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演講稿 >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精選5篇)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精選5篇)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1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這樣説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廣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秀的教師。

有人把教師比作“托起明天太陽的人”。這個比喻很恰當。“託”,不是像母雞一樣“護”着小雞;也不是像馬戲團那樣“馴”着動物。教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入我們全部的愛心來闡釋這“託”的含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心就不可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更不可能使我們成為合格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愛心的依託,我們才能培養出一支高素養的隊伍,一支屬於21世紀的隊伍。

古今中外,無數優秀教育工作者身體力行,無聲地向我們訴説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只有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每一位學生,我們才能打開每一位學生心靈的窗户,才能教育好他們。作為教師,也許大家對魏書生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任校長、書記,省內外社會兼職達38項之多,他沒改過一篇作文,沒考過一次試,以1988年魏書生所教的兩個畢業班為例:暑假升學考試135名學生都達到了升學分數線;全市14所中學,超過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書生班佔了10名;全市總分第一、二、三名及語文、政治、數學、化學、英語、生物的學科第一名都是魏書生班的學生。”當我看到這一段文字時,我被深深的震動了,同樣是一名老師,我多麼想像他一樣。

毋庸質疑,魏書生的教學當然好,可是隻有書教的好是不行的,有很多老師,書教的也不錯,但效果不一定有他好,為什麼?那就是缺少了成績獲得的另一個重要基石,那就是---對學生的愛和尊重。

他的尊重是真尊重,不虛情假意,點到為止。他對學生的尊重,就如成人之間的你我關係。從我自身看,毋庸置疑,我也是愛自己的學生的。課下,我也會對學生摸摸頭,開開玩笑;學生病了,我也會噓寒問暖,帶他們去醫院;每逢過節,我也會把住宿的學生叫到家裏。但是,骨子裏,我還是我,學生還是學生,當他們犯了錯,我還是會站在老師的立場,會批評他們;當他們頂撞了自己,我也會覺得他們冒犯了老師的尊嚴。所以,學生對我只有一時的感動,而不是心甘情願的折服。所以當我從教室裏出來,有些被強迫的學生就不願學習了,這就是根本。

可是朋友不是,朋友託辦的事,一定要辦好,因為你怕辜負他。魏書生的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學生是魏老師尊重的朋友,魏老師是學生尊敬的朋友,交換的條件是,老師給學生最好的民主,學生給老師最好的成績。因為魏書生放棄了高大,所以他收穫了親近和成功。

假如每個老師都如魏老師那樣實行民主,真正的從骨子裏去愛學生,把老師的.角色扮演的卑微一點,學生的角色強大一點,那麼,不僅有分數的成功,也會有社會道德的成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敢於挑戰,敢於質疑的新生代。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不輕信,不盲從,他們更不會迷信老師的權威,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如嚴父慈母一樣,用我們的全部愛心去感動他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們,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用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如同對待我們心愛的孩子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成功!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2

展翅翱翔於廣闊的藍天,是雄鷹的快樂;自由遊弋在清澈的碧水,是魚兒的快樂;攜手徜徉於知識的百花園,是師生的快樂。

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面對異彩紛呈的知識百花園,我只擷取益於學生身心成長的花瓣,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滋養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骨骼健壯,明理悟情,茁壯成長。

以閲讀為基,活動為翼,激發學生熱愛語文之情。學楊振寧的《鄧稼先》一課,和學生一起欣賞樑植的演講《我的偶像鄧稼先》,與學生共同閲讀“火箭之父錢學森”“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的`故事,在同質羣文閲讀中,把“知識報國”的種子植入初中學生心中。

面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的普遍現狀,我決定上一節“立志、勤學”主題班會,主題確定後,班幹部組織策劃活動的形式,全班同學積極響應,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聰明伶俐的方晨輝和王玥兩位同學商量出這節課的題目——《學偉人刻苦攻讀,習名人立志成才》,並請“年級書法高手”李志友主任板書題目,李主任特意選用了大紅色粉筆,在乾淨的黑板上揮灑自如,漂亮的行楷令在場同學連連驚呼——“好!”

這節課在李玥和張玲玲兩位主持人的精彩開場白中拉開了序幕:“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五千年的歲月長河,湧現出了無數英雄豪傑,他們從小立志成才,勤學苦練,長大報效祖國,作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故事組的同學講述了歷代名人刻苦攻讀、立志成才的故事:匡衡鑿壁偷光,江泌隨月讀書,李時珍歷艱險著《本草綱目》,詹天佑志修京張鐵路……

穆德寶等六名同學表演了情景再現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表演分工:一男生飾周總理,一男生飾魏校長,另三名男生飾周總理的同學,一女生讀旁白。生動感人的表演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不等主持人發話,名人名言組的同學自發站起來為大家大聲背誦勤學立志的名言,這些同學因分坐在四周,又是自發背誦,所以現場出現了此起彼伏、四面開花的良好效果。演講組對“一曝十寒”和“常立志”的同學進行了規勸。

同學們紛紛發言傾訴自己的感想,並集體宣誓:“勤奮學習,刻苦攻關,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同學們的錚錚誓言在教室裏久久迴盪……

活動前學生在知識百花園閲讀、篩選,活動中展示、體驗,這些過程都深深影響了學生。多年過去了,已參加工作的學生曹佳音發來短信説:“當內心燃起對文學熱愛的熊熊火焰時,卻總不會忘記那個給我火種的人。”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3

往日裏,一説起教師,一説起教育,似乎總有一肚子話要説。可當我初次面對“距離合格教師有多遠”這個話題時,我竟無語了。原來我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考慮的是“距離優秀有多遠”,聽我這樣一説,肯定有好多人面露不屑,好個厚顏無恥、自不量力、譁眾取寵的傢伙。可於我來説卻是認真的。

平日裏,讀了一點書,也長了一點見識,才知道優秀教師的的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譬如:激情澎湃、幽默、態度友好、博學多才、創新意識、勤奮好學、有進取心等等。看看這些優秀教師的共同特徵,再想想自己的基本條件,我不覺啞然失笑。雖説我還不算萎靡,可我不夠幽默;雖説我態度不算蠻橫,可我不夠博學;雖説我還不算懶惰,可我還缺乏創新。想想這些真是令人汗顏。可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天真的認為:優秀不是天生的,誰都可以爭取成為優秀。基於這樣的`思想,我才有了從教委到中心,又從中心到中學的歷程。有人譏笑我,這麼多年的拼搏,到頭來卻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何苦呢?可對於這樣的選擇,我卻無怨無悔!我想,人總要有點精神追求吧。於是我給自己打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一路拼搏,一路走來,道路雖然曲折,可我留下了堅實的足跡。無論是在教委、中心,還是在一中,在工作上我還都是全力以赴的。尤其是來到一中之後,深夜苦讀,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這些雖無他人知,可我心自知。有時我想,我就像路邊盛開的野花一樣,不為路人的欣賞,只為自己的芬芳。在學校裏,教學中,我認真備課,虛心學習,課堂上我注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嘗試分組教學,制定了課堂激勵措施和作文獎評機制,這學期開學應經八週了,我的學生已經寫了八篇作文,其中四篇是我全批全改,其餘四篇,我是指導學生自批和互批的。課堂上我尤其注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給學生買雜誌,讓學生讀名著,指導學生寫日記,做讀書筆記更是我工作的重點。班級工作上,我訂班規,制班歌,分小組,搞班級文化建設,組織學生活動,和學生溝通交心,走訪學生家長,也是忙得不亦樂乎。累是累了點,可唯有如此,我的心才能安寧。

工作上我自認為還算用心,可人無完人,靜心細想,總覺着自己身上還有那麼多的不足,辦公室裏我曾聊過天,教室裏我還接過電話吸過煙,有時還莫名其妙的煩。

工作上我雖然做了一個教師和班主任應該做也是必須做的一些事,可我不知道這樣做算不算合格?我只知道自己離優秀還有很遠,到底有多遠?

最後,用我自己胡謅的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我們距離優秀有多遠

我們距離優秀有很遠

因為

我們的思想早已冬眠

於是

激情不再

身心疲憊

我們距離優秀也不遠

只要

我們能夠更新觀念

就能自我超越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祖國騰飛的經濟何以讓世界人民矚目?祖國驕人的航天科技何以讓西方列強折服?祖國古老燦爛文化何以風靡全球?是一代又一代年輕的企業家,為中國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批又一批帶着創意和智慧的科學家,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日新月異;是一輪又一輪博學廣知的文學家,醖釀了祖國燦爛的文化,陶冶着人們的情操。又是什麼給予了他們淵博的學識和勤勞的美德?是教育,是教師,是我們教師!

提起教師,大家一定會很自然的聯想到讚美她的比喻:園丁,春蠶,綠葉,鋪路石……是啊,古往今來,偉人、學者、戰將、豪傑哪個不是出自教師的薰陶?理論學術發明創造哪件不是包含教師的辛苦?教師是最辛勤的耕耘者和播種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學生就好像花草樹木趨向於陽光一樣趨向教師。也許可以説,教師是學生生活中、心靈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是同老師在一起或在老師的影響關愛下度過的。他們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學有所成,是不是能茁壯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老師的諄諄教導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們對每個老師卓越的學識都抱有極大的興趣與神祕感,每天都希望從老師那裏得到一些即新鮮又美好的東西。

歌詞説得好: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説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是的!在學生的眼裏,教師是神聖的,是智慧的象徵,是正義感與道德標準的化身,是讓他們崇拜、信任、愛戴,並渴望接近和刻意效仿的對象。所以説:教育力量是活的源泉,來自於教師的人格,也是教師的人格魅力。這一點,我們都有深刻的體會。他們讓我明白了: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高尚,教師就是“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薰陶情感”。教師“肩膀挑着學生的現在,祖國的未來”教師是除地球之外最偉大的母親,無怨無悔地哺育着祖國的下一代,因為“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

每個人,從生命開始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享受這個世界的無私給予,不管你是健全的還是殘缺的,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也不管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我們都無一例外地享受着來自周圍的無邊恩澤——自然的、社會的、人文的。也許你享有着幸福,也許你經歷着磨難,但任何一種經歷和感受都應是對我們生命的鍛造,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民教師。

作為教師,我深刻的感覺到自己的責任使命與時代的迫切需要。温總理説過,“無論是做教師,還是做人,都應該有一顆同情心、一顆愛心。同情和愛心是道德的基礎。”教師的愛心,既是激勵學生成長、學習的催化劑,更是一顆種子,把同樣的愛心播撒、紮根在每個學生的心中。同樣,只有充滿愛心的人,才能體現教師的無限價值,樂於做教師並享受教師生涯的樂趣。教師應該具有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滿愛心、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淵博的科學知識。用一句話來講,教師,同時應該是責任、愛心和求知者的化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我永恆不變的座右銘。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人師表,率先垂範。這是對身為教師的基本要求和期待。這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褒獎。教書先育人,教師的出色品格令每一位學生終生受益,教師的高尚道德讓所有人為之感動,教師這份光榮的職業令人神往。我願是花圃裏一個勤勞的園丁,默默無聞地耕耘,用豐富的知識、辛勤的汗水哺育着下一代的成長,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努力用黨的教育準則來規範自己。做一個忠於黨、忠於國家民族,熱愛教育事業的出色教師。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演講稿5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能在這裏發言,感到無比榮幸,自己的工作能被領導和同事們認可,是我莫大的幸福。在眾多老師中我是最平凡的一個,平凡的我在領導的關心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下,在增中這個大家庭裏一步步成長起來,我感到很欣慰。在這裏我向那些關心、幫助過我的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一、做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充滿愛心是前提

作為老師,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我熱愛自己的學生。因為有愛,所以每天我都開心地工作,樂觀地面對生活,即便在別人看來很辛苦,自己卻樂在其中。

有位教育學家説“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奉這句話為座右銘,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我來自農村,是通過考學走出來的,我非常理解學生對學習的渴望、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所以,從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對學生有幫助的老師,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要成為這樣的老師,首先要充滿愛心,要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精心地呵護學生、培養學生。“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地奉獻。這種愛,不存在“偏愛”,“尖子生”需要關心,後進生更需要呵護。要成為這樣的老師,還要充分理解學生,理解每一個學生。我常常會想起一句教育格言“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作為學生,他首先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不是考試的機器,他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我決不會拿學習成績去評價學生,也不會在公共場所去批評某一個學生!

當然,我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

有愛,才能做好工作;有愛,才能成就事業;有愛的學生,才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心溝通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有了愛心這個前提,再去做工作,就順心多了。我做過三年班主任,給我記憶最深的不是課堂教學,而是課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這其中,與其説是我教會了學生做人,不如説是學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

我知道,要想了解學生,先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我必須主動地去打破師生間的“陌生感”。為了瞭解學生、儘快融入學生中去,我先後嘗試了很多溝通方式。

方式一,通過作業。我在批改作業時,都會寫上一些鼓勵和引導的話,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操作簡單、針對性強,而且比較“保密”,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問題不大的學生就簡單寫上幾句,對於問題較大、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就多寫一些甚至是幾百字。

方式二,通過面談。一個學期我爭取做到跟每個學生至少有兩次以上的個別談話,特殊的學生當然更多。不過,在找學生面談之前,我會像備課一樣做好成分的準備,做到談話要有目標。例如,當我發現某位學生有些不對勁時,我會格外關注他,並從其他同學那裏瞭解他的近況,甚至翻翻他的基本情況表,瞭解他的家庭情況,然後帶着他的問題和對他的瞭解去交談,讓學生能感覺到我確實是想幫助他,確實是為他好。由於個別談心往往是在課外時間,有時是晚自習下課後,很多時候,談到學生真情真性的一面時,她們會禁不住流淚,我也鼻子酸酸的;很多個深夜,和學生談完心後,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校園裏,感受着學生的種種真情,儘管有一點累,但我覺得很踏實、很幸福,學生的問題總算找到了,能夠解決了!

方式三,通過寫信。關於學生心理方面的疏導,面談學生可能會有所顧慮,通過作業又顯得對學生不夠尊重,怎麼辦呢,我想到了書信這個古老的交流方式。每個學期我都會給同學們寫一到兩封信。比如,xx年高考前,這是個特殊的時期,考慮到寫早了可能效果達不到,我就從5月1日起開始寫,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當時出現的考試焦慮、缺乏信心等情況,每天堅持寫兩至三封,終於在6月2日那天完成了這項“工程”——我班的每個學生人手一份我的親筆信。通過學生後來的反映,我能深刻地感覺到這封信對於他們的意義,我不敢説這封信對於他們高考有多重要,但至少起到了穩定人心、樹立信心的效果。

現在,我每天仍然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受着領導和同事帶給我的温暖,感受着學生帶給我的快樂,工作累了還有一個自由支配的週末:想睡就睡個夠,想玩也可以爬爬山、踩踩單車,反正增城有的是美麗景色……生活在美麗的增城,工作在和諧的增中,作為教師,我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yanjianggao/ml2w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