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1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啟超。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大學者。《最苦與最樂》是他的一篇演講詞,所談論的中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責任”。所謂最苦與最樂,無不和“責任”二字聯繫在一起。這種別開生面的苦樂觀,在作者的筆下,不僅闡發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肅然起敬。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為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梁啟超之所以要把人們的“苦樂觀”與責任聯繫起來,就是要強調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我們把這種責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我們才能念念不忘我們的責任,才能真正盡到我們的責任,這種積極進取,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觀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我們青年學生的心目中,家長有撫養自己的責任,老師有教育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應該盡心盡責地關愛自己,唯獨自己卻無須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説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盡責任的痛苦、盡了責任的快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肩上沒有任何責任。所以,青少年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樹立責任意識,學習這篇課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2

到底什麼是責任?是自己該做的事情嗎?還是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學了《最苦與最樂》,讓我對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苦與最樂》是戊戌變法時期的一位思想家—梁啟超寫的。文中提到“世上什麼事最苦?什麼事最樂?”他説: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未盡責任,反之,最快樂的事就説盡責任。我認為也是如此。

每次,當老師佈置任務後,我總是想到:等會再寫吧,先玩會吧。可是玩的時候又總覺得心裏不踏實,總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事沒做,但又不想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於是,老師要檢查時,我可就“大禍臨頭”了。現在才明白,原來這都是未盡責任惹的禍啊!看看,玩得不開心不説,任務也沒玩成。要是我先完成任務,再玩個痛快,不是就兩全奇美了嗎?

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裏,要扮演多重的角色,角色不同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不一樣。

在家裏,我要扮演的是父母乖乖女,當然乖乖女的責任就是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孝順父母,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在學校,扮演自然就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保持校園的衞生…..

是的,責任對我們來説很重要。對國家而言,人民有了責任感,國家就能強大;,對家庭而言,家庭成員有了責任感,家庭就會幸福;對個人而言能盡責,安分守己,就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得到社會的尊重與承認。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3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課文從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責任。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為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本課的作者是梁啟超,他的著作有《飲冰室合集》。作者在課文裏寫道:“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了的責任。”的確是這樣。誰也無法預測你的未來會是怎樣,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梁啟超所説:“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須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如果有一天須做的事沒有做完,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麼到夜深人靜時便是你應付的苦痛日子。其實,我認為在人的一生中並沒有苦日子。貧、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但這些絕對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是,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會體會到人們常説的“苦”。實際上,這所謂的“苦”是你自己找來的。正如作者所説的:“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盡了應盡的責任,你就會擁有屬於你的快樂。着快樂也是對你辛苦勞作的最好的`回報。

每日,我們為學習、為工作、為生活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事情想我們湧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的艱辛,但是我們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務。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儘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4

今天,媽媽給我介紹了一篇梁啟超的文章《最苦和最樂》,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題目是《最苦和最樂》,那麼首先要清楚什麼事情“最苦”,什麼事情“最樂”。

在文章中梁啟超説,“最苦”就是“欠了別人的東西沒有還”,這裏“欠了別人的東西”不是指借了別人的具體某種東西,而是指別人幫助了你,你卻沒有表示感謝,沒有給予報答,或者説人家讓你去完成某項任務你卻沒有完成……等等。

而“最樂”呢,當然就是你還了欠的別人的東西,心裏的包袱就放下了。這裏的“還了別人的東西”也不是僅僅指把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具體東西還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別人交給你的任務之類的事情。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説,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幫助,我卻沒有感謝人家;爸爸媽媽讓我做一件事情,我卻沒有完成;答應朋友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忘記了……想一想,類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裏真是無處不在。

這篇文章告訴我,要經常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別人的東西不還”的情況,不要讓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學會感恩,學會幫助別人,學會遵守諾言,才能做到“最樂”。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5

當我看着這篇文章的題目,無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了。開始,我也很迷茫,對呀,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窮嗎?失意嗎?老嗎?死嗎?那都不是的話,到底是什麼呢?到我看完後,最終便也明白了,但又有了一番沉思……

人生最苦的事,的確是身上揹負的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的一生當中,責任無處不在,或許自己活着,也是一種責任,你揹負的是親人對你的期望,朋友對你的一種依賴,所以,當你活得好,也算是對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負了責任,但當你活得不好,那不也是一種痛苦嗎?自己活的苦,親人的歎息,朋友的無奈,也與那“千斤石”是一樣的重量,壓在你身上,這苦嗎?苦!也是沒有負到責任的苦。

但換種角度思考,人活着也未必是為責任而活的,你對自己負責任了,活的也快樂了,親人也欣慰了,朋友也開心了,這,不也是一種樂嗎?這種打心底裏的樂,也是現實中的人間真樂,雖然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坎坎坷坷,但不也同是苦中真樂。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但當你克服過來了,它會讓你樂上一輩子。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一種樂,那個時候,恭喜你!成功體驗到了苦中真樂。

當然,責任的確推卸不了,只能解除,如生活,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也不是別人替你活着,更不是不活着,這是同一個道理,你該做的必須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番色彩。對於我自己來説,我是一名學生,務必要做的便是好好學習,將來有了一番大成就,活出自己的絢麗,才是對我自己盡了責任,才能有體驗、享受苦中真樂的機會!

這篇文章我感觸頗深,收穫滿滿,又為我人生路上添了一盞明燈,啟迪着我,讓我明白了責任對一個人來説會製造出的痛苦和把責任“解除”後的一種苦中真樂,與努力活着的自己,何嘗又不是同一種道理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kd9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