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李白 >

李白《長相思·其二》賞析與翻譯

李白《長相思·其二》賞析與翻譯

長相思·其二

李白《長相思·其二》賞析與翻譯

李白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註解:

1、趙瑟:相傳古代趙國的人善彈瑟。瑟:絃樂器。

2、鳳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飾鳳凰形狀。

3、蜀琴句:舊注謂蜀琴與司馬相如琴挑故事有關。按:鮑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牀頭”句。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為樂器,故曰蜀桐。”蜀桐實即蜀琴。似古人詩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與司馬相如、卓文君事無關。鴛鴦弦也只是為了強對鳳凰柱。

素:白色的生絹。

譯文:

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花蕊籠罩輕煙,月華如練,我思念着情郎終夜不眠。柱上雕飾鳳凰的趙瑟,我剛剛停奏,心想再彈奏蜀琴,又怕觸動鴛鴦弦。這飽含情意的曲調,可惜無人傳遞,但願它隨着春風,送到遙遠的燕然。憶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邊,當年遞送秋波的雙眼,而今成了流淚的源泉。您若不信賤妾懷思肝腸欲斷,請歸來看看明鏡前我的容顏!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這幾句是説,日色已盡,霧藹升起,月出東方,其白如絹,閨中思婦,思念征夫,愁而難眠;趙瑟初停,蜀琴欲彈,想起當日恩愛夫妻,團圓好合,而今天各一方,久思不歸,何其愁也。第一句寫景,第二句寫景引出情思,三、四句全寫情。情真意切,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評點:

《長相思》的第二首白描了思婦彈琴寄意、借曲傳情、流淚斷腸、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現了思婦對出征愛人的深情懷念。

全詩以春花起興。頭兩句只有十四個字,卻意境無窮:日色將盡,花朵中彷彿蒸騰着縷縷幽煙。黃昏過後,晚月升起,女主人公對月凝思,心緒不平,難以入睡。

三、四句對仗工整,用琴瑟的聲音表達相思之情。“趙瑟”與“蜀琴”相對,古代趙國婦女善於鼓瑟,故稱瑟為趙瑟;蜀中有桐木適宜做琴,故稱琴為蜀琴。據傳,司馬相如曾用蜀琴挑逗卓文君。“鳳凰柱”與“鴛鴦弦”相對,因為鳳凰和鴛鴦都是成雙成對的.,是男女愛情的象徵。這兩句暗示出女主人公對愛人的思念。

五、六句續寫上文,寫女主人公想將滿心的相思寄託在婉轉的曲子中,由春風帶給遠方的愛人。但她不知道春風能否帶去她的情意,於是發出“憶君迢迢隔青天”的感歎。而她昔日那對顧盼生輝的“橫波目”也變成了今日的“流淚泉”,説明兩個人分開後女主人公經常暗自哭泣。

結尾兩句中,女主人公嬌憨地説:“如果你不信我為你思斷肝腸,那等你回來看看我鏡子中的憔悴容顏就知道了。”其天真、頑皮的樣子被詩人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倍加愛憐和心痛。

本詩弄琴託情,望月起思,纏綿動人,和“人比黃花瘦”的感歎有異曲同工之妙。

賞析:

以春花春風起興,寫女思男。望月懷思,撫琴寄情,憶君懷君,悱惻纏綿。真有“人比黃花瘦”之歎。

這兩首詩,在《李太白詩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寫時地迥異,格調也截然不同,實為風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輯為先後,看起來似乎是一對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實不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libai/jvmm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