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材料 >

柴生芳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柴生芳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柴生芳同志去世後,多家媒體對他的先進事蹟作了宣傳報道,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下面是語文迷網整理提供的關於柴生芳的先進事蹟材料,歡迎閲讀。

篇1:柴生芳先進事蹟材料

2014年8月15日凌晨,連續工作17個多小時的臨洮縣縣長柴生芳同志因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不幸去世,年僅45歲。8月18日,從臨洮到定西沿途幾十公里上萬名老百姓自發湧上街頭,打着“人民的好縣長柴生芳”“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的橫幅,依依不捨地含淚為他送行。8月26日,中共甘肅省委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11日,中央組織部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國各條戰線的共產黨員和廣大幹部向柴生芳同志學習。

知民意暖民心的海歸博士。學業有成的柴生芳,懷着回報家鄉的願望回到甘肅,主動申請到“苦瘠甲於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作為一個留學歸來的博士,為了儘快瞭解基層、融入百姓,“出門招商、回家下鄉”成了他工作的常態。在臨洮工作的三年裏,他幾乎跑遍了全縣300多個行政村,寫下了29本工作日記。每次下鄉前,他都要提前做足功課,詳細查閲村上的人口、耕地、貧困狀況、發展歷史等資料,甚至在筆記本上親手畫出地圖。臨洮縣窯店鎮翻山村支書胡興亮動情地説:“柴縣長對我們村的情況非常熟悉,讓我這個村支書很驚訝,真是把羣眾的事放到自己心上了哩。”柴生芳下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親自去看看,車能去的車去,車去不了的就是步行也要去。臨洮縣南屏鎮康家溝村一個只有12户村民的村民小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大家都不願意去被人們稱為“劃不着山莊”,柴生芳卻徒步4個多小時,入户走訪了住在半山腰的8户羣眾,準確掌握了村裏的實情。當地的羣眾和他開玩笑説:“縣長都到我們莊子上來了,我們再不能叫劃不着了”。柴生芳進村入户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就完事,而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記,直到把村上的資源秉賦、產業狀況、村情民意都搞清楚才離開。辛店鎮苟家山村文書劉新民説:“柴縣長每次到村裏來,不是走一家兩家,而是挨家挨户轉,看見田間地頭有人,就趕緊過去,除了問生產生活上的事,還會問羣眾有啥意見,每次都很認真地記。”翻開他近年的工作日誌,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張家3頭牛、李家地2畝之類的農家流水賬。為了真正融入百姓,他穿着“老土”衣服,説着本地土話,在羣眾眼裏就是個地道的臨洮人。曾趕往60公里外為柴生芳送行的辛店鎮苟家山村村民苟勝利説:“他進門一屁股就坐在我家的爛沙發上,一點沒啥官架子”。即使在辦公室,他也長期堅持“開門辦公”,隨時接待來訪羣眾,他經常説“不能和羣眾之間隔堵牆”。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下來,柴生芳對全縣323個行政村的情況瞭然於胸,在一件一件解決羣眾具體困難的同時,圍繞落實省委“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逐步形成了精準扶貧的思路,提出了“五個到村到户”的思路和“規劃到村、幫扶到户、責任到人”的機制,根據調研情況將所有村分為扶貧示範村和潛力村兩種類型,標明發展方向,製作成地圖掛在辦公室的牆上,天天研究、時時琢磨。正是因為他的努力,臨洮縣被省上確定為“精準扶貧示範縣”。

實打實破難題的實幹縣長。臨洮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除了沿川沿路的少數鄉鎮,山後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十分滯後,羣眾生活比較困難。解決發展難題,造福臨洮百姓,是柴生芳最大的心願,也是他從副縣長到縣長几年裏操心用力最多的地方。柴生芳深知,不解決路的問題,山後羣眾脱貧致富就無從談起,而爭取交通扶貧項目是破解行路難題的關鍵。他先後6次赴京彙報銜接,終於使臨洮躋身“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範試點縣”之列,爭取到1173.3公里的農村公路改造項目,相當於前幾十年公路建設的總和。農村人畜飲水安全也是他心中始終放不下的一件大事,在他的帶領下,實施了西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今年年底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可達到自來水管網全覆蓋,入户率70%以上,基本解決羣眾吃水難問題。針對多年來城區供熱矛盾突出,羣眾意見大的老大難問題,在縣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他克服壓力,力排眾議,千方百計籌資融資,啟動實施了臨洮縣歷史上單體工程投資最大的城區集中供熱改造工程,3萬多户、10多萬羣眾受惠,他夙夜在公的務實作風得到了全縣上下一致好評。為了解決貧困羣眾貸款難問題,他反覆協調與甘肅銀行簽訂了15億元的金融扶貧戰略協議,創造了以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統貸統還、羣眾分散使用的貸款模式,被評為“全省金融扶貧試點縣”。抓危舊房改造,到中小學聽課,解決低保發放不公,一件件看得見、摸得着的惠民實事,為他贏得了“實幹縣長”的美譽。“任務上圖、進度上牆”、“周督查、月通報、季分析”制度,掛滿扶貧攻堅、項目建設工作任務圖的辦公室,被同事們戲稱為“作戰指揮部”,他本人則成為同事眼中的“工作狂”,而他卻説:“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沒有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肅精神,不發揚咱們定西的三苦精神,是不行的。”

拒濁富守節操的人民公僕。柴生芳對自己要求很嚴,從不接受他人財物,甚至使人覺得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經常説:“如果我愛財,我就不從國外回來了。”他剛到臨洮,就有人在他的'車上放了一些土特產,並給司機説跟領導説好了。柴生芳知道後十分生氣,很嚴肅地批評司機,讓他退了回去,從此“約法三章”:“今後車上一律不能放別人送的東西。”從那以後,在柴生芳坐的車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筆記本外,再無他物。妻子祁雪莉印象最深的是,柴生芳曾對她反覆叮囑:“隨便收別人的東西,咱們就離婚”。這個底線,他倆一直在堅守。“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這句寫在柴生芳筆記本上的話,更是他對清白做人、清廉為政的恪守。他長期在外工作,母親去世多年,父親與哥哥一起生活,他們家的房子一到雨天就會漏水,至今也沒有來得及翻修。柴生芳始終堅持吃在食堂、住辦公室,單位統一安排的公寓幾乎就沒有住過,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辦公室裏的燈每天都亮到凌晨。到村上調研,他經常自帶饃饃、礦泉水,有時候入户路遠不能回縣城時,就到附近村民家吃頓家常飯,臨走時總是不忘支付飯錢。今年8月4日,柴生芳在北京出差時,感到身體不適去同仁醫院檢查,醫生診斷他患有睡眠重度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告誡他病情嚴重一定要立即治療,但因工作確實太忙他顧不上治療就趕回了臨洮,本想等忙完這一陣再抽時間去醫院,可這一拖就拖到了生命的終點。而這之前,他已經連續工作,超負荷運轉,幾個月都沒有休息了。今年6月6日,是他女兒三歲的生日,已經很久沒見到爸爸的女兒吵着要他陪着過生日,他卻告訴女兒爸爸工作忙顧不上,等到週末回家一定陪你補拍生日照,可誰也不曾料到,這個機會卻永遠錯過了。

柴縣長離臨洮人民而去,他的精神卻長存在這片黃土大地上。壓垮柴生芳的,是連續17.5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更是8年嘔心瀝血的自我透支。自詡強壯的他,從不把小病小痛放在眼裏,這次卻被來不及問診的“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扼住了喉嚨?? 公僕意識是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是牢記宗旨的羣眾情懷,是勇挑重擔、敢於擔當的過硬作風。他境界高遠,卻體現在最日常的工作中。羣眾能隨時推開縣長辦公室的門,農民增收第一個想到向縣長報喜,貧困學子的所想所需能記在縣長的筆記本上,每條坑窪不平的山路都能成為縣長的“心上路”,這就是最質樸的公僕意識,這就是對羣眾路線的最好踐行。留洋博士,卻主動回到貧瘠的故鄉;知識精英,卻沉潛到最艱苦的基層。相比起“上層”和“精英”的角色,柴生芳選擇成為在大地上書寫理想的實幹者。相比置身事外、“指點江山”的生活,柴生芳將腳印實實在在地印在中國轉型最艱難的地方。45年的人生,充分闡釋了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操。人們眼中的柴生芳,永遠在為臨洮的發展奔忙:一個饃饃的早飯、數個小時的顛簸、馬不停蹄的一線辦公、延續到凌晨的討論,構成了柴生芳在臨洮每一天的工作內容。定西“苦瘠甲天下”的困難,擋不住柴生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負。對他而言,家鄉土路坎坷,但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臨洮樑峁縱橫,但沒有共產黨人跨不過去的坎兒。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對學習柴生芳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的開展也有一些感觸,學習弘揚柴生芳精神,要重點學習弘揚柴生芳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見賢思齊,組織黨員、幹部把柴生芳精神作為一面鏡子來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柴生芳式的好黨員、好乾部。也就是説,柴生芳精神的內涵就是,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實際上柴生芳精神與雷鋒精神、鐵人精神、抗

洪精神、抗震精神一樣,是我們這個時代對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我們國家取得的成就是與戰鬥在各行各業辛勤勞動者大力弘揚這些精神分不開的,所以學習弘揚柴生芳精神不僅僅是領導幹部的事,也是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應該做的。

作為教師,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公僕情懷實際上就是要有濃厚的服務意識,沒有服務意識、高高在上,何以教好學生、培養人才。基於此,我們不該用柴生芳的公僕情懷照照我們自己嗎?作為教師脱離實際,誇誇其談,不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何以教好學生。既然如此,我們不該學學柴生芳的求實精神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奮鬥精神更是作為一名教師不可或缺的,教書育人是一種複雜的艱苦勞動,既需要我們付出大量腦力勞動,也需要消耗體力,任何的淺嘗輒止、貪圖享樂、不思進取都不能勝任這項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我們艱苦奮鬥、奮發向上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的工作具有示範性,學高為範、身正為師,教師是什麼樣的道德情操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柴生芳高尚的道德情操難道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學習的嗎?工作在第一線的廣大普通教師們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盡職盡責就是對柴生芳精神的最好詮釋。一代人的教育離不開一代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如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能把柴生芳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反覆照一照,深入查擺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那我們離一個完美教師還遠嗎?我們國家的教育大業還愁不會興旺發達嗎?

 篇2:柴生芳先進事蹟材料

2014年8月15日凌晨,連續工作17個多小時的臨洮縣縣長柴生芳同志因勞累過度,誘發心源性猝死,在辦公室不幸去世,年僅45歲。8月18日,從臨洮到定西沿途幾十公里上萬名老百姓自發湧上街頭,打着“人民的好縣長柴生芳”“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的橫幅,依依不捨地含淚為他送行。8月26日,中共甘肅省委決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向柴生芳同志學習。

知民意暖民心的海歸博士。學業有成的柴生芳,懷着回報家鄉的願望回到甘肅,主動申請到“苦瘠甲於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作為一個留學歸來的博士,為了儘快瞭解基層、融入百姓,“出門招商、回家下鄉”成了他工作的常態。在臨洮工作的三年裏,他幾乎跑遍了全縣300多個行政村,寫下了29本工作日記。每次下鄉前,他都要提前做足功課,詳細查閲村上的人口、耕地、貧困狀況、發展歷史等資料,甚至在筆記本上親手畫出地圖。臨洮縣窯店鎮翻山村支書胡興亮動情地説:“柴縣長對我們村的情況非常熟悉,讓我這個村支書很驚訝,真是把羣眾的事放到自己心上了哩。”柴生芳下鄉不管路有多遠都要親自去看看,車能去的車去,車去不了的就是步行也要去。臨洮縣南屏鎮康家溝村一個只有12户村民的村民小組,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大家都不願意去被人們稱為“劃不着山莊”,柴生芳卻徒步4個多小時,入户走訪了住在半山腰的8户羣眾,準確掌握了村裏的實情。當地的羣眾和他開玩笑説:“縣長都到我們莊子上來了,我們再不能叫劃不着了”。柴生芳進村入户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就完事,而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記,直到把村上的資源秉賦、產業狀況、村情民意都搞清楚才離開。辛店鎮苟家山村文書劉新民説:“柴縣長每次到村裏來,不是走一家兩家,而是挨家挨户轉,看見田間地頭有人,就趕緊過去,除了問生產生活上的事,還會問羣眾有啥意見,每次都很認真地記。”翻開他近年的工作日誌,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張家3頭牛、李家地2畝之類的農家流水賬。為了真正融入百姓,他穿着“老土”衣服,説着本地土話,在羣眾眼裏就是個地道的臨洮人。曾趕往60公里外為柴生芳送行的辛店鎮苟家山村村民苟勝利説:“他進門一屁股就坐在我家的爛沙發上,一點沒啥官架子”。即使在辦公室,他也長期堅持“開門辦公”,隨時接待來訪羣眾,他經常説“不能和羣眾之間隔堵牆”。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下來,柴生芳對全縣323個行政村的情況瞭然於胸,在一件一件解決羣眾具體困難的同時,圍繞落實省委“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逐步形成了精準扶貧的思路,提出了“五個到村到户”的思路和“規劃到村、幫扶到户、責任到人”的機制,根據調研情況將所有村分為扶貧示範村和潛力村兩種類型,標明發展方向,製作成地圖掛在辦公室的牆上,天天研究、時時琢磨。正是因為他的努力,臨洮縣被省上確定為“精準扶貧示範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cailiao/pmp9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