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1

各位同行:

大家好!

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工作已經將近兩年了,一直認為“師德”是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詞,是自己窮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所以也一直在思索:怎樣才能在工作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師德融入其中?查閲參考書,發現許多前輩都將師德歸結為愛,再回想一下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發現的確如此!愛,才是師德最核心的體現,熱愛學生、熱愛教育,有愛才有一切。

曾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智慧”、“成功”和“愛”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天使們對那位母親説:“我們中的其中一個可以跟你回家,你考慮一下,想讓我們之中的誰留下呢?”母親思考之後決定把“愛”請回家,奇怪的是,另外兩位也跟着進了屋,母親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哪裏有愛,哪裏就有智慧和成功!”這個故事使我更加確定,在教育中,同樣是有愛就有一切!

從20xx年開始,中央電視台每年都會發起一場“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活動,透過電視屏幕,我看到了一位位平凡、普通的鄉村教師,他們帶給我的震撼無法用言語表達,也讓我對“師德”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當看到鄧麗秀麗的臉龐對着可愛的學生,哭着説:“你們一定要記得鄧老師的話,走出大山!”的時候;當看到宋玉剛紮根高原15年,為了學生,15年中沒有回家看過父母一眼的時候;當看到瘦弱的徐德光傾其所有換來一匹白龍馬,一次又一次踏上泥濘的山路接送孩子的時候,身為教師一員中的我,更懂得他們的處境與感受,更能明白他們的付出與偉大。看到他們,我才真正明白教育就是身體力行,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人生短短數十載,可以有許多度過的方式,他們卻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可是就是這條路,照亮了許許多多孩子的路。孩子們的稚嫩和老師們的蒼老,形成一幅強烈視覺效果的畫面,衝擊着每一個人的內心。我相信每一位聽到他們故事的人,都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最樸實的話語和最習以為常的生活,正是我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最簡單卻也最難堅持的,那就是愛!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祖國未來的愛!

所有孩子都是落入凡間的天使,他們的確有頑皮搗亂的時候,有不聽教誨的時候,甚至有讓我們惱火傷心的時候,但幾乎與此同時,孩子們又表現出讓人慾罷不能的欣慰和感動,聽着他們向小夥伴們驕傲的談論着:“我的老師如何如何”的時候;當暑假過後,他們喊着“老師,終於見到你了!”的時候;當他們飛快地跑到我面前,偷偷塞給我一塊糖的時候,我的心被瞬間融化了!

孩子們的天真,孩子們的火熱,孩子們的愛,漸漸取代了我心中原有的那份困惑和迷惘,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從事的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所走的.是一條充滿青春氣息的綠色道路,我帶給孩子們的愛應該是真摯的、無私的愛。

祖國的花朵,需要我們辛勤的澆灌;稚嫩的幼苗,需要我們精心的修剪;天真的童心,需要我們温馨的呵護。我們的責任,就是用愛陪伴他們成長,用愛成就他們的人生。“師德”二字在我心中不再高不可攀,不再遙不可及,我只有也唯有堅持與愛同行,才能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2

各位領導:

大家好!

“立德樹人”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目標指向,“育人”是要通過人(教師)去進行的,“立德”:要先立教師之‘德’、立“人類的靈魂”之‘德’,立作為教育主體之‘德’。即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執教、以‘德’上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樹人,以德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才能更好地培養一代又一代對祖國有用的人才。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她——吳XX老師。

她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在三尺講台上,辛勤耕耘了十幾個春秋。用無私的愛唱響了一曲樂育英才的驪歌,收穫了許多耀眼的榮譽——縣級教壇新秀、縣級優秀教師、縣級教學能手等。她始終謹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信條,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愛心來教育學生。她待人熱情、真誠、友善,同事喜歡她、家長也喜歡她,學生更是喜歡她。

一、對待事業,她勤鑽研、勇承擔。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她的教學基本功非常紮實,對教材深入研究,改進教法學法,對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造詣。她非常注重蒐集習題與學生的錯題,並做比較分析,找出規律,從而制訂系統縝密的教學計劃;教學態度端正、治學嚴謹,教學成績突出,深得領導和同仁的好評。

在課堂教學中,她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她的數學課一般只講20分鐘,她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讓學生提,難題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行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她一貫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她常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她從不擔心學生的腦子不夠使。“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是她追求的目標,教學的風格,成長的座佑銘。

她勇於承擔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和各級研課、賽課活動,並取得喜人的成績。20xx年4月份,XX校品德課教學展示活動,她執教的《大自然的訴説》和20xx年4月,省普教室舉辦的品社同課異構展示教學,她執教的《交通帶來的問題》,都獲得與會同仁的一致好評,更是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讚譽。她所參加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競賽和夢想課程比賽分別獲得了市級二等獎和縣級二等獎。她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科技作品《傘形晾衣架》經過層層推選,最終獲得了由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等聯合舉辦的第2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的佳績。她撰寫的論文《教學做合一 構建高效課堂》、《搭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樑》等多篇論文在CN刊和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勤奮的耕耘,累累的碩果,面對取得的可喜成績,她認為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努力,這才能使教育教學工作躍上新台階。她相信: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待她去開拓……

二、對待學生,她疼得深、愛得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台灣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她就是這樣一位神一般的好老師!心裏只有學生,與他們心相印、情相連。這就是吳老師對待學生的真實寫照。學生生病了、遲到了、家中有困難了……她都一一記在心裏,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在日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她始終面帶微笑,用微笑化開學生的隔閡、距離。特別是對待後進生,她用愛心、耐心、決心、信念感化他們,激勵他們發揮所能,施展才華。她倡導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感受集體的温暖。

她深入學生,瞭解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困境,找尋學習最佳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信心。班上幾個學生成績不好、厭學情緒嚴重。她的教學理念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生本體,再忙乎也是白搭。學習學習,想學才能有活力,離開了“學”,教師設計再精美也沒有意義,因而,學生的自覺性是第一位的。面對這樣的狀況,她一次次找學生們談心,開導他們,讓他們學會堅持;她一次次家訪,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在她的努力下,這幾個孩子都由最初的厭學變成現在的樂學,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了。

記得有一回,班裏有一個孩子的媽媽出差了,爸爸又在鄉下上班,平時都是由他媽媽來接送的,這下可讓這位家長犯難了,當吳老師得知情況後,她義無反顧地做起“義務兵”,擔任起照顧孩子的重任。讓這位家長感動得當場眼眶含淚,緊緊地握住吳老師的手,嘴裏不停地道謝。偶爾有家長沒法及時來接孩子,她也總是“順便”把孩子送回家。她總是這樣在孩子有需要時“突然出現”,家長們都特別放心把孩子交給她,説她對學生就如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疼愛。

就是這樣一位博愛的園丁,她十幾年如一日恪守着當初的諾言,用無私有愛意來儘自己心中那份微薄之力。

關於幼兒教師的師德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同行:

大家上午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就有了對教師的評價。教師是園丁;是蠟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僅寫在教科書裏,還寫到了我們的歌本里。宋祖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成為多少人追捧的流行曲目。難道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嗎?難道它的歌詞不正是教師生活的真實寫照嗎?

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的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待學生。正是因為心中有了這份愛,讓我義無返顧的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還將視它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去奮鬥。

説到這裏,我不得不説下自己對這份愛的執着。從小我就很敬佩老師,敬佩他們的學識淵博,敬佩他們寫得一手漂亮的字跡,敬佩他們無私無悔默默奉獻的偉大情操。受他們的影響,大學我選擇了師範院校。本以為一畢業就能踏上理想的教師之路,從此和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相伴一生。但畢業後並沒有理想的就得到分配。我很沮喪,幾經輾轉,應聘到一所民辦學校----資濱中學任教。在資濱,學生人數多,班級多,工作競爭壓力大,還隨時面臨下崗,無法安心從教。但在那兩年裏,我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責任感,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他們上課我坐在教室的後面自己學習,自習課上,我就坐在講台上一邊監督他們一邊自己學習,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時刻和他們在一起。他們的成長就是我的快樂!期間他們也有人叛逆,有人厭惡學習,甚至時常跑出去給我惹禍。但每當關鍵時刻,他們總不負我的期望,無論是學習、紀律、衞生等方面的評比都不遜於其他班級。

去年,我離開了資濱。他們隔三差五的打電話給我,訴説與學習有關的無關的事,也總問到我離開的原因,是不是他們惹我生氣了?不喜歡他們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答,竟也有點捨不得了。這不正驗證了: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愛”嗎?

經過兩年的努力,我總算能卸下提心吊膽的心理壓力,可以安心的從事教育事業了。可在去年八月份招考報名的時候,面臨選擇,我猶豫了。是報考鄉鎮還是邊遠山區呢教?鄉鎮交通方便,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好。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環境艱苦,鮮有人去,教學任務艱鉅。但一想到山區的孩子也應受到重視,受到老師的關愛,還是毅然選擇了山區。當我來到蠟樹學校報到的時候,比預想的還艱難!路是圍着山打轉,教學樓下雨漏水,窗户玻璃殘缺不全,教學工具不到位,教師人數少,至今都還有兩個代課老師!而我剛好被分到一年級,教學除數學、美術以外其他課程,二年級的音樂、三年級的英語、科技,還外加少隊輔導及學校的打印工作。任務比起以前不減反加了,待遇在原來的基礎上減了不少。最令人揪心的是我每週只能週六下去,週末就得上來,因為只有一班車啊!在住校的日子,有時倍感孤獨,到晚上甚至是害怕。想到這,我幾次想離開。可每當我看到學生那一雙雙深情的眼睛,聽到那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及家長對我的深切期盼,我留下了,我決定不走了。為了這份愛,我堅持了選擇。環境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可以和孩子們一同快樂成長;問題是我的到來能給他們送去希望!

作為一名普通平凡的鄉村教師,心中時常沉重的想:一定要認真努力,決不能誤人子弟!這一年來始終覺得很疲憊,是課業很重嗎?是中學到小學的心裏落差,還是自己的適應能力差了呢?不,不是,是心累呀!憂學生之懶學,懼教學之不完美啊!

孔子説:“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需要的不是憂心,而是愛心、耐心和細心,需要的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每一位學生。需要的是始終保持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愛,需要的是以愛崗敬業的精神投身於教育事業。

作家冰心曾説:“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師愛是學生樹立良好品質的奠基石,師德要求教師公平合理的善待每一個孩子,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所有的孩子,無論是城裏的還是鄉里的,無論是聽話的還是調皮的,都十分需要教師的愛。教師的愛能照亮孩子的內心世界,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孩子振作起來,教師的愛能使孩子們健康地成長,有首歌唱的好:每個孩子都需要被人愛……

教師之路,有苦有甜,讓我們在太陽的照射下散發魅力光芒,心懷學生,樹萬世之,師表,無愧“教師”之稱號,為教育事業奉獻今生吧!愛我所愛,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山區,就選擇了無悔;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為了孩子們的明天,我義無返顧,勇往直前,永不後悔!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o3oq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