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范仲淹 >

范仲淹《送僧文光》詩文相關介紹

范仲淹《送僧文光》詩文相關介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

送僧文光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一品山前識,迢迢三十春。

多慚畫戟裏,重見白雲人。

作者介紹

成就榮譽

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現編入初中魯教版及人教版語文八下教材第六單元、蘇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和滬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著作為《范文正公集》。範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范仲淹在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烏賦》(約作於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歐陽修、餘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當時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要少説話,少管閒事,自己逍遙就行。《靈烏賦》為範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現今所謂的`“知識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頗類似於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公元1775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晚講了七百四十年。

軼事典故

第一件

范仲淹擔任邠州地方官時,有一天閒暇無事,帶同僚屬下登上高樓,設置酒宴,還沒有舉杯飲酒,就看到有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在營造下葬的器具,卻沒有十分氣憤,而是急忙派人去詢問他們。原來是一個客居在邠州的讀書人死了,準備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還沒有着落。范仲淹聽後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並給喪家一筆可觀的錢,讓他們辦完喪事。參加宴會的客人中間有的為此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第二件

范仲淹曾給別人寫墓誌銘。當他寫完封好,正準備寄走時,忽然想起説:『不能不讓尹師魯看一看。』第二天,便把墓誌銘交給尹師魯過目。師魯看後説:『你的文章當前影響很大,後代人將會引用你的文章作根據,所以下筆不能不謹慎啊。如今你把轉運史寫成部刺史,把知州寫成太守等漢代官名,的確是夠清雅的了,但是當今已經沒有這些官名了,後代必將因此產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的儒生們爭論不休的原因啊。』范仲淹用手按着小桌子説:『幸虧請你過目,不然,我差一點就失誤了。』(《宋人佚事彙編》)

第三件

陸游《老學庵筆記》載:“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8],時人謂之范履霜。”

第四件

斷齏(jī)劃粥:在范仲淹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裏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就着醃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後衍生成一成語為:斷齏劃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fanzhongyan/q7nn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