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應急預案 >

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

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有時會面對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等突發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通常需要預先編制一份完整的應急預案。你知道什麼樣的應急預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

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1

為加強防火安全,提高火災應急處理能力,將火災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保障財產和職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主要報警方式:

1、任何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向救護隊報警,如發現異常煙霧、氣味、聲音或熱度等情況同時説明火災起火時間,地點、部位、燃燒物品的性質,是否有人員被困等,有無爆炸和毒氣泄露。報警電話:xxxxxxx(總調度室);xxxxxxxxx轉8193(救護隊)。

火災事故較大的情況下,根據現場情況通知消防安全應急預案指揮部相關人員立即趕到火災現場。撥打火警電話(119)、及急救電話(120)準確報告起火地點、部位、火情、報告人單位、姓名、聯繫電話,並安排專人到路口等候,引導消防車輛進入火災事故現場。

2、接到火警後,迅速查明火災事故發生的部位和大小,

二、救護隊接報後應做到:

(1)、立即準確判明報警所在地的樓層、位置;

(2)、召集相關人員趕到報警地點,核實確認報警原因及情況,並報告消防領導小組;

(3)及時處理已確認的火情,確認報警是火災後,應立即做到:

1、現場人員迅速利用就近滅火器材進行撲救,並將火情報告指揮部;

2、救護隊採用多種形式同辦公樓其它相關部門取得聯繫,並與火災現場保持密切聯繫,及時掌握火情;

3、如火勢無法控制,應立即發出疏散命令,並向119報警,指派專人疏散消防車道,在主要道口迎接消防車輛;

三、人員疏散、重要文件轉移、傷員救助、火災撲救階段

確認火警後;應保持頭腦清醒、沉着,根據消防安全出口和應急疏散標誌指示,迅速撤離着火區域,確保自身安全。具體注意事項如下:,消防指揮小組發出疏散命令,各層義務消防隊員應立即通知本層各辦公室人員進行疏散,注意儘量使用廣播、手提喇叭進行指揮。

1、發生火災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組織逃生自救。

2、撤離房間時,應往離房間最近的緊急出口撤離。

3、緊急出路一般通往樓梯出口,進入梯間後及時把防煙門關閉。

4、如果身上的衣物由於靜電的作用或吸煙不慎而引起火災,應迅速將衣物脱下或撕下,或就地滾翻將火壓滅,但注意不要滾動太快。一定不要身穿着火衣服跑動。如果有水可迅速用水澆滅,但人體被火燒傷時不能用水澆,以防感染

5、用毛巾、手帕(但毛巾、手帕不要超過六層厚)捂鼻護嘴。疏散不要順風,應迅速逃到上上風處躲避煙火的侵害。

6、遮蓋護身。將侵濕的的大衣、棉被、門簾子、毛毯、麻袋等遮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後,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衝出火場,到達安全地點,但注意捂鼻護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7、火災求救方法。當發生火災時,可在窗口、陽台、陰台、房頂、屋頂或避難層處向外大聲呼叫,敲打金屬物件、投鄭細軟物品,夜間可打手電筒、打火機等物品的聲響、光亮發出求救信號,引起救援人員注意,為逃生爭得時間。

8、阻止人員企圖跳樓逃生或進入有危險的場所,疏散的主要途徑是樓梯,不可乘電梯;

9、當直立呼吸有困難時,應彎腰前進或在地上爬行,因煙霧較空氣輕。同時可使用毛巾、手帕等棉織物捂住口鼻;被困在房間的人要將門緊閉,並向門上潑水,使用合適物品堵住門縫;等待救援時在窗口呼救或使用醒目物品揮舞(如衣物、旗幟、手電等),切忌跳樓,阻止已經疏散到樓外的`人員返回樓內;

10、各重要部門在疏散時應將重要文件由兩人一起帶上轉移,並注意保密(此項任務平時可由各部門指定人員並做好相應準備);

11、疏散到室外集合,由各部門對疏散出來的工作人員逐一清點並上報消防領導小組;

12、救護人員及各部門疏散出來的人員應隨時準備配合120救護傷員;

13、加強警衞工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樓內,嚴防趁火打劫。

四、火災撲救

1、發現火災,應保持頭腦清醒、沉着,迅速切斷起火樓層電源,為撲救火災創造條件。

2、由發生火災部位的領導和消防責任人負責組織現場人員進行撲救,做到初起火災力爭撲滅,較大火災力爭控制。

3、火災現場所有人員必須聽從指揮,確保火場秩序

4火災應急處理應按照先保人身安全,再保護財產的優先順序進行,使損失和影響減到最小。對於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擴大。

5、火勢較小時,就近利用現場配備滅火器、室內(外)消火栓等消防設施進行火災撲救,最大限度的避免火災事故的擴大或蔓延。撲滅火災的方法有:直接滅火法(用水滅火、惰氣滅火、二氧化碳滅火、泡沫滅火、乾粉滅火、砂石滅火等);隔絕滅火法(封閉火區、構築防火牆、隔斷風流、阻止空氣供給等);綜合滅火法(注泥和注砂滅火、均壓通風滅火、分段啟封直接滅火)等。由現場指揮部根據火場的具體情況,分清重點,迅速制定滅火方案,總指揮發出搶險救災命令。

6、若火勢開始蔓延擴大,且不易封閉嚴密,而火區氣體無爆炸危險,可採用高位數泡沫遠距離噴射。

7、火災撲滅後,救護隊協助事故單位清理火災現場,清點、核實傷亡人員、受損財產,直至解除緊急狀態。

五、災後清理

1、火災撲救結束後,救護隊負責保護現場,保證辦公樓公共財產安全;

2、消防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對本部門財產進行清點檢查;

3、組織義務消防隊員在各部門的配合下對樓進行清理,並做好隊員的安全防護,將清理出來的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統一運走。

辦公室火災逃生的應急預案2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突發火災事故,確保員工生命及公司財產安全,當發生小火時,能夠撲滅初期火災;當發生大火時,能夠組織員工安全疏散逃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快速反應、科學應對。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適應範圍

2.1.1適用於辦公樓的緊急逃生與疏散。辦公區共三層,場館一層,客房一層。

3預警措施

3.1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誌,並定期組織檢查、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3.2對建築消防設施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準確,存檔備查;

3.3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囗、消防車通道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準;

3.4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3.5加強對員工進行有關防火逃生應急救護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消防演練,提高員工防範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4應急措施

4.1火災的報警和撲救工作

4.1.1在公司大院內如發現起火後,無論火勢大小,都應都及時撥通“119”電話報警。設有手動報警設施的,應擊碎其保護層的玻璃報警。報警時要講清着火單位名稱、詳細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質、火情大小及報警人姓名和報警電話。發生火災時,在場人員在立即撲救、報警的同時,還應迅速通知消防管理人員。

4.1.2消防管理人員接到火災報警或火災防範中心控制室或分控制點收到自動報警信號後,應迅速通過監控、電話或巡邏人員瞭解起火點,證實後立即啟動滅火裝置或利用附近的火災防範設備、器材滅火,同時撥通“119”電話報告火警,而後開啟事故廣播系統,依照煙、火蔓延擴散威脅的嚴重程度區分人員不同的區域層次,逐樓層、逐區域地通知,並沉着、鎮靜地指明疏散路線和方向。同時義務消防員(明白人)立即趕往起火地點,安排人員進行撲救和人員疏散工作。

4.1.3撲救初起火災時,必須遵循:先控制後消滅,救人第一,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先控制後消滅是指對於不能立即撲救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的繼續蔓延和擴大,在具備撲滅火災的條件時,再展開全面的撲救。救人第一是指火場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勢的圍困時,應急人員或義務消防人員首要的任務就是把受困的人員從火場中搶救出來。在運用這一原則時可視情況,救火與救人同時進行,以救火保證救人的展開,通過滅火,從而更好地救人脱險。先重點後一般是指在撲救初起火災時,要全面瞭解並認真分析火場情況,區別重點與一般,對事關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資和人員要優先搶救,之後再搶救一般物資。

4.2人員的疏散與逃生

4.2.1一旦發生火災時,立即按照既定方針和工作預案組織疏散。在進行人員疏散工作時,按照生命安全第一,財產安全第二的原則,所有人員聽到火警時應該迅速按平時方案進行疏散撤離。

4.2.2辦公大樓人員疏散路線:東面辦公室人員從東面行人樓梯往下撤離;西面辦公室人員從西頭的行人樓梯往下撤離(不準乘電梯)。參照:“緊急逃生應急組織機構圖”

4.2.3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指揮本單位部門人員有順序迅速往樓下撤離到安全區域,注意安全(不要擁擠,防止滑跌),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清點本單位人數,防止已疏散出來的人員重新返回危險區域,維護外部秩序,為公安消防人員到場滅火創造條件。對疏散出來的危重人員進行必要的現場急救,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將傷員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5.注意事項

5.1發生火災事故時,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搬走易爆易燃物品,防止火災事故擴大。

5.2發生火災事故時,疏散人員請用水澆濕全身,用濕毛巾或衣物罩住頭部,用半蹬姿勢順樓梯往下撤離。在無法通過煙火封鎖時,可用濕被或窗簾等封住衞生間門,呼救等待救援。在既被火封鎖,救援人員又未能到位的危急情況下,樓層低的可用繩索或將窗簾接成條,繫住一端沿布條攀沿逃生,切忌擅自從高樓往下跳。

5.3滅火應急疏散工作的有關電話

火警:119急救:12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ingjiyuan/qlkg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