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劉禹錫 >

劉禹錫巴渝文學

劉禹錫巴渝文學

唐代有不少文人都途徑過巴渝地區,並寫出不少傑作,劉禹錫就是其中之一。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出生於嘉興(今屬浙江)。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和哲學家,有“詩豪”之稱。穆宗長慶二年(822),他遷謫夔州正月,直至長慶四年(824)夏天,被奉調為和州刺史。劉禹錫在巴渝地區待了近三年時間,就在夔州任職期間,他關心民瘼,重視民歌,寫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共創作詩作約五十六首,文十幾篇。其詩歌上的成就最為明顯,不僅內容多,而且都很有特色。

一、劉禹錫巴渝詩歌的主要內容

劉禹錫被貶夔州,這使他有機會領略巴山的自然風光,同時通過和底層的勞動人民接觸,瞭解了巴山的民情與風俗,為其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在夔州生活期間,所寫下的詩歌主要有竹枝詞和贈別詩、詠史詩、詠物詩等。根據所寫夔州詩歌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類:

(一)反映巴渝地區的民情風俗的詩歌

巴渝地區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如種地皆畲田刀耕火種,民間娛樂活動皆流行演唱竹枝歌。劉禹錫被貶夔州,對當地的風俗民情都深有體會,且寫進了自己的詩歌。劉禹錫的《畲田作》和11首《竹枝詞》最為著名。《畲田作》雲:“何處好畲田,團團縵山腹。……由來得地勢,徑寸有餘陰。”畲田是採用火種刀耕的方法來耕種田地,三峽地區的農業生產主要採用這種耕作方式。《畲田作》這首詩歌是巴人燒荒播種過程的生動寫照,真實再現了巴渝地區老百姓辛苦勞動的場面,猶如一副形象風俗畫。

劉禹錫漂泊三峽期間,認真學習巴渝民間歌謠,並能“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新唐書・劉禹錫傳》),從而拓展了唐詩發展的新境界。竹枝詞又名巴渝詞,是流行於三峽地區的民間歌謠,它以歌唱男女愛情和民間生活為主要內容。劉禹錫、白居易配合歌曲,以七絕聲詩摹寫土風民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民歌風格的“竹枝詞”體。劉禹錫寫的《竹枝詞》共十一首,全以巴山蜀水為背景,摹寫當地的風土人情。如其中的“楚水巴山江水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二)反映巴渝地區風景名勝的詠物和詠史詩

劉禹錫是一位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詩人,他生性剛毅,心胸開闊,有豪放之氣。雖謫居夔州偏僻之地,也難免有苦悶和哀怨。但他始終沒對生活絕望,而且總是保持着頑強的`鬥志,用樂觀的態度去感受周圍的環境,並寫下反映巴渝地區風景名勝的優秀詩篇。最具代表的詩歌有《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巫山神女廟》、《蜀先主廟》等。劉禹錫的詠史詩,大多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精煉留策,歷來為後人所稱道。他在夔州時創作的詠史詩代表作是《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誅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官前。”。

夔卅I在三國時期是蜀國的地方,蜀先生廟即蜀漢開過先主劉備廟,故址在夔州奉節縣東的白帝山上。全詩通過巴渝地區的古蹟,運用盛衰對比的手法形象總結了千古勝敗興亡的歷史規律,以及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教訓,為唐王朝鞏固政權提供了歷史的借鑑。

(三)朋友間的酬唱贈答詩

劉禹錫被貶期間,與朋友間互相酬唱贈答詩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這類詩歌數量不少,主要有《和樂天題真娘墓》、《和樂天拓枝》、《和東川王相公新漲騷池八韻》、《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等。這些詩歌中,劉禹錫喜歡圍繞某一個主題和另一個詩人唱和,前兩首詩是同好友白居易的酬唱詩,其中的《和樂天題真娘墓》一詩是他們就虎丘山寺側的貞娘墓為主題互作的詩歌。其詩云:“蘑卜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己成灰。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粧台。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三全詩都是圍繞“真娘”這一真實存在過的人物而展開筆墨,由真娘墓的現狀,發揮想象,想到真孃的舞袖,想到曾經的梳粧枱,最後又用巫山神女事暗示吳王和真娘。

二、劉禹錫巴渝詩的藝術成就

(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劉禹錫長期流貶巴渝等少數民族叢居的邊遠地帶,他每到一地都能放下士大夫的架子,與當地人民密切交往,主動深入民間採風,有意識地去“俯於逵,惟行旅謳吟是採;瞰於野,惟稼穡艱難是知。雲山多狀,昏旦異候。百壺先韋之餞迎,退食私辰之宴嬉。觀民風於吟嘯之際,展宸戀於天雲之末。”所以,他寫下了大量的反映巴渝人民勞作婚嫁、語言物產、風情民俗的詩歌。這些詩歌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在中唐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柳宗元、李賀等著名詩人之外獨樹一幟,特具風格。

(二)善於學習民歌,創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歌體詩

夔人好歌舞,也善歌舞。在唐朝時,民間有賽歌、對歌之風。每逢節日及祭祀大典等比較盛大的集會場面,人們都載歌載舞以表達內心歡愉之情或祈求神靈護佑風調雨順家人安泰。《竹枝詞》為巴渝民歌,也是當時在巴、楚地區民間流傳很廣一種民歌。劉禹錫到夔州,便很快被當地的這種民歌所吸引,並且自己也參與其間,創詩作詞,踏歌起舞。正如詩人在《竹枝詞引》中所説“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後之聆巴渝,知變風之自焉。”劉禹錫正是繼承了《詩經》《楚辭》以及漢《樂府》的傳統,並在此基礎上改造和提高了民歌,寫下了《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等大量民歌體詩的優秀詩歌。同時,這篇序言還向我們介紹了民間《竹枝歌》的音律及伴奏樂器、內容、格調,描繪了“揚袂睢舞”,即手揮衣袖,目光隨衣袖飄飛而轉動的栩栩如生的歌舞場面,讚賞其“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豔音”。後人在評論劉禹錫的《竹枝詞》時,亦認為其主要特色便是“含思宛轉”。

總之,劉禹錫在巴渝期間的詩歌創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詩歌帶有一定的特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

標籤: 文學 劉禹錫 巴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uyuxi/2yyr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