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精品】建築類實習報告6篇

【精品】建築類實習報告6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築類實習報告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建築類實習報告6篇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1

實習地點: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天驕北路

實習時間:XX年7月30日

指導老師:XXX

項目名稱:鄂爾多斯市天驕綠苑佳泰小區

建設單位:鄂爾多斯市億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鄂爾多斯市天工建築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鄂爾多斯市億泰建築有限公司

實習學生:內農大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系20xx建工甲班

一、實習目的

通過接觸和參加實際工作,充實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培養綜合應用的能力,為以後課程以及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習內容

(1)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都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於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牆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

(2)構造柱

磚混結構設計中,為了加強建築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使建築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根據抗震規範,我們設置一定數量的圈樑和構造柱,來增強和提高建築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構造柱的設置位置的規定:規範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縱牆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牆和內橫牆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置。上人屋面的女兒牆也應設置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樑,如果不設置牆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為了加強砌塊隔牆的整體性,應在砌塊隔牆的適當位置設置構造柱或圈樑,具體設置位置和磚混結構的一樣。

(一)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温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置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沉降縫:為克服結構不均勻沉降而設置的縫。如上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因層數差異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較大;或因地基壓縮性差異較大,等可能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時,都需要設縫將結構分為幾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較均勻,避免在結構中產生額外的應力,該縫就是“沉降縫”。須從基礎到上部結構完全分開

伸縮縫:若建築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温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築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温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我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對此有專門規定。伸縮縫在基礎可不斷開;

抗震縫:為使建築物較規則,以期有利於結構抗震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

現在多用3縫合一隻有沉降縫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縫來代替其他縫來使用。

(二)樑:按樑的常見支承方式可分為:簡支樑、懸臂樑、一端簡支另一端固定樑、兩端固定樑、連續樑。

樑按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可分為主樑、次樑、連樑、圈樑、過樑等。

門窗過樑

門窗洞口上的橫樑,支撐洞口上部砌體傳來的荷載;傳遞荷載的窗間牆

常用形式:磚砌過樑,鋼筋磚過樑和鋼筋混凝土過樑

圈樑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置封閉的鋼筋砼樑.

在砌體結構房屋中設置圈樑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和空間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示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

圈樑:為了保證砌體的穩定而在砌體頂部或底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構造封閉樑(非承重樑)。它採用鋼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牆厚,在寒冷地區可略小於牆厚,但不宜小於牆後2/3,高度不小於120mm,常見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設防區,圈樑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等對房屋的不得影響。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2

為了更好地將課本所學與實際工程結合起來,為學習房屋建設的構造組成、構造原理、構造方法以及建築設計的一般原則及以後參加工作積累經驗。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全體同學在段緒勝等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建築工地實習。

(一)、實習時間

20xx年6月27日—20xx年7月1日

(二)、實習地點

泰安市志高國際、山東農業大學工科大樓、南校宿舍樓、泰安文化藝術中心、山景別苑、奧林匹克中心,肥城市一藤集團,濟南的軍區。

(三)、實習目的與要求

實習很重要,通過參觀在建的建築工程,來學以致用,將我們對其在工程中的實際運用和書本的知識結合起來。施工中對課本知識的改動及靈活運用,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認識,對本專業的概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感受施工中的氛圍。實習的任務如下:

1、學習各種基礎,如樁基礎、筏基礎等,的應用情況及建造方法;

2、學習基礎及上部結構鋼筋的用法及分佈情況;

3、參觀並學習室內空間組合與佈置及細部處理;

4、觀察並掌握鋼結構廠房的結構,瞭解鋼材生產的流程;

(四)、實習內容

一、校本部工科試驗大樓

校本部工科實驗大樓為框架剪力牆結構,由主樓與裙樓兩部分組成。主樓13層,而裙樓只有6層。由於兩部分高度不同則沉降深度不一樣,需在兩部分之間加沉降縫。

沉降縫是為防止建築物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勻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複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工科大樓時有些沉降縫已被覆蓋,不過還有幾個只配置上鋼筋還未澆灌混凝土,可以瞭解沉降縫的製作方法及作用原理。

在室內兩牆交接處還看到好多鐵絲網格,頂在交界處牆上。老師們告訴我們,這是為了牆體抹灰後防止粉刷層開裂用的。由於兩牆間會產生不

均勻沉降伸縮,粉刷層就很容易開裂,影響美觀,用鐵絲網貼在兩牆間就可牽制住粉刷層防止開裂。

在比較大的房間裏我們看到了牆中間有構造柱,因跨度較大而承受荷載。牆中的磚塊中有氣孔,不起承重作用。

二、志高國際

志高國際是泰安市正在建設的比較高級的住宅小區,整體為框架剪力牆結構。施工現場的經理,他給我們講了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知識,比如説通風口、混凝土輸送途徑和住宅樓的設計方案及各個房間樓道的設計理念。我們看到房屋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混凝土板和樑需要很大的支撐力。

我們跟着經理上了樓,有些柱子間以用輕質材料填充。由於結構為框架剪力牆結構,所以填充牆不承重。這些輕質材料主要起分割空間作用,內部有很多氣孔,強度低且吸水,所以底部應墊粉煤灰磚。據剪力牆5毫米,用混凝土頂緊。

在房間內部看到了構造柱。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範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構造柱不是與框架一起澆築,而是按構造配筋,先砌牆後澆灌混凝土柱。

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處,牆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近年來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置在房屋牆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置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必須設置成封閉狀。

在筏型基礎上能看到了幾個直徑約兩米的基坑,應該是做電梯井之用。

三、山景疊苑

山景疊苑是泰安市內較豪華住宅,由於地基不同運用了板筏基礎與樁基礎。我們到達工地時,板筏基礎已施工完畢,正在進行上部建築的施工。但是看到了顯露在地面的樁基礎。

樁基礎由樁基與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樁支撐于堅硬的或較硬的持力層,具有較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羣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而且使建築物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範圍。

我們看到基礎向上伸出許多鋼筋,這些鋼筋向上與柱子鋼筋相連,再澆上混凝土,上部結構與基礎就連成一整體。

住宅內每户150平方米,每個小區都設左右兩個電梯,一個普通電梯,供居民日常生活之用。另一個為消防電梯,在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是開啟。而且每户都設有消防通道,便於在緊急情況是逃離房屋。最特別之處是樓梯設計成剪刀式樓梯。剪刀式樓梯為消防樓梯屬特種樓梯,每層有兩個出

入口實現可上又可下,等於是設計了兩條樓梯,剪刀式樓梯的好處是輸出量倍增,意外事件時逃生的通道是很重要的。

山景別苑的內牆也是用輕質材料填充起分隔作用,牆頂部與樑底部的空隙用粘土磚填充,需要注意的是粘土磚要斜放,這樣才能壓實,避免出現空隙。

四、南校區學生公寓

下午到達南校區學生公寓時,正在進行基礎施工。由於南校區地基承載力較弱,建築物荷載較大,所以採用筏板基礎。板筏基礎是吧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繫樑聯繫起來,下面再整體澆築底板。有底板、樑等整體組成。板筏基礎整體性較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

我們在地面觀看到基礎處埋置了很多混凝土與鋼筋,聽老師説基礎決定上部結構的穩定性,所以基礎花費很大,一般佔整個工程造價的10%—30%。此宿舍樓筏板基礎為90毫米,工人們正在綁制鋼筋,底層已按受力大鋼筋在下,受力小鋼筋在上綁好,中間用馬凳形鋼筋與上部鋼筋連接,然後再澆灌上混凝土,基礎底板就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還看到在基礎拐角處加有多條45度鋼筋,原來基礎拐角處應力集中,加鋼筋是為了增加基礎強度。

五、泰安文化藝術中心

泰安文化藝術中心總投資六個億,建築面積3.13萬平米,總面積5.13萬平米,地下1.82萬平米,共276個車位,綠化率達13.1%。框架剪力牆結構。由於地下多溶洞,所以採用樁基礎,深基坑施工。

我們主要樁基礎的打樁過程,瞭解了全自動衝擊鑽與半自動衝擊鑽的使用原理。衝擊鑽主要是運用液體動力,通過液體循環衝出地下石塊。液體一般不直接用清水,是怕沖壞地基,一般選用泥漿,來減緩液流對地基的衝擊力。衝擊鑽鑽頭撞擊地下巖石,將其打碎,再有水泵往裏灌水,衝出碎石。衝出的碎石沉澱,而水再流回水泵,如此循環。

也有樁打偏的時候,比如兩側巖石硬度不一樣則偏向於較軟一側。我們在實習中就碰到一個這種情況,幸好工作人員發現早,往低處扔石塊,及時解決問題,要不然這個樁就會被廢棄,造成重大損失。

六、肥城市一藤集團

伊藤集團是山東省內較大的鋼製品生產集團,廠房也是鋼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產品成產路線較長,採用串聯式生產路線,內有鐵軌,供大型設備移動用。

我們在廠房內還看到多個樑式吊車,吊車分兩種懸掛式吊車和支撐式樑式吊車。這裏運用的是支撐式樑式吊車,這是在兩列柱的牛腿上設吊車

樑和軌道,吊車裝於軌道上。吊車的橫樑可沿軌道縱向運行,樑上電葫蘆可橫向運行和起吊重物,起重量不超過5噸,起重幅面較大。

七、濟南的軍區

最後一天我們乘車來到濟南的軍區,軍區內正在建設一樓房,這次建築與前幾個不同的是它的井格式樓板, 這次為我們講解的經理是本校08級的校友。

當建築物建築尺寸較大,>10m,形狀為方形,可採用井式樓板。井式樓板節省用料而且還可以正大房屋的淨高,使房間顯得寬敞明亮。參觀開始時同學們還不懂井格式樓板的施工方法,都不知道預製混凝土塊與樑是怎樣搭接,經過講解後我們都能很清楚的瞭解這一方法。

首先是在樓板處下邊緣鋪上一層模板,把預製好的混凝土塊均勻擺在模板上,模板四周有鋼筋,各塊之間留有空隙,在空隙內擺上鋼筋,吧混凝土塊與間隙內鋼筋綁在一起。然後往空隙內澆築混凝土,這樣混凝土預製塊與樑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混凝土預製塊重量輕,本身不承重,通過鋼筋把上部荷載傳給現澆樑。混凝土預製塊本身不承重,用它填充井格主要是為粉刷屋頂和鋪設地面。

在本次的參觀中還看到了樓梯平台處對荷載的典型處理,通過平台—樑—牆的路徑進行傳遞。

(五)實習體會

房屋建築學實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通過此次實習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建築文化、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了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同時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建築工程的施工工藝,強化了對建築材料特性及應用的瞭解,這也為後續課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工程結構、工程估價等專業課程做好前提基礎。

這幾天對建築物從基礎到樓頂的觀察,讓我意識到以後從事這項工作的不容易。從設計到施工必須細心嚴謹。地基選的不好、基礎傾斜、柱子強度達不到要求……都會使整個建築物倒塌。既要考慮結構的適用性又要在美觀上達到要求,做到各個方面都達到標準。房屋建築不能留下任何建築隱患,否則會對用户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以後自己從事這項職業一定按標準施工,認真完成每個環節。

通過實習認識到了自己對實際施工的瞭解還不夠。因此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好課本知識,並且能將其與實際施工結合起來。多去工地參觀實習,能總結其經驗,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3

在幾大要素中,我還是習慣把實用作為基本原則,觀看每棟建築,第一眼也許看到的是他的美觀與否,但當你將自己融入到建築中,你則會體會到實用的魅力。

步行街的某大商場,放眼望去,外觀應該是沒的説,但進入其中,想找尋一個衞生間竟要花費十幾乃至二十分鐘的時間,這樣的建築不禁讓人有華而不實之感。

現代和傳統建築的混合物現在在中國大多數城市中均能見到,就在這座城市中我們就看到傳統式的八角亭建在現代式的高樓樓頂,試想,留着清朝大辮子的皇帝穿着現代的流行服飾上朝或街頭男孩穿着清式官服跳勁舞會是什麼樣子!這是違反優秀建築最基本原理的一種罪惡。本來一個單獨的八角亭會讓人有心曠神怡的感覺,而一座流行的現代建築也會讓人有壯麗豪華之感,但兩者這樣堆砌在一起,總讓人有不倫不類之感。

在街上行走,有很多建築小品林立眼前,為以商業為主的步行街,增添了許多趣味,使其不但有商業的一面還有人文的一面。

以上大致為在長沙商業步行街的所見所感。中午時分,我們開始向第二個參觀地點——湖南大學駛去。在途中見了各種各樣的建築,大都為精心規劃,精心設計,因地制宜,因景而異,保持我國建築設計的優秀傳統,更為多見的是,越來越多的曲線型屋頂呈現在眼前,讓人體驗到屋頂曲線及曲面的微妙性,正是這些曲線賦予了建築以生命力及藝術美。

下午,我們開始參觀湖南大學,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只能大體的參觀到建築的外觀,沒能進入內部體驗空間結構。不過,僅僅在外面參觀就能深切體驗到高校的文化氛圍。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建築越來越講形式美,但很多東西似乎少了一些,比如,作為文化建築的高校建築,現在很難體會到其文化性,和商業建築沒什麼兩樣。但湖大的建築則例外,走在湖大校園內,身臨其景,讓人體驗到高校的那種文化氛圍,既體現了建築美,又體現了文化美。

所以説,任何一件成功的建築作品,第一,不能離開實用的需要;第二,不能離開時代的背景;第三,不能離開美術的原理;第四,不能離開文化的精神。所謂實用的需要,就是説:建築要能滿足我們特別的需要。譬如,一間戲院,就要能夠使我們舒舒服服的看到演員的動作和聽到歌唱的聲音。所謂時代的背景,就是説:建築要能充分的顯出我們這一時代進化的特點,不要開倒車,使人家懷疑着現在是唐還是宋。所謂美術的原理,就是説:建築的結構、顏色、形式都要合乎美術的原理,不要因為標新立異,就不顧一切的將奇形怪狀的東西弄出來。所謂文化的精神,就是説:建築要能代表我們自己文化的精神,不要把中國的城市都變成歐美的城市。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是將建築作為一種藝術來看待。古希臘的帕提農神廟,古羅馬的大斗獸場,歷經歲月的滄桑,今天雖已殘缺不全,但仍有着撼人心魄的美。

隨着現代建築的產生,人們對建築有了新的認識。著名的現代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提出:建築,意味着把握空間;素有鋼筋混凝土大師美譽的勒.柯布西耶提出:建築是“居住的機器”;美國建築師賴特認為:建築,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的藝術。不難看出,現代建築把建築的藝術不看成是獨立的純粹的藝術,而是把這一藝術也包含在供人使用這一範疇,即滿足人們的精神活動。

總而言之,建築不是簡單的構築物,他與人類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綜合體,是人類文明的體現。

以上是本人在這次參觀中的所感。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4

20xx年12月1日, 我來到了湖北省武英高速公路項目部, 開始為期半年的實習生活.這次我來到的地方是湖北武英高速公路的黃岡段,由湖北高路監理諮詢有限公司及鐵四院諮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武英第四高監辦,在此從事工程監理工作,主要工作是整理內業資料及綜合辦相關輔助工作.。

武漢至英山高速公路是湖北“五縱三橫一環”公路主骨架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武漢城市向鄂東北輻射的重要公路載體。項目西起武漢市繞城高速公路,與武漢市出口路諶家磯-周鋪段相接,東至湖北和安徽交界的大楓樹嶺,沿線主要通過武漢市新洲區、團風縣、浠水縣、羅田縣及英山縣,全長131.141公里;它是武漢及其以西地區至長江三角洲地區、皖南地區最便捷的陸路通道;項目橫貫整個鄂東北地區,肩負着鄂東北地區與武漢等周邊城市東西向城際交通聯繫重要功能;同時,項目還連接着陽邏、新洲等武漢市內部城區組團或開發區,是武漢市出口高速公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對於完善國家和湖北省骨架公路網布局,加快湖北省鄂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增強武漢市的輻射功能,緩解滬蓉國道主幹線交通壓力,整個鄂皖兩省旅遊資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到高監辦的初期,簡直就是一頭霧水,對於監理是什麼、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有什麼權利與義務以及相應的工作流程都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雖然書本上有學習過有關工程監理的內容,但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學習的再多,再好,如果不着手與實際運用,往往都是紙上談兵。我想這也正是學校安排我們這半年實習的原因之一吧。現今社會,競爭激烈,時常會出現幾十甚至幾百人都對着一個位置虎視眈眈的狀況。那麼,什麼是企業百裏挑一的原則呢?除了個人素質,學歷高低等硬件條件外,工作經驗也會是用人單位挑選人才的一大重要條件,因此,如果想在優勝劣汰的必然趨勢中找到一席之地,培養動手能力增加實踐經驗也就成了我們在正式走如社會之前必修的一門學科。

正式開始工作後,我被分配到第13駐監辦,負責該標段內業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經介紹得知,武英高速第十三標段範圍為k122+703―k129+000,路線總長度6.287km,該標段位於黃岡市英山縣楊柳鎮一帶,屬於山嶺重丘區,由於受地形條件影響,所以本標段以橋樑為主,兼隧道一個。而我所分管的一、二工區則由金家衝高架橋,楊柳一號橋,楊柳二號橋,楊柳三號橋及相應區間內的路基,涵洞組成。最初幾天,我跟隨監理工程師前往工地,對該標段工區的劃分、各構造物的地理位置、工程進度等相關因素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與施工單位“中鐵十五局”的工程師,技術員,資料員等人互相認識,以方便以後的工作順利開展。第一次隨車穿越山嶺,置身在這樣一個被大山圍繞的環境中,看着眼前正在施工的各項工程項目,心情有些興奮,有些激動,有些憧憬。也對自己在以後在這個工程上的實習充滿期待與信心。

一個星期左右,我開始接手相關資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分部分項工程的劃分編制出交工存檔台帳。建立監理台帳,就是為了對監理資料進行統一的登記,以達到減少監理資料的重複保存而又不失去控制的目的。一是便於統一公司各項目監理部的監理資料編制整理以及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不會因為高監辦人員素質的差異而導致工程資料的不統一,甚至發生不同步、漏項、遺失等方面的問題。二是便於公司以及上級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對監理工作的檢查,同時也便於明確責任。三是減少重複浪費,因此,這是整理資料的第一步。不過由於見識廣度有限,工作經驗不足等原因,最初對台帳這個名詞不是很瞭解,接到任務後,既不懂分部分項的劃分,也不懂台帳要求格式,無從下手。在這時才真正瞭解到什麼是眼高手低,看似很容易的事情,不經過實際操作也是不行的,因為問題往往會在運用的過程中顯現出來。經過請教,才瞭解清楚,在分部分項劃分中,分為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子分項工程,這些不僅與編寫的台帳有關,也與今後的工程施工,資料整理息息相關。不過用這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做台帳資料,將各劃分的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按照規範分為項、目,用excel製成包含項、目、交接時間、交接人、交工日期等子項目的表格,方便按照分部分項劃分統一文檔,統一填寫交工時間。

接下來的工作,主要就是收集整理內業資料。由於在我之前,該標段內頁資料的整理工作一直是處於人手空缺狀況,所以資料相對滯後,與實際完成工程量不符。在我接手後,仍然處於迷茫狀況,因為面對堆積如山的資料,隨手翻開幾盒,發現其中資料有些零亂,無從下手。具體存在着以下問題:

1. 在一份資料中,缺少監理評定或水準測量、模板製作等抽檢資料。還存在着漏項情況。

2. 沒有按照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的劃分完成資料料,規範填寫,這樣不利於計量。

3. 資料填寫不完整,缺日期,缺監理工程師簽字,缺評定標準等。

4. 資料記錄缺乏真實性,數據不符痕跡明顯,粗心大意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5

大三的暑假,我們開始了與以往美術實習不同性質的認知實習,這是一個讓我們切身瞭解建築的好機會,作為建築學的學生,理應對世界的各種建築有一些瞭解,雖然不能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是總是要通過其他的途徑進行了解。作為建築師,開拓眼界尤為重要。此次建築參觀實習使我擴大了視野,瞭解了建築設計發展動態,進一步認識了中國古建築,體驗城市形態,感受城市建築的尺度,可謂受益匪淺。讓我更深一步的瞭解理論與實際的差別,更好的領略建築藝術的魅力。在此文中,我重點對四類建築進行了分析與對比,分別為紀念性建築,展覽建築,教育建築主要針對建築系館,還有商業建築。

商業建築之上海新天地與南京1912

一.上海新天地

1.地理位置

上海新天地位於上海市中心盧灣區的太平橋地區,淮海中路南側,黃陂南路和馬當路之間,毗鄰高雅繁華的淮海中路及黃陂南路地鐵站和南北東西高架路的交匯點。

2.空間形制

新天地的核心空間是一條南北向長條形廣場,被正中東西向的興業路分為南里北里兩個部分, 北里由多幢石庫門老建築組成,並結合了現代化的建築,以展現新天地的國際元素。南里則在拆除部分舊建築的基礎上新建了一棟總建築面積67888平方米的購物,娛樂,休閒中心。

3.空間特色

新天地保留並改建石庫門而形成傳統里弄空間之變體,把新的生命力注入這些舊建築,以符合時代需求,在整體規劃上保留北部地塊大部分石庫門建築, 穿插部分現代建築。南部地塊則以反映時代特徵的新建築為主,配合少量石庫門建築,並由一條步行街串起南北兩個地塊,整個新天地區域的核心即是串聯南北地塊的步行廣場, 通過這個條形空間,原有狹窄私密的傳統里弄空間被部分地敞開,形成了區域的公共活動中心,公共性較強的零售商業和飯店沿此佈置, 在步行廣場的周邊則保留了舊的城市肌理。

4.設計手法

環境元素新舊相容而非相融,在建築改造上,針對經營場所的需要和功能,對原有的住宅建築,如修枝剪葉般作出有條理地改動,拔去幾幢房後,曾淹沒於弄堂內一座漂亮的荷蘭式建築便躍然而出, 拆去違章建築,市區不多見的弄堂公館開始重見天日,這樣,被保留下來的舊建築各呈特色,彷佛一座座歷史建築陳列館,仍舊是石庫門,外部空間依舊是青磚步行道,紅青相間的清水磚牆,厚重的烏漆大門,雕着巴洛克風格卷渦狀山花的門楣,彷彿時光倒流,重回當年, 而一步跨進室內,卻是又一番景象,原先的户隔牆被全部打通,呈現寬敞的空間。

5.巧用材料

保留下來的石庫門由於歷史較長,加之過度使用,缺乏保養,早已面目全非,部分必須重建,石庫門建築的清水磚牆是基本特點之一,為了強調歷史感,設計保留原有的磚瓦作為建材,一箇舊字,其代價遠遠超過了新磚新瓦。在建築細部和新老交接處大量使用具有現代

性的材料和手法,為懷舊的環境氣氛注入了時代的氣息, 大至建築綜合體的整片玻璃幕牆,小至街頭的路燈都可以感受到現代的設計手法,而非簡單的恢復或者延續舊的環境, 如街道的鋪地,材料使用了拆房所得的舊磚,但是與花崗巖和水泥板塊相配而形成全新的構圖,新天地在舊城更新中對環境設計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新天地大都是以一種忠實保存城市傳統文化的角色示人,可謂是有創意地解決了舊城改造的經濟和人文效益的矛盾。

作為一個大型的示範性舊城中心區公共空間開發項目,新天地的設計成功地運用了地區原有的特徵符號,賦予其全新的功能和空間秩序,從而塑造了古樸與現代相得益彰的新環境,新天地從根本上説是新的!可以説它是用舊建築的瓶裝了新城市活動的酒,更可以説它是用新的環境設計觀念的瓶裝了舊城市環境元素的酒。

二.南京1912街區

1.歷史地理與空間形態

南京1912街區緊鄰的長江路是南京的明國建築文化一條街,沿路分別有人民大會堂,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市圖書館,總統府,梅園新村等等,除了在建築風格上與新天地有明顯差異之外,還在於南京的1912是在原有零散的明國建築基礎上,通過設計建造新明國建築羣,將新舊兩類建築巧妙的安排在一個社區裏面,並使之以L型的分佈狀態緊緊圍繞在總統府周圍,由 21幢民國風格建築及“共和”、“博愛”、“新世紀”“太平洋”4 個街心廣場組成,而新天地是完全利用原有建築形成的院落格局,翻新改造,基本是修舊如舊,整新如舊,兩個街區一個是新建,一個是改造。

由於南京1912的大部分建築需要重新設計,設計中採取了折衷主義的手法來複建新民國建築,具體來講就是帶有民國符號的現代建築。

2.材料運用

青磚作為建築傳統迴歸的一個重要載體,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在這裏青磚被當作為藝中特殊的設計語言來增加亮點,大膽嘗試,採用了各種手段,有拼花,45度斜砌,鏤空等等,尤其窗户的結合部都有着非常出彩的設計。

上海新天地的青磚採用的是英國式的沏法,局部用紅磚點綴,新天地是用色,而1912則是用形。

4.空間結構

上海的舊式弄堂相對狹窄的空間組合,複雜的建築結構諸多缺點在這裏成了設計師發揮想象的有利之處,這些打破平衡的節奏感正符合現代建築的某些特點,也符合現代人口味空間組合。比如説設計中將兩棟距離很近的樓用玻璃盒子連接起來,或是講里弄的部分路段與其接近的建築圍合在一起,形成建築的內院,非常巧妙,但是由於南京1912的很多新民國建築是後來設計建造,已經極大的滿足了現在功能的使用需要,這種新天地的大膽做法並不多。

相對於新天地狹窄曲折的弄堂,南京1912的接到就寬闊不少,行走路線也相對明確,而且在新明國建築設計時,就已經有意識的在新建築和老建築之間形成一個緩衝帶,圍合出了幾個空間節點,而且設計者特意設計了一個高18米的塔鐘使之成為整個街區的制高點,為L型的街區創造了視覺中心。

3.建築形式

屋頂:到了民國時期,開始講究中西合璧,對傳統建築的坡屋頂進行改良,因此,在1912的新民國建築設計中,大量採用了坡屋頂,作為兩層的低矮建築,除了造型的需要外,更有保温以及排水等功效,同時頂部加以老虎窗,更豐富了頂部造型。

陽台:這裏的陽台同時出現在上海的石庫門建築和南京的民國建築,與現代意義上的陽台有明顯的區別,這種西式小陽台是傳統建築在於西方建築慢慢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無論從外形到裝飾,亦或是方位朝向都與我國的傳統建築是有區別的。

青灰色的牆體是南京1912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及色系,紅色牆體是南京1912最原始的建築及色系,原滋原味,起到點睛之筆。無論尖形屋頂還是弧形的門窗,都有着中西文化的合璧,建築物之間用透明玻璃廊橋相互連接,充分體現了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特點,玻璃、鋼構、青灰磚及紅磚都是南京1912的主要建築材料,在中西文化的結合之下產生的現代時尚元素,古樸典雅的民國建築、五光十色的異國情調,煙灰色調為主的老式洋房裏,包裹的是最前衞的摩登生活,英式小樓和小陽台也是南京1912典型的建築風格,從圖上分析,整個商業體是“L”型,其動線成井字或着田字型雙動線,主動線圍繞整個建築羣外部,次動線圍繞整個建築羣內部,簡單明瞭。

展覽建築之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與寧波博物館

一.上海博物館

1.總體介紹

上海博物館地下一層半地上五層高度,市政府辦公大樓與廣場使北面顯得重要,南面正對延安路也顯得重要,東西面又遙對空曠綠地仍顯得重要,而且屋面的第五個立面同樣十分重要,都是環境空間的視覺中心。

2.體型特徵

設計的四周能見的方體基座與圓形放射的全方位體型相結合,形成鮮明的體型特徵,四個方向的高聳拱門方圓相間又使建築輪廓創造特別 個性,設計還考慮東西兩翼的延伸,來增加延安路,上面寬,強化南北軸線的方向性,使之達到不凡氣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展示了一種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時空循環昇華之力。‘天圓地方’組合,創造了圓形放射與方形基座和諧交融的新穎造型,帶來了特有的空間輪廓,給人以回眸歷史、追尋文化的聯想,引發人們對形象與技術碰撞後產生的建築文化魅力的關注、憧憬。” 從遠處眺望,圓形屋頂加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築宛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

3.建築與景觀

考慮到同廣場空間成片綠化空間的融合,設計方形的台階式建築,逐步 上收,其四周平台綠化,把廣場東西的綠化引伸向上,直至博物館建築屋頂上的綠化,形成綠化中心點。建築與空間按功能要求,巧妙地採用室內室外空間有機組合,下部大而上部逐步減少的建築構成來創造 建築與廣場的空間尺度關係,使人具有親切感、層次感。

方圓的自然交融還可產生豐富藝術氣息的過渡空間,達到遠觀有鮮明的建築輪廓,近觀有空間序律。結合下沉式廣場與出入口的不同標高台階,空間 更為活躍建築與廣場、車道博物館同人民大道、人民廣場”字形相嵌。

設計在北面組織平交與下沉的立體組合使人流達到方便安全,並以平 台踏步、綠化花壇、雕塑小品,作導向與對景,還利用廣場的開闊對人 流疏散起緩衝作用,按陳列展覽的不同功能分別出入口,南面以延安路開拓綠化廣場,以人車分流的立交,組織人流與車流分別出入。同 時均考慮殘疾人進出之通道。

二.寧波博物館

1.建築風格

寧波博物館採用的是新鄉土主義風格,這種建築理念是在對建築非人性傾向的反對中誕生的。它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和設計模式,而是在設計中儘量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同時要符合現代生活,用現代技術,有時代感。

寧波博物館的建築在很多人看來更像是對建築的設計,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程建築。深層的人文思考隨處可見。在空間中營建時間的感覺,獲得同環境的更高層次的和諧,營造出這樣一個東西參半,嚮往傳統的江南建築。

2.設計理念

一般來説,對傳統文化的迴歸、繼承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從地方的建築形式上出發,照搬或是符號化地出現在現代建築上。還有一種是從建築的內涵出發,去研究傳統建築形式所形成的原因,從這些內在原因出發選取為我所用的內涵。寧波博物館建築反映出這種設計理念的一些痕跡,即在新鄉土主義風格中體現對傳統的時代解讀。

寧波博物館建築本身承載了寧波豐富的文化信息。遠看它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一座灰房子,很平和。走近它,看到的是一幢“半山半房”的'建築。主體三層,局部五層。主體二層以下集中佈局。兩層以上,建築開裂,微微傾斜,演變成抽象的山體。這些山體以這一地區低矮丘陵地貌為特徵,避免過度設計。這種形體的變化使建築整體成微微向南滑動的態勢。一抹水域橫貫主入口大通道,並向北環繞在建築外圍,藴涵寧波歷史從渡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發展軌跡。而在建築內部,兩層以上為一個高低起伏的公共活動平台。從建築整體分裂出五個單體,營造出寧波歷史文化街區的氛圍和園林建築一步一景的意味,集展示、休閒、觀光於一體,實現博物館文化與建築文化的有機結合。

3.形體材料

寧波博物館採用簡潔的長方形集中式平面佈置,就現代博物館功能需要而言,這是一種效率較高的組織形式。寧波博物館的外牆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外立面的開窗法以及裝飾性外牆採用浙東地區瓦片牆和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瓦片牆的面積約佔整個博物館外牆的一半。立面外牆面整體垂直中又各具微妙傾斜.其中垂直處採用“瓦片牆”,傾斜處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牆,這些舊磚瓦來自寧波周邊地區,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存留下來的,相當於把寧波歷史砌進了博物館。主要有青磚、龍骨磚、瓦,甚至還有打碎的缸片。年代多為明清至民國期間,甚至有部分是漢晉時期的古磚。這與博物館本身“收集歷史”這一理念是吻合的。

這樣一個新建造體系接續了“循環建造”的中國傳統.因為這類磚、瓦、陶片都是自然材料,是“活的”,為建築產生了一種和諧沉靜的氣氛。這些舊建築材料如果不回收,並被創造性地再使用,就不能體現它們特殊的價值。瓦片牆只是博物館的一道裝飾性外牆,使建築在達到特殊的地域文化意味的同時,獲得更佳的節能效果。這個頗具特色的瓦片牆是工匠一片片堆砌起來的,清水混凝土牆最後選用了江南隨處可見的毛竹。因為,毛竹在中國承載了很多的人文色彩。竹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如果採用大理石等。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6

一、實習目的 通過接觸和參加實際工作,充實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培養綜合應用的能力,為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習內容

參加測量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築工程施工全過程的操作實習,學習每個工種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方法,學習和應用有關工程施工規範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學習施工過程中對技術的處理方法。

三、實習概況

在實習期間遵守實習單位和學校的安全規章制度,出勤率高,積極向工人師傅請教善於發現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工地技術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對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體的瞭解,同時對部分工程進行實踐操作。

1.鋼筋工程鋼筋使用必須堅持先檢查後使用的原則;鋼筋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按國家規範進行復檢合格後方可用於工程中,鋼筋在現場加工,製作加工工序為:鋼筋機械安裝→鋼筋對焊→錐螺紋加工→彎曲成型→鋼筋綁紮。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澆築混凝土時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側壓力及施工荷載等作用下脹模(變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況時有發生。為避免事故,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維護和發生異常情況時進行處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用於檢查結構構件混凝土強度的試件,應在混凝土的澆築地點隨機抽取。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於一次;3、當一次連續澆築超過1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於一次;

5、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四、實習主要工作任務 我們這次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看懂實習工地的建築類型,瞭解工程的性質,規模,建築結構特點與施工條件等內容,瞭解不同機械設備的操作範圍和規程,多多請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識。儘量爭取參與並瞭解工程開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項準備工作,參與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收集有關技術資料,整理施工實習日記,做好實習收尾工作。 我們應該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機械設備的性能。帶着各種各樣的疑問,我們一邊參觀一邊詢問着,嘗試瞭解常用的機械設備。為了瞭解不同機械設備的操作範圍和規程,針對在施工現場看到的“雙錐反轉出料攪拌機”,操作的師傅細心的告訴我們它是目前在建築工程中應用較廣的一種自落式攪拌機,主要按重力機理進行攪拌作業。觀察我們可以看到攪拌筒內壁焊有弧形葉片,當攪拌筒繞水平軸旋轉時,葉片不斷將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後自由落下,互相摻合。主要用於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攪拌。為了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長告訴我們正確的放料順序為:石子,水,砂。因為放料順序不對會造成浪費。我們在現場看到有師傅在砌築空心磚,據他介紹空心磚具有良好絕熱性能,主要用於非承重牆或框架結構的填充牆等部位,比如陽台後砌牆。使用砌築砂漿,孔對孔(空心磚)1/2處,孔向下(將少數分佈筋埋入)交錯搭接。若空心磚旁要開門窗洞,應將3塊實心磚填入其中再施工。我們又詢問了為了節約用水,可不可以使用生活用的污水來拌和混凝土。師傅笑了笑説,混凝土用水也需要乾淨的水,因為污水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不單是水,對砂、石的細度模數也有要求;對水泥標號也有要求。

五、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不實踐很多問題都考慮不到,實踐後才知道什麼情況都可能遇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像剛剛走出校門的實習生實踐經驗還很不豐富,但理論中的東西要是也什麼都不會,那在實習過程中就吃不開了。到了施工現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才體會到並不是課本中學的東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會不會用,懂不懂得變通和舉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實習中比較嚴重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問題一:對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紮實,例如:混凝土、砂漿試塊的養護時間,做試塊時應該振搗到什麼程度,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養護温度、養護時間,另外對混凝土出現裂縫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問題二:熟悉圖紙的能力差,對平面的圖形想象不出立體的樣子。致使不能明確的判斷出施工的對錯。

問題三:對於最新的施工規範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斷出施工的對錯。

問題四:對於一些施工順序還不太明瞭,對每一個施工過程的操作不瞭解。

問題五: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差。對於建築方面的一些出新瞭解太少。

六、實習感想

實習的中途,領導來看望我們,要我們好好學習,為以後祖國的建設打好基礎。 各行各業都辛苦,可是我們在這裏,不但看到了艱辛,也看到了偉大。民工們在烈日酷寒的

天氣裏,仍然在為城市建設而努力着。首先我想到的是安全問題。工人們可能是太熟悉他們的工作了,也認為沒有什麼大問題,於是就不注重那些器械操作規程,認為怎麼好用就怎麼用。他們在砌磚的時候,隨意搭設腳手架,而且沒有按照規定使用扣件,這樣做是很危險的。扣件扣緊了鋼管才不會亂滾,人站上去才會安全。安全兜網也沒有按照規定架設,灰土石塊掉下來砸到下面的人就不説了,如果是人掉下來,他的生命安全還能得到保證嗎?我們還看到有人用塔吊將鋼管或者圓原木運送到樓上,結果被監工罵了而且扣了工錢。是的,如果不小心,材料滾動下來,砸傷了人,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為了生命安全,企業的負責人應該為他們買保險,應該給他們上安全教育課。

七、實習的經驗及收穫:首先本此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未去工地之前我從沒想象過三個月的實習我能撐下來。但是通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説以後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其次,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工程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説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及作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識圖時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考慮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繪圖時哪些地方該考慮實際施工中的問題。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規範要求,達到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實習也許繪圖只是用書本上的照搬照畫,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設計是否能施工。工地雖苦,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例如:牆體也會發生偏移,樓梯支模時樓梯間的高度不夠,陽台、凸窗的尺寸標高有微小變動等等很多問題,都是工程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只有通過實踐後才能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另外,通過幫助資料員填寫部分資料,使我對填寫施工資料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什麼時候該填什麼資料,需什麼人簽字等,這些是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

八、總結

這次實習是我對建築設備,建築基礎等有了一定的瞭解,為我們今後學習專業知識引開了一條路,我們通過觀察問詢等方式瞭解到了很多我們不曾知道的東西。還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使我學會了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為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建築知識,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安全問題。每個施工單位都有標語“安全第一”,作為工程人員,應盡力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不但要嚴格規章制度,還要為員工們灌輸安全知識,對他們的生命安全負責。

標籤: 報告 精品 實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8e98k9.html
專題