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關於地質工程實習報告集合9篇

關於地質工程實習報告集合9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地質工程實習報告集合9篇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1

地點:XX市XX縣東湯峪

、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巖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瞭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瞭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羣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巖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巖,主要有花崗巖、輝長巖和輝石巖。該區位於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黃邦強等,1984),寬坪羣具多期變形特徵。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局部出現平卧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巖侵入,為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為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2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 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實習相關大全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實習報告網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3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一)認識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1、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

2、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3、 徐莊組

由於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二)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着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後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三)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四)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説是向斜,老師説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後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後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於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後,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繫實際。

5、瞭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4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實習目的與任務: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着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卧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峯。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佈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巖分佈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巖、白雲巖、砂頁巖分佈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2、八仙山石英巖峯林峽谷景區;

3、盤山花崗巖地貌景區;

4、九龍山碳酸鹽巖峯叢景區;

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

6、九山頂石英砂巖峯林景區;

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實習對象: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劉焱)實習活動:(如下)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1.礦物、巖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首先講的是沉積巖。沉積巖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巖漿巖、變質巖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地殼表面分佈最廣的一種巖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巖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沉積巖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碎屑結構碎屑結構是指巖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巖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

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於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1)泥質結構該結構由粒徑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巖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具有同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層面構造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誌。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積巖的肉眼鑑定:在鑑定碎屑巖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鑑定泥質巖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鑑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接着我們考察了巖漿巖。巖漿巖又叫火成巖,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常依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巖(65%)。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瞭解結構和構造可以瞭解巖漿巖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巖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巖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佈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巖漿巖的簡易鑑定方法: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巖漿巖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後觀察巖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巖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性或超基性巖;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巖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巖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巖石的新鮮面上觀察。接着觀察巖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巖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巖。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巖漿巖分類表”確定巖石的名稱。最後,考察了變質巖。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温、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巖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造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變質巖的簡易鑑定方法:鑑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巖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2.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河流普遍分佈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1河流的侵蝕作用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巖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下蝕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牀的巖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側蝕作用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牀兩岸的巖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牀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2河流的搬運作用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河流的沉積作用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4河流沖積土1)河牀沉積2)河漫灘沉積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5)山區河流沉積土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3.風化作用認識實習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温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温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温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温度增高而減少,但温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温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着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巖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殘餘礦牀。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温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巖石的礦物成分、巖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巖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採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對於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巖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儘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説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繫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穫的這些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及任務:

鞏固和加深第二章關於巖石和礦物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不同礦物的分類、形態、顏色、解理、硬度和鑑別方法;學會分析不同的巖石,清楚不同分類巖石的形成原因及構成和結構;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5月22日

三、實習地點:

土木工程學院樓 巖土標本室

四、實驗內容:

1)礦物的肉眼鑑定方法 (1)、礦物的形態。包括礦物單體和礦物集合體 (2) 、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a)顏色:礦物的顏色是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應,是最明顯、最直觀的物理性質。 b)光澤:是礦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玻璃光澤等等 (3)硬度。礦物抵抗刻劃、研磨的能力稱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劃來大概瞭解礦物的硬度。小刀為6~6、5,指甲為2~2、5 (4)、解理和斷口。礦物受外力打擊後,嚴格按一定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為解理。 2)礦物的鑑定步驟 ( 1)、首先應先找到礦物的新鮮面,只有礦物的新鮮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礦物的化學成分和特徵 ( 2)、其次觀察、鑑別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 ( 3)、最後,根據觀察到的礦物的物理性質,結合常見造巖礦物的特徵,對礦物進行命名。

一、 六種礦物的鑑定過程

1、 正長石 首先找到正長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短柱狀、板狀,顏色是肉紅色(可以確定為正長石),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澤,先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説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為6,觀察解理面有兩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 橄欖石 首先找到該礦物的新鮮面,然後觀察它的形狀,粒狀,顏色為淡黃綠色至黑綠色,在陽光下觀察,有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劃不動,所以硬度在2以上,在觀察解理面時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由顏色、硬度、形態可知該礦物為橄欖石。

3、 白雲石 首先找到該礦物的新鮮面,然後觀察它的形狀,粒狀,顏色為灰白色,在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為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為2~3之間,在觀察解理面時有三組完全解理面,斜交呈菱面體。綜上所述可確定為白雲石。

4、 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片狀、塊狀,顏色白色、 淡黃色、淺灰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反射光亮不明顯,成蠟狀光澤,用指甲刻劃就能刻劃的動,所以硬度比2 要小,即為1(可確定為滑石),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可確定為滑石。還有就是在實驗室中,用手摸滑石會感覺有點滑。

5、 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粒狀、菱形十二面體、二十四面體,顏色為棕、棕紅色,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説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説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最後觀察解理面,發現無解理面、不規則斷口。可確定為石榴子石。

6、 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鮮面,然後觀察他的形狀,塊狀、粒狀、菱面體,顏色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能刻劃的動,説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説明比2大,最後觀察解理面有三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體(有方解石和白雲石),綜上所述可確定為方解石。

二、 三大類巖石各描述兩種巖石的鑑別過程

三大類巖石的總體的步驟是:先觀察構造,再觀察結構,最後觀察成分。

(一) 巖漿巖 1、 流紋巖先觀察他的構造,巖石中不同顏色的條紋、拉長了的氣孔, 以及長方形礦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紋狀構造,很明顯發現他是最典型的流紋構造,可知道他是噴出巖。再觀察他的結構,顯而易見是斑狀結構。顏色為肉紅色(正長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礦物成分為長石和石英組成。

2、 正長巖先觀察他的.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佈比較均勻,無定向排列,為塊狀結構,可知為深成巖。再觀察他的結構,巖石全部由結晶礦物所組成,為全晶質結構。顏色多成肉紅色、淺灰色,可知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正長石,其次為黑雲母和角閃石。

(二) 沉積巖 1、 碎屑巖鑑定碎屑巖時着重觀察其巖石結構與主要礦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結構,抓住這一特徵,就不會與其它巖石相混淆了。要仔細觀察碎屑顆粒大小:粒徑大於2毫米的礫巖,2~0、05毫米是砂巖,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巖。粉砂巖顆粒肉眼難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輕微砂感。對於礫巖,還應注意觀察其顆粒形狀,顆粒外形呈稜角狀的是角礫巖,由磨圓較好的礫石膠結成的稱為礫巖。 其次,看碎屑巖的礦物成分。礫巖類的碎屑成分複雜,分選較差,顆粒較大,一般不參與命名;砂巖,主要成分有石英、長石和一些巖石碎屑 2、 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最常見的是由碳酸鹽組成的巖石,以石灰巖和白雲巖最為廣泛。 石灰巖顏色呈深灰色、淺灰色多成緻密狀,用指甲可以刻劃動,所以硬度較小,解理面無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鹽酸劇烈起泡初步斷定為石灰巖。 白雲巖顏色呈淺灰色、灰白色,呈隱晶質結構用指甲可以刻劃動,硬度較小比灰巖略大,觀察解理面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紋,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紋,在常温下滴加稀鹽酸不起泡,但加熱或研磨成粉末後則起泡。

(三) 變質巖 1、 片麻巖具有清楚的帶狀,麻巖的顆粒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長石。片麻巖上的條狀是由巖石中不同比例的礦物分佈形成的,比如深色條帶中含有鎂鐵質礦物,淺色條帶中含有長石、石英物質多。另外,顆粒大小也可產生條帶狀。認為他們是變質沉積巖,根據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鋁礦物的長英質片麻巖與比較均勻的、含黑雲母和角閃石的灰色片麻巖,呈互層狀共生。認為他的主要是英雲閃長巖、奧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深成侵入體經變質和變形作用形成。 2、 大理巖各種大理巖除純白色外,有的還具有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產生不同顏色和花紋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巖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礦物和雜 質。大理石具有粒狀變晶結構,粒度一般為中、細粒,有時為粗粒,巖石中的方解石和白雲石顆粒之間成緊密鑲嵌結構。大理石的構造多為塊狀構造,也有不少大理巖具有大小不等的條帶、條紋、斑點或斑塊等構造。

實習總結

經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讓我對三大類巖石和造巖礦物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使我意識到學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知識變活,還有就是在實習中,老師通過實物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次實習時間有點短,學校應該多組織些這樣的實習,把時間延長些,這樣就能更好的學習工程地質。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6

地點:西安市藍田縣東湯峪

一、實習概況:

二、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巖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瞭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瞭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三、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羣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巖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巖,主要有花崗巖、輝長巖和輝石巖。該區位於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寬坪羣具多期變形特徵。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局部出現平卧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巖侵入,為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為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20°)或近於共軸疊加,形成較開闊的彎滑褶皺,產生S2折劈理,為加里東期變形。

1、秦嶺北坡山前斷裂觀測點

斷層面走向時而北東,時而北西。實測斷層面產狀,測量構造透鏡體、構造角礫的大小;觀察斷層內出露的輝長巖強烈破碎帶。

2、參觀湯峪温泉和河流階地

湯峪温泉的特徵:

湯峪温泉的出露温度為48—58.7℃(中温)。湯峪温泉水是經過下滲、加熱、上升的循環大氣降水,温泉水出自一個PH值約為8.5,温度約為87℃的深部熱儲。温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過程中,混入了一些較淺部的水和潛水,混入比例隨季節變化。在湯峪,降水分配主要集中於七至十月份(約佔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現在九月份。這段時間中,由於温泉水在上升過程中混入的淺部水和潛水有所增加,使得温泉水的温度較平常偏低,温泉水中比淺部水和潛水中濃度較高的化學元素濃度也較平常偏低。因此,湯峪温泉的出露温度在不同季節有所變化。

湯峪温泉形成條件:

(1)允許冷的地表水和大氣降水下滲的適當巖層;

(2)加熱下滲冷水的熱源;

(3)足夠可供利用的補給水;

(4)使冷水加熱的足夠時間以及足夠大的熱交換面;

(5)熱水返回地表的通道。這些條件大多由本區構造提供。

湯峪温泉的形成條件幾乎都受構造控制。湯峪温泉水來自大氣降水,補給區主要為出露於南邊的秦嶺,由於補給區較大,降水也較為豐富,因而湯峪温泉有較為充足的補給源。大氣降水沿連通性較好的裂隙下滲,並匯入深大斷裂向更深處滲入,下滲過程中,水的礦化度與温度都會有所改變,在下降到深斷裂某一深度,下滲到這裏的水有足夠長的時間和足夠大的能量與物質的交換面與圍巖進行相互作用,它不斷改變自身的礦化度和温度,最後與巖石達到物理化學平衡,其平衡温度為87℃左右,PH值為8.5左右,其礦化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巖石中礦物的化學反應,温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巖石的熱交換,而使巖石獲得較高温度的熱源是稍高於正常熱流值的深部熱流產生的熱量。經歷以上過程的水,最後上升出露於地表成為泉。湯峪温泉的出露依賴於熱異常及活斷層交匯帶與低地勢在垂直方向上的重疊,即北東向和北西向山前斷裂與隱伏斷層F4交匯帶與低地勢位置的結合。這就是湯峪温泉的形成模式,它明顯受活斷層控制。

3、山前斷裂—湯峪水庫大壩路線觀測

㈠寬坪羣變質巖及原巖恢復

①首先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雲母石英片巖、二雲母片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然後老師講解副變質巖概念,我們認識副變質巖的主要特徵;

②我們用放大鏡觀察綠片巖、角閃石片巖、斜長角閃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等,老師講解正變質巖概念後,我們認識正變質巖的主要特徵。

4、劉秀橋剖面

劉秀橋剖面的集中礦物組成:

輝長巖巖體:輝長巖巖體,是在張性空間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蝕變,輝石含量60%左右,斜長石含量30-40%,無石英或極少,巖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結構,灰白色斜長石和黑色粒狀輝石都成近等軸狀它形粒狀相間分佈,塊狀構造,粗粒輝石兩組解理近於直交。

斜長角閃巖:流變構造、同斜緊閉褶皺發育,軸面和片理近於平行,長英質變質分異,暗色、淺色礦物分別集中到一起,石英脈和花崗質巖脈發育,有彎曲、石香腸化和透鏡體化,斜長角閃巖中還夾有云母片巖。

花崗巖:出露較寬,巖石呈肉紅色,具半自形粒狀結構-花崗結構,主要礦物長石、石英和雲母,局部可見由混合巖化形成的眼球狀花崗巖,石英呈拔絲狀,斜長石呈(似)眼球狀,有旋轉碎斑,具粗糜稜巖化。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7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

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

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8

時間已經是秋天,天氣還是挺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的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集體觀看了一些影視資料,瞭解了很多不良地質現象,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還觀看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使我們不用外出就瞭解了各種地質現象發生的原因,經過和後果,還了解了一些預防這些地質現象發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們增強了對地質現象的認識。還有觀看了常見的造巖礦物,巖石的產狀,結構和構造,瞭解它們的工程地質特徵,雖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後還是增進了我們的工程地質專業知識。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9

一、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

工程地質實習是港航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

實習任務:

1、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繫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加深對其認識

3、運用自己所觀察到的具體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加深對地質學習的系統理解。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實習時間:

20xx年4月23日

實習地點:

南京市湯山地區

南京地質博物館(各類礦物、巖石等)

實習路線:

文天學院陡山北坡採石公路剖面(火石峯背斜)小鐵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質博物館文天學院

二、習地區地質概況

1、地層巖性(部分)

青龍羣(T1+2q)

厚度約500m,與*組整合接觸。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稱為下青龍組(T1x),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巖,產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為灰色薄層微晶灰巖與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

上部為灰色中厚層、薄層微晶灰巖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巖、鈣質頁巖及薄層瘤狀微晶灰巖、微晶礫屑灰巖。

頂部為厚層微晶灰巖,被覆蓋,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層灰巖中,縫合線構造均很發育。

青龍羣上部稱為上青龍組(T2s),厚度約300m。剖面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為三部分:

下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巖,泥質微晶灰巖夾紫紅色泥質微晶灰巖及瘤狀灰巖數層(4~7層),產多瑙菊石、荷蘭菊石等化石。

中部為灰色中薄層微晶灰巖,蠕蟲構造及其發育。

上部為灰*中層泥質微晶灰巖夾厚層及薄層微晶灰巖。

頂部為紋層狀白雲質灰巖。

在各層灰巖中縫合線構造極其發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峯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簡稱湯山,主峯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蘆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發育於南列山。三列山之間是兩個縱向次生谷地,北側湖山谷地是龍潭煤系地層經地表水侵蝕形成,南側谷地是志留紀高家邊組頁巖被剝蝕而成。湖山次生谷地兩側的谷坡上,發育有二級階地。第一級階地海拔4060m,即農田、煤礦所在地,二級階地海拔6070m,主要為殘積、坡積之碎石,夾少量沖積成因的粉砂質粘土。

3、地質構造

湯山位於青龍山湯山侖山複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軸在這一帶昂起,構成一個短軸穹隆狀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背斜北翼陡,南翼緩,西端向西傾伏,東端向東傾伏。湯山背斜北翼發育有次一級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構成中列山主體,向斜南翼陡,地層傾角常達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轉,北翼傾角25~35,向斜軸面向南傾斜。陡山頂為向斜核部,現採場平台仍可見部分向斜核部地層(棲霞組)出露。背斜緊靠向斜北側,嚴格與向斜平行展布,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僅孔山主峯位於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層傾角緩,北翼地層傾角陡,通常為80~90,背斜軸面南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沖溝西側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層為五通組。從地貌發展階段看,該區域剝蝕作用進行得相當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象比較普遍。實習區域斷裂構造出露也較清楚。橫向平移斷層、正斷層以及縱向的逆斷層相當發育,陡南逆衝斷層、陡西平移正斷層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壘構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採石公路沿線,可以觀察位於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順層侵入的閃長玢巖出露,為燕山早期的產物。

4、其他地質現象

實習路線沿途還可見滑坡、重力折曲、風化分帶、巖溶等地質現象,可拍攝照片或繪製信手剖面圖。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5、地殼運動與地質發展簡史(部分)

寧鎮地區是下揚子斷裂拗陷帶的東段。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末,這裏地殼比較穩定,運動緩和,只有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環境是淺海,堆積了厚度3000餘米的石灰巖、白雲巖、頁巖、砂巖地層,化石豐富。有時有硅質物供應,在震旦、寒武、奧陶及志留系等地層均或多或少出現過薄層的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後者在碳酸鹽地層中)。志留紀末期,華南發生了強烈的加里東運動,本區受到深刻的影響,海水退卻,成為陸地,接受剝蝕。早中泥盆世的沉積物很不發育。到晚泥盆世初在準平原化的條件下,開始堆積了平原型河流沉積,隨着出現了大型的湖泊沉積。這就是上泥盆統的石英砂巖和頁巖地層。局部地區堆積了薄薄的赤鐵礦層。早石炭世,本區處於海陸交互地帶,海水時進時退,堆積了具有濱岸沉積特徵的下石炭統的灰巖、頁巖、砂巖。從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區地殼穩定而緩慢的持續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積物補償的條件下,堆積了淺海的碳酸鹽沉積,這時氣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豐富。從遠處週期性地運來的硅質物質,它成為薄層硅質巖或燧石結核形式堆積下來。在早二迭世末期還堆積了含錳磷的沉積物,這就是下二迭統孤峯組,在局部地方有開採價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殼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過程,稱為東吳運動,使本區海水退卻,成為濱海沼澤環境,從而堆積了上二迭統的含煤地層,這就是龍潭煤系地層。東吳運動畢竟還是短暫的,到二迭世後期,海水復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後期為止,本區又堆積了淺海特徵的上二迭統*組,下、中三迭統青龍羣。青龍羣沉積過程中,整個下揚子拗陷已經有明顯的收縮,海水逐漸變淺,青龍羣的頂部出現了在海灣、瀉湖環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積。青龍羣沉積完畢以後,本區發生了印支運動的第一幕,這是地殼運動性質的一次突變,有古生代以來長期的升降運動性質轉化為褶皺的性質,青龍羣以及以前的老地層全部參加到褶皺中,形成了寧鎮山脈的雛形。整個下揚子的山脈淮陽山脈也是因為這一運動而奠定輪廓,地質上稱這一運動為淮陽運動,在寧鎮地區稱為金子運動。由於金子運動結束了下揚子地帶長期海侵的歷史,使之成為陸地。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中、上三迭統的黃馬青羣沉積,它與青龍羣在許多地方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係,它的底部普遍堆積有數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鹽質角礫巖。黃馬青羣堆積的晚期,氣候由乾熱轉為濕熱,地勢變為比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積,這就是黃馬青羣上部局部出現的範家場組含煤地層。此後,地殼運動再次劇烈進行,使包括上三迭統在內的所有地層褶。這次地殼運動是金子運動的繼續和發展,屬於印支運動的第二幕,稱為南象運動。在南象運動的作用下,寧鎮山脈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脈和山間盆地相交織。在山間盆地中堆積了下、中侏羅統的象山羣砂巖、頁巖沉積,其底部是河流沉積,中上部過渡為湖泊沉積,局部地點有煤的形成。象山羣與下伏地層在許多地方都是明顯的不整合接觸,如棲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蓋在下二迭統棲霞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崗附近它不整合地蓋在中、上三迭統黃馬青羣之上。

象山沉積以後直至白堊紀末期,這裏地殼運動頻繁,主要形式是差異性質的斷塊運動。斷裂極其發育,沿斷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斷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積了很厚的上侏羅統到白堊系的洪積與河湖沉積,形成很厚的礫巖、砂巖和頁巖。同時,由於斷裂切割相當深,地殼深處的巖漿沿斷裂帶上升、侵入和噴出,因而陸相地層中同時產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巖、凝灰巖。此外,大量的中酸入巖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層中。侏羅紀、白堊紀是本區巖漿活動*時期,形成了內生金屬礦牀,如棲霞山大型鉛鋅礦,湯山附近的銅礦等。

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地殼運動統稱為燕山運動。相應的地層之間出現了不整合接觸關係,但地層的褶皺比較緩和而開闊。

第三紀以來,地殼仍有大幅度的差異升降,在內陸盆地中堆積了厚度很大的陸相礫巖、砂巖、頁巖地層。第三系的一些層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層和找油對象。由於地殼運動和緩、微弱,第三系地層產狀極其平緩。但第三紀末期第四紀初期,發生了一些重要的斷裂,它切割到地殼深部,有的甚至與某些深達上地幔的斷裂相溝通,使深部的玄武質巖漿上升、噴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噴發及玄武巖層的堆積,例江寧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較好的火山地形。

三、實習內容成果

早上十點鐘我們來到南京東郊湯山鎮湖山地區並於火石峯集合。首先老師讓我們調整羅盤,當地的磁偏角為4,並教會我們怎樣使用羅盤一級巖層表面不平整時怎樣樣量巖層的產狀。

我們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皺。通過現場觀察迴歸課本,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瞭解到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兩側巖層相背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老,兩側依次變新並對稱分佈,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兩側巖層相向傾斜,核心巖層時代較新,兩側依次變老並對稱分佈。背斜,向斜是褶皺的兩個基本類型,褶皺就是多個連續的背斜,向斜。老師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為了識別褶皺,我們一般可沿垂直於巖層的走向進行觀察,首先根據巖層是否對稱重複,判斷褶皺是否存在,然後對比褶皺核部和兩翼的巖層的新老關係,判斷褶皺是向斜還是背斜,最後根據兩翼巖層的產狀,判斷褶皺是直立的、傾斜的,還是倒轉的。通過觀察和聆聽老師講解,我們對地質構造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通過老師的介紹,研究寧鎮山脈湖山地區已有多年的歷史,早在李四光時代,現在有日本的小野家族,該地區的地質構造為三山夾兩谷地貌,低山丘陵。我們實習路線由北向南前進,地質年代越來越新,通過沿途學習,我們看見第一個巖層為老虎洞組(C11),老虎洞組的演示成分為白雲巖,表面有刀砍裝溶溝,俗稱刀砍紋,為灰色、淺灰色結晶白雲巖,緻密,較堅硬,遇酸僅微起泡,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紅色、燧石結核,呈透鏡體或團塊狀,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接下來是黃龍組(C2h),但只有很少的一塊巖石。黃龍組與船山組假整合接觸,黃龍組底部有白雲巖礫巖,礫塊半稜角、半滾圓狀到不規則狀,直徑3~5cm為主,由方解石膠結,其晶粒達1cm以上,厚約5m。

黃龍組下部為白色微晶灰巖,斑塊巨粒結晶灰巖,晶粒可粗達0、1~1cm,厚約5m。

黃龍組主體部分為灰白色略顯肉紅色微晶生物屑灰巖為主夾生物屑灰巖、砂屑灰巖,厚層到塊狀,層理不清,僅能根據縫合線構造來判斷其層面產狀。產布克小紡錘蟲筳、筒形紡錘蟲筳、刺毛螅、莫斯科唱貝、滿蘇分喙石燕、犬齒珊瑚,厚度約55m。

在此之後我們看到了河州組(C1h),和州組厚度為5m,與老虎洞組假整合接觸。為灰*泥質及白雲質微晶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見袁氏珊瑚、貴州珊瑚、巨長身貝、不規則石柱珊瑚、輪狀軸管珊瑚等化石。

在河州組不遠處為高驪山組(C1g),但我們所看到的高驪山組覆蓋,呈溝狀分佈,縱深2m左右,厚度約36m,假整合於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面顏色發紅,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為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巖夾夾薄層砂巖,含灰褐色泥質生物碎屑微晶灰巖透鏡體,見腕足類化石碎片。中部為灰*石英砂巖、粉砂巖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巖。上部為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及灰黑色粘土質及粉質頁巖,夾少量薄層砂巖。 金陵組(C1j)厚約6m,與五通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巖,厚層狀,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莖及腕足類碎片,含有機質及泥質成分較高,底部有一層鐵質粉砂巖與五通組接觸。盛產假烏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貝等化石。

隨後張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一處平緩的山坡,山坡側面為明顯的背斜構造,是湯侖複式背斜,北翼較陡,南翼緩,層次清晰,此為五通組(D3w),巖石主要成分為石英砂巖,五通組厚約150m,可分為四部分:底部為為灰白色石英礫巖、石英砂巖,厚層狀,層次清楚。石英礫巖有三層以上,礫巖成分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淺色具紋理之硅質巖等,滾圓或半滾圓狀,礫徑1~3cm為主。礫石可排列成單向斜層理。下部為灰白色石英砂巖,厚層狀,間夾粉砂巖薄層。砂巖中石英含量可達95%以上,硅質膠結,具縫合線構造,具單向斜層理。上部為黃褐色砂巖、粉砂巖,夾有較多的灰白色粘土巖及灰黑色碳質頁巖,局部夾扁豆體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巖及灰*砂巖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縫合線構造非常發育。

我們還看到了斷層,瞭解到斷層是巖石受力發生斷裂,斷裂面兩側巖石存在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達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殼,常由許多斷層組成,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於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組成。斷層面是巖石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簡稱斷面,可以是一個單一的面,也可以是一個有一定寬度的帶。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於斷層面之上的一盤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一盤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其相對於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

斷層是地殼上部構造層次脆性剪切變形的典型產物。有的大斷層向深處其傾角逐漸變緩,使斷層面成凹面向上的彎曲,其剖面似鏟形或犁形,稱鏟狀斷層或犁式斷層。在地殼深處的韌性變形域,相當於斷層的兩盤作相對剪切位移的變形帶稱為韌性剪切帶。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識別斷層,確定斷層面的產狀,判斷斷層的運動性質,測定其兩盤相對位移的距離,分析斷層形成的時代及活動歷史。常見的識別斷層及其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的標誌有﹕地質體的不連續。地層﹑巖脈和礦脈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斷或錯開,表明斷層的存在,並可求其斷距。地層的重複或缺失。走向斷層常見的一種效應。結合地層與斷層兩者產狀的關係,可以判斷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一般正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缺失,逆斷層造成垂向上的地層重複。擦痕是斷層面上兩盤巖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跡。斷層面有時被磨光,並附有鐵質或硅質的薄膜,光滑如鏡,稱為摩擦鏡面。其上的平行細紋指示了兩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面上生長的石英或方解石纖維狀晶體,貌似擦痕,稱為擦抹晶體。它們是在斷層運動過程中平行運動方向生長的晶體,纖維方向代表了斷盤相對位移的方向。牽引構造。斷層運動時斷層近旁巖塊受到拖曳造成的巖層局部彎曲,或巖層由塑性變形進一步發展而破裂成斷層時留下的弧形彎曲。弧形凸出的方向大體指示所在盤的相對運動方向。斷層巖。斷層帶中因斷層動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巖石。有斷層角礫巖﹑碎裂巖及斷層泥等,是脆性變形的產物,常見於一般斷層中。糜稜巖是另一種常見於大斷層帶中的巖石,它是深處韌性剪切變形的產物(見韌性剪切帶)。此外,地貌現象(斷層崖﹑錯斷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於識別斷層,尤其是活動斷層。

在湖山地區的考察實習在忙碌中結束,下午我們來到了位於珠江路上的南京地質博物館,博物館的門外存放着幾塊大的巖石。老師就在外面給我們講了一些關於礦物巖石的基本知識,讓我們對他們有個大概的瞭解。

博物館裏的巖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裏,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裏的巖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裏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裏有常見巖石,如花崗巖、玄武巖、石灰巖、片麻巖、輝綠巖、混合巖、大理巖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鍾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衝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於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講解,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看到了靈璧石,雄黃雌黃,孔雀石,內蒙的雞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硯。還看到不少鑽石,玉和翡翠。如金綠寶石,紅寶石,綠寶石,祖母綠,和田玉,南陽玉,珍珠等等。不過這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巖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博物館裏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華鱘魚,潛龍,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員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時候所用過得的物品,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去從事科研工作的。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十年來為發展地球地質事業做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在展廳中,我還了解到我國近代地質學發張歷程。萌芽時期(18401910),草創時期(19111921),成長時期(19221936),動盪時期(19371949),發展時期(1949現在)。參觀了一樓和二樓,最後我們又去參觀了三樓。三樓分為兩廳,左廳為礦產資源廳,右廳為地質環境廳。瞭解到我國礦產資源的豐富和人均資源的不足。在右廳中我山體滑坡,地面塌陷,巖溶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環境。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在諸多地質構造性質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沿途我們見到了許多地質構造,撿了許多卵石。

四、小結

實習的日子我們雖然有些累,但收穫了大學的課堂裏沒有的許多東西,不僅學到了地質方面的許許多多的知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怎樣學習,也學會了把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繼續關心地質情況,繼續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期一週的實習很快過去了,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認識並能清晰判斷以地質構造,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對我大有幫助。

標籤: 報告 實習 工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rgy3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