又結識趙雲,三顧茅廬結交諸葛亮,在新野之戰中被兵力強大的曹操打敗。後聽從諸葛亮計借荊州、攻西川、佔漢中,於公元219年自封漢中王。在關羽被殺、曹丕篡漢時,他悲痛欲絕,於公元221年建立蜀漢。不聽眾將勸告,親率七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大敗退守白帝城,於公元223年春病逝,終年六十三歲。

我們再來説曹操,他字孟德,尊稱魏武帝,有著作《孟德新書》。他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曹操自小有大志,在討黃巾軍時因功封官。後來,他獻刀騙董卓,在下邳城殺死呂布,在官渡大戰袁紹,橫掃北方大部分割據勢力。這些都為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號召百萬大軍攻打東吳時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但他沒有灰心,繼續東征西討,於公元218年稱魏王,於公元220年在洛陽病逝,享年六十六歲。儘管他沒有稱帝,但他的聲望和權勢已經和帝王差不多了,因為他打下的江山,他的兒子才能順利稱帝。

最後説孫權,他字仲謀,尊稱大皇帝,在位二十多年。孫權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孫堅入城,清掃出來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孫堅終年三十七歲。孫策將傳國玉璽又給了袁術,讓袁術給他三千兵馬打江東。後來,孫策被許貢門客所殺,終年二十六歲。19歲的孫權繼位,他在赤壁之戰中獲得勝利,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又與曹操聯手打敗了關羽。公元229年建號稱帝,公元250年駕鶴西去,享年七十一歲。

這就是《三國演義》三個人三分天下的故事,這就是我向大家推薦的好書。

後記: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讀書了這本書七八年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6

小朋友,你喜歡《三國演義》嗎?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文中威風凜凜的英雄人物。《三國演義》中共描寫人物1178個,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個,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僅僅出現1次。

我最喜歡的是《草船巧借箭》這一章。諸葛亮和周瑜聯合破曹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佈陣樣樣精通,聰明過人,周瑜十分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議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諸葛亮叫來。周瑜對諸葛亮説:“馬上就要和曹操交戰了,水上作戰,最需要弓箭,可我們的箭很少,請您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吧!”

諸葛亮沉思一會,慢慢説道:“十天太長了!還有幾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內我負責造出十萬支箭!”

周瑜大喜:“軍中無戲言,請立軍令狀!”

諸葛亮二話沒説,拿起筆立下了軍令狀!

第二天,周瑜派魯肅去打聽消息。諸葛亮一見魯肅,就緊緊的握住魯肅的手説:“先生救我!三天之內我如何能造出十萬支箭?”魯肅説:“我怎樣才能救你?請快講!”

諸葛亮説:“請借給我二十隻船、六百名士兵,再準備一些稻草,我有妙用。還有,千萬不要告訴周瑜!”

第三天,天剛矇矇亮,諸葛亮就叫上魯肅一起去取箭,魯肅驚問:“去哪裏取箭?”“曹操的大營!”諸葛亮輕鬆地説。魯肅嚇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動不動。

二十隻船用繩子連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諸葛亮一聲令下船隊飛速向曹營進發。漫天大霧籠罩長江,船隊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不敢出戰,忙命令士兵用箭將他們射退。曹營裏萬箭齊發,一會兒功夫,二十隻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箭。

這時,太陽出來了,大霧慢慢散去,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並叫士兵高喊:“謝謝丞相借箭!……”

十萬支箭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岸邊,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長歎:“氣…死…我…了!!”

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萬支箭,氣得曹操仰天長歎,驚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幹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蹟被人們稱讚!“諸葛亮”這個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7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歎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説:“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脱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8

莎士比亞以往説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啟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我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卧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本事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並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説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並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有一天,下課後,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他不細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他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他看後,憤怒地對我説:“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説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説過話了。

此刻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我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我因為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我因為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9

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屬於歷史小説,存在一定虛幻的成分。書中描繪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三國時期司馬炎最終統一的歷史往事,詮釋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裏人們勾心鬥角、爭名奪利,人才輩出卻又逃不過生老病死,吞併和隕落多少都有點讓人悲傷,一些預言的成分又令小説引人入勝。在這個硝煙不斷的時代,由劉關張桃園結義徵西蜀、小霸王孫策佔江東、曹操狹天子令諸侯不斷創立基業構成三國鼎立。

劉備是一代梟雄,以仁德著稱:關心百姓、不允讓位,在趙雲救阿斗時更是擲子於地説:幾損我一員大將!其求賢之心又使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二弟關公是三絕之中義絕,其忠義程度無人能敵、書中盡顯、至死不降。三弟張飛,縱有一敵百萬之眾的武力,卻因脾氣暴躁、常飲酒後打士卒而被謀死,加上趙、馬、黃成五虎上將,又有卧龍鳳雛為輔。

諸葛亮是千古良相、三絕之中智絕,曾六次出師伐魏,有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違跡。但我認為孔明不會用人,他錯用馬謖失街亭;又大多軍務自己辦,導致最終活活“累”死。而龐統才學不在孔明之下,曾獻連環計奠定赤壁勝局,但是最終為了功名大意死在了落鳳坡。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的情景,和後主劉禪的昏庸無能,致使蜀國滅亡。

再看吳國,這裏山水風光優美、實力強盛,名將周瑜是非常優秀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戰中巧讓蔣幹盜書又計打黃蓋,火燒曹操大軍。但是嫉妒賢才、心胸狹窄,最終被孔明3計氣死。後來的陸遜應是唯一能與之媲美的。

反觀魏國,由野心極大的曹操狹天子之兵四處征伐,他是個兇殘狡詐的政治家、軍事家,信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道理,結果因中風又疑華佗之言而亡。子孫後代也逐漸被司馬氏掌權。

所以需要有野心,但不能失了仁德;如果擁有能力,就不能無忠義;不要沉迷享樂,一定要淡泊名利;不能眼紅別人的才略,一定要寬容識大局;要分工合作,也要敢於決斷。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0

前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等都令我回味無窮,值得沉思。

當讀到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對百萬敵軍,豈能掉以輕心?我生怕他們會闖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諸葛亮一點兒也不緊張,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緊張,自己的計謀就會落空,敵軍就會看穿城中無人,馬上就會闖入城中四處破壞,老百姓會遭殃,所以他要放鬆,鎮靜,沉着,不能讓敵軍看穿。於是,他若無其事地在城牆上彈琴,優美動聽的琴聲四處響起。敵軍見了,以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輕舉妄動,退走了,這時我的心才放鬆下來。驚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又讀到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緊張起來。甚至汗毛孔都張得大開,生怕大霧突然散去,諸葛亮暴露出來,來不及返回就被消滅。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因為霧太大,看不清對方,所以諸葛亮只把那幾個稻草人立在船上,一個船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就換下一個船,這樣來回交換,就輕易把十萬支箭拿到手。等霧散了,諸葛亮早就跑得沒影了。曹操這才知道上了當。這都是源於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經歷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風箏掛在了一棵高高的樹上,我想把它夠下來但夠不到,我又不會爬樹。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時,一個足球飛了過來,剛好碰到風箏,風箏因而抖動了一下。我觸景生情,受到啟發,就拿起幾個小石子,用力向風箏砸去。終於,風箏被砸了下來,漂亮的風箏完璧歸趙。

還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許是因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裏,我在水裏撲騰,“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水,這時我突然想到了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時的冷靜,我便冷靜下來。因為我離岸邊很近,我就雙手伸平,扒住了地,終於停了下來。等我上岸後,我真想謝謝諸葛亮,是他讓我化險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過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靜,只有冷靜下來,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1

驕傲,往往會使人失敗。《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就是因為驕傲自大丟失了荊州。

東吳孫權讓呂蒙去奪取荊州,呂蒙推薦陸遜説可以代替自己,孫權就讓陸遜代替呂蒙。陸遜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説希望兩家和好。關羽看完信,對荊州這塊地的安全放心了,變得驕傲自大,輕敵,他把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了樊城。這時呂蒙帶領軍隊攻打荊州,一舉拿下。關羽失了荊州,又去同與自己有交情的徐晃打,因為輕敵,也失敗了,後來關羽逃到麥城,被敵人抓住,孫權所殺。

關羽因為他驕傲自大,輕視對手,最後丟了荊州,還丟了性命。是呀,驕傲往往使人失敗,就連關羽這樣的英雄人物也不例外,一旦驕傲自大,連命都沒了。

記得有一次,我也因為驕傲自大而犯了一個大錯誤。在20xx年的一個星期天,在上奧數網課的40分鐘,我預習着這節課的內容,“這也太簡單了,方程法就可以秒殺一切了。”我有點得意地説道:“不愧是我呀。”預習到一半,我就推開書,站起身,踢開椅子,玩兒去了。此時,驕傲過度,得意忘形開始在我的身體裏迅速蔓延,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等開始上網課了,桌上零食一字擺開,課本拋得老遠,我往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蹺,老師的話就再也進不了我的耳朵。課上完,需要做練習,我心想,一定很簡單吧,得意與驕傲自大在我身體裏徘徊。過了一會兒,我一道練習題也解不出來,着急的我便想起了關羽,我就像關羽一樣太驕傲自大,他丟荊州,我把這節課的知識點給丟了。

是呀,驕傲往往使人失敗,只有謙虛才能使人進步與成功。如果我認真聽課,謙虛一點,就能學會了。如果關羽謙虛一點兒,可能至少他不會丟性命。驕傲使人失敗,謙虛使人進步與成功,也正如歌德所説:“感到自己渺小的時候,才是巨大收穫的開頭。”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當我看完這本名著後,便不禁開始佩服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這部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書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裏面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發生的事件,並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還介紹了心直口快的張飛,忠厚的關羽,求賢若渴的劉備,隨機應變的曹操,但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我印象深刻。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謙虛、認真、盡職、謹慎,但是再大的智慧當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還有,在遇到困難前非常沉着冷靜,一點也不慌張,也不手忙腳亂,所以,正是他這份沉着,曾經草船借箭,還三棄周瑜,並七擒孟獲,甚至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當司馬懿帶來十五萬人馬向諸葛亮他們殺來時,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時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計。我要學習諸葛亮這種智慧卻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於求成,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凡是遇到任何困難,只要靜下心來,沉着的去做,才會順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這兩個字。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級激烈的展開了辯論會,那次的辯論主題是多看電視的弊與利,身為反方的我聽了正方一辯3分鐘的觀點後,感到壓力無比,腳顫抖着,我緊緊地拿着我手中的辯論稿,我閲讀越緊張,甚至差點讀錯字,這時,我猛然想到,無論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張,應該要沉着冷靜的去面對,否則就不會順利的成功。於是我讓自己的心慢慢地靜下來,漸漸地,我不再慌張了,最終,我用沉着冷靜的心順利的讀完了辯論稿,連正方都向我投來了驚訝的目光。

其實,諸葛亮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我們都要學習他遇難事不慌張的精神。智慧還需要一份沉着。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3

三國寫到這時,蜀國已是國力空虛,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但蜀漢從不缺乏人才,即使諸葛亮逝世,蜀國仍然維繫了近乎30年之久,我認為這應歸功於蜀國降將——姜維。

話説這三回,説的是魏將諸葛誕義討司馬昭,姜維趁機出師伐魏,被鄧艾擊敗,司馬昭出兵鎮壓諸葛誕,諸葛誕兵敗身亡,姜維只得班師回朝,後姜維再次伐魏,識破鄧艾詭計,大敗鄧艾,鄧艾派人命黃皓散佈謠言,姜維被後主召回。

姜維在隴西一戰中降於西蜀,後被諸葛亮賞識再加上姜維個人的一番努力,在後蜀掌握一定兵權,在北與魏軍拉據。此三回講的便是姜維北伐的部分內容。在諸葛亮死後十九年,姜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蜀國的中流砥柱。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卻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北伐中原上。在政治鬥爭中為了躲避黃浩這樣的小人物使自己兵敗而歸,就像這第一百一十三回講的,黃皓在朝中散播姜維降魏的流言,加之後主的昏庸無能,姜維只得被迫回朝,失敗而歸。諸葛亮尚且因為劉禪聽信讒言,李嚴謊報軍情,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何況姜維。

姜維傳承了諸葛亮的北伐意志,面對費?t固守江河,這樣不思進取的上司,他沒有自暴自棄,依舊利用手中不足萬人的部隊多次與魏軍較量。書中這樣寫到:“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千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這一句話令人為之一顫。雖説他的才華不及諸葛亮等人,但他那份不畏艱難險阻,不懼犧牲,誓要興復漢室,迴歸中原的決心,那份固執,比諸葛亮都有之而不過及,尤其是他作為一名降將,無論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與名聲,還是為了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以弱小的蜀國對抗強大的魏國,且幾乎都是主動出擊,從未怯懦,知道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夢想。

可惜的是,如此人才,依舊無法實現抱負。像諸葛亮,杜甫更是評價“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姜維也是如此,這或許是冥冥中註定的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4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句。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國演義》,對裏面的人物評頭論足。現在,我就來説説諸葛亮吧!

諸葛亮是大家認為三國裏最聰明的人物,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他巧借東風,燒的曹軍幾十萬大軍焦頭爛額,大敗而歸。大擺空城計,嚇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落荒而逃。但是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例如“三氣周瑜”。他逞一時之快,氣死了周瑜可卻使吳蜀聯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讓年輕又有才智的陸遜當上了大都督成為了蜀國最大的威脅。還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來操心,可以放手的讓姜維出主意作戰,這樣既可以讓諸葛亮多活幾年,也可以使姜維得到更多的鍛鍊。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結果死了,蜀國也就滅亡了。

説完諸葛亮,我還要説劉備。曹操説劉備是英雄,可是我卻並不贊同,因為我覺得他最多隻算得上梟雄。他熱愛老百姓,在老百姓處於危難的時候,他不拋棄老百姓,我欣賞;他在關羽死後嗷嚎大哭,我敬佩。可是他也有缺點,他太軟弱了。當他寄人籬下的時候,諸葛亮三番兩次的請求劉備奪荊州,劉備不忍心奪。最後劉表要將荊州託付於他,他不要。最後荊州被劉琮所得,獻與曹操。而且他義氣用事,關羽、張飛死後他咬牙切齒的要報仇,誰的話也聽不進去。最後被燒的焦頭爛額,大敗歸來。不僅自己病死白帝城,還使蜀國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損人不利己啊!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就數曹操了。有人説他十分奸詐,我卻認為這是智慧。當年呂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門樓生擒呂布。在與馬超對戰時割須脱袍,可是他最後用了反間計打退了馬超。在華容道向關羽求情,別人説説他不是大丈夫,我認為不對,因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人物。

讀《三國演義》有感700字15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感受特別深,今年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

首先,我對這本書有了一些瞭解。《三國演義》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桃園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三國演義》裏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原著描寫了東漢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以蜀漢興亡為主線,塑造了智謀驚人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狡猾奸詐的曹操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這本書給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驚天動地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節,當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打動諸葛亮時,我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他得到知己而高興;當週瑜和黃蓋巧施苦肉計時,即感慨周瑜的過人機智,有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卻不由得同情黃蓋;當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坐在城牆,悠然自得地撫琴退兵時,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的司馬懿中計退兵時,我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也為諸葛亮精妙的空城計而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孤軍奮戰,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趙雲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關羽深處曹營,深受曹操的賞識,卻不忘與劉備的結義之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他義無反顧,過五關,斬六將,堅決回到劉備的身邊,如此義薄雲天,怎能不令人感動?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説不盡,真佩服我們的古人——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品《三國》,悟《三國》,讓我們的這部名著永遠傳承下去。

標籤: 有感 三國演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kj8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