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手抄報 >

正是少年讀書時手抄報素材

正是少年讀書時手抄報素材

書越來越多,可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為了提升大家的讀書興趣,一些組織開展了讀書手抄報的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是少年讀書時手抄報,希望大家能喜歡!

正是少年讀書時手抄報素材

關於讀書的標語

1、文墨之香飄滿常春的心海,激情歲月徜徉經典的殿堂

2、厚積薄發,用書籍點亮人生;噴薄欲出,讓感動溢滿校園

3、和聲細語顯淑女氣質;謙恭禮讓展紳士風度

4、春風拂面書香來,桃李潤雨花自開。

5、讀好書增長才幹,創新業勇攀高峯。

6、把一頁書好好地消化,勝過匆匆地閲讀一本書。

7、倡導讀書風尚,爭做文明學生,構建和諧校園。

8、讀好書,做好人,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做人。

9、讀書,開拓視野;讀書,淨化心靈;讀書,伴我成長。

10、讀書,使我心明眼亮;讀書,讓我充滿理想。

11、讀書吧,它會使我們插上理想的翅膀。

12、讀書的態度決定人生的走向,讀書的厚度改變人生的高度。

13、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讓我們與書為伴吧!

14、讀書節,來讀書,多讀好書,不會輸。

名人讀書的故事:牛頓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鬥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裏。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裏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裏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裏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裏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着種種記號,心裏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説:“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裏後,舅舅竭力勸説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名人餘秋雨的讀書故事

餘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國文脈》叢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書中對中國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認識,讓許多人追捧。可你們知道嗎,這與餘秋雨先生的幼年讀書時光有密切的關係。

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裏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裏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餘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餘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小學。小學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書。餘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説:“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餘秋雨11歲的時候,為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區。餘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

中學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後來,餘秋雨到處打聽,終於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餘秋雨在晚飯後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當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餘秋雨只能在那裏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為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飢似渴的閲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正是少年時那段艱辛的閲讀時光,為他今後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餘秋雨的《長者》一文中,我們還看到了餘秋雨在年輕時發憤讀書的情景。1975年世事紛擾,29歲的餘秋雨因肝炎回鄉下養病,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間的一個蔣經國的圖書室,專心閲讀了當時很難找到的《古今圖書集成》《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書。這簡直是上天的一個有意的成全,也使得餘秋雨像金庸筆下的人物,僅有高人指點還不夠,還讓他在某山某洞中獲得某種“武功祕笈”。這次閲讀對餘秋雨無疑是重要的,因為這正好和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張可的指導互為補充,形成雙翼:張可指導他接觸西方文化,這次他卻走進了浩瀚的中國歷史。

關於讀書的方法,餘秋雨有一個著名的“畏友”論:“應該着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閲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閲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裏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關於讀書的作文:讀書,真好

從小,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它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閃爍着職位的光芒。書是我們最好的無聲老師,雖然它一直默默無聞,可是它作出的貢獻遠遠超出我們。它給了我們很多知識的道理,書不但是開闊視野,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知識的萬能的鑰匙,帶我們不斷攀登科學的高峯;熱切是我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煩惱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了只的海洋。這個世界也不是有一些呆板的東西,水能預料到這裏也有鳥語花香,使人心曠神怡,的確是我一個釋放自我的好空間。我的煩惱頓時被拋得九霄雲外。

高興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另一個世界,這裏有一些名勝古蹟,有名揚中外的萬里長城、名不虛傳的長江三峽,名滿天下的桂林山水。讓我盡情流露自己的風采,將心中的感情融合在無窮無盡的風情之中。

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遊理性世界,領略大自然風光,瞭解大自然奧祕,它能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用它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讀書,充實了我的生活,使我活得更精彩,使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讀書,給我帶了莫大的樂趣,每當翻開書,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湧出一種感覺:讀書,真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shouchaobao/2md03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