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楊萬里 >

楊萬里《小池》説課稿 小學

楊萬里《小池》説課稿 小學

古詩兩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中《小池》一詩,分享了楊萬里《小池》的説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楊萬里《小池》説課稿 小學

一、説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裏,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題的研究思路、新課標的精神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義。

2、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既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

3、 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詞。

難點: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意義;並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小組學習、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説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 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2) 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3) 運用縱橫,默寫古詩

(4) 歸納總結,補充拓展

具體闡述如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取談話導入的形式,讓學生自由交流學習縱橫輸入法的收穫。學生學習了縱橫輸入法,打字的速度明顯提高,學過的字記得更牢,不認識的字也能輕鬆輸入……通過交流,學生分享了收獲的喜悦,興致盎然。

接着,我先出示編碼“9341”,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有些孩子已經忍不住在電腦上打出“9341”,大聲説出《小池》,於是課題很自然地揭示課題——運用縱橫輸入法學習古詩《小池》。

(二)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課生字“池、惜、陰、晴、柔、露”,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在電腦上打出生字,並進行識記。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巡視指導,最後,通過搶答競賽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我在識字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意圖是:①把縱橫輸入法與識字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又讓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②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意義;③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並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小組學習、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運用縱橫,默寫古詩

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並能體會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然後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熟讀成誦,水到渠成。為接下來的古詩默寫奠定基礎。

接着,我讓學生運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

學生實際操作,進行競賽,教師巡視指導。

(1) 學生在電腦上打詩

(2) 針對個別不會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師,但要加時。

計時得出結論,到底哪個小朋友打得最快,進行表揚。

我的設計意圖是:①讓學生運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老師可以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然後進行下一步的個別輔導;②利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生字的理解和認識,起強化與深化的作用。

(四)歸納總結,補充拓展

(1)組織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交流所學的知識。

(2)補充另外一首描寫夏天的古詩《所見》,讓學生回家用縱橫碼進行練習,並做好記錄。

總之,將縱橫數字輸入法應用於課堂教學,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將繼續探索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提高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開一扇窗!

課後反思:

(一)創設情境,鋪墊情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環境。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因此,在課前教師藉助多媒體播放一組以春天為主題的古詩動畫畫面,調動起學生的感情,把孩子帶進了吟詩作畫的情境中。在課首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經驗,創設了一個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調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詩,夏天是快樂的。”這樣的情感體驗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發並滋長。

(二)品讀詞句,積累情感。

在字詞教學中滲情。一篇文章的字詞教學與文章的情感脈絡在很多時候較難統一起來。為了避免這一點,讓情感脈絡貫穿字詞教學,我的策略是:①隨文識字,所有生字的教學分散在詩句的解讀中。②對生字的教學做一翻詳略安排。與情感主線有關的字濃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詩《所見》中要求四會的生字,考慮到這個字和“惜”、“愛”是本詩歌的文眼,抓住這幾個生字的教學就能緊緊地抓住詩歌的情感線,所以我把“立”字作為本堂課的四會字來教學,並給予濃墨重彩,為情感目標的達成助力。與情感主線無關的生字教學(例如:池、陰、晴)我則通過在語境中復現淡化處理。③從生字的不同角度滲透情感。“惜”從形入手,為什麼“惜”要用豎心旁?讓學生明白心裏愛惜才是真正的愛惜,泉眼從心底裏愛惜泉水,捨不得讓它多流;“立”從推敲其運用入手,體會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輕盈與自在;“柔”從義入手,給“柔”組個詞,詩中講大樹喜歡柔和的( )。這樣的教學努力體現識字與閲讀的整合,生字的教學基本與情感基調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讀中動情。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詩歌的教學淡化詩句逐詞逐句的理解,已讀代講,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課堂上自由地讀,讀出不同的感受來,帶着不同的感受讀,在充分朗讀中獲得初步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三)啟發想象,豐富情感。

詩歌的語言凝練,往往留下許多不確定,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做適當的補白,以豐富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裏一首清涼的小詩,他們相憐相愛、相依相偎,那麼有情,那麼和諧。教學中,引導學生藉助畫面,展開想象,一起走進這恬靜、美麗的小荷池,一會兒是蜻蜓,一會兒做大樹,一會兒又成了詩人站在小池邊,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麗,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體味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積累,昇華情感。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葉圖,學生聲聲驚歎夏天荷塘美麗的同時也積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裏透紅等許多詞語與詩句。同時,讓學生自己去課外蒐集、誦讀跟荷花有關的詩歌與文章,這樣從課內的拓展到課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誦讀聲中,在生動的畫面視覺作用下,不但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從而發自內心的喜歡,發出由衷地讚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yangwanli/9rw9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