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凡卡讀後感四年級

凡卡讀後感四年級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訴説了自己痛苦的生活,也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統治下的窮孩子的悲慘命運。下面我們來看看凡卡讀後感四年級,歡迎閲讀。

凡卡讀後感四年級

【篇一:《凡卡》讀後感】

《凡卡》這篇課文雖然是小學時候學的,但是我覺得這篇課文對我又很大的啟發,使我學到了許多人生哲理

一個寒冷的晚上,凡卡在油燈下給在鄉下的爺爺寫信,請求爺爺帶他回鄉下,你可知道凡卡受了多少苦!他經常被捱打,如果他在搖搖籃時睡着的話,他就會挨一頓毒打,吃的東西簡直沒有,我讀到這裏時,心裏非常傷心,一個小男孩,竟然要受這麼多苦頭,我能夠幫助他嗎?我多想讓他逃回他爺爺身邊。

和凡卡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現在要什麼就有什麼,根本不用擔心吃喝穿衣,只顧者學習就行了,我們根本不會嚐到凡卡那種苦啊!我們每天都自由地玩樂,這樣的快樂,凡卡連嘗都未嘗過啊!對於凡卡來説,只有夢才甜蜜的。但是,現在在非洲的地區,同樣有凡卡那樣的孩子,他們很小就染上了病,沒有糧食,等待着他們的是死亡,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

我們的祖國要靠我們建設得繁榮富強,才不會在出現凡卡的信中所寫的那種傷心的事。

【篇二:凡卡讀後感】

説實話,我都開始我為什麼要讀《凡卡》這篇課文了。大家一定知道凡卡是誰,他是我們課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悲慘命運讓我們同情,我真希望有一輛時空飛船,飛到凡卡生命的時代。

課文中凡卡被送鞋匠那裏做學徒,每天都受到老闆的打,每天晚上都睡在過道里,只要老闆的孩子一哭,他就得去搖搖籃,連覺也不能夠睡,而且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他肯定會被累壞的,換做我們,也肯定如此。凡卡想盡辦法想要逃跑,但他沒鞋,於是在老闆、老闆娘都不在時悄悄地寫信來……

讀了這篇課文很同情他,當他在吃那一點兒麪包時,我們卻面對着豐盛的飯菜,當他在喝那一小碗稀粥時,而我們正在吃大魚大肉;當他在受到老闆的痛打時,我們卻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當他在搖搖籃時,我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我想對老闆、老闆娘説一句話:“你們對凡卡也太狠毒了,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你們就這樣對他,你們也有你們自己的孩子,要是有人這樣打你們的孩子,你們能夠受的了嗎?我希望你們不要對他這麼狠毒。我希望凡卡能幸福地生活,不要在受欺負了。”

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這樣才能夠創造出美好的世界。

【篇三:凡卡讀後感】

凡卡寫完信後,想把信寄給爺爺,可是他沒有錢,趁老闆們出去禮拜還沒回來,他趕緊從架子上拿下一雙大皮鞋,穿上,連夜趕回了鄉下去找爺爺,但凡卡才只是一個9歲的孩子,根本忘記了回鄉下的路,於是,他迷了路。

凡卡困了,他很想睡覺,所以就打算先睡一覺,明天一大早在趕路……一會兒,老闆回來了,發現凡卡不見了,桌上只留下一支舊鋼筆和一瓶舊墨水,那一對高價皮鞋也不見了,老闆很憤怒地對其他小學徒們説:“你們去給我把凡卡和那雙高價皮鞋找回來,要不就別想吃飯,別想睡覺!”

他們沒過一會兒就找到了凡卡,準備趕緊帶他回去,凡卡不想回去,對他們説:“難道你們還想留在那裏過捱打、捱餓的日子嗎?快逃吧!別呆在那鬼地方了,和我一起回鄉下吧!”他們也想回去,於是,就答應了小凡卡。每人偷偷回去拿了一雙大皮鞋,跟着凡卡,一起找到了回家的路。

而老闆卻因為皮鞋都被拿光了而破了產,無奈在街上乞討。

凡卡回到家,爺爺見到他全身被打過的傷痕,實在也不忍心再把他送去當學徒了。凡卡把從老闆那裏偷來的皮鞋賣了錢,一部分給爺爺,一部分給自己當學費——他要讀書。

最後,因為凡卡的聰明才智,長大當上了官,二爺爺卻不幸病死。凡卡心裏想着:也不知道老闆們現在怎麼樣了,當年偷了他們的皮鞋,做的有點不對,應該補償一下。可當他找到老闆時,他已經餓死街頭。

【篇四:讀《凡卡》有感】

俄國著名小説家契訶夫在一部作品《凡卡》中塑造了一個由鄉下來城裏做學徒的9歲男孩——凡卡。講述了凡卡童年的悲慘生活。讀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凡卡是個孤兒,只有爺爺一個親人。而爺爺也因為經濟困難,不得不將9歲的凡卡送到城裏當學徒。凡卡在城裏無依無靠,備受欺侮。他受盡了折磨——老闆動不動就打他,食物也少得可憐,可那裏,沒有人同情他。

讀着《凡卡》,我不禁為自己出生在社會主義新中國而暗自慶幸。在家有父母疼,有爺爺、奶奶愛;在校還有老師、同學的關心。我們現在能夠享受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學校上學,老師教我們各種知識,使我們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漸漸長成一個有一定知識的少年。而凡卡呢,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可他卻只能夠在老闆家做苦工……凡卡是多麼可憐啊!再看他的食物也少得可憐——一點麪包和一口稀飯,每天一成不變。而我們每天都有美味可口的飯菜,甚至有些同學還浪費糧食和挑食,多麼不應該啊!

凡卡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慘,和他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篇五:凡卡讀後感】

在我所學過課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只要我一有空,就把它拿出來反覆的讀,認真的想。

《凡卡》一文的作者借凡卡給爺爺寫信,懇求他帶自己回家這件事,敍述了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反映了18世紀——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社會的黑暗,以及窮苦勞動人民悲慘的命運。讀着讀着,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小凡卡的悲慘生活情景:我看見瘦骨如柴、赤着雙腳的凡卡,正在被狠心的`老闆用皮帶抽打,老闆娘用青魚直戳他的臉,夥計們捉弄他,當凡卡被老闆和老闆娘虐待時,夥計們卻幸災樂禍的笑着。晚上,凡卡只能夠睡在過道里,老闆的小崽子一哭,他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

“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裏去吧……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這是凡卡乞求爺爺把他帶回鄉村裏的一段話。從這撕心裂肺、催人下淚的話語中,我知道了凡卡受的苦難和折磨已經很久了。這不是一般的苦。而是痛苦不堪、無法忍受。生活也沒有指望了,只有死路一條。

讀完這篇文章,我似乎看見淚水滿面的凡卡就站在我的面前,哭訴着他的悲慘命運。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熱愛新社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篇六:讀《凡卡》有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凡卡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經常受老闆的折磨,可他還是堅強的熬過去。他多麼想和家人在一起,可他不行,因為家裏太窮了,養不起他,他爺爺只好讓他去城市裏做鞋匠,可他寧願回去和爺爺一起過苦日子,可他的爺爺聽不見。

在城市裏他過的更苦,經常被老闆娘打,飯也沒好吃的,夥計們也總是看他好欺負,老作弄他。他多麼希望能早日回家,他等着他的爺爺把他接回去,甚至做夢都夢見爺爺把他接回去。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我希望那是個美好的結果,我希望他能快樂幸福!

看了這篇文章想起我們有那麼快樂幸福的家庭,可我們不懂的珍惜,我們只要受到一點的困難就脆弱不敢堅強的做下去。而凡卡他忍受着折磨堅強的活下去。等待着爺爺可以把他接回家。凡卡才九歲就不怕困難,敢與困難戰鬥,而我們當然也不能夠輸給一個小小而勇敢的凡卡拉!我們因該學習凡卡勇敢的面對,而不是萎縮。讓我們一起面對困難勇敢的戰鬥吧!

【篇七:《凡卡》讀後感】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小小的油燈下面,有一個與我差不多的孩子,正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信。

他很瘦弱,還打着赤腳,他就是凡卡。凡卡在寫信,講述他面臨的無助和慾望。可他不知道在信上寫地址、貼郵票。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濕潤了,這樣怎麼能夠寄到他爺爺那去呢?

凡卡在地主家吃盡了苦頭,地主把髒活、累活全都給凡卡幹。吃的呢?簡直沒有!晚上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還要給地主的小崽兒搖搖籃。看到這兒,我恨不得把自己的鞋子給他,讓他逃回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身邊。

看看凡卡,再想想我自己。我長這麼大,還不知道捱餓是什麼滋味!我整天在父母地嬌生慣養之中。啊!凡卡是多麼可憐,相比較而言,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在學校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裏,我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撫。我吃得飽、穿得暖,每天都可以認認真真的學習、自由自在的玩耍。這一切,小凡卡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只懷念那個貧窮的家,他只覺得在那裏比在那個冷酷的地主家裏要好。可是,凡卡只有夢裏才能夠回到那個家,對他來説,夢才是甜蜜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用小學生的身份大聲説:“幫幫那些像凡卡那樣的人吧!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擁有世界的美好吧!

【篇八:凡卡讀後感】

九歲的凡卡·茹科夫出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筆下。沙皇統治時期,社會制度的黑暗使無數農民破產,被迫流入城市謀生,兒童也一樣,凡卡就是一部分兒童的代表。

九歲應該是童真、快樂的時候。在這時凡卡卻成了奴隸,吃不飽、睡不好、穿不暖。如果不小心做錯了事,就會被打,被虐待,也沒有小夥伴,一個人孤零零的。當我讀了凡卡給爺爺寫的信和裏面的回憶時,不禁產生了憐憫之情,信裏和回憶裏與現實簡直是天壤之別。一邊是美好的,一邊卻是讓人心痛的。凡卡的童年像一隻關在籠中的小鳥——失去了自由,像一隻木偶——任人擺佈。

我的童年和凡卡的童年相比,就像一個新社會和一箇舊社會。我九歲時很快樂,有好吃,好玩的;有許多好朋友的身邊,很自由,還能做自己愛做的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也不用愁;我的童年像海邊五顏六色的貝殼,繽紛多彩。去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美不勝收的美景;我的童年像一串串音符,連起來能夠彈出一篇優美的樂曲。童年的我一天到晚咿咿呀呀,有時還一邊哼哼自創的曲子一邊跳着;我的童年像一篇篇發現日記,每天都能夠發現不同的東西,在快樂學習、成長。

可我讀了《凡卡》才發現,沙皇統治下的不光有農民被虐待,也有許多兒童成了貴族和有錢人家的童工,他們本該擁有的童年的快樂,卻成了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而最渴望的是自由。凡卡告訴了我沙皇的統治是多麼黑暗,也告訴了我那時俄羅斯人民是多麼嚮往自由。但是最重要的是,凡卡告訴我——要珍惜美好的現在,別上悲劇重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700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