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原文賞析及翻譯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原文賞析及翻譯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送陸判官往琵琶峽原文賞析及翻譯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原文賞析及翻譯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

唐代 李白

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

長安如夢裏,何日是歸期。

譯文

秋風吹過水鄉的夜晚,這樣的時辰絕不適合遠離。

遠隔長安恍如夢裏,什麼時候才是歸去的日期?

註釋

陸判官:生平不詳。判官,官名,唐時節度使等的下屬官吏,多掌文書之事。琵琶峽:在巫山,形同琵琶,故名。

水國:水鄉。我國南方多河澤,故稱水國。

殊非:絕非。

賞析

盛唐時期,由於政治安定,經濟、交通發達,通衢驛館行人往來頻繁,以送別為題材的詩歌空前繁盛。這些詩或寫景寄情,或直抒情懷,手法多樣,不拘一格。然所貴者當在於情真意切,深有寄託,方能感人至深。這首詩看似平淡,實則情深意濃。

首句寫景,點明送行的地點和時間。“秋風”二字意在烘托環境氣氛的悽清,以表達離別的感傷情緒。二句言情。“殊非”二字含意深厚,既有挽留之情,又有感歎之意。夜深風緊,此時上路,殊非良辰,所以詩人殷勤致意,挽留他待天明風停以後再走,這是一層意思。念友人何以如此匆匆告別,歎其奔波勞苦,這又是一層意思。

總之“殊非”二字意味深長。太白詩曾有句雲:“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而此處説:“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楊慎對此極為讚賞,他曾指出:“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李詩選》)三四兩句是寫詩人送別時的內心活動。“長安如夢裏,何日是歸期?”是説終日縈念長安,象在夢中一樣,什麼時候才能再度回去呢?

這兩句語意雙關,一方面是寫給友人,問他何時能回到長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説自已希望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創作背景

此詩當寫於賜金放還後,故詩中流露出對朝廷的懷念。

作者簡介

大詩人李白,是盡人皆知的名人。説起李白的不幸也會讓你掉淚。這樣一位才子,哪裏會受人管束,可是他在山東成家,遇到一位很現實的女人,不得不讓李白“摧眉折腰”。

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是這樣寫的: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門去”是一個動作,“我輩豈是蓬蒿人”是回答別人的。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也喜歡引用。當你離家的時候這麼講,意味着你要出去幹一番大事業。

但是,這裏面有一個問題,它是一首詩中的一句話,這首詩前面一句話是:“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這一句是引用漢代人朱買臣的一個故事

朱買臣家裏窮,好讀書,不治產業,所以落得夫妻兩個人打柴為生。他的老婆也是能夠共患難的——朱買臣在前面挑一擔柴,她背一些柴跟着,並不以為苦。兩人的離婚,因為發生了一點口角。朱買臣砍柴不忘讀書,擔着柴還哼哼嘰嘰地唱個不停,想來古人讀書、讀詩都是要朗誦或者吟唱出來的。這種“回也不改其樂”的態度,讓他老婆在大庭廣眾之下覺得很難堪,屢次勸告朱買臣不要在外頭吟唱,想唱就回家悄悄地唱去!但是,朱買臣只顧自得其樂,照唱不誤——無非是宣泄一下懷才不遇的情緒。但妻子認為:這是羞恥的事情,請求和他離婚。朱買臣笑着説:“我50歲一定能富貴,現在已經快五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等我富貴之後再報答你。”妻子憤怒地説:“像你這種人,終究要餓死在溝壑中,怎能富貴?”朱買臣不能挽留她,只好任憑她離去。

我們再回頭看李白的那首詩,李白説朱買臣的太太很蠢,輕視了朱買臣。下面一句話説“餘亦辭家西入秦”。當年朱買臣50歲的時候到長安去做官,現在李白也要離開家到長安去了——當時唐玄宗召見李白。所以,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很容易想到他的境遇和漢代朱買臣的境遇一樣。也就是説,李白和他當時的老婆關係不好。

李白一生娶了4個老婆,這個老婆是第三任,李白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和老婆的感情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我們回頭看,朱買臣的妻子罵他:像你這種人最後只能餓死在溝中,怎麼能富貴呢?現在我們才知道“蓬蒿人”是罵人的話,是李白妻子常罵李白的話。唐代説人沒有出息就説他是“蓬蒿人”。

由此可以推論,李白在和山東的這個老婆一起生活的時候,受盡了老婆的氣,這個老婆整天在家罵他:你不就是能寫詩嗎?寫詩又不能賣錢。你不就是能喝酒嗎?喝酒不僅不能賣錢,而且要花大把大把的錢。你這種只會喝酒寫詩的人,怎麼能富貴啊?你只不過是一個“蓬蒿人”而已,一輩子到死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不幸的婚姻對每個人都是痛苦的,現在李白有機會逃出來,而且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召見,非常體面,這無疑給了他老婆一個響亮的耳光。所以,他“仰天大笑出門去”,向他的老婆反擊。

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能完全斷定李白的婚姻不幸。再看看這首詩的題目,裏面也有深意。

這首詩的題目是《南陵別兒童入京》。此時李白的小孩,大的兩歲,小的一歲吧。他在山東住的地方和孩子離別,令人疑惑的是:他寫詩給兩三歲的小孩子去告別,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他為什麼不寫給自己的老婆呢?按照唐代人的習慣,這裏應該寫《南陵別妻兒入京》,老婆儘管不識字,但可以講給她聽,可他沒有這樣寫,為什麼?估計他恨他老婆。所以在詩歌中大罵他老婆有眼無珠。這是另外一個證據。李白到了長安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寫給山東家中的詩歌仍然不寫給老婆,而寫給他只有幾歲的小孩。下面這首《寄東魯二稚子》,題目一看就知道,只寄小孩,不寄老婆。詩中説:“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在李白的想象當中,山東的孩子過的簡直就是孤兒的生活。

李白在京,凡寫與家庭有關的詩,都是一個腔調。他有《贈武十七諤》,是贈給一個人的,這個人大概要從長安到山東去。詩裏面有一句:“愛子隔東魯,空悲斷腸猿。”李白只要提到兒女,就很動情。

再看看《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歸空斷腸。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李白總是提到山東的家,但在他的感覺中,這是一個殘缺的家,有孩無父無母。這首詩是送蕭三十一到山東,並讓蕭三十一去看望他的小孩伯禽。

從這些詩可以看出,李白確實不喜歡他的老婆。

平心而論,我們不能去責怪李白的老婆,山東是儒學之邦,魯女當勤苦務實,而李白瘋瘋癲癲,不是邀月狂飲,就是呼嘯山林,兩人能合得來嗎?李白為什麼要在山東成這個家?不得而知。不過可知的是李白自己説過去山東的原因,那是“學劍來山東”,也許成家是順帶的事。這次山東婚變成了李白心中之痛,揮之不去,所以他由恨老婆,也恨起山東的儒生了,特意寫了一首《嘲魯儒》的詩説:“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看來李白真的是受到了不小的刺激,傷不起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lv94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