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李清照 >

李清照易安不安優美散文

李清照易安不安優美散文

淘盡萬個英雄漢,盛開一枝女兒花。北宋走向衰微的1086年,山東濟南卻誕生了一位日後冠絕千古的女詞人,她就是李清照。開頭兩句即為現代詩人臧克家為濟南李清照紀念堂所題楹聯的上下聯集句。

李清照易安不安優美散文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大概寓含安靜、安逸、安穩之意,但縱觀其一生,卻既不安分,又不安穩。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李格非為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李清照深得家學淵源,十八歲時嫁給長大三歲的趙明誠,公公為趙挺之,任右僕射,是為宰相。無論孃家還是夫家,都是炙手可熱的貴族之家,封建禮教的禁錮是很緊的,吟詩作賦,撫琴潑墨,怡情養性,當然是可以的,養在深閨,三從四德,則是必然的要求。

恬靜嫻淑,含蓄矜持,當是大家閨秀的風範。李清照卻不,來看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小令不知確切地作於何時,但從動作舉止和人物表情來看,所記少女時代的趣事當是無疑的。不管有人相伴無人相伴,沉醉,向晚方歸,迷路,誤打誤撞,好一幅驚慌窘迫之態,慮事毛糙、嬉戲俏皮之野妹子形象,卻也躍然紙上。

端莊內斂,沉穩典雅,應是貴族少婦的標配。李清照卻不,她與趙明誠如膠似膝,琴瑟和諧,卻有點“出格”了。她有一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這含苞欲放的花怎樣呢?“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何其鮮豔!正因為如此,“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於是故意“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是花豔,還是人美?這種別出心裁、出人意料的夫婦逗樂,難為丈夫不説,也本應該是私密的,李清照卻無遮無掩,一紙素箋把率性而為,刁纏撒嬌的恩愛公開地秀到極致了!

李清照年輕時不按套路出牌,不安分,嫁入趙家之後不久,便是不安分加不安穩了。

因為黨爭,1102年李清照的父親被罷官,1107年其公公、丈夫先後罷官。此後,他們夫婦二人在山東青州共度了猜書鬥茶,花前月下,相從賦詩,共治金石的10年好日子。1121年趙明誠復出,但好景不長,因發生“靖康之恥”,北宋於1127年滅亡,他們隨宋高宗南渡長江。第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南京)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也就是繫着繩索偷偷從城牆上溜跑了,使得李清照開始對其心灰意冷。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李清照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連用劉邦、屈原和項羽三個人的典故,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一個婦道人家竟然“不安分”得如同悲壯男兒,感時憂國,慷慨雄健,真是直壓許多鬚眉了。1129年趙明誠在驚慌、抑鬱、羞愧中染病去世。此時的李清照已經44歲了,更加地顛沛流離,苦楚備嘗。

那個時代,程朱理學方興,男尊女卑思想橫行,女子改嫁和離婚均被視為有失廉恥,為全社會所詬病。但是,李清照卻頂着世俗的壓力,將兩點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痛快淋漓!

喪失趙明誠之後,李清照希望有所依靠,能夠安定下來。於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説”和“似錦之言”所迷惑,便在世人的唾沫中再嫁了張汝舟。

但不久,她又不怕連座,驚世駭俗地掙脱了這第二次婚姻。張汝舟也是進士出身,南宋時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婚後不久,她發現張汝舟像一個市儈,虛情假意,經常拳腳相加,而且官職來源於謊報舉數,實難同他安度晚年,張汝舟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便經常予以虐待。李清照忍無可忍,便狀告離婚。其時,妻子主動提出離婚訴訟之舉可是要招來如潮的口誅筆伐的,但李清照顧不得了,而且同時檢舉了張“妄增舉數入官”的違法行為,按照當時的刑法,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屬實,也要判處徒刑兩年。但李清照毅然決然打起官司,婚離了,李清照也入獄了,所幸她的親戚翰林學士綦崇禮援手,入獄九天便被釋放,結束了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

此後,李清照不屑與偏安江左又對其詬病的的南宋官僚們接近,更加貧困憂苦,流徙飄泊。她在南京城叛亂後雖然對趙明誠心生嫌隙,但畢竟共渡了近30年的美好與艱辛的生活,況且趙明誠未完成的《金石錄》是可以傳世的著作,於是便殫精竭慮,潛心編撰這部趙明誠未竟之書。後客死江南,至於何地,至今無有定論,享年72歲,也是據考證而得,並無確切記載。

如果説李清照年輕時不安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青春天性的使然,那麼,歷經磨難後的李清照依然不安分,則是一種自覺的對家國變故的感懷和對封建禮教的抗爭了。尤其是,她的再嫁和訴訟離婚在當時無疑是大逆不道,寡廉鮮恥,但在今天看來,她的離經叛道,卻讓她的精神風骨更加奪目!

也許正因為不安分,李清照才會在創作上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師古而又不泥古,涉新而又不流俗,另闢一門,高標一幟,卓然一家,獨步一時。也許正因為不安穩,李清照才會在後期的創作中增添了一種昔樂今哀、沉鬱悲涼的氣息,卻又有了憂時感憤、豪健剛毅之表現。

她以口語入詞,“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都是通俗的口語,卻並不淡乎寡味,鬆散無力,而是精警雅雋,語工意新,好似信手拈來,卻增添了許多新鮮生動的情味。

她用白描手法寫詞,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階前花下,心繫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栩栩紙背。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無窮悲傷一己吞嚥的心態,令人一睹難忘。寫惜春憐花,“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綠肥紅瘦”,一“肥”一“瘦”,直抒胸臆,新穎傳神。

她用疊字強化情緒,《聲聲慢》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連下14個疊字,節奏急促,情調悽婉,把悲秋自憐的情緒疊加到極致了,“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妙而諧律,出神人化,卓絕千古。

她寫相思、怨別與離愁,“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謂情意深摯,誇張有格,婉轉曲折,奇絕尖新,難以再找到第二個人和詞能把“愁”緒寫得如此精妙獨到的了。

李清照文詞絕妙,姿態百出,芳馨俊逸,精秀特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但若據此認為她只能寫閨閣之樂、傷春怨別,那就大錯特錯了,飽受南渡離亂之苦的李清照還寫出了一些突破了婦女的情意和感覺的限制,意境健舉超逸的詩詞,除了前面提到的豪邁的人傑鬼雄之詞,還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何其雄渾豪放,義氣幹雲。

清代戲劇家、詩人李調元的《雨村詞話》雲:“易安……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可謂真切中肯,一語道出精髓。

易安不安的李清照,終究用寂寞憂鬱、淒涼低沉和雅緻雋永、清俊疏朗以及豪放沉雄的詩詞,將自己精煉熔鑄成一如名號所示的一面清高淨潔的鏡子,映照出鶯歌燕舞時的活潑華美、濃情相思,也映照出國破家亡下的物是人非、孤寂悽愴;映照出封建禮教的卑鄙齷齪、戕害人性,也映照出當權者和一些士大夫的道貌岸然、苟且貪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liqingzhao/37pl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