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無常》的讀後感

關於《無常》的讀後感

導語:細讀魯迅先生的《無常》,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無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無常》的讀後感

篇一:無常讀後感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説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種鬼怪。在《無常》中他比較詳盡地記述了在廟會中見到的“無常”。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廟會上都比較喜歡白無常,而普遍討厭黑無常,而從文字來看魯迅也比較喜歡白無常。認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羣”之感。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廟會中白無常是個很出風頭的角色。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

篇二:無常讀後感

《朝花夕拾》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代求學的歷程,追憶着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敍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這一點在《無常》一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無常》一文事描述魯迅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説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了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在陰間。”文章在夾敍夾議中對打着“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弊的議論結合的自然恰當,天衣無縫,揶揄嘲諷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正話反説,犀利風趣,耐人尋味。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的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

作者擷取那些令人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別事作者善於描摹人物的神情心態,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除夕夜長媽媽少年的魯迅如何講吉利話和元旦清晨等待魯迅“恭喜”的情景,把這個農村婦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驚喜神態表現的活靈活現。又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老先生大聲朗讀文章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揚起,向後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痴迷入神的神態表現的惟妙惟肖,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這些作品在寫作手法上把敍述,描寫,議論,抒情糅合在一起,充滿詩情畫意,如寫百草園的景緻,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雲雀從草間直竄向雲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構成了富有情趣的風景畫,成為令人神往的兒童樂園。

作品的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類散文中的珍品。

標籤: 無常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24w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