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王安石 >

解讀歐陽修和王安石

解讀歐陽修和王安石

第一節、歐陽修

解讀歐陽修和王安石

(一)生平

字永叔,醉翁(《醉翁亭記》)、六一居士(《六一居士集序》:“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

四歲喪父,母親撫養成人,以荻杆劃沙寫字,進士中舉後,立朝剛正,范仲淹批評呂夷簡被貶饒州,修為其辯護,被貶夷陵。後範入朝主持慶曆新政,歐陽修也回到朝廷輔佐。新政失敗,範黜知鄧州,歐陽修因被誣告被貶滁州。後來官運逐漸好轉,政治地位不斷上升,曾主修《新唐書》、《新五代史》,主持貢舉。晚年對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保留意見,退居潁州西湖。

(二)文壇盟主

A地位。

名臣:政治地位突出,視野開闊,有號召力,主持修史、科考等重要工作,推行自己的理想。

儒林:經學(易童子問)、史學(新唐書、新五代史、集古錄)

文苑:有系統的文學主張,和巨大的創作實績,起到楷模和榜樣的作用。

B人品。

立朝剛正,議論風生。如《與高司諫書》、《朋黨論》

温厚醇雅,如對宋祁、王安石。

嚴謹謙虛:周必大《歐陽文忠公集序》:“前輩嘗言,公作文揭之壁間,朝夕改定,今觀手寫《秋聲賦》凡數本,《劉原父手貼》亦至再三,而用字往往不同。” 《朱子語類》:“頃有人買得他的《醉翁亭記》稿,初説‘滁州四周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沈作喆《寓簡》:歐陽公晚年嘗自竄定平生所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當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

C人際關係。

入錢惟演幕,認識尹洙,受到影響,得到幫助。後來賞識或推薦蘇洵、司馬光、王安石、梅堯臣、蘇舜欽,錄取二蘇、曾鞏。人品端正、才學兼具,文學理論和創作都成為一個時代的制高點,又領導如此龐大的人際關係網絡,備受尊敬。

(三)理論主張

A在文道關係上,重視道對文的決定作用,《答吳充秀才書》:“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祖擇之書》:“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

B強調道的現實性。要有具體的時代內涵,能解決社會和人生中的難題,這樣就保證了作品的充實和新鮮。《與張秀才第二書》:“君子之於學也,務為道,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後履之以身,施之於事,而又見於文章而發之,以信後世。”

C重視文的作用。從文與道的關係出發,強調文對道的意義:《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君子之所學也,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後世。”強調文的獨立意義:《與樂秀才第一書》:“古之學者非一家,其為道雖同,言語文章未嘗相似。”

D 自然的風格。曾鞏《與王介甫書》:“孟韓文雖高,取其自然而已。”《與張秀才第二書》:“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事文類聚》:曉寐匪禎,札闥洪休。夜夢不祥,書門大吉。

(四)文

革新的對象:西昆體,雖然遭受打擊,但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太學體,國子監直講石激烈反對西昆,太學生矯枉過正,奇險奧澀。歐陽修反對兩股勢力。其中前者的弊病已經為眾所周知,而後者正興盛。歐陽修尤其着力於反對後者。利用嘉佑二年知貢舉的機會,痛擊這種乖張的文風,“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事遂變。”《夢溪筆談》: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乃以大硃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即而果幾也。復數年,公為御試考官,而幾在庭。公曰:“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有一士人論曰:“主上收精藏明於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劉幾矣。”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仁賦》,有曰:“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公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煇。人有識之者曰:“此劉幾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內積安行之德,蓋稟於天”,公以謂“積”近於學,改為“藴”,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創作成就:早年苦學韓文,又虛心向尹洙學習。(歐九一日千里。)

1、內容充實、類型多樣。歐文有些是反映當時重大的政治形勢,如《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有些則是追述歷史,描寫歷史上的眾生相,表達他對歷史的思考,如《新五代史》等。有的則是記敍親友,感慨人生的悲歡離合、盛衰成敗,如《瀧崗阡表》。記敍文、議論文都有名篇。

2,抒情性強。他的政論文感情激越,義正詞嚴。史論文感慨深沉,低迴往復,如《五代史序》,經常以“嗚呼”開頭。敍事文在對人物的描寫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如《釋祕演詩集序》,懷念兩個分別是酒徒和和尚的朋友。做到了抒情、議論和敍事的完美結合,也實現了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高度整合。

3,體裁完備。古文外,也擅長駢文,對仗流動而不求工整,少用典故和代語,散句穿插其間,文氣流暢。創造了文賦,如《秋聲賦》,描寫秋夜的物態,抒發心情的苦悶,保持賦體鋪陳排比、設為問答的傳統,又減少了押韻、對偶的限制,以散句為主,穿插韻句和駢句。語言精緻,音律優美,氣脈流暢。

4,語言簡潔流暢,層次豐富多變,條理清晰,結構連貫,文氣紆徐婉轉,從容不迫,形成自然平易的文風。在韓柳之外自成一家,為北宋散文樹立了新的楷模。

(五)詩。

《梅聖俞詩集序》:“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而後工也”。詩人的人生處境對創作的影響。

歐詩的內容有一些是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和社會矛盾。如《食糟民》、《邊户》等。更多的.則是表現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內心感慨,如《戲答元珍》,以及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態度,如《明妃曲和王介甫》。

歐詩的風格因體而異。近體清新流暢,含思婉轉,富於情韻。《別滁》:“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又如《戲答元珍》。古體,尤其是長篇古體,受韓愈的影響,以文為詩,引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意脈連貫,又喜歡在詩歌中發表議論,把抒情和敍事、議論相結合,情感深切,氣味老成。

歐詩的語言受李白的影響,清新自然,親切流暢。少用偏僻的典故和華麗的辭藻,也少用奇字狠字。

第二節、詩人:梅堯臣 蘇舜欽

梅堯臣,出身寒門,沉淪下僚。是歐陽修革新詩歌方面的重要助手。

1、詩歌不少是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汝墳貧女》,這些作品反映了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對國家和民眾的責任感。多采用古體,語言樸素,是空洞而華麗的西昆體詩風的直接對抗。但最引人矚目的表現對象是日常生活瑣事,表現了“以俗為雅”的審美傾向。如《食薺》、《師厚雲蝨古未有詩邀予賦之》等。開拓了詩歌的表現範圍,引起新的審美風氣。當然也有失敗之處,走向極端。

2、“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語言古樸,感情平靜,意脈連貫,不追求字句的新警奇特,而是經過錘鍊琢磨後達到自然的境界。缺點是有時不免枯窘,“平得常常沒勁,淡得往往無味”。(錢鍾書《宋詩選注》)但“去浮靡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於諸大家未起之先。”(龔嘯)

蘇舜欽,與梅堯臣齊名,並稱蘇梅。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主張,在監進奏院時被陷害,削職為民,後退居蘇州。

1,蘇舜欽的詩歌有很多是反映社會現實,筆鋒尖鋭直接,如《慶州敗》,又如《城南感懷呈永叔》。還有很多是表現人生失意、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憤懣。如《對酒》。

2,語言直率自然,氣象開闊宏大,風格豪鍵奔放。但有時因為錘鍊、剪裁不夠,顯得比較粗糙,缺乏後勁。

3,有一些寫景抒情的小詩,語言自然精練,境界生動平靜,情感含蓄藴藉,如《淮中晚泊犢頭》,《夏意》:“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六一詩話》:聖俞、子美齊名於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思精微,以深遠閒淡為意。而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

第三節、古文家

尹洙,字師魯。歐陽修曾向他學習古文,稱讚他的古文“簡而有法”。

蘇洵,擅長議論文,文章略帶縱橫家的風氣,感情跌宕,文筆老練。《六國論》

蘇轍,“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穩耳。”《黃州快哉亭記》

曾鞏,説理周詳,文字簡潔,佈局嚴謹,文氣舒緩,《宋史》: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之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第四節、王安石(附王令)

(一)生平與個性

A、早年隨父親周遊四方,擴大視野,並接受嚴格的教育。晏殊錄取後,曾在朝廷短暫為官,很長一段時間是主動要求去擔任地方官,以求瞭解民生疾苦。在長期的地方為官的經歷中,看到了國家的危機和弊端。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見解。神宗皇帝即為後勵精圖治,鋭意改革,重用王安石,開始了備受爭議的新法活動,也引起了影響此後整個北宋政壇的新舊黨爭。王氏的新法過於激烈,有些地方脱離了社會實際,引起整個社會的紛亂。而且用人不當,如呂惠卿、舒亶、李定等,唯利是圖,趨炎附勢,正人君子不屑為伍。新法導致了新舊黨爭。王安石晚年退居鐘山,在新法被徹底推翻的第二年去世。

B、新法的最終失敗與王安石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是中國歷史上“遭受污衊最多的人”(梁啟超)。如拗相公、朱熹、《明妃曲》的典故

1、胸懷大志而不拘小節。早年曾向仁宗上書,陳述證見。主動放棄待遇優厚的京官,到地方任職。《石林燕語》:“性不修飾,經歲不洗沐,衣服雖敝,亦不浣濯,……見新衣,輒服之,亦不問所從來。”《辨姦論》:“大奸養名”。其他如赴宴、食魚餌。

2、人品高潔而性格倔強。心胸寬廣、富有同情心、剛正無私。科舉時本為第一,後被列為第四,終身不言;放出小妾;驅逐鄧綰;對蘇軾;“人須是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而不為乃可。”性格倔強。早年晏殊曾有覺察,“能容於物,物亦容焉”,後來才體會其中的深意。《邵氏聞見錄》:司馬光回憶包拯招待他和王安石,“介甫終席不能引,包公不能強也,某以此知其不屈。”

3,知識豐富而缺少歷練。王安石向來以讀書多自負,力主變法,斥責反對者“君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獻:“君言失之矣。如皋、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宋史•呂誨傳》:安石雖有時名,上意所向,然好執偏見,不通物情,輕信難回,喜人佞己,聽其言則美,施於用則疏;若在侍從,猶或可容,置諸宰輔,天下必受其禍

(二)文學觀點:

1,王安石雖然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在他的價值觀裏,政治上的建樹才是首位的。歐陽修《贈王介甫》詩云:“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試拂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盍留連。”,王安石《奉酬永叔見贈》卻雲:“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安敢望韓公。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2,重視文學的實用功能,但是也不反對審美特質,沒有把審美與實用對立起來。《上人書》: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漏繪畫為之容也。

(三)詩歌,以退居江寧為界,劃分前後兩期。

1,前期。有些直接反映社會現實,如《河北民》《感事》,表達了對社會的關心,體現了一個有着強烈擔當感的政治家的本色。有些屬於詠史詩,多用絕句的形式,造語精煉,一反前人成見,在始終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慨,新警而富有情韻。《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自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孟子》: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此外還有一些抒情詩,表現了他的人生感慨。如《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 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早期雖然也有不少佳作,但有時失之直露。

2,後期。歷經人生波浪,退居江寧。形成荊公體、半山體,多用絕句的形式,語言精緻,韻味深永,接近唐人風神。黃庭堅:雅麗精絕。如北山: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步歸遲。又如《北陂杏花》。

(四)散文。

政論文。長篇鉅製,直陳時弊,提出改革的方案,論點明確,邏輯嚴密。如《上仁宗皇帝書》、《本朝百年無事劄子》,文學性不夠。

小品文,如《傷仲永》《遊褒禪山記》《讀孟嘗君傳》,筆墨簡省,不枝不蔓,層次分明,見解深刻。

缺點:喜歡發議論,這是古文家的通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wanganshi/377np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