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李白《江行寄遠》

李白《江行寄遠》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江行寄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江行寄遠》

李白《江行寄遠》

江行寄遠

刳木出吳楚,危槎百餘尺①。

疾風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別時酒猶在②,已為異鄉客。

思君不可得,愁見江水碧。

【註釋】

①《周易》:“割木為舟。”孔穎達《正義》:舟,必用大木刳鑿為之,故云“刳木”也。蕭士贇曰:張騫乘槎,乃刳全木為之,今沅、湘中有此,名為艚船。

②吳均詩:“悲銜別時酒。”

【作品譯文】

高達百尺的樹木,挖空為舟,乘之直航吳楚。

西來的疾風吹動着順水東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遠。

昨天告別時熨在臉上的酒酡紅色還沒有消退,我身已經在千里之外的他鄉。

剛剛離別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綠,平添愁緒。

【賞析】

此詩大約是李白出川時候寫的,估計在三峽下游,已經體驗到了水急浪湧的滋味。有船行如箭的感覺,根據《秋下荊門》的描寫,大約是在春天出的三峽,水流正急速的季節。“別時酒猶在,已為異鄉客。”很好的詮釋了快速旅程的感覺,時空感特別好。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隋時因罪流徙中亞,他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境內),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他在少年時期即“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好遊俠。25歲時,抱着“四方之志”,出川東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天寶初年曾進住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貶去職。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六十二歲病死在當塗縣令李陽冰家。李白幼時,他的父親對他進行過傳統教育,青年時接觸過道士和縱橫家,也受過儒家的影響,思想比較複雜,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但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熱愛祖國山川,同情下層人民,蔑視權貴,但也有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思想。他的詩現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樂府詩約佔四分之一,其代表作為《蜀道難》、《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絕句的聖手。五絕含蓄、深遠,只有王維可以相比;七絕則韻味醇美,音節和諧流暢,感情真率,語言生動,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標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標準,和王昌齡的七絕,被評為有唐三百年的典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lrend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