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岑參 >

岑參簡介及代表作

岑參簡介及代表作

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因此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下面是這位著名的詩人岑參作者簡介及作品欣賞,歡迎大家閲讀。

岑參簡介及代表作

岑參簡介

岑參(cén shēn)(約715-770),祖籍南陽(今屬河南),後徙居江陵(今屬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後人因稱“岑嘉州”。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岑參作者的生平

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基礎。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敍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遊,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家世背景

岑參於開元三年(715年)生於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於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歷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只能從兄受學,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晉州刺史,他隨父居晉州。父死後,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不久又移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里潁陽鎮)。嵩陽、潁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峯所在地,東峯太室在嵩陽,西峯少室在潁陽,兩室相距七十里,岑參在這兩地都結有草堂。嵩高為五嶽之一,奇峯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新奇雋永的詩風。他早期的作品淡遠多於沉雄。出塞以後,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敍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遊,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岑參的代表作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脱。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3、《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4、《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旁青草長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

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阪通單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5、《和賈舍人早朝》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户,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6、《北庭貽宗學士道別》

萬事不可料,歎君在軍中。

讀書破萬卷,何事來從戎。

曾逐李輕車,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崑崙東。

兩度皆破胡,朝廷輕戰功。

十年只一命,萬里如飄蓬。

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

忽來輪台下,相見披心胸。

飲酒對春草,彈棋聞夜鍾。

今且還龜茲,臂上懸角弓。

平沙向旅館,匹馬隨飛鴻。

孤城倚大磧,海氣迎邊空。

四月猶自寒,天山雪濛濛。

君有賢主將,何謂泣途窮。

時來整六翮,一舉凌蒼穹。

7、《失題》

帝鄉北近日,瀘口南連蠻。

何當遇長房,縮地到京關。

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與百勞,一西復一東。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時同。

知己悵難遇,良朋非易逢。

憐君心相親,與我家又通。

言笑日無度,書札凡幾封。

湛湛萬頃陂,森森千丈鬆。

不知有機巧,無事幹心胸。

滿堂皆酒徒,豈復羨王公。

早年抱將略,累歲依幕中。

昨者從淮西,歸來奏邊功。

承恩長樂殿,醉出明光宮。

逆旅悲寒蟬,客夢驚飛鴻。

發家見春草,卻去聞秋風。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務功業,當須激深衷。

別後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9、《送祁樂歸河東》

祁樂後來秀,挺身出河東。

往年詣驪山,獻賦温泉宮。

天子不召見,揮鞭遂從戎。

前月還長安,囊中金已空。

有時忽乘興,畫出江上峯。

牀頭蒼梧雲,簾下天台鬆。

忽如高堂上,颯颯生清風。

五月火雲屯,氣燒天地紅。

鳥且不敢飛,子行如轉蓬。

少華與首陽,隔河勢爭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滿關中。

置酒灞亭別,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時,為謝五老翁。

10、《範公叢竹歌》

世人見竹不解愛,知君種竹府城內。

此君託根幸得地,種來幾時聞已大。

盛暑翛翛叢色寒,閒宵槭槭葉聲幹。

能清案牘簾下見,宜對琴書窗外看。

為君成陰將蔽日,迸筍穿階踏還出。

守節偏凌御史霜,虛心願比郎官筆。

君莫愛南山松樹枝,竹色四時也不移。

寒天草木黃落盡,猶自青青君始知。

11、《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

將門子弟君獨賢,一從受命常在邊。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間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歸來見者誰不羨。

篋中賜衣十重餘,案上軍書十二卷。

看君謀智若有神,愛君詞句皆清新。

澄湖萬頃深見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雲中昨夜使星動,西門驛樓出相送。

玉瓶素蟻臘酒香,金鞭白馬紫遊韁。

花門南,燕支北,張掖城頭雲正黑,

送君一去天外憶。

12、《終南山雙峯草堂作》

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晝還草堂卧,但與雙峯對。

興來恣佳遊,事愜符勝概。

着書高窗下,日夕見城內。

曩為世人誤,遂負平生愛。

久與林壑辭,及來鬆杉大。

偶茲近精廬,屢得名僧會。

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崖口上新月,石門破蒼靄。

色向羣木深,光搖一潭碎。

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瀨。

勝事猶可追,斯人邈千載。

岑參名言名句

1、四月猶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賢主將,何謂泣途窮。

2、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

3、能含古人曲,遞與今人傳。知音難再逢,惜君方老年。

4、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5、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長鞭。置酒聊相送,青門一醉眠。

6、不憂網與釣,幸得免為魚,且願充文字,登君尺素書。

7、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飛。心知別君後,開口笑應稀。

8、山驛秋雲冷,江帆暮雨低。憐君不解説,相憶在書題。

9、遠峯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10、分明峯頭樹,倒插秋江底。

11、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12、風頭如刀面如割。

1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14、水雲低錦席,岸柳拂金盤。日暮舟中散,都人夾道看。

15、夜宿月近人,朝行雲滿車。

個人成就

詩歌文學

岑參歿後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遺文,請杜確編成《岑嘉州詩集》8卷,是為岑詩編集之始。到宋代,演變為8卷、7卷、10卷三種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傳。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變而來;而《全唐詩》4卷本,則似由宋刊8卷本演變而來。今人陳鐵民、侯忠義參校過多種版本,作《岑參集校注》。

邊塞詩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裏,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裏,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裏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代表作之一。《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也是寫唐軍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説是和前兩詩鼎足而三的傑作。

岑參還有不少描繪西北邊塞奇異景色的詩篇。像《火山雲歌送別》以及《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更充滿奇情異采。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他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了將士們勇往直前、轉戰沙場雪海的壯烈場面。“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將士們奮不顧身,充滿了忠勇愛國的精神。又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詩人描繪將士們在風雪中緊張的戰前行軍:“將軍金甲夜不脱,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岑參也揭露了軍營生活中苦樂不均的現象。他在《玉門關蓋將軍歌》中描寫邊疆大將的生活是“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鏜亂點野酡酥。紫紱金章左右趨,問着即是蒼頭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卻是“戰士常苦飢,糗糧不相繼”。岑參敍寫了祖國西陲的壯麗山川等,對千變萬化的邊疆景色,給以生動誇張的藝術描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邊塞風雪,卻給人以春意無邊的感覺。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愛國詩人陸游曾稱讚説,“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天寶後期,唐帝國內政已極腐敗,但在安西邊塞,兵力依然相當強大。岑參天寶十三載寫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一詩就曾經描寫了當時唐軍的聲威:“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髮生。岑參的邊塞詩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產生的'。因而成為邊塞詩派的代表。

山水詩

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歎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説“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

風格轉變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歎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衞》、《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捲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輪台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

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藝術特色

(一)生平:兩度出塞深入西北邊疆促使他成為了邊塞詩人,成就了他的邊塞詩歌。

(二)岑參詩的內容:岑參的詩歌較為集中於邊塞題材,西域的奇麗風光,少數民族的奇風異俗涉入了他的筆端,拓展了邊塞詩的內容。

(三)岑參詩歌藝術特色:奇情壯麗,節奏多變。風格壯偉恣肆,富於浪漫氣息。感情真摯自然,一氣流注。尤擅於七言歌行。

(四)高岑較異:同:詩的形式,以七言為主;詩的內容,注重戰爭,邊塞當題材;詩的風格,豪邁雄壯。異:高詩多夾敍夾議,直抒胸臆;岑詩則長於描寫,多寓情於景。高詩渾樸質實,岑詩瑰麗峭拔。高詩豪邁中給人以深沉,岑詩雄壯中具有俊逸。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岑參的創造性要比高適突出得多,這主要體現在想象豐富,充滿奇情異采,更富於藝術個性。

岑參詩賞析

過磧

岑參

黃沙磧裏客行迷,

四望雲天直下低。

為言地盡天還盡,

行到安西更向西。

鑑賞

首句黃沙磧裏客行迷,是寫置身於荒漠中,不僅前路迷茫,心情迷惘,句中的這個迷字,與作者的另一首《宿鐵關西館》詩鄉遙夢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來看,可能還含有回首萬里、歸路亦迷的意思在內。下面一句四望雲天直下低,就回應這一句,描寫在廣闊無限的沙漠中,四面遠望,天地相接,雲天低迷,而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這個低,雖屬視官的錯覺,卻是望中的實感。岑參所寫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別鮮明、強烈的感受。詩的第三句為言地盡天還盡,又直承這第二句。正因遠望中雲天四垂,低與地連,所以進而覺得地到了盡頭,天也到了盡頭。

地盡、天低重述了這一過磧時由直覺產生的印象。

詩的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開詩筆,另拓詩境,表現天地本自無邊無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過了大漠還在向西方延伸,以見天地之末盡。

詩寫詩人在一望無際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時,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覺中構成的印象、內心處觸發的感受。岑參的邊塞詩,常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這首絕句中所寫的雲天直下低、地盡天還盡,也帶有誇張色彩。這種誇張,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現了詩人在那樣一個獨特環境中所看到的獨特景色、所產生的獨特感受。

岑參所寫,則大都是實地見聞、親身感受,以不同於一般邊塞詩的面目出現,奇葩獨放,異境別開,使人眼目為之一新。

《春夢》

岑參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

賞析

俗語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思骨肉,念朋友,懷家鄉,憶舊遊,往往形於夢寐。這麼一件人人都會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經過詩人們的藝術處理,就會成為動人的形象,能夠更深刻和真摯地表達出內心所藴藏的感情,使讀者感到親切和喜愛。岑參這首詩,就是寫夢而很成功的作品。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夢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春回大地,風入洞房,該是春色已滿人間了吧,可是深居內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彷彿春天是一下子出現了似的。季節的更換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動,尤其當寒冷蕭索的冬天轉到晴和美麗的春天的時候。面對這美好的季節,怎麼能不懷念在遠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漢語中,美人這個詞,含義比現代漢語寬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麗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詩中,大概是指離別的愛侶,但是男是女,就無從坐實了。因為詩人既可以寫自己之夢,那麼,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寫夢。那麼,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這是無須深究的。總之,是在春風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濱的美人,相距既遠,相會自難,所以更加思念了。

後兩句寫思後之夢。由於白天的懷想,所以夜眠洞房,因憶成夢。在枕上雖只片刻功夫,而在夢中卻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濱)的數千里路程了。用“片時”,正是為了和“數千裏”互相對襯。這兩句既寫出了夢中的迷離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換句話説,是用時間的速度和空間的廣度,來顯示感情的強度和深度。(宋晏幾道《蝶戀花》雲:“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即從此詩化出。)在醒時多年無法做到的事,在夢中片時就實現了,雖嫌迷離,終覺美好。誰沒有這種生活經驗呢?詩人在這裏給予了動人的再現。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颳風而來,“北風捲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註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悦與温暖,着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户,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着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脱”,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着”。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着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着眼這幾句,誰説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讚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説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儘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儘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峯迴,行人消失在雪地裏,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着“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捨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鋭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着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迴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censhen/mmwn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