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范仲淹 >

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

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

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我遊覽了位於伊川縣境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范仲淹墓。這位北宋偉人的精神令我震撼,這次遊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

週日,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了,向彭婆鎮許營村駛去。范仲淹墓位於今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北約半公里處,距縣城17公里,離洛陽25公里,北依萬安山,南面曲河水,東臨九龍山,西望龍門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複,氣聚風藏,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車剛駛出彭婆鎮許營村時,一眼便能望見萬安山下一片茂密的柏樹林。車在範園前的廣場停下。廣場上有一坐高大的范仲淹雕像,雕像中的.范文正公身着官服,遙望着遠方,有着無盡的威嚴。雕像底座上刻着:“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中葉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到參知政事。”雕像的旁邊,立着範園為國家級保護文物的碑。

墓地分前後兩域,總面積約35畝。我們先遊覽了前域,裏面有一間青磚青瓦鋪成的山門,還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馬等數件。墓中共葬四子一侄八孫六曾孫,二曾孫媳等二十四墓。

範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饗堂內懸藍底紅字匾“以道自任”,為1920xx年光緒皇帝由西安返京路過洛陽時所題。祠堂前有幾通高大石碑,護有青磚碑樓,其中兩側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額為宋仁宗親書的“褒賢之碑”四字,碑文為隸書,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範氏好友王洙書丹。祠堂後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國太夫人墓及仲淹長子純佑墓。後域前部為仲淹次子純仁墓,其後有三子純禮、四子純粹墓及孫輩墓。再後十餘米,另有唐代尚書裴遵慶墓。一般墓葬排列順序,多為父後子前孫更前。範墓則為仲淹墓最前,長子緊隨,次子、孫輩遠遠在後,故俗稱為“扯兒背孫”,較為獨特。

墓園的七八通石碑是保存較為完整的藝術珍品,其中尤以“神道碑”最為珍貴。“神道碑”位於范仲淹墓冢前面20米處的祠堂西側,全稱“資政殿學士户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碑文記載了范仲淹一生的事蹟。我剛走近前,立刻感覺一股逼人的氣勢撲面而來,碑高4米有餘,寬近1.5米,比我們平常看到的石碑高大許多。碑額正中是宋仁宗皇帝親撰的“褒賢之碑”四個字,據史書記載,當年宋仁宗聽説范仲淹病逝的消息後,非常難過,命令輟朝一日,以示哀悼,並追封范仲淹為兵部尚書,為“神道碑”題額。“神道碑”的碑文由歐陽修撰寫,據後人評價,文章“敍事精簡,詞語精練,過渡自然,詳略得當。描寫之生動、評論之中肯、説明之詳盡、抒情之熱烈,莫不渾然天成”。碑文刻字為隸書,纖細中透着渾厚,飄逸中兼容凝重,文精字美,相得益彰。

靠近這塊穿越千年時光的巍峨石碑,它彷彿帶我們走進歷史深處,去尋訪大宋王朝的神祕往事,可除了分辨出幾個並不連貫的漢字符號外,一無所獲,碑文斑駁銷蝕,許多已經模糊不清了。

中午,我們在墓園管理員的住處歇息,我們邊聊邊議論,從《岳陽樓記》裏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光”到《漁家傲》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慨及憂國思鄉的悲涼情懷,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位偉人的精神。比來時的心情更加激動、興奮,帶着深深的感動與震撼我們離開了範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fanzhongyan/qv2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