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1000字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10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雨季不再來》讀後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1000字

不知是什麼時候接觸到三毛的,應該是刷視頻看到她的金句吧,當時我還好奇是《三毛流浪記》的三毛長大了嗎?結果後來發現不是,哈哈,三毛有一系列作品,而我上週讀了她的《雨季不再來》,一開始我不懂這個書名,何為雨季不再來,僅僅是更文藝一點嗎?書中三毛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本書是我一個生命的階段,是我無可否認亦躲藏不了的過去。”

初見三毛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中國台灣當代女作家、旅行家。

1967年,先後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並創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來》。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隨後與荷西結婚。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羣島;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講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經歷。1977年到1979年,先後發表《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温柔的夜》等散文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後回到台灣定居。1981年,出版散文集《夢裏花落知多少》,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1982年,根據中南美洲旅行經歷所創作的散文集《萬水千山走遍》出版。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1990年,創作的`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出版。1991年1月4日,在台灣榮民總醫院逝世,終年四十七歲。

走進她的雨季

《雨季不再來》以三毛的生命歷程為主題,記錄了三毛17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那裏有着青澀的愛戀,朦朧中顯露出一絲絲迷茫,沉寂中渴望這一點點衝動,感受到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輟學、自閉、叛逆,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後,漸漸成長為獨立自信的青年,本書中透露的純真情懷和異質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證她傳奇性格的痕跡。

我很喜歡三毛的文筆,因為她的文字是樸素簡單中透出點點星光,讓我沉迷。三毛有三位繪畫老師,恩師顧福生那麼鮮明的一件正紅V領毛線衣,就在台北市泰安街那條巷子的陰天黃昏裏明亮亮地成為一種積極永恆:韓湘寧老師——一個不用長圍巾的小王子。夏日炎熱的烈陽下,雪白的一身打扮,怎麼也不能再將他潑上任何顏色。彭萬墀老師是一座厚厚實實的塑像,左手垂着,右手五指張開,平擺在胸前,不説話也不動。那一個冬天,看來看去,穿着的老是一件質地粗糙,暗藍色圓口大毛衣。文筆優美,引人沉醉,這大概是文學的魅力吧!

書中記錄了三毛坎坷崎嶇的經歷,有時候我會有一種感覺:“奧!原來你是這樣的三毛啊,還有這樣的經歷。”後面附錄有三毛的家書,我發現基本是浪子在外的碎碎念。

父親有話説

三毛的父親讓我更多地瞭解到一些三毛的信息,比如陳平原名叫做陳懋平,“懋”是家譜上屬於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希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的大使命。由於三毛學不會“懋”字,所以自作主張的去掉了。後來又自作主張,叫自己Echo,説:“這是符合,不是崇洋”。後來又變成三毛了圖片,説:”三毛裏面藏着易經的卦“。總之,很有意思。

母親有話説

在母親眼裏,自己是很委屈的,因為三毛的父親是律師,有關法律事務的訴訟,離不開筆,寫了一輩子,而三毛在家永遠是在房間裏寫字,比如:“以前她寫作,躲回自己的公寓裏去寫。我這媽媽每天都要去送”牢飯“。她那鐵門關得緊緊的,不肯開,我就只好把飯盒還放在外面,我急得用力拍門,只差點沒哭出來。她寫作等於生死不明。”

今天就到這吧,我後面會繼續閲讀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繼續閲讀三毛的人生。期待下次書中相見。

標籤: 讀後感 雨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242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