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習慣》有感500字

讀《習慣》有感5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習慣》有感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習慣》有感500字

讀《習慣》有感500字1

在每個人的成長曆程裏,一定受到過不少人的幫助。或許,你曾對某些好心人隨口説過一句謝謝,或許,你不曾學會感恩。

《感恩的習慣》講的是作者受到了小侄兒的影響,在生日的時候給母親買了一件羊絨衫,同時,作者的女兒在耳濡目染中亦學會了感恩。一個感恩的習慣,就能改變三個人的一生。

“任何時候受到幫助,都不能忘了説聲謝謝。”這是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只有先學會感恩,才可能讓別人再次幫助你,從細微之處學會感恩,在公共汽車上,有人為你讓座;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人向你伸出援手;在最失意的時候,有人在你身邊鼓勵你,安慰你……很多時候,只需要一句謝謝,就可以讓幫助你的人感到快樂。

要從細微之處學會感恩其實很容易。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筆者去參觀外國的一間學校,正巧趕上學生們完成每日都必須做的作業—製作感恩賀卡,每個學生所感恩的都是例如“母親中午做了我最愛吃的菜”“母親今天幫助我們全家洗衣服”“姐姐幫我打掃了房間”這些很習以為常的事,筆者很奇怪就去問那些興高采烈的學生,聽到的卻是一句驚訝的反問“別人幫助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恩嗎?”從小學會感恩,學會從細微之處感恩,對那些孩子的成長曆程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恍惚間想起小時候排練的那首歌,當站在舞台上唱完了這首歌的時候,每個人的眼裏都盛滿了淚水,不為別的,只是那時候想起了太多太多,對老師、同學以及對身邊所有人的感謝全都融合在了歌聲中。

學會感恩,學會從細微之處感恩,是這篇文章教給我的。

讀《習慣》有感500字2

我買回了《36種好習慣》翻看目錄,36種好習慣被分為四大項——做人好習慣,做事好習慣,學習好習慣,交往好習慣。這些裏,做人好習慣被排在了第一位。再翻開“做人好習慣”的目錄,呈現眼前的有十個:誠信,禮貌,愛心,樂觀……先不去管我為寫出的六個有如何重要,但是,誠信被排在了第一位。

是啊,沒有誠信,講禮貌也不討人喜歡;沒有誠信,有愛心也無人讚佩;沒有誠信,再樂觀也爬不出生命的低谷……所以,我在這裏呼籲:“人生誠信第一位!”

書中記錄了微軟公司高級副總裁李開復被採訪的故事:主持人先請他按微軟聘員工的標準給以下要素排列順序:創新,誠信,智慧。李開復毫不猶豫地把誠信排在了第一位。同時,他又將他應聘員工的一個故事告訴了大家:

有一次,李開復面試了一位應聘者,該應聘者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談的過程中,應聘者主動向李開復表示,如果錄用了他,他將會把原來公司的一項發明帶過來。李開復説:“無論這個人的能力和水平怎樣,微軟都不能錄用他,。應為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正如李開復所説的,此人絕不可取。他若是將來到別的公司去,會不會把微軟的東西泄露出去呢?所以,我在這裏再次呼籲:

人生誠信第一位!

請記下這些名人的話吧,讓它們時刻告訴我這些道理!

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花——海涅

説謊話的人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説了真話也無人相信。

讀《習慣》有感500字3

今天,我打開《一課四練》看到了一篇文章,使我刻骨銘心。

故事主要講了卡羅爾打算為她的鄰居史密 斯 夫人每週做一個餡餅,可史密 斯 夫人的態度卻越來越差,好像卡羅爾為她烤餡餅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一週,卡羅爾非常繁忙,沒顧上為她的鄰居烤餡餅。卡羅爾外出時正好路過史密 斯 夫人的家,史密 斯 夫人透過窗户看到她手裏空空如也。於是,她從窗户裏伸出腦袋,憤然叫道:我的餡餅呢?

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對於他人的友善之舉,我們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會習慣,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把它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這個過程儘管不是十分漫長,但我們還是意識不到其中的變化。

在生活中,父母總是十分疼愛我,但有時他們不幫我買可口的棒冰,以為他們不夠疼我;有時他們不幫我買好看的書,以為他們不夠愛我;又是他們不幫我買心愛的衣服、玩具以為他們不夠寵我卻哪裏知道大愛無聲啊!

父母有時不肯幫我買美味的冰激凌,可大魚大肉總在我的碗裏;父母有時不肯幫我買好看的書,可家裏的書早已放不下去;父母有時不肯幫我買心愛的衣服、玩具,可家裏

朋友們,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吧!

讀《習慣》有感500字4

感恩的習慣是什麼?《感恩的習慣》一文帶領我們去尋找答案:侄子向“我”感恩;“我”向“我”的父母感恩;“我”的女兒向老師感恩,可見,任何時候受到幫助,都不能忘了説“謝謝”,讓我受益匪淺。

“烏鴉反哺”這個故事是最好的典例,烏鴉媽媽以前會早早的捉蟲子餵給小烏鴉吃,很快,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卻飛不動了,雙目也失明瞭,小烏鴉並沒有忘記媽媽的恩情,從外面捉來蟲子,嘴對嘴地餵給媽媽吃。瞧,連動物都懂得感恩自己的母親,我們人類更應該學會感恩,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俗話説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我們要感恩父母。從我們呱呱落地到學會走路到學到知識,給予我們無私的愛,還給予我們鮮活的生命,我們怎能不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我們的父母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們要感恩老師,感恩老師教給我們無窮的知識和做人的品德;我們要感恩同學,感恩他們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時光;我們要感恩絆過我們的絆腳石,感恩它讓我們不會再被它絆倒……

我們甚至還要感恩天,感恩地,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大自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但我們仍不能忘記感恩,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有義務必須幫助你,,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讓感恩成為一種美好的品德,美好的習慣!

讀《習慣》有感500字5

寒假裏,讀了林格所著的《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在打開電子文件以前,不由得回憶起13年暑假時在藍海匯州培訓的那次養成教育。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對於一名老師來説,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好習慣的人,對於我們的教學工作又是事半功倍的,所以這本書對我們的意義尤其重大。

本書中所提到的'十二個習慣是:一、把一件事做到底;二、孝敬父母;三、做事有計劃;四、堅持每天鍛鍊身體;五、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六、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七、耐心聽他人説話;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九、微笑待人;十、説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十一:認真寫字;十二、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本書作者給我們培養五個步驟的習慣:(1)提高認識,引導孩子在習慣感興趣。(2)明確的行為規範,是讓孩子們知道一個好習慣的具體標準。(3)行為訓練的持久性,讓孩子從被動到主動自動,養成良好的習慣。(4)及時獎懲性評價。(5)形成環境。我認為步驟3和步驟4是最關鍵的兩個步驟,這需要從細節的父母和教師,堅持訓練,反覆提醒,制定計劃,及時地進行有效地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們從被動開始活躍,然後形成一種自動的行為。這些看似小的習慣,正是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甚至是我們這一輩子都需要的,換句話講,它關乎我們一生的成敗。如果將這些至關重要的人生習慣傳授給我的學生們,那一定是作為一名老師今生中最大的成功!

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我們的孩子通過我們的努力都能掌握這十二個習慣,掌握人生的大智慧,從而走向自己的成功道路!

讀《習慣》有感500字6

在讀過《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之後,我知道了什麼是一個好教師的習慣,教師如何真正擁有良好的習慣。

教師的習慣就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在實際的教育生活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習慣,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我們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習慣於不苟言笑,習慣於講講練練,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在處理與學生關係上,有的老師習慣於批評。有的老師習慣於欣賞與讚美學生,習慣於尊重與關懷學生,習慣於幫助與鼓勵學生;有的教師習慣於品味生活,從中尋找、發現生活的樂趣;有的教師習慣於反思、審視自己,儘可能地完善自己;有的教師習慣於拓展教材,習慣於引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基礎上儘可能地開展探究、實踐等學習活動;有的教師習慣於多讀書、勤思考、善積累、重反思。

讀了此書,我決定在以後的教育生活中摒棄不好的習慣,培養好的習慣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讀《習慣》有感500字7

世界上有兩種人,分別是空想家和實幹家。但最終空想傢什麼都沒有,還把寶貴的時間扔了,而實幹家則往往成了大器。那麼,空想家和實幹家之間是否相距很遠?不遠,他們中間只隔了一種東西——習慣。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道:“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也間接地話明瞭習慣的重要性。而習慣也分兩種: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能使人心想事成,但壞習慣只能讓你一事無成。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好習慣呢?首先要定下死目標,而且要思考哪些同學、家長和老師能幫助你,並把你的計劃告訴他們,而且還要寫一些紙條貼在家裏,用來隨時提醒自己。

但是一定要去用行動改正。就拿一個小例子來説,樹上有5只鳥,飛走2只,還有幾隻鳥?答案是3只;樹上5只鳥,有2只鳥想要飛走,還有幾隻鳥?答案是5只!這也就説明光想或光説但不去做是不行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要堅持。就像一個故事所説的:一個球隊教練對隊員訓話:“邁克爾。喬丹放棄過嗎?”隊員們回答“沒有!”教練又説“懷特兄弟呢?”隊員們又回答“沒有!”教練再次説“愛迪生呢?”“沒有!”他又問“艾爾。洛卡拉斯呢?”隊員們沉默了一會兒問“艾爾。洛卡拉斯是誰呀?”教練説:“你們當然沒聽説過他,因為他放棄了!”由此可見堅持的重要性。

再來看看改掉壞習慣方面,正如同“改掉”裏的“改”字,壞習慣應該被替換成好習慣,而不是直接抹去。因為抹去是不可能的,習慣就像性格,抹不了。如果把壞習慣比作一輛正在運行的火車,那不管你在路上放多少門塞都不能將其停下,而當你成功地把它停好時再放上一個門塞,它就怎麼都開不起來了。所以説最重要的還是立刻去做,並且做就要堅持。

讀《習慣》有感500字8

那日,我讀了一篇文章——《習慣》,文章的內容令我記憶猶新。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位青年為鄰居考了一個餡餅,鄰居驚喜萬分,大叫:“太謝謝你了,你太友善了!我從沒見過比你更友善的人!”第二週,青年又送去一個餡餅,鄰居只是説:“謝謝!”第三週,青年依舊送去一個餡餅,但鄰居説:“今天的餡餅送來的有點晚。”第四周,青年照例送來一個餡餅,鄰居卻説:“這幾次的餡餅都很硬,我更喜歡櫻桃餡,別老用蘋果餡!”有一個星期過去了,青年由於太忙,沒顧得上為鄰居烘烤,路過鄰居家時,鄰居憤然大叫:“我的餡餅呢?”

唉!我真為那青年難過,或許人就是這樣,時長習慣了他人對自己的友善之舉,就會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上演着這樣類似的一幕幕。如:早上一睡醒,睜開雙眼就有父母精心烹調的愛心早點,放學一到家,就有補充能量的午飯、美味的晚餐,這本是父母對自己的友善舉動。父母做的飯菜如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會大叫:“怎麼這麼難吃?”也許,這時的父母一定會像那青年一樣難過得啊。還有:上學時忘帶了筆,借了同桌的,這是同桌對自己的友善之舉,但時間一長,就連筆都不帶了,還時不時地會抱怨幾句:“這筆為什麼會漏水?”“為什麼這麼難看?”一類的話……

對別人微不足道的小小友善之舉,我們要學會感謝,萬不要像那鄰居一樣。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讀《習慣》有感500字9

“只要能夠掌握思想,養成正確的習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句來自美國的拿破崙希爾的名言改變了我整個暑假的生活!《再見了,壞習慣》這本少兒勵志讀物有助於我們養成好習慣,給我的印象和感觸很深刻。

這本書故事精短,富於哲理,趣味性強,能使我們在愉悦的閲讀之中體會成長的智慧!

這本書讓我改變最大的就是《乾淨的小藍裙》這個故事了,它講述的是老師送了一條幹淨的小藍裙給一個小女孩,這條小藍裙對一家人甚至是整個街道的改變都很大。

也許小女孩的老師也沒有想到,一條幹淨的小藍裙會起到這麼大的作用:首先打造了一個乾淨漂亮的小女孩,然後使小女孩的家變得整潔亮麗,最後改變了整條街道。生活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裏,對人的身心健康都很有好處。

我們都知道講衞生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個人的健康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一個外表乾淨整潔的人,總會給人帶來好感,讓人願意接近,反之,一個外表邋遢,渾身骯髒的人是不會有人願意接近他的。

一條幹淨漂亮的小藍裙改變了一條街道,説明每個人對美的追求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還和他人有着密切的關係,一個真正愛美的人,也是一個會自覺維護和營造共同美好的生活環境的人,這裏麪包含着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要想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我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動手洗衣服,幫助家長打掃房間,維護好班級的衞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只要大家都能這麼做,我們的地球就會像花園一樣漂亮整潔。

好習慣就像一雙舒服的鞋子,越穿越舒服,越走越輕鬆;而壞習慣卻像一個巨大的包袱,越背越沉重,越背腰越彎。讓我們養成好習慣,塑造最棒的自己吧!

讀《習慣》有感500字10

愛比克泰德説過:“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由此可見,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多麼重要啊!

假期中媽媽為我買回了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好習慣。翻看目錄,36種好習慣被分為四大項——做人好習慣,做事好習慣,學習好習慣,交往好習慣。讀了書後,我知道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特別容易養成,一旦養成後,要想改變過來卻很不容易。書上還引用了利德益特的話“在克服惡習上,遲做總比不做強。”我下決心要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早起。早起有這些好處:鍛鍊好身體、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等。

第二要有禮貌。禮,是中國人民最重視的,在家裏,對待父母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這一點才行。在社會上,對別人尊重,別人就會對你尊敬,你就會有很高的地位。duhougan當你有困難時,別人才會盡力幫你。

第三就是樸素。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其意是要我們專心學習,不要想別的,生活越儉樸,學習則越好。

第四是閲讀。培根説:“讀書足以怡靜,足以博採,足以長才。”説明閲讀是增長知識的最佳途徑。我每天都抽時間閲讀,而且我還注意了閲讀面要廣。假期中我幾乎每天都要去書店一趟,這令媽媽在鄰居面前很驕傲。

好習慣要保持,壞習慣要改正,只有充滿良好生活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

讀《習慣》有感500字11

對一件事情的依賴,對一首歌曲的喜愛,對一道菜的偏愛,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對好習慣我們求之不得,但對於壞習慣我們避之不及。毫無疑問,習慣是慢慢養成的,而且,習慣在小時候是最容易養成的。如果你想寫出遒勁有力的字,就得從小養成練字的習慣;如果你想彈出美妙的琴聲,就得把練琴變成一種習慣;如果你想身體健康,就得把鍛鍊身體變成一種習慣。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我們要避免壞習慣,適時地對壞習慣説不。

在這本書中,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篇是《洗馬桶》裏面的那個故事。一名孩子去酒店上班,這是她步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沒想到店主安排她清洗馬桶,並且要清洗的光潔如新。她非常愛乾淨,從來沒幹過粗活。當她用抹布伸向馬桶時,噁心得幾乎要吐出來,渾身難受。這時候,有一位老師傅走過來,將抹布把馬桶洗得乾乾淨淨,並且用杯子在馬桶裏盛了一杯水,喝了下去,臉上沒露出一絲勉強。孩子看以後,之後的每次洗完馬桶,都曾多次喝過馬桶裏的水。慢慢地,她從點滴中養成了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好習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她攀登到自己人生事業的頂峯。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習慣嚐嚐滲透在人的言談舉止中,大凡成功的人士都非常重視好習慣的養成。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它呢?

讀《習慣》有感500字12

這本書描繪了我們小學生應養成的12個好習慣。在我們學校裏,在我們班裏,或多或少有同學養成了壞習慣,下面是我眼中的好習慣。

誠實守信 在我們班説真話,的確有一位在這方面有做得非常好。她的表現是這樣的:她非常喜歡閲讀課外書,所以到處去借書。我有時真懷疑她會忘記借了誰的書,但每次都出乎我的意料,而且絕對按時歸還。但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自然有人啦。比如説:XXX。他可是我們班級裏出了名的的“小霸王”,他説的話沒有人不聽,若不聽,他可是要亮出他的看家本領“超大型流星飛掌”,掌掌致命。他借書,不等個七八天,還書那是不可能的,你若非叫他還,你可就要小心點了,“超大型流星飛掌”準會向你襲來。

樂於助人 我們班也有做得非常好的。你若墨水灑了,找她借餐巾紙,她便會義不容辭的遞上一包餐巾紙,並向你調皮得説;“小心點,別再灑了,要不然我可沒有多餘的咯!”説完,眨巴眨巴眼睛,那俏皮的表情準會逗得你樂開了花,什麼煩惱都忘了。但要換了別人,準會讓你的心上再添幾朵烏雲咯!

讀了這本書,使我改了我許多的壞習慣,也使我發現了許多同學的優點與缺點,還使我交到了很多的朋友。

讀《習慣》有感500字13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孫雲曉的《教育就是養成好習慣》,感悟很多。這本書告訴我們好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據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我們現在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麼工作都要靠我們老師長期的、耐心細緻的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不成習慣的。

孫教授説:“你如果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償還不完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習慣用減法。這一點説得不錯。孩子懂道理,不是聽會的,而是看會的。培養好習慣要以健康人格為導向。

最近,我們一直在強調學生常規,學生的好多習慣都令大家頭疼。比如:大同學課間在教室裏説話大聲大氣,毫無顧忌,影響別人;小同學課間在操場上跑來跑去,隨時有摔跤出事的可能。中午在食堂用餐高聲談話,既不禮貌又不衞生。這些不好的習慣,我們作為老師就要適時指導,擇機教育,光批評是沒有用的。讓同學們有章可循,隨時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學校經常抽查、評比。一個階段後,同學們的行為有了明顯進步,但是還不夠,仍然需要我們老師時時引導教育。

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一輩子因此而得到好處;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的一輩子當中受它的被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讀《習慣》有感500字14

最近在看《習慣的力量》這本書,本來以為這是一本非常枯燥的書籍,沒想到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想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每個人生活裏,都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有些習慣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大的影響,有些壞習慣,則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甚至工作。

所以,想通過閲讀《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來學習關於習慣的祕密,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來改變一些壞習慣,或者培養一些好習慣。

這本書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個體的習慣,組織機構的習慣和社會的習慣,通過這三大部分,來詮釋和習慣有關的一切。

習慣的原理是: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不管你是想建立一個習慣,還是戒掉一個習慣,或者是改變一個習慣,這三者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缺一不可。

如何建立一個習慣?拿跑步來説。

暗示:首先你要把提醒或者暗示你跑步的東西放在明顯的地方,比如,制定跑步計劃,把跑鞋放在明顯的地方,

慣常行為:就是跑步

獎賞就是回報,比如,每次跑步都要記錄,讓自己的跑步可視化,每次跑完獎勵自己看一場電影,每跑100公里,就買一件跑步裝備等,這樣堅持下來,你很快就會養成跑步的習慣。

如何戒掉一個習慣?

答案是沒有辦法,這本書告訴我們。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掉,只有改變習慣,不能戒掉習慣,改變習慣的原理是,暗示和獎賞不變,把慣常行為更換掉就可以,拿抽煙舉例:

抽煙會帶來愉悦感,替換抽煙的行為,保持愉悦感不變,才能真正戒煙,比如仿真煙或者糖類,而不能單單只是強行把抽煙行為戒掉。

總之,這本書把習慣這一行為分析的十分透徹,如果你能認真閲讀,肯定會有所收穫。

讀《習慣》有感500字15

當別人對你做出友善之舉時候,你是否會心存感激?但是,你會讓這種感激變成種習慣嗎?

今天,我讀了篇文章,名字叫《習慣》。主要講述了卡羅爾經常給他的鄰居送餡餅,開始,卡羅爾的鄰居對卡羅爾的善舉心存感激,過了幾次後就覺得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最後,他因為卡羅爾工作忙,沒給他送餡餅而大喊大叫。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史密斯夫人説:“你的鄰居並沒有義務給你做餡餅,你卻把它當做理所當然的事,這太不應該了。你應該禮尚往來,也給卡羅爾送些禮物。這樣,你們的鄰里關係才會變得融洽,和睦。

讀完了這篇文章後,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為,我開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幹過這樣的事,爸爸媽媽起早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為我們掙錢,下班還要 給我做飯,晚上還要給我輔導作業,週末還要送我上特長班。剛開始,我還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後來,我把這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開始向爸爸媽媽發脾氣,有時 候媽媽讓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時,我就大發雷霆,現在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以後要對爸爸媽媽心存感激,長大以後報答爸爸媽媽。

有感激到抱怨,也許這個過程並不漫長,但是,我們還是意識不到當中的變化。以後我要對別人的善舉知恩圖報。做個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vlg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