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1

陳冬枝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背景分析。

“旅夜書懷”顧名思義就是旅途中夜裏寫下的抒發自己情感的詩。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四月嚴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渝洲、忠州時寫下的。當時的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沒有着落,又行無定蹤,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他的這種心情。

二、誦讀提示。

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首詩?先看一遍,整體感知後,讓學生指出。——緩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書“懷”,有感而生。快感乎?否!從哪裏可以看出?讓學生再細作分析。

這首詩是感歎身世之作。前一層寫旅夜風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為下文抒懷作鋪墊,應當讀得緩慢一些。後一層直抒胸臆,飄泊四方,居無定所,要讀出壓抑感。

三、詩歌內容分析。

1、開頭四句寫了怎樣的景?如何來描寫的詩人的旅夜處境和感受?

寫“旅夜”;岸上有細草微風,江上只有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原野,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也彷彿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着江水的流動而浮蕩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湧,用“星垂”來描寫原野的廣闊,用“月湧”來形容大江的東流,形象而細緻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廣闊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見出原野的廣闊。而大江中有“月湧”,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動;也只因江水的流動,才能感到“月湧”。“星垂”、“月湧”是以細膩稱闊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個宏闊非凡寧靜孤寂的江邊夜境。

2、後四句書怎樣的“懷”?

“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説“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説“官應老病休”,詩人辭去官職,並非因老而多病,什麼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説出。説“應”當,本是不應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

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這跟他剛離成都時寫的“萬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去蜀》)語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結,鮮明深刻地傳達了詩人深沉的感慨。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一沙鷗”照應“獨夜舟”,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3、藝術特色。A、寓情於景B、直抒胸臆。

全詩風格沉鬱、感情激越,形象鮮明、境界宏闊,表現出詩人“老來漸於詩律細”的藝術成就。

四、練習提升。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前兩聯對仗工整,由遠及近,由下及上,描繪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廣闊立體的月夜畫面。

B.此詩寫了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景的雄渾闊大襯出了詩人的孤苦憐仃。

C.後兩聯含蓄地寫出詩人的不幸與當時的處境,吐露出詩人不得志的牢騷與失意悲涼之情。

D.尾聯,詩人用設問的方式引出自己的處境:像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四處漂泊。

(答案A.應是“由近及遠,由上及下”。首聯與頷聯之間是由近及遠。頷聯的上聯與下聯之間是由上及下。)

五、對比拓展。

對比賞析:杜甫的《旅夜書懷》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旅夜書懷

李白杜甫

渡遠荊門外,細草微風岸,

來從楚國遊。危檣獨夜舟。

山隨平野盡,星垂平野闊,

江入大荒流。月湧大江流。

月下飛天鏡,名豈文章著?

雲生結海樓。官應老病休。

仍憐故鄉水,飄飄何所以,

萬里送行舟。天地一沙鷗。

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有哪些?

(1)都在長江上揚帆而下,只不過李白是在出蜀之後,於湖北省宜都縣西北作的這首詩。杜甫是在今重慶市忠縣至雲陽縣途中作的這首詩;(2)都為五律,不僅韻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僅四十餘字的一首詩裏,相同的詞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這兩首詩的氣象都十分開闊,藝術表現手法較為自然。兩詩的前後結構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由近展遠,由狹而闊,大江,大地,星月,繁複的立體空間景象,映入胸懷。兩詩的結句雖以“低調”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現出遼遠時空,令人作無窮無盡的遐想。

這兩首詩的不同點在哪裏?

(1)李白寫《渡荊門送別》是青年時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遊歷時而作。《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辭去了幕僚的職務,帶家眷離開成都,經渝州(今重慶)乘船到雲陽縣雲安鎮途中而作。兩詩相差的年代剛好40年;(2)心境不一樣,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開闊,,神蕩胸襟,豁然開朗,興奮喜悦之情,言於溢表。舉目從沒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藍天之間,成了渺渺的一線。李白的詩裏,只有對壯闊山河的感歎和思鄉的情懷,而沒有人生風雨歷程的傷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樣,蹇途人生,時運不濟,顛沛流離,窮困纏身。恰又

辭官飄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蒼涼。在靜靜的夜裏,在悽悽的江上,杜甫獨自一人守着孤舟,多麼悲涼和孤獨!“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這開闊的場景更襯托了杜甫的這種悲涼和孤獨。李白詩的畫面固然是一種令人遙想的大畫面,是很美的,但杜甫這首詩卻能深入到欣賞者的`情感的內部,刺激欣賞者的心靈,一種對杜甫生活處境的同情和感歎油然而生。

李杜之間的情宜甚深,特別是杜甫,多次做詩懷念李白。對李白的詩,杜甫更是稱頌,説“白也詩無敵”。李白的詩在前,杜甫的詩在後,兩詩的畫面又這樣接近。在藝術上,杜甫的《旅夜書懷》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的影響呢?或者説《旅夜書懷》模仿了《渡荊門送別》呢?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2

一、提問導入:

(展示1)請同學們回憶幾首詩。

望嶽------杜甫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師:這些是誰的詩句啊?

(學生)杜甫

師:杜甫才華橫溢,有着遠大抱負,憂國憂民,卻一生坎坷,窮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濟生活,最後甚至以船為家,四處漂泊。“自古文章憎命達”,正因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民間,關注自己的內心。寫出了“光焰萬丈長”的詩歌。(展示2—杜甫晚年的圖象)這兩幅圖片就是他晚年鬱郁不得志的寫照。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杜甫,走進他的《旅夜書懷》(展示3—詩題),來體會詩人宦遊疲倦、漂泊孤苦之情。

二、(展示4—學習目標)

三、請聽課文朗讀,注意字音、節奏(展示5),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鑑賞詩歌

師:(重點知識回顧)鑑賞詩歌時,我們常説(展示6)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即)

--知人知世據意推志(展示)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即抓住)

--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展示7)“旅夜書懷”顧名思義指在旅途的夜晚寫下抒發情感的詩。

(展示8—“旅”字)(展示9)1、通過“旅”字看背景(請你來看看———指一名學生讀)(展示10—背景介紹)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的春天攜家人自閬州折回成都,入嚴武幕。本來有這位好朋友的幫助,他滿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卻不料嚴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乘舟東下,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於九月到達雲安(四川雲陽)。《旅夜書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寫的。這一年,杜甫已滿53歲,杜甫的思想: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風痺,不時發作。兩年前,當安史之亂初平時,他曾有返回長安或洛陽的打算,但因地方軍閥乘機作亂及其他原因未能如願。這回嚴武之死,他決心離開四川,轉作瀟湘之遊,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時才是個盡頭。這首詩就集中的表現了他這種心情。

師:那麼作者在旅途的夜晚看到了什麼景物?(展示11—“夜”字)

(展示12)2、通過“夜”字察實景(齊讀找找景物)

(展示13提示: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吟誦詩歌、抓住意象、發揮想象與聯想、置身意境、領悟情感)(要求我們)

(展示14)夜:指作者寫作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夜晚

詩句有: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思考:首先首聯頷聯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這些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意境:如孤寂冷清、雄渾壯闊、慷慨悲壯、恬淡自然等),抒發作者什麼情感?(可以從這幾個詞中選取)

(小組討論)

(展示15)景物:細草、微風、闊岸、危檣、孤夜、獨舟。畫面: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裏飄搖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檣和孤獨的小舟對抗着漫漫長夜。

意境:寂靜淒冷

借景抒發了漂泊無依、孤獨寂寞之情

師:由近處、下處的細草、危檣寫到遠處、上處的星野江月(板書)

(展示16)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景物:星,低垂。平野、遼闊無邊。

月:湧動的月影。江浩蕩的大江。

畫面:星空低垂更能襯托着原野的遼闊無邊,一輪明月映照在水中,月影隨着江水的流動而浮蕩着。

把我們帶入雄渾闊大的意境,

(板書)反襯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感情——以樂景寫哀情

師:注意鑑賞方法我們是通過捕捉意象來感受意境,體會情感。

師:(展示17)那麼作者在這樣一個風霜月白、孤寂無眠的孤舟之上會產生怎樣的情思呢?

(展示18)3,通過“書懷”悟實情

(展示19):

①頸聯寫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詩人後半生的生

活,那麼“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生答出後點擊明確)

明確:

“名聲”不是因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為”老病”而休的。

②詩人名滿天下,是因為什麼?(學生答出後點擊明確)

明確:韓愈寫詩説: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決非過譽之詞.

③那麼作者為什麼還要這樣説“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呢?

(提示:請結合背景討論)師補充:

(指一生答)

(學生答後)明確:(展示20)作者直抒胸臆地説我的名聲是因為文章而顯著,做官應該做到年老多病而退休。從《望嶽》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可以看出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這種理想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雖年老多病但休官是因為被排擠。這裏説反話,其實內心希望“因建功立業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現在受排擠被迫辭官”。這句話揭示了杜甫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政治失意。

(展示21)尾聯中詩人自況,以什麼自況的呢?

(生答)沙鷗

“飄飄”——有一種自傷漂泊之感,然後又以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作比.

(藝術手法:)上運用了對比、直抒胸臆。

天地與沙形成對比,直抒胸臆地將自己比成沙鷗。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課文題目瞭解了詩歌內容(展示22)

(1、通過“旅”字看背景2、通過“夜”字察實景3、通過“抒懷”悟實情)

感受了全詩由近到遠,由下到上,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反襯(以樂景襯哀情),直抒胸臆,比喻、對比等藝術特色。

(學生自由讀背——指一生背,齊背)

(展示23)

六、延伸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從體裁看,這首詩是格律詩中的(5)言律詩,它由4聯8句組成,每聯都有特定的稱謂;這首詩的對仗聯有(頷聯和頸聯)。

2這首詩描寫了失落的孤雁叫喚、追趕雁羣的形象,其形可憫,其志可嘉。以第二或第四聯為例,分析其手法與藝術效果。

明確:頷聯用了反襯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單影隻,“萬重雲”形容道路遼遠,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突出了孤雁的執著與勇敢。

尾聯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以野鴨的平庸鳴噪突出了孤雁的高遠追求。也可以説,使用了襯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羣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鴨們卻全然不顧,它們紛紛鳴噪不停、自得其樂。表現了杜甫對一些俗客庸夫的厭惡。

(全詩通過孤雁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傳遞出亂離漂泊中失羣者的痛苦心情。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有不屑與“鳴噪自紛紛”的野鴨為伍,寧願孤獨追尋的高遠志向)

杜甫《旅夜書懷》教學設計3

【學習要求】

1.學習詩歌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2.體會詩人孤苦寂寞、飄泊無依的感情。

3.欣賞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學習重難點】學習詩歌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學時安排】1學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學習

(一)學法指導:

1.藉助工具書和書下註解,疏通字詞,在此基礎上反覆誦讀,感知全詩,背誦詩歌。

2.瞭解詩歌創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蹟,仔細閲讀全詩,找出文中寫景的意象,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

(二)嘗試練習

1.生字(給加點字注音)

⑴危檣(qiáng)⑵月湧(yǒng)⑶沙鷗(ōu)⑷何所似(sì)

2.詞語(解釋詞語)

⑴旅夜:旅途的夜晚

⑵危檣:高高的桅杆

⑶月湧:月光映着奔流洶湧的長江

⑷飄飄:漂泊

3.填空

⑴本詩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為所擔任的官職又被稱為杜拾遺、杜工部。

⑵本詩作者的詩歌大多涉及社會不安、人民疾苦,在他的詩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轉衰的演變,因此他的詩歌又被稱為“詩史”。他以律詩、古體詩見長,詩歌風格沉鬱頓挫。和李白並稱“李杜”,被後人尊為“詩聖”。

⑶本詩寫於詩人(年齡段),此時作者正離開四川順流東下。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壯闊的自然之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寫出原句),在這樣的壯景之下卻反襯出了詩人孤寂與渺小。作者希望一生聲名是由功業鑄就,而非文章,但無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擠。對於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天地間一沙鷗一樣。

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運用了比喻(修辭)。

詩歌中寫近景的句子是“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4.聯繫書下註解,嘗試把詩歌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微風輕輕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細草,深夜江邊,泊着桅杆高聳的孤舟。

原野遼闊,天邊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滾湧,才見大江奔流。

我的名氣,難道是因為文章著稱?年老體弱,想必我為官也該罷休。

唉,我這飄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間一隻孤苦沙鷗。

二、課堂探究

(一)問題探究

1.“旅夜”、“書懷”分別和詩中的哪些詩句對應?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來“書懷”的?

答:旅夜對應前四句;書懷對應後四句。細草、微風、危檣、星垂、月湧

2.首聯寫出這些意象的什麼特點?它有什麼深意?

答:(1)渺小、孤寂。(2)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寫詩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頷聯突出意象的什麼特點?景物描寫對錶現詩人處境有什麼作用?詩人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答:(1)雄渾闊大(2)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悽苦的的心情。(3)樂景寫哀情

4.頸聯運用了什麼句式?它的本意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反問句。本意為:名聲不應該因為文章而顯著,做官只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辭職。其言外意為:名聲應該因為大濟天下而顯著,做官不應該因為被排擠而被辭。(2)委婉的寫出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5.尾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1)比喻、反襯將自己比成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用廣闊天地反襯沙鷗的渺小,也表達了自己的孤獨無依的悽苦之情。

(二)課堂檢測

1.杜甫的《旅夜書懷》是(A)

A.詠懷詩B.山水詩C.記行詩D.旅遊詩

2.對《旅夜書懷》一詩的分析不當的一項是:(B)

A.首聯寫近景,這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於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頷聯寫遠景:星空低垂,大江奔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寫出詩人喜悦之情。

C.詩的後半是“書懷”。“官應老病休”,這是反話,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因為被排擠。這裏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最後兩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3.下列對杜甫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創作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現實,因此其詩被後人稱為“詩史”。

B.杜甫的三吏、三別全面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對社會造成的破壞。

C.在詩歌藝術方面,杜甫把從《楚辭》以來得現實主義傳統推向了高峯。

D.杜甫在詩歌創作方面對後世影響極大,後世文人把他和李白並稱。李白是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

4.對《旅夜書懷》一詩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

A.“細草微風岸”是近景描寫。

B.創作這首詩歌時,杜甫仍陷於被安史叛軍佔據的長安,看到山河依舊卻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目艾涼,他發出了沉重的感慨。

C.“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杜甫詩歌飄逸奔放的藝術風格。

D.最後作者用沙鷗表現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5.下列對尾聯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B)

A.此聯意思:飄然一身究竟像是什麼?就像茫茫天地之間一隻小小的沙鷗。

B.此聯中的“一沙鷗”和“細草”相呼應,首尾相顧。

C.此聯為自問自答,便詩人老懷悲涼之狀愈加突出。

D.這一聯借景抒情,借沙鷗形象,表現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感傷。

(三)歸納總結

1.中心主旨:本詩通過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暮年天涯飄泊,孤苦淒涼的悽苦之情。

2.藝術特色

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中間兩聯,對仗工整,講究格律。

(四)課後鞏固

1.下列對“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理解錯誤的一項是(D)

A.這句營造了一種淒涼孤寂的意境,是作者孤獨傷感傷之情的外化。

B.從詩人對細草微風的感知中,可以感知到詩人夜愁不寐的形象。

C.這句暗喻自己像小草一樣渺小,像孤舟一樣孤寂。

D.這句描寫的景物具有一種清新自然的特點。

2.下列對“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理解錯誤的一項是(B)

A.這聯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詩人以此反襯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達出悽苦之情。

B.此聯寫遠景,雄渾闊大,折射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喜悦的心情。

C.詩句中“垂”“湧”兩字分別襯托出平原的寬闊和江水浩蕩之勢,用詞極為精當。

D.這兩句寫景,既表現了雄渾闊大的意境,更襯托了詩人的孤寂與渺小。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A)

A.前兩聯對仗工整,由遠及近,由下及上,描繪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廣闊立體的月夜畫面。

B.此詩寫了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和燦爛的星月。景的雄渾闊大襯出了詩人的孤苦伶仃。C.後兩聯含蓄的寫出了詩人的不幸與當時的處境,吐露出詩人不得志的牢騷與失意悲涼之情。

D.尾聯,詩人用設問的方式引出自己的處境:像天地間一沙鷗,四處漂泊。

4.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寫了“名著”、“官休”兩事,概括了詩人後半生的生活,如何理解這兩句的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這是正話反説。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願。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説“應”當,本是不應當,這就表現出詩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5.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從中看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答:詩人運用了比喻手法表現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詩人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飄然一身像個什麼呢?不過像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這一聯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單與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一沙鷗”照應“獨夜舟”,對比鮮明,比喻貼切。從中看出詩人晚年飄零、孤獨、寂寥的形象。

(五)拓展提高

在歷代詩評家眼裏,《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與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認為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這兩聯名句在寫景方面有着怎樣的共同點?

答:①這兩聯詩都表現了天高地遠,水天一色的壯闊之景。②"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聯,上句寫夜空浩瀚,星辰高懸,由岸邊望去曠野開闊。一個"垂"字,便將天地的距離拉開了,詩人隻身一人的孤獨感也由此增強。下句寫月光傾灑,大江奔流,月影隨水起伏。一個"湧"字,便將動盪沉浮的意境表現出來,詩人漂泊無依,心緒難平的情感也顯露出來。通過這兩句的描寫,塑造了一個長夜難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只是較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徵,客觀地表現出邊塞景色的壯美,未能注入詩人的主觀情感與生命體驗,所以王詩的兩句不如杜詩。(若認為王詩的兩句強於杜詩亦可,但須合理闡釋與紮實論證。)

三、資料索引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就開始出現廣義五律,武週年代沈佺期、宋之問定型狹義七律,其成熟於中晚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七言句,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廣義律詩允許失粘,狹義律詩不允許失粘。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vz88w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