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1

《兒童技能教養法》這本書是荷蘭作家、心理學培訓師本·富爾曼老師的著作,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發行推廣,用教導技能來應付孩子的問題。

我雖然還未成家,更還未為人父,但這四年來,我教過近200位學生,年齡在4—16歲。通過與這幾百位學生的接觸,大致瞭解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習慣或者問題,相信其他孩子也有類似現象或者問題存在。

孩子叛逆、調皮、學習主動性弱、獨立性差、自立能力弱、依賴性強、行動執行慢等等現象或者問題,可以説大多數孩子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遇到這些現象或者問題,很多家長沒有很好的方法對待,個別家長還會對孩子大聲呵斥或打罵,實則對孩子沒有任何用,還把自己氣得半死。

很多家長也都想把自己眼中的熊孩子培訓成“別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卻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兒童技能教養法》這本書作者列用了15步兒童技能教養法,集芬蘭教育之精華,它整合了近代世界上很多簡快大師的祕笈,環環相扣,可以巧妙地喚起孩子學習的慾望和信心,帶動孩子身邊的重要他人形成支持的合力,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問題、學習技能,還能大大改善孩子身邊的小氛圍,改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家校關係。

此書的作者本·富爾曼老師兩次親自來到中國南昌授課,我有幸兩次都報名去到了現場學習《兒童技能教養法》這本書上的技能教養法。學完後我按書上的方式對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操作,果然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對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起到了改變。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2

把問題轉化成技能,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也認為是不符合實際及不可能的。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方若琳能把她的問題改正過來並且不在屢教不改就已經很好了。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兒童技能教養法基於這樣一個理念,解決孩子現存問題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學會某種能夠幫助自己克服這個問題的技能。因此説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他需要學習什麼或者他需要在哪方面變得更好一點,家長的角色在此時就變的至關重要,如何去發現問題的關鍵點,引導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我應該可以先自己嘗試一下如果當自己生氣情緒失控的時候,我想學習控制情緒的技能,讓自己快速熄火。經過一些練習才能掌握把事情做對的技能。把問題轉化為要學習的技能,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

讀完這一篇以後,覺得自己似乎有很多困惑很久的難題可以迎刃而解了,孩子不想去改變和學習的事情很多,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她這樣做不對,急於去讓她(他)改正過來,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在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下往往都是用命令的口氣去説:必須改過來,必須學會等等一系列強制性的語言。孩子不情願,是因為我們家長沒有讓他(她)看到學習這項技能以後,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孩子越是瞭解學習技能帶來的好處,積極性就越高。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嘗試了。給技能起個名字應該是每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吧!很有意思的一段:選擇一個魔法寶貝。其實這一段落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的童年媽媽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在家,那時候爸爸跟我説你是女孩子了應該自己睡覺,強制性的、必須自己睡。為此我害怕的天天晚上蒙着被子睡覺,有時候還會偷偷掉眼淚。後來媽媽跟我説:要想不害怕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你認為很強大的人。也就是這篇所提到的隱形的“存在體”能夠幫助孩子們去學習技能和克服困難。

《兒童技能教養法》快讀完一半了,整篇知識梳理清晰透徹,淺顯易懂。“招募支持者、給孩子建立信心、策劃慶祝的方式、為技能下個定義、為孩子廣而告之”等等……通過如此之多的方法去把問題轉換成她的技能。我決定從方若琳的第一問題開始“打斷別人講話”。首先需要有人讚揚和支持,偶爾她失去這個技能時,去提醒並幫助她,建立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給她一個你相信她能行,能成功的合理解釋,一但成功就可以和她好好慶祝了,提前和她一起策劃技能成功後如何慶祝。跟她討論掌握了這項技能以後會怎樣去表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人面前談論我們現在學習的技能,讓她以自己現在所學的技能感到驕傲。

練習技能,其實很多時候我對女兒的耐心是不夠的,文章中提到了學習繫鞋帶的技能,記得幼兒園裏有一次女兒因為穿了繫鞋帶的鞋子,鞋帶散了不會系,踩着鞋帶絆倒摔跤,她回來後再也不肯穿繫鞋帶的鞋子。那時候我決心教她繫鞋帶的技能,屢次練習屢次失敗,她再也不想去學這項技能了,當時的我因為缺少方法、缺乏耐心,也就任由她自己,想着慢慢在去學吧,此事就不了了之了。現在才瞭解學習技能應該要循序漸進,先從簡單的練習開始,一點一點進步,讓孩子看到成效後,再逐步加大練習的難度。家長足夠多的關注和讚賞也是孩子練習技能的動力,讓她相信這樣的練習肯定是有回報的。三重讚美在我和女兒的生活中也時常會出現,但是通過這一篇的閲讀讓我知道了還有一種讚美方式:“透過傳聞稱讚”儘可能讓孩子聽到你在第三者面前稱讚她的進步,她會感覺到家人對她學習技能進步的讚美,更加堅定了自己學習技能的信心。

提醒技能,“我不行,我學不會!”生活的真實寫照,感到氣餒,感覺自己學不會時候的灰心。方若琳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就發生過這樣的事,當時學會了。天冷了幾個月沒再出去騎過,等再次騎的時候摔了幾次後哭着跟爸爸説:“我根本就學不會嘛!”她沒有信心在去騎,害怕摔倒,害怕付出這麼多最後還是學不會。“退步”其實是孩子正常學習中的一部分,語文老師在家長會的時候説過,孩子的記憶是要經常去練習的。偶爾的忘記也是需要我們家長去提醒的,這個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提醒就尤為重要,可以讓孩子參與這項技能,讓孩子告訴你,她希望你在她忘記技能的時如何去提醒她。

慶祝成功,技能學會後,慶祝活動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獎賞、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借有慶祝活動來向幫助過自己的那些支持者表達感謝。讓孩子意識到在她成長的道路上別人是如何幫助她、鼓勵她的,學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表達那份感激之情。

把技能教給別人,從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認為把孩子的“問題轉化成技能”似乎不太實際,一直覺得她能克服這個問題就已經很好了,隨着深入的閲讀才明白,把“問題轉變為技能”並非無稽之談,更讓我驚訝的是:當把問題解決了,消失了,掌握了新技能,竟然還可以把所學的技能像小老師一樣教給其他小朋友。遊戲應該是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的吧!那麼就可以讓他們把各自所學的技能通過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相互學習,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用處和價值,自然而然的會去着手學習下一個技能,很棒的連接。

兒童技能教養法:解決問題,真實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方若琳沒事就喜歡摳鼻孔,不知道講過多少遍總也改不了,有一次生病去醫院檢查,醫生説是細菌感染,喜歡摳鼻孔的習慣要不得。回來後跟女兒説,一定要堅決改掉摳鼻孔的習慣,我的計劃開始,我會經常對她説:咦!我好像發現你現在摳鼻孔的次數減少了,是找到了什麼好方法嗎?她説:轉移注意力,不去想自己的鼻子,自然就不摳了。其實我想説的是前期我並沒有看到她減少摳鼻孔的次數,但是我還是會稱讚她摳鼻孔的次數少了,經過我這麼一説,她也真的以為自己摳的次數少了,慢慢的我經常稱讚她進步了,幾乎不摳鼻子了,她也在這期間解決了自己摳鼻孔的問題。

攻擊行為是我家不曾有的,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在一個家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的不快樂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我很多時候的採取措施是置之不理,過一會她很快的消化了她的不快樂,似乎在這之前沒有發生過任何不快樂的事,我時常感歎為何孩子的情緒轉變能如此之快,現在讀到這裏那我來猜想一下,是因為孩子們在不經意的時候找回了她失去的快樂嗎?父母的角色是提供幫助,傾聽孩子內心不快樂的根源。學習相應的技能找回她們的快樂。

恐懼和噩夢。去年的夏天就準備讓方若琳去學游泳,可是她説她好害怕嗆水,我沒有去強迫她。但是不管是在海邊還是在水世界她也是玩的不亦樂乎,就算偶爾的嗆水也不會影響她快樂的心情。學習游泳和玩水的本質區別:學和玩、哪個孩子會更樂意接受呢?所以她缺少的是學會游泳這個技能後所帶來的好處,而我缺少的則是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如何培養化解她恐懼的勇氣。

這本書快接近尾聲了,以前教育女兒的時候總覺的方法不對,總是在強化女兒的問題,而不是幫助她學習解決問題。既然孩子做錯事,那麼就表示孩子需要學,通過《兒童技能教養法》讀後總結與梳理,把問題變成技能共有15個步驟,並對每個步驟如何應用及這樣應用的意義進行了解分析,技能就是學會之後會使原有問題消失的能力。還需反覆閲讀,深刻理解,爭取做到活學活用。而作為家長的我也要學習一項技能:温和的講話!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3

我在我們的小羣裏讀《兒童技能教養法》有一段時間了。文章也讀了大半,也讓我越來越清楚的看到焦點是如何用於兒童的教育當中去的。

1、把人和問題分開。把問題轉化為孩子要學習的技能,對於孩子來説,對於家長來説,都是能很好的接受的。比起討論孩子的問題,讓大家覺得更容易接受,也更願意去配合和嘗試。也就是説,當我們看到人是人,問題是問題,而不再把孩子當作一個有問題的人,那麼家長也覺得更願意去接受和配合。孩子呢,也會覺得學習一件事情,比説他是有問題的人,他也是感到更容易公開的去努力、去學習。也就是説大家轉變了這種思維和觀念就會讓他們更多的去接納自己,也更多的願意去嘗試去努力,其實也是一種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覺吧!那麼學習技能比要解決一個問題,更讓人容易接受的理論依據呢,可能就是我們外化技術的一個重要呈現吧。

2、給技能起個名字。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去實踐,那麼給這個技能起個名字,也是讓孩子更感興趣的點之一,因為這個名字可能會讓他有更多的提醒和督促,更容易記得自己需要學習的技能是什麼,因為這個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所以説他也會更有興趣,更有可能捲入和帶入,執行力也會更強。

3、瞭解這個學習這個技能有什麼樣的好處?如果説想讓孩子更多的去嘗試和努力,一定要讓他知道這個技能,學習了以後會給他,或者是家庭或者是身邊的朋友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那麼他可能才會更有動力,更有信心去學習,因為每一點的改變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如果他能看到這些好處,還有就會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

4、持續的正向關注和鼓勵。那麼在兒童技能教養法裏,要尋找支持者,可能是他身邊的朋友,老師家長或者是心理輔導者或者是社工都會對孩子有一個支持,那麼在這樣一個有這麼多關注他鼓勵他支持的人,也會成為他的一個重要的資源和力量。一方面在他做得好的時候,給他讚美和肯定;另一方面在他出現反覆的時候的情況下給他支持和力量,鼓勵他繼續努力。

5、給孩子開一個慶祝會,或者是説完成她一個想要的心願,因為我們都是去害利弊的,如果説這件事情帶給我們更多的希望,或者是嚮往,特別對孩子會有更大的動力。

6、把技能傳授給其他的孩子。我們知道知識的留存率,如果僅僅是聽課,那麼知識的留存率是比較低的,如果説我們把這個技能傳授給其他的孩子,那麼知識的留存率可能達到90%以上,當這個孩子完全掌握了這個技能,如果説他能教會給其他的孩子,第一能讓他比較有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另外呢,也會讓他對這個技能,嗯更加的加以強化,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過在羣裏給大家讀這本書,也讓我也促進了我自己對書的閲讀和理解,抱團成長,可能會走得更遠,抱團讀書也會理解的更深更透。理論加上實踐才是我們真正掌握書中內容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小夥伴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4

昨天去參加孩子學校的家委會,第一次聽到了兒童技能教養法。學校正在五六班進行這樣新的模式!是的,五六班多麼幸運的孩子們,在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孩子的數學老師被調了過去,多受孩子們喜歡的老師去嘗試和體驗了這種方法!昨天在會場聽到他們班孩子整體在各個方面都進步,我心裏是既羨慕那些正在快樂無憂的學習的孩子們,同時心裏也有一絲絲傷感,因為他們的幸運或多或少的建立在我孩子的不幸運上。

因為孩子們老師的調離,使得我的孩子心理難過了好一段時間,每次聽到孩子抱怨的説:媽媽,我感覺最近數學課變得有些枯燥了,我不再像以前那麼期盼上數學課了”。我一邊安慰和鼓勵孩子,一邊暗自遺憾!可是我能做的只能是解釋和想法讓孩子儘快適應並喜歡上新的老師。

但是,我還是發現孩子在數學方面降低了自己的標準,從前偶爾失誤的他,現在時有發生,我給孩子做了很多次溝通,可是效果並不明顯,要知道他曾經也是全國數學素質杯一等獎的孩子,對數學曾是多麼的熱愛和痴迷!現在我深深體會到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拿神聖的地位!就像千里馬需要伯樂一樣,孩子也需要懂他、欣賞他、鼓勵他的老師和家長!

希望那些正在嘗試這樣新的教學方法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可以輕鬆地學習,有個快樂的童年!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5

今天翻開《兒童技能教養法》,首先就被它的護封吸引住了,真的是太特別了,怎麼形容呢,就是它的護封竟然是摺疊的,不僅可以打開,而且上面印製的是技能教養法的十五個步驟,可愛的圖畫,一下子就讓我有了心動的感覺,也更讓我對書裏的內容感興趣了。

翻開書,一下子讀了幾十頁,看到裏面的文字那麼通俗易懂,理念也和焦點如此契合,忍不住更加喜歡這本書,有老師對我説,兒童技能教養法就是焦點和敍事的結合,怪不得呢!這本書的作者本·富爾曼醫生,剛好昨晚剛看完了他的《回彈力》一書,所以倍感親切。

這本書開始就提出了把孩子的問題變成要學習的技能這樣一個觀點,認為孩子通常都沒有什麼問題,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換句話説,大多數孩子的問題,包括恐懼,壞習慣以及跟睡覺,吃飯,上廁所有關的各種紊亂等,都可以被看作是還沒有學會那些相應的技能而已。通過學習這些技能,孩子們就能克服這些問題。

就像我們曾經所説的,假如我們經常把孩子的問題歸結成環境造成的,比如家庭境遇,或者説父母養育的方法,那麼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下,當孩子出現問題,就會讓家長陷入埋怨和相互指責,在學校裏就會讓家長和老師相互埋怨指責。兒童技能教養法,則會有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式,幫助人們從責備風暴中走出來,轉而思考如何和孩子一起解決他的問題,提升他的技能,在這裏大家也注意到了是和孩子一起解決,所以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要依賴專家。

兒童技能教養法總共有15個步驟,這15個步驟可以單獨的拿出來用,也可以連在一起用,今天分享第一個步驟:把問題轉變為技能。兒童技能教養法的一個基本理念是:解決孩子現存問題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學會某種能夠幫助自己克服這個問題的技能。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需要學習的技能,掌握了這個技能,問題就會消失。比如説孩子有入睡困難的問題,可以問問自己,孩子需要學習什麼技能呢?也許想上幾秒鐘,我們就知道,他需要學習入睡的技能。這就是把問題轉變為技能,也就是“技能認定”,“技能認定”本身也是一項技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培養的技能。

當能夠把問題轉化為技能之後,接下來要牢記一個重要的原則:技能是你要學會做什麼(正確的),而不是停止什麼(錯誤的)。比如説孩子邊吃邊玩,她要學習的技能不是停止玩食物,而是規規矩矩的吃飯。

在遇到孩子有很多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想成他需要學習和加強的技能,這樣,原本的問題清單就變成了學習技能的一覽表了,同時,沒有哪個孩子能夠一下子掌握幾個技能,所以要幫助孩子挑選出首先要學習的技能,而且最好跟孩子一起來決定。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做法是從簡單的技能入手,把難學的技能放在後面,這樣就能夠大大增加孩子成功掌握技能的可能性,而學會一個技能,又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願意學習下一個技能。

如果是比較複雜的或者巨大的問題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些小問題,然後變成一系列需要學習的小技能時,就會很快找到學習技能的辦法,從而喚醒他們心中的大老虎。比如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可以分解成:敢於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允許老師把他的作品展示在教室裏,敢於加入其他孩子的遊戲等,然後一步步去執行,做到一個進行下一個。同樣的,對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這樣一些複雜的問題也都可以這樣去分解。

同時在第一步裏面還要強調的是,一般來説,孩子是比較願意去和家長探討希望他們做的事情,而不是不做的事情。所以,儘可以去嘗試一下,用兒童技能教養法去應對孩子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或許會有些不一樣的收穫!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6

我剛拿到《兒童技能教養法》這本書的時候,大致看完了一遍竟不知從哪兒下手,當我再次細細閲讀時,邊讀邊思考,才有了一些感悟,大概明白了兒童技能教養法就是:在用兒童技能教養法開始解決問題的過程時,要先把問題“轉換”成技能,也就是説不把這些事情當成“問題”,而只是有待學習的.技能。説白了也就是:我們可以把大部分的兒童問題,例如恐懼,以及睡眠、飲食、排尿和排便等方面的能力發展不足,都視為是有待學習的技能。只要學會某些方面的技能,孩子就能克服相關的問題。

今天我想以一位家長的身份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感悟:

我的孩子現在有一個令我頭疼的毛病就是咬指甲,我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打手、講危害、轉移注意力等等,結果都沒改掉這個壞毛病。當我看到這本書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12歲的女孩麗薩想改掉咬指甲的壞毛病。她首先要學習的是,留意到自己什麼時候在“做”,或者最好是能夠在沒做之前就能有所察覺。這種察覺能夠讓她有意識的用一個另外的行為來取代咬指甲的習慣。麗薩自己有個主意,她一旦注意到自己在咬指甲或者想去咬指甲時,就就去用自己的手指做點兒什麼事兒。她自己提議,要把指甲銼刀一直帶在身上,這樣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用銼刀來照顧指甲而不是用牙齒咬了。為了幫自己記住這麼做,她甚至還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指甲銼刀掛在脖子上,這樣就能隨時取用了。

看完之後我很高興,我知道該怎樣幫我的孩子改正了。首先在孩子開始學習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之前,我讓她學着覺察咬指甲壞習慣出現的時機和次數。只有當孩子開始能夠覺察到自己正在“做”的時候,才有可能用另外的行為來取代壞習慣。其次,我讓她想想再次咬指甲時,用什麼方法代替。她想到的辦法是用另外一隻手抓住這個手指,擠壓它。就這樣我們實驗了一段時間,她咬指甲的次數越來越少。

這真是一本教養法是如此之簡單,直觀有效的好書,我很喜歡。

《兒童技能教養法》優秀讀後感7

去年十月,我接觸到了一本書,它就是《成功兒童技能教養法》,而後又在盛世長安聆聽了這本書的專題報告會。會上這本書的譯者李紅燕親自到場解讀,還有實踐老師的行走之路,現身説法,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成功兒童技能教養法》這本書是指導父母、老師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將問題轉變成有待培養的技能,進而對孩子進行技能教養訓練,幫孩子獲得自信,建立親密良好親子或師生關係的指導全書,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會後,我就着手在班中開始讓孩子們學習技能。全班一起商定需要學習的技能,結果舉手問題最大,所以大家一致表示先學習“大膽舉手”這項技能,時間兩個星期,學生們給自己制定了適合自己的目標,找到了自己的力量代表着和支持者。兩週後,我們利用班會課進行總結,由支持者評定,大部分同學都在原來舉手的次數上有所增加,達到了自己給自己提出的目標。獎勵辦法是我給學會這項技能的同學每人發了一根棒棒糖。這次學習難度不大,學生自己給自己制定目標,老師的獎勵也大大的激勵了孩子。

後面我們又學習了一項技能,這次是學生根據自己具體缺失的進行學習,其中有我指定的幾個同學學會控制情緒,別的學生自己制定。有的學會傾聽,有的學會按時完成作業等等,時間為一個月,正好到了放假。結業式的那天我們進行了總結,並給學會技能的孩子每人一塊大白兔奶糖。

通過實施的這兩次,我發現這本書特別有實用價值。老師們在做的時候也可以簡略其中步驟,學生都會在已有的基礎上收穫很多。這學期我將學習技能繼續下去。

一下附《兒童技能教養法》“把問題轉變成技能”的15個步驟:

1、把問題轉變成技能:

兒童技能教養法基於這樣的觀念:要解決困擾孩子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學習某種技能(孩子做錯事,表示孩子需要學)。這個觀念基於我們的觀察:每次孩子遇到問題時,往往是因為缺乏某種技能,因此只要他學會這個技能,問題就會消失。

2、商定要學習的技能:

與孩子討論,跟他談好要開始學習哪一種技能。以尊重的態度向孩子建議一種技能,這樣比較容易讓孩子認可。

3、探索技能的好處:

學習的意願來自哪裏?為什麼孩子會有很高的積極性去學習某種有難度的技能?學習技能的意願受許多因素影響,而孩子是否覺得學習該技能有好處,似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4、為技能命名:

讓孩子為要學習的技能起個名字。孩子們在為他們的技能起名字方面可能比大人更有創意,但有的時候他們還需要有人去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有個好方法,那就是提醒他們想想有獨特能力的英雄人物。

5、選擇一個力量代表者:

為了幫助孩子找回韌性和智慧,我們請他們找個喜歡的人物作為力量代表者——當他們需要時能夠幫助他們學習技能的人。這個力量代表者可以是動物、卡通人物,以及其他孩子覺得能給他力量來學習技能的英雄。對孩子來説,讓隱形人物幫助他們學習技能、克服障礙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6、找到支持者:

支持者對孩子來説意義重大。當孩子知道許多人關心他們是否有進步,或是期待他們成功時,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技能。我們問孩子他們希望請誰來當支持者時,他們常常會擬出一長串人的名單。

7、建立信心:

當孩子沒有辦法學會所有同伴都已經精通的事情時,他們就會消沉沮喪、無精打采,也開始覺得是自己太笨了,而那個技能太難了,而至於他永遠也學不會。當孩子看到其他人相信他有能力學會技能時,就會確信自己學得會。

8、計劃慶祝的方式:

孩子不只是喜歡Party和慶祝活動,也喜歡策劃這些活動和事先做準備。期待慶祝對孩子來説就是一種激勵,能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計劃慶祝活動也有助於建立他們的信心。認真地討論如何慶祝他成功學會技能,就等於更進一步告訴孩子,大人都對他們的成功充滿信心。當孩子不想慶祝時(如學會自己上廁所等感覺害羞的技能),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9、為技能下個定義:

雖然孩子説他需要學習技能,卻可能不知道學會技能意味着要去實踐。因此,告訴他們學會技能時應該如何表現是很重要的。

10、公開:

“公開”的意思是讓其他人知道孩子正在學習的技能。這麼做的好處是,當其他人知道孩子在學習新技能時,就會鼓勵他,並幫助他學習。重要的是,談論要學習的技能遠比談論要消除的問題容易,且更易於讓孩子和家長接受。

11、練習技能:

孩子要學會技能,就必須練習。因此我們大人必須幫助他們想出練習的方式。幫孩子想出練習的方法往往很容易,但有的時候也需要花點心思。為了讓練習能夠取得效果,需要經常練習,並且持續足夠長的時間。

12、提醒:

在兒童技能教養法中,退步被視為正常學習中的一個小彎道,也是預先能夠想到的。記住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在孩子退步時感到沮喪,也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我們可以和孩子提到可能會退步的事情,並和他商量好要如何處理這種情況,讓孩子自己表明在他退步或暫時忘記技能時,他希望其他人給予什麼反應,或如何提醒他。

13、慶祝成功:

練習了一段時間後,孩子不斷顯示出他已經掌握了那個技能,也能夠在別人的要求下把他的技能教給其他人時,就到了準備慶祝的時候了。孩子學會技能時就應該慶祝,也讓他有機會向所有幫助他學會技能的人致謝。

14、把技能教給別人:

要真正掌握某項技能,光是知道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夠教給別人,教學相長。

15、着手下一個技能:

當孩子學會了一種技能時,還要學習下一個技能,這是對大人和孩子都很有用的想法。這幫助爸爸媽媽更有耐心,並且認識到應該讓孩子專心學習,一次只學一個技能;而對孩子來説,對學習新技能的期待,會讓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現在的這一項技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rwo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