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精選6篇)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精選6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精選6篇)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1

4月4日清明節,今天整個家族的人約好要去掃墓。我們將車子停在半山腰之後,走上狹窄的小路,一開始路比較平坦,但漸漸的越來越陡、越來越斜了,疼痛的感覺也慢慢反映在雙腳上,為了轉移注意力,媽媽帶着我們邊走邊觀察路旁的植物,就這樣趣味性取代了身體不適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這次是去老太爺、太爺的墓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擦拭墓碑、有人刷地,而我則是把落葉掃到外面去,在集中處理掉。整理完之後,媽媽把墓紙排成“士”字形狀,再用大大小小的石頭把它壓住,以免被吹走。我很好奇地問媽媽為什幺要排成“士”的形狀呢?媽媽説將墓紙排成“士”的形狀,代表祈求祖先保佑後代子孫能世代繁榮、出人頭地且聰明伶俐。接着,我們插上鮮花、擺好供品,爸爸、媽媽教我們香要拿直,還有在拜拜時要向祖先説些什幺話。

忙完後,我們又渴又餓,此時,聰明的叔叔料事如神,拿出早已準備好能暫時裹腹的餅乾、飲料給我們吃,我們就一邊吃着點心、一邊眺望山下美麗的風景。希望先人們能在天上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我和妹妹會做個乖寶寶,期待明天再來掃墓時,能將我們良好的表現分享給祖先們得知。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2

今天畢節革命烈士陵園隆重聚會,舉行清明掃墓活動。此時此刻,當我們站在紀念碑面前的時候,我們悼念,我們品讀,我們銘記。我們悼念無數為了中國人們解放和繁榮而英勇捐軀的英雄;品讀革命志士的信仰、堅貞,崇高和不朽;銘記源遠流長不屈的民族精神。下面,請同學們立正站姿,閉上眼睛,用我們最真誠的`心為烈士們默哀。(默哀30秒)默哀完畢。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直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該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

面對這不眠的紀念碑!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他人帶來快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同學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從增進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理想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我們自身的全面發展,我們舉行隆重的清明的清掃活動,就是希望同學們在瞻仰烈士的同時,汲取革命先烈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感人事蹟,從而使自己成長為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一名榮幸的畢節學院學子,踏踏實實地為自己積極而幸福的人生作準備,勇敢地為將來服務和奉獻社會蓄積力量,就是我們無悔的選擇。讓我們把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懷融入到愛校愛集體的具體行動中去吧,讓小事洗禮我們的靈魂,讓英烈見證我們的成長!

今天,我們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深知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作為一名青年志願者,我們一定不辜負烈士們的遺願,讓我們踏着烈士們的足跡奮勇向前!

現在請全體同學跟我一起舉起右手,握緊拳頭宣誓:

人民為先祖國至上。

振興中華再造輝煌!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是一年級某某班的某某,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先烈伴我成長》

同學們,告別漫天的飛雪,在這個大地披上綠裝的清明時節,我懷着一種凝重的心情凝視着鮮豔的五星紅旗,思緒又飄飛到那艱苦的崢嶸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人民飽受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戰火中出生入死,監牢裏堅貞不屈。他們用生命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謝謝大家!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4

清明節這天,我六點就起牀。這一天家人都要到祖先的墳前祭拜,獻上鮮花、焚燒紙錢,表示對先人永久的感激和懷念。

掃墓之前,親戚們先集合,到齊後我們才出發。到達目的後,大家立刻展開工作,掃地的掃地、除草的除草,很快的,太祖的墳墓就煥然一新。接着,爸爸分給我們一柱線香,祭拜后土和祖先,還發下五彩的墳頭紙壓在墳頭。祭拜時,我看見墳墓旁有一塊石板,上面刻着“后土”。我問爸爸“后土”是什麼意思?爸爸説:“后土是管理土地的神,祂會守護各家的墓園,所以每一座墳塋都有後土的存在。”祭拜完後,我們焚燒金紙,接着大家一起享用供品,其中有蛋和蝦子。爸爸又説:”蛋和蝦子必須要脱殼才能吃,而脱殼代表着出人頭地的意思。”我才瞭解這項習俗代表的深遠含意。

這次的掃墓活動對我來説,有很大的收穫。掃墓不但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又能增長知識、擴充視野,清明節真是一個很獨特的民族節日。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新中國,不怕困難,不惜生命,我們的心中永遠思念他們。從盧溝橋上的第一聲槍響,倒日軍投降,有多少中華兒女失去寶貴的生命?從辛亥革命到三大戰役,又有多少革命英雄到在血泊中?這是無法統計的。堵槍口的黃繼光,英勇就義的劉胡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無私獻身的英雄更是不可計數。革命英雄永垂不朽,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

讓我們銘記這些革命英雄,銘記英勇獻身的英雄,革命烈士,將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一年級清明節演講稿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週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唯一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温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温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

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土葬,由於土葬後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説是一個既肅穆又輕鬆的節日。

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説和活動。例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一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oz39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