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曾鞏 >

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

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閲卷打分時的參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

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1

《墨池記》是北宋散文家曾鞏的代表作品。文章從記敍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給大家分享了墨池記曾鞏的閲讀答案,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①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②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③《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④,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⑤?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則學固豈可以少哉,

註釋:①隱然:隱約之狀。②窪然:低深之狀。③荀伯子:南北朝時宋朝人,曾任臨川內使。④張芝:東漢人,善草書,人稱“草聖”。⑤豈……耶:表揣測語氣。

墨池記曾鞏閲讀題

一、這文段選自朝曾鞏的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之一。

二、解釋加點的字:

1、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

2、則學固豈可以少哉( )

3、羲之之書晚乃善( )

4、有池窪然而方以長( )

5、而因以及乎其跡邪( )

6、然後未有能及者( )

7、以勉其學者邪( )

8、豈其學不如彼邪( )

三、翻譯:

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閲讀理解:

1、作者認為王羲之能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在於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劃出評價王羲之的書法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池"兩個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是晉代的書法家,被後人稱為,評他的筆勢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

二、1、當……的時候

2、原來

3、書法

4、而

5、因為

6、超過

7、那些

8、莫非

三、

1、怎麼會在盡情的漫遊之時,又曾想在這些地方停下來休息呢?

2、大概也是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才使自己達到了這個地步,不是天生就有這個本事的。

3、那麼,學習書法的技能原本不能偷懶,更何況想要加深修養自己的道德品行呢?

四、

1、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以勉學勸善,強調刻苦學習的重要。3、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被後人當作王羲之勤學苦練的明證。

5、書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參考譯文】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突起的高地,下臨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窪的.長方形水池,稱為王羲之墨池。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臨川記》裏所記述的。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因而變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難道真的是這回事嗎?當王羲之不願受人勉強而做官的時候,他曾遍遊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以快心於山光水色之中。難道當他逍遙遨遊盡情遊覽的時候,又曾經在此地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漸入佳境,看來他所以能有這麼深的造詣,是因為他刻苦用功所達到的結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來學習的功夫怎麼可以少化嗎!更何況對於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關於墨池的事蹟被湮沒無聞,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標明它,又對我説:“希望有篇敍記文章。”我推測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為愛好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此就連他的遺蹟一併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蹟來勉勵這裏的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尚且使後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更不用説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會怎樣地影響到後世人呢!

墨池記曾鞏閲讀答案2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①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②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③《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④,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⑤?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註釋:①隱然:隱約之狀。②窪然:低深之狀。③荀伯子:南北朝時宋朝人,曾任臨川內使。④張芝:東漢人,善草書,人稱“草聖”。⑤豈……耶:表揣測語氣。

1.解釋文中詞語的含義。

豈信然邪信 然:_________

羲之之書晚乃善 善:_________

2.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中來看,王羲之能夠成為“一代書聖”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信然:確實如此。善:完美。

2.然而後世沒有人能趕上(王羲之)的,或許是他們在學習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意對即可)

3.王羲之的書法造詣並非天生而成,而是通過勤學苦練才達到成熟的。(或“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譯文

臨川郡城的東面,有塊緩緩高起的高地,靠近溪水,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口低而深的長方形的池子,叫做王羲之墨池。這是荀伯子的《臨川記》所説的。王羲之曾經仰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在此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被染黑了,這就是他的故跡。確實這樣嗎?當王羲之不肯勉強自己做官的時候,他曾遊遍越東各地,泛舟東海之上,在山水之間使自己心情愉快。難道當他逍遙遨遊盡情遊覽的時候,曾經在此地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特別好,看來他所以能有這麼深的造詣,也是憑藉自己勤奮練習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後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功夫不如王羲之吧。那麼學習下的功夫本來怎麼可以少呢!更何況對於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害怕關於墨池的事蹟不顯著,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標明它,又對我説:“希望有篇敍記文章。”我推測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為愛好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此就連他的遺蹟一併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推廣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蹟來勉勵這裏的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尚且使後代人尊崇到這般地步,更不用説有德才的人留下來的作風和思想會怎樣地影響到後世人呢!

標籤: 閲讀 墨池 曾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zenggong/43j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