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自我介紹 >

認識自我的活動介紹

認識自我的活動介紹

心理健康

【初中 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悦納自己

良王莊中學:張秀娟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評價自己和他人,感受被同伴欣賞的快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2、通過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或缺點,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悦納自己。

活動對象:

初中學生

活動準備:

1、準備錄像資料。

2、、準備一些“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實例。

3、準備音樂、準備好小品表演。

活動場地:

全班活動

活動過程:

1、引入。

《伊索寓言》中有這麼一個故事:鷹從懸崖上飛下來,把一隻羊羔抓走了。穴鳥見了,非常羨慕,也想學老鷹的樣子,便猛撲到公羊的背上,但腳卻被羊毛纏住,怎麼也飛不起來。後來,牧人見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給孩子們。

穴鳥的遭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學生回答)

教師:人們常用“自以為是”來形容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不自量力,拿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長處進行競爭,不僅沒有好處,還會招致不幸,淪為笑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

2、、小品表演

心理健康

常常聽見一些同學抱怨:為什麼我不是男孩?為什麼我不是女孩(當然大多男孩子最怕別人説自己不是男子漢,所以內心極想做女孩而嘴上卻是不敢説出來的)?為什麼我是單眼皮而不是雙眼皮?為什麼我是矮個子而不是高個子?為什麼我的身材這麼胖而不能瘦一點?為什麼我生在普通工人的家庭而不是生在一個富裕家庭?

請看小品表演《要是我是男生就好了》

3、請同學們結合小品加以評論:小品中的女主人公的煩惱從哪裏來的?她為什麼會有這種煩惱? (學生回答)

教師:其實人的很多痛苦都是由於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引起的。就拿減肥這一“時代風尚”來説吧。其實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同是美人,楊玉環和趙飛燕一胖一瘦,而我們的女同學是一聽別人説自己這段時間好象瘦了蠻多,就很高興,如果哪個同學經常一見面就對那女同學説:喲,好象你又胖了?我看,這個女同學肯定會不高興。為什麼?因為胖了就意味着不美了。所以全國上下男女老少都忙着減肥(如尹相傑、幼兒園小朋友)。可也有人不為所動。比如中央電視台《半邊天》的節目主持人張越,是很胖的一個女主持人,別人忙着減肥,她説:山不動水不動是你的心在動,胖也好瘦也好只要你的感覺好就好。她能正確認識自我,悦納自我,所以她活得很自在。

一個人的身上總有長處和短處的,但是有些同學並未認識到這一點,如小品中的這個女同學。他們總喜歡拿自己缺點去比別人的優點,或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這樣極易導致自我萎縮和自我膨脹。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4、學生活動

活動記錄卡:

“認識自我,悦納自己”活動記錄卡

姓名       班級     學號    組長        為自己畫個“像”。

心理健康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畫個“像”吧。請用陳述句,圍繞着“我是誰”這樣的問題,用 20 種不同的回答填寫出能表現自己的句子。回答時不需太多的思考。

指導:

(1)、生理自我的認識——指對自己外表和體質狀況的觀察和認識,包括外貌、風度、健康狀況等方面。例如:我是個高個子,我是個短髮女孩等;

(2)、心理自我的認識——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觀察,包括對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的觀察和認識。如我是個膽小的人,我愛好文學等;

(3)、社會自我的認識——對中學生來説,主要是自己在班級、年級、學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的舉止表現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學生,我是個受歡迎的人等。

引語:同學們進行了自我認識的優點轟炸活動,感受到自己是最優秀的、最棒的,那麼你想知道“別人眼中的我嗎?”

快樂行動:——“別人眼中的我”

展示:同學眼中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 、老師眼中的`我

同學們談感受

5、播放故事:flash 動漫《失落的一角》

討論:看完故事後,你從缺陷與滿足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感想。

6、教師總結

這一次活動,使我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關鍵在於你如何對待它。對自己瞭解得愈全面,愈接近實際,也表明自己愈成熟。同時,自己對自己的一切不僅要充分認識,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懷着悦納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看成是有價值的、值得尊敬的人。記住卡耐基的這一段話:“發現你自己,你就是你。記住,地球上沒有和你一樣的人

心理健康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繪畫。你是你的經驗、你的環境、你的遺傳造就的你。不論好壞與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園地;不論好壞與否,你只能在生命的樂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播放歌曲:《愛自己》

活動延伸:

1、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自我、認識自我,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言行。可結合下列幾個題目進行反省:

①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情況如何?

②我的主要興趣在哪裏?

③我的智力和能力如何?是否很好地發揮出了作用?

④我的人際關係如何?

⑤我的專長是什麼?

⑥我的個性和品德怎樣?

⑦我的理想和志向如何?

⑧我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如何?

反省時,每次以一兩個問題進行思考,能與寫日記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2、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如“告訴你,我是誰?”,並通過這些活動認識自我,悦納自我。

活動素材庫:

1.本課設計理念:

認識自我是每一個人在成長中都必須面對並認真解答的問題,能夠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客觀而恰當的評價,對其能否接納自我,形成良好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中職學生在學習方面興趣不足,缺乏動力,職業認知程度不高,

心理健康

他們在某種程度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有明顯的自卑情緒,對自己的將來感到迷茫。那麼這節課“認識自我、悦納自我”就是力圖讓學生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認同自己的能力,能夠愉悦的接納自己的優點或缺點,認識自己是一個有獨自特點的人,別人不能代替的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2.開展心理健康課的必要性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和升學就業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3.本課活動中的相關素材

(1) 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2) 《失落的一角》

“圓”,一個十分完美、形象的漢字.它不禁令我想起中秋那一輪懸掛在深藍色幕布上的白玉盤;又令我想起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意境.

但是,“圓”真的完美嗎?他真的沒有缺陷嗎?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ziwojieshou/kk8w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