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燃起鞭炮,放起禮花,辭舊迎新,釋放一年的快樂。下面是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歡迎閲讀借鑑。

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第2張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第3張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第4張

2017兒童春節圖畫手抄報 第5張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裏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裏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户掛着紅布簾,門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裏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二

傳説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身體像牛一樣大,頭上還長着一隻角,一張血盆大口,行走如飛,它本來是以牲畜為師食,後來冬天食物短缺,就開始吃人。因為這樣,每到除夕這天,人們都會躲進深山來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村子裏來了一個乞討的老人,他看見人們都在收拾行裝,準備躲避“年”時。他告訴人們只要在門上貼上紅紙,放爆竹,就會把“年”嚇跑。人們將信將疑,但還是決定試一下。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子,看到家家户户貼紅紙,屋內燭火通明,院子裏傳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年”嚇得渾身發抖,狼狽地逃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了。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貼紅對聯,放煙花。這風俗越傳越廣,後來就成了我們中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的來歷三

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它叫年,它頭長觸角,異常兇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會從岸上來襲擊村民。每當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托兒帶女上山去避難。

有一天,村裏來了一名白鬍子老爺爺來乞討,那時剛好是年襲擊的日子。老爺爺走進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説:“我勸你最好趕緊上山去避難,這裏隨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鬍子,説:“不用怕我有辦法制服它。”

年終於來了,它看見有一家燈火通明,便走進那家一看,那位給白鬍子老爺爺借宿的那家門口貼了對聯,到處都是紅色的,年看見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後退了幾步。老爺爺身穿新衣,手裏拿着鞭炮出來了,他把鞭炮一點,向年那邊一扔,鞭炮炸的噼啪響,年就逃跑了。原來年怕紅色呀!

原來,每到除夕過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貼紅對聯,這樣就會嚇跑年,如果你不這樣做,年會到你家來喲!

春節的.意義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閲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

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

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的社會意義在於趨利避害。春節與立春到春分的震季相重合,正是《新太極圖説》中揭示的自然規律:陰金(病菌)盛於陽木(東方、震季)的季節,病菌易大量爆發。人們選擇燃放鞭炮驅趕病菌這一惡魔,以順利度過險惡年關。人們貼春聯、穿紅衣、向大火以期鎮魔降妖(陽火盛於陰金,在這裏陽火平衡陰金)。家人團聚,以家族力量應對自然災害,增強社會凝聚力。這一切具有種族延續的社會意義。由於陰金(病菌)盛於陽木(聲波),所以震季應嚴禁歌舞,選擇危害程度低的器樂、語言類節目進行娛樂,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春節的飲食習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kjym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