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漁家傲賞析,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譯文】

水天相接,晨霧濛濛籠雲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彷彿迴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説:路途漫長啊,又歎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賞析】

這首詞,《花菴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説,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願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象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道路,以求擺脱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於是夢跨雲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詞一開頭就寫:“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活繪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壯麗景色。這裏,“星河”,即銀河。意思是説,天空連接着那象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霞,這些雲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顯得曙色朧朦。而通過雲霧遠遠望去,銀河中波濤洶湧,象要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風帆擺動得象在銀河中起舞一樣。這是寫天上的雲彩,可謂千姿萬態。雖然寫的是作者在夢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這一幻想無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歷盡艱難險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潛意識所促使的。所以,在它裏面既有壯麗的一面,又有艱險的一面。它展現出一個晨霧迷茫、雲濤翻騰、滾滾銀河、千帆競渡的開闊境界。這境界象是個仙境,作者就是在這仙境中經歷着的。所以,也漸漸地使她的夢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宮殿去了。——“彷彿夢魂歸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宮殿。其實,這是人們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後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夢迴“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詩人往往設想自己是從天上宮闕來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時也就往往説“歸帝所”去。如蘇軾的《水調歌頭》説:“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也就是寫他想回到天帝宮殿去。那麼,作者魂回帝宮去,情況怎樣呢?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她聽着天帝在對她説話,殷勤地問她要回到哪裏去?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嚐盡了人間的白眼,如今天帝這麼關照她,使她感到多麼温暖啊!作者這麼寫,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客觀上已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譏諷了黑暗的現實社會。她在若干年來的逃難生活中,多少事,憑誰訴?這次竟然得到訴説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説自己的困難和心願。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意思是説: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麼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藉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這裏着一“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歎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有李賀《南園十三首》中的“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之意。兩者象是對立,實則統一,是互為因果的。那麼,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脱呢?請看: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為什麼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於消極的遊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於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説,儘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悽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着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並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這首詞,思路開宕,想象豐富,意境遼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它把讀者帶到仙境中去,飽覽豐富多姿的雲濤;大鵬展翅萬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輕舟乘風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為之神往。這種借神仙境界來表達自己胸懷的浪漫主義作品,在李詞中是極為罕見的。

李清照本為婉約派的女作家,能寫出如此豪放的詞,除了亂世迫使她從閨閣中走出社會,面對現實這些客觀原因之外,還有她的主觀因素,就是她的思維活躍,性格開朗,敢想敢説;同時,她遍讀羣書,記性特強,不常見的字句、故實,都能一一記得,這就豐富了她的形象思維,使她對各種神話傳説和典故,都能運用自如來書寫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願,從而構成了這首具有浪漫情調而又氣魄宏偉的豪放詞。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根據《金石錄後序》記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就作於建炎四年。

名家點評

黃蘇: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蓼園詞選》)

梁啟超: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詞》中語。(樑令嫻《藝蘅館詞選》乙卷)

夏承燾:這首詞中就充分表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願望在她生活的時代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她只有把這寄託於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然而在那個時代,個女子而能不安於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大膽地提出衝破束縛、嚮往自由的.要求,確實是很難得的。在歷史上,在封建社會的婦女羣中是很少見的。這首風格豪放的詞,意境闊大,想象豐富確實是一首浪漫主義的好作品。出之於一位婉約派作家之手,那就更其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無疑是決定於作者的實際生活遭遇和她那種渴求沖決這種生活的思想感情,這決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唐宋詞欣賞》)

周篤文:與李清照多數詞作的清麗、深婉的風格不同,這首《漁家傲》是以粗獷的筆觸、奇譎的想象,對一個閃光的夢境所作的完整的敍述。它不僅在《漱玉詞》中獨具異彩,而且求諸兩宋詞壇,也是罕見的珍品。首先是構思的奇崛……其次是熔裁的巧妙……章法錯綜是本詞的另一特點般中調之詞,兩片的安排,或寫景,或言情,或泛敍,或專寫,大致以停勻工穩為常格。此詞則不然。從層次上看,先寫天河夢遊的景色,只用兩句帶過,這是第一層;後寫敍事,一問一答,八句密銜,這是另一層。可是從分片上看,就不同了。問話三句上承寫景,合為一片。答問五句卻獨自為片。然而,究其文意,則自“彷彿”以下八句,一氣趕下,詞意挺接,中間容不得換頭與間隔。而是一種跨片之格。如此處理,便顯得錯綜奇矯而不呆板,能給予讀者一種既有條理而又富於變化的美感。“文如看山不喜平”,就從作者對本詞章法結構的安排上,我們不是也可以看出一個藝術家的匠心嗎!(《中國古典文學鑑賞叢刊·唐宋詞鑑賞集》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7ggwk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