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2017小學一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2017小學一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又是一年清明到了。我們緬懷先烈英雄的故事,熱淚盈眶,祭奠英魂。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小學一年級清明節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2017小學一年級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的下起了雨。雨後的空氣變得清新,變得有些淒涼,更讓這個特別的節日顯示出特有的韻味。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清明節,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習俗。

前幾天,爸爸去給爺爺奶奶掃墓。看到墓地的景象,真是令人感到驚歎!隨處可見一堆堆燒過的紙的廢墟,空中飄着燒過的灰,味道還很嗆鼻子。我覺得這種燒紙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污染了環境。我們應該停止這種行為,大家可以給死去的人送上一束鮮花,表示我們真誠的哀思。這才是最文明、最正確的行為。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望着人民英雄紀念碑,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烈士們為保衞祖國而犧牲的場景。黃繼光爬着衝向火力點,身上的血都流盡了,他是靠什麼力量堅定的站起來,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的槍口。狼牙山五壯士為了祖國,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跳下了懸崖。還有我們身邊最近的劉英俊,他勇攔驚馬的故事令同學們為之動容。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的事蹟,令人留念;令人悲歎;令人振奮。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不忘自己已故的家人,不忘那些為了今天而奮鬥的英雄們。也讓我們延續他們勇敢、愛國的精神。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永不停歇,永垂不朽。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剛起來,就看到外面煙雨迷濛。我從窗户往下看,有一家店門口,排着長長的隊伍。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那家店是賣什麼的呀,怎麼這麼多人排隊啊?”“他們是賣青糰子的,吃青糰子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媽媽回答道。“哦,我知道了,媽媽,我想試試做青糰子好嗎?”“好的。”媽媽和我向樓下那家店的阿姨要了一些米粉和豆沙餡。其實,這些米粉就是米粉加了一點野菜汁才變綠的。

我和媽媽來到廚房,先洗了個手,然後把袖子卷高,然後才做起了青糰子。我先把那些米粉分成五個粉團,因為媽媽以前做過,所以我就去請教媽媽該怎麼做。媽媽給我做了個示範:她拿起其中一個我掰開的粉團,然後沾了點水塗到粉團上,就開始揉這個粉團,直到把它揉成一個圓為止,然後又用手指朝粉團的中間搓了一下,搓出了一個洞,再把這個洞逐漸擴大,然後用勺子勺了一勺豆沙餡,把豆沙餡放到那個地方,再把那個口子合攏,再搓成圓,一個青糰子就做好了。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個我事先掰開的粉團,把它揉成圓,原本以為很簡單,但粉團很軟,一揉就扁了,一點也不聽話,媽媽説:“你不能把手攤平了揉,要把手拱起來揉,這樣子才可以揉的圓啊!”我照着媽媽的話把手拱起來,果然,這個青糰子很聽話得變圓了。接着,我用手指在粉團的中間搓了一個洞,把豆沙餡放進去,但是,放進去簡單,要把它合攏可就難了。不管我怎麼弄,它都有一點豆沙餡露在外面,把這裏的豆沙餡弄進去了,另一邊的豆沙餡又出來了。我無可奈何,只好又去求助於媽媽。媽媽説:“你不能用露出來的豆沙餡附近的米粉來填補,要拿離豆沙餡遠的米粉來填補才可以啊!”聽了媽媽的話,我用露出來的豆沙餡對面的米粉,取下一小塊來填補露出的豆沙餡,果然,沒有再露出來的豆沙餡了。就這樣,一個青糰子做完了。有了上次的經驗,接下來的青糰子我做起來簡單多了,不一會兒,就做完了。

媽媽把荷葉撕成一片一片的放在蒸鍋裏,然後又把青糰子一個一個放在上面,開始蒸了起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媽媽把鍋蓋拿開,香氣撲鼻,我和媽媽各拿起一個放在嘴裏嘗,“嗯,真好吃!”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説道。

做青糰子不僅好玩,而且好吃,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繼續做。

清明節的'日期在公曆中並不是固定的,比如:2009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4日,2010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5日。它是為了祭祀祖先,自然在這一天,人們便要去掃墓,俗稱“上墳”。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朗。吃過午飯後,我和爸爸帶着紙錢和金元寶,騎着電動車來到郊區的墓地。一路上,車奔馳着,風呼嘯着,好似那墓地上死去人的靈魂要掙脱出那個牢籠。風中的沙,進了我的眼,我顧不得去揉它,唯恐從這疾馳的車上掉下來。此時的我很煩躁,我寧願在家寫作業,也不願去這不知何時才能到的墓地。我無聊地看着兩旁。這時,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前,好像一張張可愛的娃娃臉在向我微笑。心,隨着這燦爛的黃色而不知不覺地悸動着,春天到了,不知我那在天上的爺爺是否能看到這朝氣的象徵。路上,人漸漸多了,我知道快要到了。我又將頭扭向一旁,看着農舍。突然,前方的粉色吸引了我的注意。原來是一大片桃林。一眼望去,看不見邊際,真是一個世外桃源呀!倘若花瓣落下,不知我是否有幸能觸摸到那柔軟的花瓣。

正在這愣神之際,只聽到一聲:“到了!”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人很多,我們不得不把車停在離墓地較遠的地方。天很熱,一開始我並沒有什麼感受,可進了墓地我才深切感受到。我強忍着不適,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找尋着爸爸的身影。我邁着小步向爸爸跑去,然後我們一起找爺爺和一些長輩的墳。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受不了了,想向爸爸抱怨自己的不滿,但一看到爸爸臉上焦急的神情,便不敢説話,只得默默地跟在他身後。終於,我們找到了爺爺的墳。爸爸從袋子裏翻出一些紙錢墊在地上,跪在上面磕了幾個頭。我不容有他,也照辦了,並在心裏祈求爺爺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全家快樂、健康、幸福。然後爸爸取出打火機,拿走剛才跪的紙錢,取出一張點燃它,又分了些紙錢給我,接着我們一張一張地把紙錢放進火裏。風颳着,吹動着火,火便朝我這個方向靠來,頓起一陣煙霧。煙霧使我的眼睛辣辣的,我連忙退向一邊。過了一會,我覺得自己的眼睛好了,便又來燒紙。幾次,我都因為那嗆人的煙霧躲到一邊,但不一會兒又接着燒紙。熱浪襲人,我很想躲到一邊,離火堆遠點,但為了表示我對長輩的尊敬,我專心致志地燒紙。

清明節已過,但我卻忘不了那路旁迷人的風景,和對死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它是從周代開始的,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那天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山路上卻人來人往,掃墓的人源源不斷。外公帶着我也去先人掃墓。我們準備了香、蠟、紙、水果、餅乾等東西。我們來到了先人的墳墓前,擺好祭品,外公嘴裏嘰裏咕嚕地説着祭文,先把紙點燃,然後把香和蠟都點好插在墳墓前。外公還仔細清除了墳墓上的野草和雜物。一切都完成後,我們又叩了幾個頭,最後我們慢慢地往回走。

聽外公説,清明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從前,有個太子叫重耳,他年輕時為了躲避別人的禍害,被迫逃亡。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數都陸續各奔西東去了,只有少數的幾個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隨他左右。其中的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就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王,就是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請賞,他才憶起介子推割肉救己的往事,心中很是內疚。

第二天,晉文公去拜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意見他,就背起老母躲入山林。晉文公知道後,就讓御林軍去找。可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説要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就會自己出來的。晉文公聽了,便下令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晉文公帶着御林軍查看山林,在一棵柳樹下看見介子推抱着老母親,已經被燒死了。晉文公大吃一驚,把介子推母子好好地安葬了。這時他在樹下發現了一塊木片,上面寫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與君做諫臣。”

晉文公後悔錯信人言,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那座發現介子推的山叫做“介山”,並把放火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走到墳前,只見老樹已經復活,長出了嫩綠的新葉。晉文公望着老樹,把樹起名為清明樹,這一天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清明節一到,氣温就開始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古時候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近,而寒食也是民間禁火和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為了一體。而寒食也就成了清明節的別稱。清明節也多了一個習俗,就是不動煙火,也不吃熱的食品。看我剛要吃熱飯菜,外婆就端走了。還告訴我:“我給你拿冷食吃,今天是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ve8q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