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素材圖片 >黑板報 >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學到數學,各位同學,我們看看下面的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歡迎借鑑。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第2張

小學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第3張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我們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把課程改革的重點放在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上,並且把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平時數學學科的教學,談談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互動中“説”數學

單調的、千篇一律的教學活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好奇心很強的小學生。因此教學中老師可以開展一些遊戲、競賽,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比賽中練“説”,在“説”中發展思維能力。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的競賽活動,讓學生説思路比速度,使學生在應用計算性質、定律進行運算時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如“37+7”,要求學生迅速説出得數,並敍述計算過程。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連續説出了幾種不同的思路:

A、把37分成30和7,7加7等於14,14加30等於44;

B、把37分成34和3,7加3等於10,10加34等於44;

C、把7分成3和4,37加3等於40,40加4等於44。

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大家説話的方式方法和速度在比賽中提高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比“説”的訓練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細心聽題,專心看題,認真思考問題,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就非常注重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數學,在課內合作交流,更在課外開展各種小組研究學習活動。活動中學生傾聽、質疑、説服甚至爭論,他們有時針鋒相對,爭得面紅耳赤;

有時又為同伴的精彩發言所折服,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分享成功的喜悦。開放、互動的課堂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大量合作與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自由發表見解,學會傾聽別人意見、合理地補充,及時強調反思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為交流説數學,為探究説數學”,為獲取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動手實踐中“做”數學

比如《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學:

A教學:

師:怎樣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呢?我們來做個試驗。請同學們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紙片(生拿紙片)。

師:大家看看書上的示意圖與箭頭所指的方向,跟着老師一起做。我們將這兩個紙片完全重合後,把一個紙片旋轉過來,再平移到這個位置,然後向上推(生邊看書,邊跟着老師做)。師: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概括為“重合——旋轉——平移——上推”。我們再做一遍。(生再做一遍,並口念“重合——旋轉——平移——上推”。)師:現在我們發現這兩個三角形形成什麼形狀了?生:平行四邊形。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的面積是什麼關係呢?……

B教學:

師: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呢?

我們能否思考一下:

1、我們原來是怎樣求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它對我們有幫助嗎?2、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呢?對我們有幫助嗎?3、用三角形紙片試試看。一張有困難的話,能用兩張嗎?(生動手操作。)師: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嗎?誰願意交流一下?……

A老師的教學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變成了簡單地執行老師的任務,變成了一種對書本的模仿與複製,學生只需手的運動而無需腦的興奮,它的功效將會大大降低。B老師的教學體現了動手必須與動腦相結合,因為動手實踐需要一定的思維空間與思維坡度,需要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需要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思維活動。

在我們的課堂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而不是“聽”數學。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將數學教學過程設計成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的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方法與過程,獲得數學知識的經驗,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樣在整個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並能很快就進入自主學習的角色。

三、在生活情境中“悟”數學

比如,教學“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我讓學生在10釐米、6釐米、5釐米、4釐米4根小棒中任選3根做三角形,看看誰做成的三角形多。學生接到任務後馬上動起來。展示時,有學生髮現用10釐米、5釐米、4釐米3根小棒或用10釐米、6釐米、4釐米3根小棒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進而將圍成的與未圍成的進行對比觀察,從而感悟出要做一個三角形必須是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

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和只運用某一種學習方式,那樣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極其單調的,學習生活是非常貧乏的。我們應積極尋求學習方式的整合,使知識和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目標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中、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得以實現。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生活情境,為基本的學習內容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探索機會,讓學生親自經歷“現實題材——提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研究或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從而豐富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健康而又可持續地發展。

標籤: 小報 小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ucaitupian/heibanbao/9r48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