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精選】國旗下演講稿三篇

【精選】國旗下演講稿三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旗下演講稿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國旗下演講稿三篇

國旗下演講稿 篇1

有個別人認為,週考只是簡單的小測,考好考差都無所謂。因此,交頭接耳者有,傳遞紙條者有,甚至乾脆不寫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但是,這一次次小小的測試真的是像部分同學所説的那樣毫無作用嗎?其實不是。週考是對本週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的一次最佳反饋。考差了,有可能是臨場發揮不充分,但更主要的是知識點掌握不牢、理解不透。通過週考,我們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反思,及時補缺補漏,爭取下次考出好成績。當然,考好的同學也不要驕傲,繼續保持下去。

那麼,我們該怎樣正確對待呢?

週考是最好的查漏補缺的手段,因此考試中不確定或不會做的題目要特別留心。可以在題旁註上標記,表明這個細節是自已沒掌握的,在考後要及時補漏。只有這樣精雕細琢,才能在兩年後的高考上成就最完美的自已。

週考過程中的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態度決定一切",但能在考試中真正認真對待的人,屈指可數。良好的學習態度是邁向成功的橋樑,是拼博競爭的基礎,只有良好的態度,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重視每一次週考,才能夠 "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海".認真對待分數的人,也同樣會被分數認真對待。因此,重視每次的週考,才可不斷見證自已的成長,不斷朝着自己的夢想邁進。

同學們,與其去應付考試,不如去迎接考試。與其説是檢測自己,不如説是提高自己。所以高考的備戰,從週考開始。

國旗下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在這明媚的藍天下,迎着初升的太陽,我們舉行這莊嚴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吟唱着氣壯山河的國歌,我們為這一莊嚴而隆重的時刻而自豪,我們因肅然於國旗前而激動,更為我們是中國少年而驕傲。

國旗的光輝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國歌的旋律激勵我們繼承先輩的偉大事業,不懈奮鬥。起來,起來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我們的召喚,建設一個**、和平強大的中國,那是我們中國少年的時代最強音。少年肩負國之重任。

梁啟超言: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請聽我中國少年説: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國旗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現今我們在三中虛心求學,不能陪伴父母身旁和他們一起賞月,每逢佳節倍思親呀!特此,我們寫了一首小詩,遙寄給遠方的父母,並祝大家節日快樂!

當我背上行禳

離開了養育我十幾年的家鄉

在揮淚作別母親的那一剎

我讀懂了母親眼裏的希冀和憂傷

高中的'生活,充實而繁忙

卻總不忘,給家裏打個電話,問短問長

電話的那端,母親的每個字都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因為能聽到我的聲音就是母親最大的願望

仍記得第一次回家

母親笑着跑出來迎接

眼睛裏閃爍着慈愛的光芒

那光芒比太陽更亮

母親微笑的臉龐再次浮現眼前

母親叮嚀的話語又在耳畔迴響

現在我們沐浴着陽光

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有千言萬語要講

感謝我們的母親

思念我的家鄉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作學習的動力

努力拼搏

一切都向着自己的理想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成切實的行動

別畏懼暴雨和風霜

去攀登科學的高峯,去暢遊知識的海洋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等待着我們

等待着我們勝利的消息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期待着我們

期待着我們凱旋歸航

拼搏吧

別讓母親失望

對母親最好的報答

就是三年後創造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真誠的告訴遠方的爸爸媽媽,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在三中老師的辛勤哺育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qkwp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