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自我鑑定 >

教師的自我鑑定700字(通用5篇)

教師的自我鑑定700字(通用5篇)

自我鑑定是個人對一個時期的學習或工作進行自我總結,自我鑑定就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快快來寫一份自我鑑定吧。那麼你知道自我鑑定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的自我鑑定7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的自我鑑定700字(通用5篇)

教師的自我鑑定1

自從從事教師這一行,當一位好教師就是我的目標。一年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現在又到年末,現對一年來的工作進行自我鑑定。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能認真學習國家的有關教育方針,認真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知識以及黨的會議精神,熱愛教育事業,始終不忘人民教師職責,愛學校、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自身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政治思想、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不斷提高來塑造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在教育行業中不斷成長,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年來我一直擔任高年級的語文學科,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能正確處理好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平時,勤儉節約、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從不鬧無原則的糾紛,處處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毫不鬆懈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學之餘,還擠時間自學教育教學理論並積極進行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掌握了多媒體課件製作的一些方法。上學期我應上級的號召,積極到邊遠學校支教,在支教學校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受到支教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市級支教先進個人。這學期,學校承擔了課題研究的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先後承擔了課題研究展示課的任務,並受到領導的好評,而且自己對自己所研究的關於“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課件比賽中被評為x等獎。

既然已走上了教師路,相信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定能改善不足,發揚優點,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風格!

教師的自我鑑定2

從參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經過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我獲益良多。在這裏感覺有必要鑑定一下近一年的得與失,發揚好的地方改進不足的地方,回顧走過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先決條件。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談。因此這一年來我堅持定期學習馬列主義,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形成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政治活動,自學過不少社會哲學,這一些都對我很有幫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並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所有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沒忘政治學習,並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平時和老師和睦相處,共同工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當了快一年的教師了,雖然教學方法還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學中學到了很多。在這一年裏,我擔任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副班主任,同時負責學校電腦的維護工作,電子閲覽室的管理工作,工作比較充實。我經常思考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設計,以及這樣設計是否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我也明白自身的學識不代表教學的好壞,教學是一項細緻的工作,也是有技巧的工作。所以我覺得在教學上教學研究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自身學習,同時我也一直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教學研究上,每個月的教研活動成為我學習其他老師經驗的良好時間,積極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每次的活動我都感覺受益良多。

古話説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需要費一定的功夫。我覺得教學生如何學會自己學習是最重要的,因此每次的教學,我都努力往這方面靠攏,努力教會學生如何自學,如何選擇有意義的進行學習。同時,也不忘把知識教育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起來,培養新世紀合格的中學生。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當我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開始,我就十分注意自身的品德行為,儀表端正,努力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待人誠懇熱情,與同事愉快和睦的相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教師的自我鑑定3

轉眼間,從20XX年XX月份參加工作至今已近X年,經過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我獲益良多。在這裏,我有必要總結一下近一年的得與失,發揚好的地方,改進不足的地方,回顧走過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在這一年裏,我擔任小學數學四年級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工作充實而不乏挑戰。作為一名新老師,我不斷學習,絲毫不敢鬆懈,繼續學習成為我工作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參加了新教師培訓。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對板書、教案等多加揣摩,進一步掌握了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規律,課後認真及時的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並在教學四項規範達標中取得合格。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脱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藴含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我是一個對集體充滿了熱情的人,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是我的工作作風,助人為樂是我的快樂之本,只要是對學校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我都會不計較個人得失,把他完成好。這一年來,雖然有艱難困苦,雖然有狂風暴雨,但是,看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國的花朵,在我哺育下健康地成長,為祖國的未來作出貢獻,而今,我感到格外的高興,感到格外的欣慰。

以上是我對我的工作所做的自我鑑定,我相信我能用我的愛與熱情把祖國明天的花朵培育得更璀璨。

教師的自我鑑定4

從教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我現任五(3)班數學課教師和一年級3個班的美術老師。工作中我克服了重重困難,帶領學生積極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團結協作。一直以良好師德形象感召學生,以樸實端莊的人民教師形象教育學生。教學工作中,我把課前精備、課上精講、課後精練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節,面對有限的課時,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裏的教學效益。課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鑽研教材,廣泛蒐集有關資料,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及教學方法上,特別是認真研究怎樣“用最節省的時間、最簡潔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最多的知識,並促使學生最快地轉化為能力”。課堂教學中,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能力點,充分發揮課堂潛在功能。在課後作業的安排上,本着質量高,數量少,內容精,針對性強的要求,精心設計,合理分配,嚴格控制作業數量。在教育學生時我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全面滲透創造力培養的教學原理、原則與策略,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養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於否定、勇於發表見解的優良心理品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我比較注重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從而更有效地發揮教育作用。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與其家長交流溝通,使其家長增強配合教師積極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實現我們的工作目標。努力做到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注意地去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也讓學生自己互相尋找、

互相稱讚,給他們勇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班上的幾位學困生均有着明顯的進步。

我會更加不斷地完善自我,繼續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在平凡的三尺講台上,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與責任,踏踏實實教書,勤勤懇懇做人。

教師的自我鑑定5

本人自工作以來,認真鑽研教育教學方法,學習新課程理念,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付出終有回報,在XX市第四輪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中我榮獲二等獎,在20xx年度學校教師技能競賽榮獲二等獎。

在教學之餘,我也思考着教學與科研,嘗試撰寫教學論文。由本人撰寫的論文《怎樣説好一節物理課》榮獲XX市職教論文二等獎。經過仔細修改後,論文《怎樣説好一節物理課》又榮獲2002年XX市職教論文一等獎,之後本人陸續撰寫了師德交流論文《紅專並進、為人師表》和《淺談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新模式》等校級交流論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學習,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陸續擔任0201班見習班主任和0116班見習班主任,兩個班級都被評為校文明班級。在20xx年度本人被學校評為優秀見習班主任。從20xx年9月至今,本人擔任0419電子商務專業綜職班班主任,在20xx學年上半學期,班級被評為“保護財產先進集體”“值周工作先進班級”在首屆校運會上,班級榮獲“精神文明風尚獎”

通過學習本人基本上已經掌握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多媒體制作技術,能夠靈活的運用flash、ppt和authorware製作教學課件以及網頁製作技術。由本人制作的課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榮獲校課件評比三等獎。由本人設計的網站《走進電子商務》在2004年XX市專題頁評比中榮獲三等獎。在20xx年3月開通個人主頁《教學與課件資源交流》(校主頁→七色彩虹→教師空間→曲長利個人主頁)作為一個與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積極參加各種繼續教育培訓,在20xx年9月本人蔘加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被選為XX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骨幹培訓教師。

在畢業班教學中,所帶畢業班0116班和0201班一次性通過了高中物理實驗會考和理科綜合考試。所帶0217班一次性通過省單招技能考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ziwojianding/dyxw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