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述職報告 >

學校2018年述職報告

學校2018年述職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學校2018年述職報告

伴隨新年的鐘聲,我們迎來了2017年。高興之餘,匆匆而逝的2016年那些值得回味的精彩片段又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我為之欣喜,為之感歎!我記得,校園讀書節上,我班孩子的繪本表演就是在這裏贏得了全體教師和家長的掌聲;我記得,在學校舉行的春季運動會上,我班孩子在賽場內外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獲得學年總分第一名的歡顏;我記得,在學生入隊儀式上,我班所有家長身穿白襯衫,佩戴鮮豔的紅領巾和孩子們一起舉起右手,敬下隊禮時那莊嚴的一刻;我記得,參加邵雲鶴老師為省編教材做引路課的實錄活動時,市教研員鄒春紅這樣評價:這些孩子訓練有素,不次於二實驗的孩子。聽了這話,我當時的喜悦與自豪難以言表。

我記得,在第三屆“為愛閲讀”繪本講述大賽中孩子們積極參與,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表演“最佳班級”的殊榮;我記得,創編學年大型的《經典誦讀》中,學生們精彩的演繹,充分證明集體的智慧和團結的力量,這種突破和超越值得我們驕傲;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印記孩子的成長,下面,我就圍繞所做的主要工作進行述職。

一、確定目標,步步落實。

對於我班孩子,我重點設定三個目標:書寫,朗讀。讀書。我認為這三項技能或習慣的培養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落實這三項目標,在我心裏有一定的評價標準。所以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始訓練。一切從頭開始,怎麼抓?把住關口。既要嚴。又要勤。還有一點:堅持。在實施和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付出很多艱辛,那也是苦中有樂。當你手把手教會他寫出一個令你滿意的筆畫時,那是何等欣喜呢?當孩子不會表達,你一句一句教他大膽説出一句完整的話的時候,你按捺不住為他叫好擊掌。當朗讀時找不到感覺,語氣生硬,不是丟字就是讀錯字的時候,你心裏的那種急只有自己能感受得到,但是信念和執着會讓你依然用耐心一句一句反反覆覆地去教他怎麼讀,直到讀得流暢有語氣為止,因為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切的不可能皆有可能。

因此,二年四班的孩子一定要寫出乾淨、工整、美觀的字體;不但會表達,而且還敢於表達;不僅喜歡讀書,而且要會讀書;不僅會朗讀,而且要讀得有聲有色。我是怎樣實現這些目標呢?

1、加強書寫,時刻不能鬆懈。

除了書法課上老師指導的運筆及安排間架結構的方法外,我在語文課堂上,從不省略生字指導這個環節,每一筆都細心指導,巡視中發現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不正確及時給予糾正;發現結構安排錯位,讓他重新觀察,找出筆畫的位置再重新寫;每天認真檢查作業,篇篇都不放過,一是檢查所學字詞的正確與否,二是看書寫質量是否符合我的要求,偶爾有個別孩子書寫潦草,對不起,重寫。平時練習冊,測試小卷,都重點強調字的書寫。我常跟孩子們説,記住,只要動筆,呈現出來的就是美觀的字體,一是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二是它記載你的人生。我的眼裏不許有醜陋的字體出現。就這樣,學生們知道老師對書寫的重視程度,大部分作業的書寫質量基本是達到我的預設目標的,很少有潦草應付的。慢慢地,孩子們養成了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尤其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試卷,孩子能認真對待,書寫非常工整。

2、提高朗讀能力,培養讀書興趣。

喜歡讀書不代表會讀書。會讀書不代表會朗讀。因此,在訓練中,我結合了語文教學、繪本教學、午間讀書及繪本演繹等內容的穿插,既培養讀書興趣,又鍛鍊學生們的口語表達,鼓勵他們大膽説,怎麼想就怎麼説,尤其是利用午間讀書,孩子們邊讀邊把書名,作者,好詞,好句及自己想要説的話都記錄在讀書卡上,然後讓孩子站在大家面前説一説自己讀了這本書的收穫是什麼,同時不斷鼓勵孩子在表達中學會使用積累的詞語,注意表達意思的完整性和流暢性,久而久之,孩子們學會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積累一邊概括。而且膽小的孩子敢於大聲説出自己的想法了,不會表達的孩子也能通過自己朗讀把喜歡的內容與大家分享。再有,我從不放過學校組織的“為愛閲讀”繪本講述大賽這樣的機會,極力動員所有的孩子來參與這項活動,每次比賽前,我都會利用課餘時間,耐心細緻地指導每個孩子背誦時的神態、語氣及動作,儘可能達到“繪聲繪色”這個標準,同時,每天放學後,在班級微信羣裏,詳細地指導家長,在家如何訓練孩子,讓孩子語音我來聽,要麼視頻我來看,不符合要求再從來,直到滿意為止。平時的語文課堂上,孩子發言聲音小的,我會鼓勵她一遍遍大聲説,直到一張嘴能放開聲音我才罷休;對朗讀課文讀得沒有語氣的,我一句一句指導,讓孩子把握朗讀時的輕重緩急,培養語感。其次,利用假期,佈置朗讀任務,每個孩子都要語音,我適當進行點評和指導,通過這些方法的訓練,我班孩子的朗讀能做到聲音洪亮,聲情並茂,繪聲繪色。有一次孫校長問我,孫老師,你説説你班的孩子發言的聲音這麼洪亮,平時是怎麼訓練的?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是課上重視朗讀指導,領孩子多讀,課下依然要重視,回家也要通過視頻讀給我聽,而且一個都不要放過,保證個個過關。我班的謝慧欣,仉中雯,劉紫煊,潘怡凝,趙藝,廖子名原來的朗讀是無聲的,看着她張嘴,走近他根本聽不到聲音,通過一次次指導,一次次鼓勵,幫助提高勇氣和自信心,這些孩子慢慢地敢於大聲發言和朗讀了。在這次《經典誦讀》中,足可見證他們的成長。

二、班主任工作: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1、 結合班訓,激勵向上。我班的班訓是:每天進步一點點。可以關乎品行,可以關乎學習,從上課坐姿,書寫,發言及聽課狀態,到課間站隊,上下樓梯,值日,路隊等等狀況,,只要發現閃光點,就及時表揚加鼓勵。

2、 設立小擔當,發揮大作用。

班級小擔當的設立,更加激發“我要努力”“我要進步”“我能行”“我最棒”的思想意識。學生們責任感大大提升,每個小擔當都能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以身作則,為同學做好榜樣。課堂紀律和課間紀律有了很大轉變,班內逐步形成了團結向上的良好班風。

3、 勤與專科老師溝通,做好輔助教學工作

深秋時節,得知品生課上,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我及時在微信羣裏發出採摘通知,並收集了大量樹葉畫的拼圖,發給家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粘貼樹葉畫,沒想到,週一孩子們一上學,每人都上交一份自己和家長創作的樹葉畫,這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充分體現。主動協助音樂老師順利地上好每一節葫蘆絲課。鞏固和提高書法課上學到的運筆和觀察方法,每天嚴格要求學生,只要落筆書寫,寫出來的字就必須工整,美觀,寫不好的必須重寫。因為看得緊,管得嚴,學生的書寫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4、 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助力茁壯成長。

為使孩子們從小就具有健康的體魄,培養堅毅品格,從這個學期開始,不管颳風還是下雪,每天早晨7點零5分冒着嚴寒帶領學生晨練。孩子圍繞塑膠跑道可以跑三圈,跑五圈甚至更多,我相信,堅持下去,孩子們的身體不但更加強壯,意志品格也會得到鍛鍊和考驗。同時重視眼操,看書學習時看管孩子儘量做到“三個一”。

5、 與家長保持聯絡,做好溝通工作。

我常常利用微信這個平台,與家長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子女方面的交流。有時要求家長做到的,也直言不諱,找到切入點,傳播正能量。例如,每天放學時,發現一些家長的言談舉止很不文明,影響極壞。我就動腦採取了一個辦法,每天讓孩子在班級指定放學位置整齊地站好,然後一齊敬隊禮,大聲説出:感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我們做出的'好榜樣!你們辛苦了!事先,我選出兩名家長負責組織家長隊伍,在羣裏聲明:家長路隊必須給孩子樹立榜樣,保持隊伍安靜,學生問候完畢要給掌聲鼓勵。然後安排家長拍學生走出校門及問候過程的視頻發到羣裏。這樣,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如果發現個別家長做得不夠好,我會就現象婉轉地提出批評。如今,我班路隊放學情況始終堅持,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通過每次大型活動的展示及考試成績贏得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家長看到了你的努力,所以對班級的舉措積極響應,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

如今,班級從整體上有了質的飛躍。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更加體現出班級體的凝聚力,學生充滿朝氣,成績顯著。

三、點滴收穫:

1、 工作勤懇,努力付出。在這一年裏,出色地完成了學校、教導處、大隊部交給的各項任務。各項活動取得佳績,學習成績優秀。

2、 出勤情況,一年當中,沒有請一天事假。每天早來晚走,早來是為了做好晨讀工作並帶領學生晨練。晚走是把當天的練習全部批改出來,裝訂讀書卡,再準備第二天的教學。常把日記帶回家,一本一本詳細批改,認認真真寫好每一條評語。

3、 與同事友好相處,經常把教學或活動中的好點子與大家分享,收穫了一同成長的快樂。

4、 看了幾本閒書。馮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蔡崇達的《皮囊》加布瑞埃拉的《島上書店》老樹的《在江湖》《花亂開》,雪小禪的《在薄情的世界裏深情地活着》蔣勛的《無關歲月》薇薇安。嘉辛。佩利的《共讀繪本的一年》羅爾德,達爾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安妮寶貝的《眠空》。

讀書感悟:坦然面對命運給與的一切,看淡世俗,做一個努力的平凡人,相信世界充滿愛。

四、存在問題:

面對一天也完不成8道計算題的楊文崎,漸漸失去了我的耐心。採用了激勵和獎懲的辦法,一年過去了,但收效甚微。也許他長大後是個奇才,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但我內心倍感壓抑,工作中的急躁情緒愈加凸顯。

五、努力方向:

利用假期讀一讀相關書籍,提高自身修養,深入瞭解這個學齡段學生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那些學習懶惰、注意力高度不集中等類型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是這樣想的,對的教育思路和實踐經歷就堅持做下去,還沒找到答案及解決辦法的虛心求教,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力爭下學期有所突破。最後,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感謝身邊的同事給予工作上的體貼和幫助。


標籤: 學校 報告 述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uzhibaogao/pdz4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