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

讀書時要深思多問。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為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一

讀完《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我花了3天時間。這本書的書名起得很抓人眼球,“快速成長”是很多新任教師都想做到的事,而“如何”二字又彷彿在告訴我們——書裏能找到答案。説實話,如果抱着這樣目的去讀這本書的話,會失望。這本書,並不是實用類的書,並不能作為成長的指南(依據《如何閲讀一本書》書中圖書分類原則定義),封面提到的教師核心素養——內驅力/學習力/溝通力/行動力/反思力/研究力也是本書的基本要點,作者從這六個方面,以隨筆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讀完第一章我們就能發現作者的寫作風格是偏隨筆類,又有點議論文的感覺,陳述一點觀點,然後用許多論據,身邊的事例才證明這個觀點,但個人感覺本章的所有內容讀下來,其實只需要讀完一遍後,只需要看目錄就能知道作者想表達的了,和內驅力的主題並不大相關,因為我想知道的是什麼是內驅力,怎樣增強自己的內驅力,這一章中告訴了我應該做什麼,卻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個人認為本章的重點應該是《離閒人遠一點》這章,要時刻警醒自己,別把消極人羣當榜樣,別讓自己也同流合污。

《行動力》這一章有一部分可以指導我們日常備課/工作的經驗或是小方法。例如:情景填空法,新入職教師是需要模仿其他名優教師的課堂的,那麼在模仿的時候,可以看視頻,不時地按下暫停鍵,想一想自己會如何處理,再看名師會怎樣處理,兩相對照。再例如對比學習,同一堂課,為什麼兩個人上的效果完全不一樣?通過對比找出不足。在這一章節裏,作者談到了“多任務處理”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我們卻少了專注度,這和《反思力》這一章節裏的內容“信息時代,如何守住我們的注意力”是同樣內容,都強調專注的重要性。“模仿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告訴了我們要學會模仿,先學會再創新;其他文章則提到了讓自己變成一位有趣的教師,讓課堂變得有趣,因為學生喜歡有趣的老師;《留心收集學生的思想火花》這一章與《反思力》的“抓住靈感”是同樣觀點,都強調隨時記錄整理的好處。

在整本書中,通過這兩章的對比,我們能夠發現,這本書的核心觀點都在目錄裏面,每一篇小的文章都與主題關聯性不大,因此可以進行檢視閲讀,挑自己感興趣的閲讀,在這本書中,我認為值得閲讀的章節有:《內驅力》離閒人遠一點——時刻警醒自己;《反思力》學會系統思考——系統梳理教材,要既見樹木,又見樹林;《研究力》退一步海闊天空——文本解讀能力;《溝通力》不要把認知衝突上升為情感衝突——對事不對人;《行動力》模仿不是意見丟人的事情,集中火力燒開一壺水——模仿/專注;《學習力》閲讀方式助推專業發展。

書讀完了,讀完的感受是這本書更適合新任教師在迷茫不知所措,內心教師理想動搖之時打雞血之用;還有一個小小的作用就是能夠提醒你該往哪兒走。至於書中提到的六種素養該如何提升,建議另找專業書籍學習。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二

今年9月,我們學校選取了羅樹庚老師的新書《教師如何快速成長》來學習。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籍,這本書給我的一些迷茫帶來了新的啟發。認真讀完、梳理清楚後寫了這篇感受。

這本書是羅樹庚老師總結自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明晰了教師快速成長必備的六大素養,即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反思力。這本書可以幫助那些不甘平凡的、不放棄成長的老師少走彎路,讓更多的教師擺脱成長困境,突破成長瓶頸,成為高效能的幸福教師。

這本書的特點是,在書中不是講這些素養的道理,也不是光講自己教育教學的經驗,而是用一個個他所遇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教育故事,來告訴我們教師應該如何快速成長。在羅老師的書裏,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新的見解,如"以始為終""系統思考",可以看到他對於"分數"這樣的常態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紅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實物引申出獨特的教育觀點。讀完這本書,有種獲得向上的力量。

這本書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在書中羅老師承認老師的忙碌,承認老師需要面對太多沒完沒了的雜事、毫無意義的培訓和名目繁多的檢查,承認老師的收入低有待於提高,認為老師面對家長、社會的多元需求手忙腳亂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訓我們要幹什麼,而是和我們並肩而戰,告訴我們該幹什麼。

這本書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教師成長來自內驅力。通過本書的學習我們知道教師向上生長的力量來自內驅力。一輛發動機未啟動的轎車,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氣再大,也永遠跑不贏啟動發動機,開得很慢的汽車。同樣的道理,教師的快速成長原自覺醒,源自向上生長的內驅力。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爭取來的,奮鬥來的。如果自己沒有得到想要的那説明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長就得學會"逼"自己,"人是被逼出來的,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要經常與自己過不去,試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平凡的老師,就得從內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願望並付諸於行動。

教師成長來自行動力。羅樹庚老師用"集中火力燒開一壺水""模仿,不是一件丟人的事""留心收集學生的思緒火花""同一教案,兩樣課"這些策略,讓你領悟到一個人即使把目標定得再高,措施計劃訂得再好,如果沒有具體落實到行動上,所制訂的措施計劃就無法執行到位,所定的目標就根本無法實現。0.1永遠大於0,立即行動,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每天前進半步,一年就能前進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別人甩開十萬八千里。這就是行動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學會專注做好每一件事。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動力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報了市級課題,參加了共同體的學習,希望自己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教師成長來自研究力。教師職業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在"做一名善於教育觀察的老師""留痕,讓你與眾不同""要多一些實證研究"中,羅樹庚老師提醒我們,教師要視自己為教育教學的研究員,而不是執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學過程做成一個觀察、思考、改進、創生過程。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具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在嘗試運用思維導圖來建立知識體系,使繁多的歷史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初中歷史六本的知識就像一片知識海洋,如果將這片海洋有結構的表示出來,形成一幅全景圖,這將有利於我們教師的教學與學生掌握。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利用思維導圖使教師從總體上梳理教學框架,也能兼顧細節講解,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把零散的歷史知識結構化、條理化和系統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成長來自反思力。反思即自我比較,反思在於發現問題,提升自我修養,完善自我為人為事為學之道。羅樹庚老師用"抓住靈感""學會系統思考""信息時代,守住我們的注意力"告訴我們:教學隨筆與反思是我們逐漸成長的台階,不斷的積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峯;學習反思的過程就是我們教師人生不斷成長與進步的過程。

最後的認識就是:思想改變了,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行為改變了,能力就會改變。能力有了,我們就逐漸具備了"融入、改變環境"的力量!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你經歷了、努力了,為之而奮鬥了,就是成功者。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後感三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的作者羅樹庚老師,用輕鬆明快的筆調,把教師成長這個大主題説得非常明朗。在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閲讀此書,都能得到啟發。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崗位不到兩年的年輕教師,我非常慶幸在前輩的推薦下閲讀了此書,這讓我對於自己的教師生涯有了更強的動力和更明確的方向。

這本書總結了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六大要素: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內驅力,教師的快速成長源於自我內心的覺醒。當我看到內驅力這一章時,有一句話引發了我的深思:“你在為誰工作?”看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我就想起某一次講座上聽到的另外一個相似的問題:“是你需要這份工作,還是這份工作需要你?”

因為教師工作的繁瑣,我聽到過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這麼多的雜事,抱怨這份教師工作遠不是外人看來那樣輕鬆,彷彿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彷彿是在為別人而工作。其實,就像書裏説的,“不論是從養家餬口賺取工資的角度,還是從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角度出發,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説到底,我們不是為學校工作,不是為家長或者學生工作,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

擁有強大內驅力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太陽”型的教師。就像一個小太陽,每天的狀態都很穩定,自帶能量,走到哪裏哪裏亮。這樣的教師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能夠做到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想要有強大的內驅力,我們必須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平凡、普通、瑣碎的工作與責任感、擔當精神緊密聯繫,讓自己成為一台發動機,如此才能像太陽那樣,擁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第二種核心素養是學習力,這包括了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學習是一個默默積累的過程。書中形象地用兩種植物做類比,其中一種是火紅花。在火紅花最初成長的八個月裏,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紅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葉花冠一天擴展3米。僅幾天的時間,火紅花便能迅速覆蓋一畝地的面積,並綻放出光芒四射的大紅花。對於個人的成長而言,我們個人的成長學習也就像火紅花的沉潛。作為教師,我們的'沉潛就是苦練基本功,博覽羣書,醉心教學。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類知識的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個人的學習速度。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學習、閲讀,那麼只能面臨與時代脱節的命運。

第三是行動力,任何事情,只要開始去做,就不算太遲。書中告訴我們,“對於教師而言,模仿是成長的開始”。模仿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課堂是一段永遠無法完全複製的奇妙旅程。

就算拿着一樣的教學設計,因為教師個人因素,因為學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來的課一定是不一樣的。對於教師而言的行動力,還有“留心收集學生的學習軌跡、思維軌跡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處理各種事務,雖然總是在做事情,但是每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不知這樣忙碌的意義何在。

第四點是溝通力,交往與溝通是而且永遠都是教學的核心。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技能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師生、生生間羣體生活時情感的激盪、真情的體驗。我們最怕遇到“特殊”學生或是家長,遇到了就會有所抱怨。其實,與特殊學生、家長打交道,對於老師來説,正是成長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機。既然已經遇到問題了,那麼不如坦然一些,將解決問題當做研究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收穫。

交流的基礎是學會換位思考,重點是不要把認知衝突上升為情感衝突。簡單來説就是對事不對人,意識到家長與教師是教育觀念產生了不同的認知,而不能上升到雙方在情感上產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第五是研究力,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研和教其實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我們需要帶着研究的情態去工作: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反思總結。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教授某一門學科,我們要經常研究學科知識結構、學科培養目標、學科評價體系,要有既見樹木,更見樹林的智慧。

最後是內省力,有這樣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著名教育家加裏寧曾説過:“教師每天都彷彿蹲在鏡子前面,外面有幾百雙精鋭的、富有敏感的,善於窺視你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着你。”現在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新教師,我每天都面對着班上四十多面“鏡子”,我時刻都在從這些“鏡子”裏反觀自己工作的得與失,從這面“鏡子”中我也獲取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這本書實在是讓我受益良多,不禁感歎真的要堅持閲讀,要選好書閲讀。“一個人會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羣人會讀書就可以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千千萬萬個會讀書的老師,就會改變無數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但是我願意以書做舟,不斷實踐、反思,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裏自在舒展地成長!

標籤: 成長 讀後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2jll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